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檀香叶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檀香Santalum album叶中黄酮类成分,为檀香叶的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檀香叶的70%乙醇回流提取物经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法分离纯化,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成分,分别鉴定为芹菜素-6,8-二-C-β-D-葡萄糖苷(1),牡荆苷(2),异牡荆苷(3),荭草苷(4),异荭草苷(5),白杨素-8-C-葡萄糖苷(6),白杨素-6-C-葡萄糖苷(7),异鼠李素(8).结论:所获得的8个成分均为首次从檀香中分离得到,其中7个为结构相似的黄酮碳苷类成分,并形成了3对同分异构体.  相似文献   

2.
檀香 Santalum album Linn.是极为珍贵的树种,其干燥心材为我国传统中药材——檀香。檀香的用药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目前已从檀香药材中分离到的化合物以倍半萜类为主。此外,还包括单萜类及木脂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檀香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对胃肠道功能、抗癌、抗氧化及神经系统方面的作用尤为显著。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文献和相关古籍资料,对檀香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整理,综述檀香药材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檀香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檀香及其伪品非洲檀香、澳洲檀香进行鉴别研究,为檀香的真伪鉴别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方法进行鉴别,水蒸气蒸馏法测定檀香及其伪品的挥发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挥发油成分,对比三者挥发油成分差异。结果 性状上,檀香、非洲檀香和澳洲檀香均具檀香气,但正品檀香油性足,气香浓郁,非洲檀香气稍浓而略带樟香气,澳洲檀香气芳香清甜;檀香呈灰黄色至黄褐色,非洲檀香整体红棕色,澳洲檀香呈浅黄色至浅黄棕色,久置表面呈棕红色。显微横切面,檀香木射线宽多1~2列细胞,偶见3列细胞,非洲檀香木射线宽1~3列细胞,澳洲檀香木射线宽1~2列细胞,多单列;弦切面,檀香木射线高多5~15个细胞,非洲檀香木射线高多4~10个细胞,澳洲檀香木射线高多4~16个细胞;径切面,檀香草酸钙方晶少,非洲檀香草酸钙方晶多,澳洲檀香草酸钙方晶多且大。薄层鉴别以檀香油作对照品可准确区别檀香正伪品。非洲檀香和澳洲檀香挥发油含量均低于檀香。檀香主要成分为α-檀香醇和β-檀香醇,而非洲檀香中二者含量较低,澳洲檀香中α-檀香醇含量极低,且不含β-檀香醇。结论 檀香及其伪品非洲檀香、澳洲檀香的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粉碎方法对檀香挥发油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收集5个檀香样品,以中国药典方法提取挥发油,测定并比较檀香心材和边材挥发油含量,进一步考察心材1号筛、2号筛、3号筛、4号筛过筛的粉末及刨花薄片的挥发油含量。结果:檀香心材挥发油含量显著高于边材;心材刨花薄片提取的挥发油显著高于粉碎粉末提取的挥发油;粉碎粉末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得率:过3号筛过4号筛过2号筛过1号筛,以过3号筛为宜。结论:不同粉碎方法对檀香挥发油的含量测定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百蕊草化学成分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百蕊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对百蕊草95%乙醇提取物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百蕊草中分离纯化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1),芹菜素-7-O-葡萄糖苷(2),芦丁(3),芹菜素-8-C-α-L-阿拉伯糖苷(4),高车前苷(5),大蓟苷(6),蒙花苷(7),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8),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9),金圣草黄素(10)。结论:化合物10为首次从百蕊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9为首次从檀香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鹰嘴豆(Cicer arietin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该植物的果实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二羟基黄烷醇2′,4′-dihydroxy-6,7-methlenedioxyflavanol(1)和4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β-香树脂醇(2),β-谷甾醇(3),二十四烷酸甲酯(4),胡萝卜苷(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5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正> 檀香挥发油是檀香的主要有效成分。将檀香挥发油的含量测定和薄层层析鉴别列为主要的质量检验项目。檀香挥发油中90%以上是檀香醇(Santalol),其中又有α、β两种异构体。檀香醇的分离鉴定工作国内尚未见报道,国外多采用精馏方法,费时费力需要材料多。我们采用离心薄层方法,用二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檀香内生真菌分布特点及其在抗菌物质开发和檀香快速栽培研究中的潜在应用,该研究对檀香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抗菌与促生特性进行了研究。檀香内生真菌分离及类群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325株檀香内生真菌(其中来自根86株,茎105株,叶134株)隶属于16个属;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分离率与定殖率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从高到低依次为叶、茎、根;根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茎和叶,不同部位优势内生真菌类群存在较大的差异:根部为镰刀菌属(Fusarium,占50.00%)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占10.47%),茎部为链格孢属(占58.11%)和枝顶孢霉属(Acremonium,占20.00%),而叶部是盘长孢属(Pantoea),占74.63%。40株代表性檀香内生真菌菌株发酵液的抗菌活性分析结果显示:90%内生真菌至少对其中1种测试菌表现出抑制活性,其对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伤寒沙门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具有抑制活性的菌株分别占总数的45.0%,30%,47.5%,55%,72.5%,62.5%。对它们的促生特性进行分析,筛选到5株具溶磷活性的内生真菌,8株可分泌IAA的内生真菌,以及4株可产铁载体的内生真菌,其中内生真菌Monilia sp.TXRF45既具溶磷活性、又能产生IAA和铁载体。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檀香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且其分布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部分菌株具有较好的抗菌和促生活性,它们在抗菌活性物质的开发和快速栽培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花虫胶裳对高原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名健康战士按体重随机分为随机分成花虫胶囊低剂量组、花虫胶囊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4组,每组20人。分别于给药前、第15天服药后1小时抽血,用血粘细胞电泳自动计时仪检测并计算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4组在给药前切变速度分别为200s-1、30s.1、5s-1、1S-1时的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没有显著性差异(t9〉0.05),5个指标具有可比性。给药15天后花虫胶囊低剂量组在切变速度为200s-1、30s.1、5s-1、1s-1时对血粘度没有降低作用,花虫胶囊高剂量组在上述4个切变速度下对血粘度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且2个剂量组之间存在量效关系。花虫胶囊2个剂量组对人体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显著降低作用,高剂量组的降低幅度大于低剂量组,且2个剂量组之间也存在量效关系。结论:花虫胶囊可以降低人体血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教,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试图通过分离乙酰裂解片段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分离得到纯化的甘露-低聚糖。经氨丙基-硅柱完全分离得到甘露二糖(M_2)、甘露三糖(M_3s)和甘露四糖(M_4);经石墨化碳柱得到M_3s的2个异构体(M_(3-1)、M_(3-2))。并用MALDI-TOF-MS和NMR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1.
檀香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抗菌与促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檀香内生真菌分布特点及其在抗菌物质开发和檀香快速栽培研究中的潜在应用,该研究对檀香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抗菌与促生特性进行了研究。檀香内生真菌分离及类群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325株檀香内生真菌(其中来自根86株,茎105株,叶134株)隶属于16个属;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分离率与定殖率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从高到低依次为叶、茎、根;根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茎和叶,不同部位优势内生真菌类群存在较大的差异:根部为镰刀菌属(Fusarium,占50.00%)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占10.47%),茎部为链格孢属(占58.11%)和枝顶孢霉属(Acremonium,占20.00%),而叶部是盘长孢属(Pantoea),占74.63%。40株代表性檀香内生真菌菌株发酵液的抗菌活性分析结果显示:90%内生真菌至少对其中1种测试菌表现出抑制活性,其对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伤寒沙门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具有抑制活性的菌株分别占总数的45.0%,30%,47.5%,55%,72.5%,62.5%。对它们的促生特性进行分析,筛选到5株具溶磷活性的内生真菌,8株可分泌IAA的内生真菌,以及4株可产铁载体的内生真菌,其中内生真菌Monilia sp.TXRF45既具溶磷活性、又能产生IAA和铁载体。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檀香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且其分布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部分菌株具有较好的抗菌和促生活性,它们在抗菌活性物质的开发和快速栽培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分析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含量及组分,并评价其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组分,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利用清除DPPH自由基、总抗氧化能力及还原力评价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含量为(12.9±1.1)mL·kg~(-1),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23个组分,主要为榄香素(69.89%)、甲基丁香酚(20.45%)、1,2-二甲氧基-4-N-丙烯基苯(2.68%)、芳樟醇(1.40%)及去氢白菖烯(1.10%)等。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表现出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及还原力的能力,其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与挥发油呈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两粤黄檀香材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榄香素,其总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檀香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刚  颜仁梁  罗佳波  林励 《中药材》2003,26(8):561-562
檀香为檀香科植物檀香SantalumalbumL 的树干心材〔1〕,长期以来 ,我国使用的檀香多为从印尼、印度进口的药材 ,但近期在市场上偶见澳洲檀香。澳洲檀香原植物为S stictum ,该药材未收入中国药典。为评价澳洲檀香的药用价值 ,笔者采用GC MS联用技术对印尼、印度产檀香和澳洲檀香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1 材料与仪器药材 :印尼产檀香、印度产檀香、澳洲产檀香均购于广东省药材公司 ,经广州中医药大学黄海波副教授鉴定 ,印尼及印度产者原植物均为檀香San talumalbum ,澳洲产者原植物为Santalum stictum。仪器 :Agilent 6 890NGC 5 …  相似文献   

14.
络石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络石藤Trachelosperomum jasmin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络石藤中分离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二甲基庚二酸(1)、东莨菪素(2)、去甲络石苷元-8-O-β-D-葡萄糖苷(3)及芹菜素-7-O-新橙皮糖苷(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连翘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新佳  温静  项峥  杨波  吴健  江培  崔琳琳  赵瑛 《中草药》2017,48(4):644-647
目的对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连翘的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毛柳苷(1)、连翘酯苷E(2)、quinolacetic acid(3)、黄瑞烷酮(4)、千里光内酯(5)、cleroindicin C(6)、4-羟基-4-异丙基-1-环己烯甲酸(7)、oleuropeic acid(8)、rel-(1S,2S,4S)-trihydroxy-p-menthane(9)、壬二酸(10)、2-羟基-丁二酸-4-内酯(11)、glochidioboside(12)、(+)-异落叶松脂醇-9-O-β-D-葡萄糖苷(13)。结论化合物5~13为从连翘属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蓝鸣生  罗超  谭昌恒  陈路  韦松  朱大元 《中草药》2012,43(9):1708-1711
目的 研究壮药山风Blumea aromatic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和NMR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得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2-甲基-4-甲氧基蒽醌(1)、3,7,3',4'-O-四甲基槲皮素(2)、7,3’,4’-O-三甲基木犀草素(3)、咖啡酸乙酯(4)、3,7-O-二甲基槲皮素(5)、高圣草酚(6)、3’,4’-O-二甲基槲皮素(7)、槲皮素(8)、金圣草素(9)、木犀草素(10)、香草酸(11)和胡萝卜苷(12).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4为从艾纳香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蝉翼藤茎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学东  徐丽珍  杨世林 《中草药》2002,33(10):872-874
目的:对蝉翼藤Securidaca inappendiculat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和中压液相色谱方法对蝉翼藤茎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采用UV,IR,MS,1D和2DNMR等技术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研究。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4,4’-二甲基-1,7-庚二酸(I),肌醇(Ⅱ),豆甾醇(Ⅲ),维太菊苷(Ⅳ),鼠李糖(V)和蔗糖(Ⅵ)。结论: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桃儿七中酚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孙彦君  周巍  陈虹  李占林  华会明 《中草药》2012,43(2):226-229
目的研究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emodi的酚类成分。方法通过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桃儿七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1)、原儿茶酸(2)、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酮(3)、香草酸(4)、香草酸-4-O-β-D-葡萄糖苷(5)、ilexpubside A(6)、对羟基苯乙醇(7)、苯乙醇-4-O-β-D-木糖基-(1→6)-β-D-葡萄糖苷(8)、2-(4′-羟苯基)-硝基乙烷(9)、2-(4′-羟苯基)-硝基乙烷-4′-O-β-D-木糖基-(1→6)-β-D-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1~6、9、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从夏枯草中用色谱法分离得到 1个新的苯丙素类化合物 (1 )和 5个已知的三萜类化合物 (2~ 6) ,经波谱法和化学鉴定为 3 ,4,α 三羟基苯丙素丁酯 (1 ) ,2α,3α,2 4 三羟基乌苏 1 2 ,2 0 (30 ) 二烯 2 8 酸(2 )、2α,3α,2 4 三羟基齐墩果 1 2 烯 2 8 酸 (3)、2α,3α,2 4 羟基乌苏 1 2 烯 2 8 酸 (4)、2α,3β 二羟基齐墩果 1 2 烯 2 8 酸 (5)和 2α,3β 二羟基乌苏 1 2 烯 2 8 酸 (6) ,5个三萜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夏枯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从紫草科植物硬毛紫草(Onosma hispida)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黄烷酮(1),并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出化合物(2S)-5,2’-二羟基-7,5’-二甲氧基黄烷酮(2)、苯甲酸(3)和4-羟基苯甲酸(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