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ActiGait植入式神经电刺激仪对足下垂患者步态的改善情况。方法植入式神经电刺激产品Actigait应用植入式多通道刺激接收器(丹麦Neurodan公司研制),通过电极刺激膝上方腓总神经,引发小腿前方足背屈肌肉收缩,从而产生抬足动作。每次刺激均由一个置于鞋内位于足跟的非植入式无线开关在每次行走足跟着地时触发。结果Actigait可有效改善患者步态,未出现与手术植入物或外部仪器相关的并发症。问卷调查术前患者对Actigait的接受度及术后患者对Actigait的满意度均良好。结论与传统的植入式足下垂治疗刺激器相比,Actigait具有多通道刺激系统,便于医生在仪器植入后对刺激产生的足部动作随时进行调整,以获得平衡、有效的背屈抬足动作,从而更好的改善步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脑性瘫痪儿童常有运动功能及感知功能的障碍,可应用多种康复治疗方法以使其恢复功能,其中,可以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康复治疗。1方法介绍 通常使用便携式刺激仪器以便儿童可以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这种仪器通常有两个输出电路以使两块不同的肌肉可以同时接受刺激(见图1);电刺激的强度要小心控制在儿童能耐受的限度之内;而且这种仪器通常有一个远程遥控开关以便可以在需要时很方便的提供电刺激。图1显示了1个有2个神经肌肉电刺激器连接的背面观与掌面观。每个刺激器都有自己的远程摇拉开关,前面的刺激器用来刺激指伸肌或指屈…  相似文献   

3.
张黎  于炎冰  郭京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9):36-36,50
目的分析ActiGait植入式神经电刺激仪对足下垂患者步态的改善情况。方法植入式神经电刺激产品Actigait应用植入式多通道刺激接收器(丹麦Neurodan公司研制),通过电极刺激膝上方腓总神经,引发小腿前方足背屈肌肉收缩,从而产生抬足动作。每次刺激均由一个置于鞋内位于足跟的非植入式无线开关在每次行走足跟着地时触发。结果Actigait可有效改善患者步态,未出现与手术植入物或外部仪器相关的并发症。问卷调查术前患者对Actigait的接受度及术后患者对Actigait的满意度均良好。结论与传统的植入式足下垂治疗刺激器相比。Actigait具有多通道刺激系统,便于医生在仪器植入后对刺激产生的足部动作随时进行调整,以获得平衡、有效的背屈抬足动作,从而更好的改善步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临床康复》2003,7(8):1305-1307
高位颈髓损伤呼吸肌瘫痪而依赖呼吸机存活的患不断增多,约占脊髓损伤的5%。气管切开长期机械通气并发症多,护理花费大。代替机械通气的唯一方法是应用电刺激膈肌起搏器。该装置包括在膈神经上安放电极,通过导线将电极与植入腹部皮下的电磁接收-刺激器接通,再经体外发射器为体内装置提供电能和参数指令。膈神经刺激器在国外已有1500多例的临床经验,效果良好。膈神经植入术神经假体恢复呼吸功能的研究与应用,包括呼吸动力肌、临床病倒选择、手术方法、术后调试训练、治疗效果,以及肋间神经电刺激、肋间神经移位于膈神经后再行电刺激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对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后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对左旋多巴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9/2004-11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行双侧丘脑底核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的帕金森病患者6例。采用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方法,将刺激电极分别植入双侧丘脑底核,同期植入刺激发生器。术后1个月用程控计算机在体外调整刺激参数,以达到最佳疗效。术后3个月分别在开、关状态进行帕金森病联合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评估肢体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等症状的改善。并对术前术后左旋多巴制剂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显著的疗效,震颤完全消失,肌强直、步态、姿势障碍以及药物所致的并发症明显改善。②药物开状态时(指药物开始起作用时,患者活动自如)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总评分、运动评分: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刺激器开状态均明显优于刺激器关状态[(7.9±3.2),(23.5±5.3)分;(37.8±3.4),(45.2±5.4)分;(30.5±3.1),(42.1±5.4)分,(P<0.05~0.01)]。药物关状态时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总评分、运动评分: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刺激器开状态均明显优于刺激器关状态[(8.6±2.8),(35.3±4.8)分;(42.6±4.9),(78.4±7.7)分;(35.2±4.7),(70.7±6.8)分,(P<0.05~0.01)]。③左旋多巴制剂的用量: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后3个月时明显低于刺激前[(346.3±182.8)mg/d,(880.6±254.9)mg/d,(P<0.01)]。结论: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可明显控制肢体震颤,肌张力障碍、步态、姿势等运动障碍,减少患者左旋多巴的用量。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麻醉方法相比较,该方法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对机体生理功能影响小,血流动力学稳定[1,2].老年病人常合并有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患,器官生理功能及代偿能力下降,对麻醉及手术的耐受性降低.我院于2006年3月-2009年10月对64例老年手术病人实施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骶神经调节治疗慢性排尿障碍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骶神经刺激电极植入(Ⅰ期)的9例病人,术前行排尿日记以及尿流动力学检查,明确诊断为非梗阻性排尿功能障碍。病人行骶神经刺激电极植入后随访2~4周,如病人症状好转则行永久电极植入(Ⅱ期)。主要护理措施为心理护理,骶神经调节的健康教育以及正确记录排尿日记和残余尿。[结果]参与调控的9例病人中,6例病人排尿症状较前明显好转,并行永久性刺激电极植入。其中1例病人在植入后因切口感染而重新取出电极。其余5例病人植入后随访1~12个月,排尿排便症状较前明显改善。[结论]骶神经调节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非梗阻性排尿障碍的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前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保证骶神经调节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术后有效的护理措施、正确记录排尿日记是促进病人尽快康复、减少严重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手功能的丧失严重影响了脑卒中后的四肢瘫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就业机会,因而增加了住院时间及费用。功能性神经电刺激是一种刺激瘫痪肌肉技术。可以保证迅速、可控制的、安静、有效及功能性的运动。现在植入性神经假体系统已经问世了。1器材及原理神经假体系统:本文描述的神经假体可以提供单侧手部抓握练习。神经假体分植入部分和外置部分。植入部分包括植入接受器-刺激器、肌外膜电极及连接器。外置部分包括一个外部的控制器、传递线圈(将外部控制器的信号传送到植入的接受器-刺激器)及带有内置开关的肩部位置感受器。使用者利用对…  相似文献   

9.
在体内植入永久性神经电极 ,通过神经电刺激 (neurostimu lation)恢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功能 ,或通过神经电调节(neuromodulation)恢复神经系统功能性紊乱的平衡 ,是国外近年来开展较多的治疗方法。但长时间电刺激对周围神经的安全性如何 ,如何避免发生神经损害 ,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 ,国外 (尤其美国加州帕萨迪纳的亨廷顿医学研究所 )在植入式刺激电极对周围神经的力学损害 (由手术植入造成 )和电学损害 (由电刺激造成 )方面进行了不少研究 ,为植入式神经假体的安全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1植入式神经电极的临床应用植入式神经电极作为…  相似文献   

10.
程欣  祁春香  丁洁安  孟宪丽 《全科护理》2021,19(30):4191-4195,4235
目的:了解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术病人生活质量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01例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术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病人进行资料收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进行生活质量现状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术病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1例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术病人生活质量得分为(89.12±24.23)分,其中生理机能得分为(15.89±4.59)分,心理状况得分为(14.23±3.24)分,独立能力得分为(16.38±5.20)分,社会关系得分为(15.54±4.23)分,生活环境得分为(13.52±3.89)分,精神寄托/宗教信仰得分为(16.86±5.82)分,病人的生活质量处于低下水平.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均收入、疼痛程度、医疗付费方式、手术排异反应、社会支持度、并发症、疾病不确定感、家庭关怀度、焦虑抑郁程度、自我感觉负担、自理能力为影响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术病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P<0.05).年龄、疼痛程度、疾病不确定感、家庭关怀度、焦虑抑郁程度、自我感觉负担均为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术病人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术病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诸多,与病人年龄、疼痛程度、疾病不确定感、家庭关怀度、焦虑抑郁程度、自我感觉负担呈现相关性.因此,临床护理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为病人及时提供合理的心理调节与相关护理干预,以增强病人的应对能力与心理弹性,进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正> 神经电刺激是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常用方法,刺激可以在表面,也可以通过针或者金属线接近神经来进行.体内放置电极的安全性因有损伤神经、肌肉或其他组织的危险而成为问题.作者通过数学上类似软组织环境,用肌电图针来评定电刺激的安全性.作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时必须要刺激神经.由于涉及安全,有人不主张使用针电极.而作者对2,000多名病人采用针电极检查未发现不良反应.表面刺激可产生皮肤损伤,烧伤往往与电流密度、持续时间和刺激频率有关.有学者报道,反复应用针电极比反复使用表面电极刺激安全.基于这  相似文献   

12.
脑深部电极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植入高频电极于脑内丘脑底核或苍白球,并与神经调控装置(高频刺激器)连接,后者一般安装在患者胸部皮下,经体外遥控器调节刺激参数,以达到理想效果,从而起到神经调控,控制患者的症状,而达到长期治疗的目的,同时避免了长期服药带来的副作用.对于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原发性震颤、扭转痉挛、癫痫等运动障碍疾病[1],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该手术先行局部麻醉,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手术,术中可随时观察患者的语言、运动功能,具有其他任何监护仪不能替代的功能[2].2003年7月至2005年5月,本院开展DBS技术6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电流应用于神经肌肉系统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诊断性、功能性和治疗性作用。功能性电刺激1951年首次报告第一台携带式刺激器可使中风病人抬足。Liberson 于1961年提出将  相似文献   

14.
<正> Melzack 与 Wall 的闸门学说提出这样一个想法,即刺激传入神经纤维可缓解疼痛。根据这一概念,刺激粗大的传入 A 纤维,(它不传导疼痛)减少外周疼痛感受器经过小的有髓鞘和无髓鞘 C 纤维传入大脑的痛觉刺激,这一理论使疼痛感觉的易变性得到初步的解释。用脉宽100~200μs 的电刺激,刺激大的 A 纤维(而不是 C 纤维)可减少痛觉,用这项技术治疗慢性疼痛获得了一定成功。开始用经皮外刺激器,最近通过用硬膜外电极进行直接刺激脊髓来实现的。少数病人减少了间歇跛行甚至当应用神经刺激时腿部有温暖的感觉。进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 本文旨在评价TENS和安慰对照TENS对脑卒中患者ADL水平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脑卒中偏瘫或轻偏瘫住院患者60例,发病时间 30~240d,均能站立并可在帮助下步行。随机分为TENS组(30例)和安慰对照组(30例)。两组均接受Todd-Davies训练。 TENS刺激器的两个表面刺激电极置于患侧肘关节伸肌(肱三头肌)处。另两个电极置于患腿腓骨头后面腓总神经对应的皮肤处。刺激频率为100Hz,刺激强度为患者可耐受的疼痛阈值水平。在安慰对照组,刺激器输出端安放电阻器,仅给予模拟刺激,但刺激器显示器则处于工作状态。TENS组的电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zoster-related neuralgia,ZRN)的短时程背根神经电刺激与脊髓电刺激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剂量、疗效及花费进行比较。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2例在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引导下使用短时程电刺激治疗的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其中64例采用背根神经电刺激,138例采用脊髓电刺激),记录手术操作时间及每一例手术的辐射剂量,术后病人的程控次数,术前及术后1、2、3月等各时间段病人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以及医疗耗材费等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3个月的随访期间,所有病人在两种方法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QSI)显著下降,而生活质量(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分显著上升(P<0.01),且两种方法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然而背根神经电刺激病人的手术时间和术中辐射量明显少于脊髓电刺激组(P<0.05);且术后平均程控次数以及医疗耗材费用也明显少于脊髓电刺激组(P<0.05)。结论:短时程背根神经电刺激和脊髓电刺激都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但背根神经电刺激具有程控次数少、覆盖好、花费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两点刺激法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引导两点刺激法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120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分为一点刺激组(A组)和两点刺激组(B组),每组各60例,分别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容量混合液30 mL.观察桡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外侧皮神经的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和麻醉持续时间,并评定手术全程的麻醉效果.结果:桡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外侧皮神经神经支配区起效时间比较,B组均明显短于A组(均P<0.05).注药30 min后.桡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外侧皮神经7根神经的阻滞效果B组明显优于A组(P<0.05).B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93.3%vs 80.O%,P<0.05).A组失败12例,其中9例追加其他途径臂丛神经阻滞,3例改为全麻后完成手术.B纽失败4例,其中3例追加其他途径臂丛神经阻滞,1例改为全麻后完成手术.麻醉持续时间A组为(396±156)min,B组为(413±162)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并发症.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两点刺激法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较一点刺激法的起效时间更短,阻滞效果更好,是较理想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和峰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0):1215-1216
周围神经刺激器在临床上神经阻滞的首次应用要追溯到20世纪初。1962年开始使用手提式周围神经刺激器,并开始使用绝缘针,该绝缘针的针体由绝缘材料包裹,针尖导电。早期的周围神经刺激器为电压可调式(0.3~3V),随着技术的改进。现有的刺激器为电流可调式,如B.Braun公司的STIMUPLEX-DIG神经刺激器可提供0~5mA范围的电流,分辨率0.01mA。该方法的原理为通过电流刺激混合神经,引发相应的肌肉收缩并以此作为定位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研究在矫正镜前步行状态下,运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对脑卒中偏瘫步态的矫正作用。 方法:选择病程>3个月,初次发病的5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有行走能力但伴有步态明显异常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常规药物治疗、常规康复运动训练和步态矫正训练等。研究组对偏瘫步态患者在步行时,结合运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在患侧下肢摆动前期兴奋其臀大肌,在患侧下肢支撑期刺激其腘绳肌。对照组在静态立位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刺激患侧腘伸肌和臀大肌。两组治疗前后均用足印法评测双侧步长的对称度、步宽、步速;用Holden评定步行能力,用Brunnstrom评定下肢运动功能。 结果:通过治疗4周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Holden步行能力、双侧步长的对称度、步宽、步速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步行状态下运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对双侧步长的对称度、步宽的矫正和Holden步行能力和步速的提高较静态立位下进行神经和肌肉刺激器治疗相比更明显。步行状态下运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对矫正偏瘫步态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动区皮质刺激治疗顽固性丘脑痛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以条形电极对3例顽固性丘脑痛患者行对侧运动区皮质刺激并植入电子刺激器进行慢性电刺激。结果3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较术前显著下降,无偏瘫、癫痫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运动区皮质刺激是控制顽固性丘脑痛的有效方法,中央沟精确定位及调节合适的刺激参数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