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噬血细胞综合征骨髓象特点及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的骨髓像特点及检验结果分析。方法同顾分析26例噬血细胞综合征的骨髓像特点及检验结果。结果16例(61.5%)与感染相关;以病毒感染最多见。骨髓像特点:HSP早期骨髓增尘活或增生减低.粒红比减低.重症HPS骨髓增生重度减低.粒、红、巨三系减少,全部骨髓片找到吞噬了完整形态、数量不等的有核细胞、红细胞或血小板的噬血细胞。90%以上患者外周血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二系或三系减低。90%以上患者TG高、SF高、Fib低和APTT延长。结论骨髓像找到吞噬了完整形态、数量不等的有核细胞、红细胞或血小板的噬血细胞为HPS诊断依据。HPS患者出现TG升高、SF升高。FIB减低和APTT时间延长。临床上有上述情况,必须警惕HPS发生。  相似文献   

2.
刘冰  吕晓娴  张玉姬 《检验医学》2009,24(7):527-529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及骨髓细胞形态特点。方法对15例确诊为HIS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资料及骨髓细胞形态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有发热和不同程度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及肝功能异常,外周血细胞减少;骨髓涂片均可见组织细胞增生并伴有吞噬血细胞现象。结论HPS的临床特点和骨髓细胞形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特异性,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及骨髓细胞形态特点。方法对15例确诊为HPS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资料及骨髓细胞形态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有发热和不同程度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及肝功能异常,外周血细胞减少;骨髓涂片均可见组织细胞增生并伴有吞噬血细胞现象。结论HPS的临床特点和骨髓细胞形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特异性,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进一步认识与重视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临床表现和血细胞变化特点。方法采集患者外周血和骨髓穿刺细胞涂片,经瑞-姬氏染色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骨髓片2张、外周血片2张和经ACD抗凝的外周血浓缩涂片2张,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分析,并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计算阳性率及积分值;比较分析部分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象和骨髓象变化。结果35例HPS患者因肺部感染24例(67%);寄生虫感染1例(3%);结缔组织病2例(6%);急性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等7例(20%);经病理细胞学确诊为恶性淋巴瘤1例(3%)。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伴全血细胞减少者15例(43%),影响二系以上血细胞减低者20例(57%);本组患者骨髓涂片均出现成熟的组织细胞良性增生伴有活跃的吞噬各种血细胞现象,组织细胞数占骨髓有核细胞0.02~0.18。其中有9例患者病情好转复查血象、骨髓象正常,骨髓涂片未见噬血型组织细胞,比较分析治疗前后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浓缩涂片均未找到异常组织细胞,仅1例可见成熟单核样组织细胞(3%);末梢血片碱性磷酸酶(NAP)染色积分值增高(〉80分)有25例,积分正常有9例,1例积分减低(〈35分)。结论诊断HPS的关键是骨髓细胞学检查,检验人员对此病应有充分认识。要正确识别骨髓涂片中噬血细胞,并根据其中组织细胞的成熟程度、噬血的活跃程度及转规情况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HPS与恶性组织细胞病(MH)的重要依据;而外周血浓缩涂片细胞形态学分析和NAP染色亦可作为HPS和MH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 e,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 istiocytosis,HLH),是由T细胞介导的组织细胞增生异常的综合征。我院今年发现1例间日疟引起HPS的病例,国内未见报道,我们对其骨髓象变化进行了分析。一、病例患者,男,26  相似文献   

6.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征(hemophagocyticly mphohistiocytosis,HLH),是由T细胞介导的组织细胞增生异常的综合征。我院今年发现1例间日疟引起HPS的病例,国内未见报道,我们对其骨髓象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噬血细胞综合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PS早期实验室指标变化规律,提供HPS早期实验室诊断依据。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临床疑为HPS患者51例进行实验室检指标观察.并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变化对HPS进行分期。结果符合HPS者30例,诊断为HPS早期21例;HPS早期有持续高热.峰值≥38.5℃、发热期≥4天,发病与感染相关;以病毒感染最多见,生化指标TG增高、SF增高;外周血细胞一系或二系减低;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片(100%)找到吞噬了完整形态的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或血小板的噬血细胞,骨髓噬血细胞0.5~11个/ul,中位数4.2个/ul,吞噬细胞体积偏小,多为单个核,核偏一侧,可呈印戒样,胞浆灰兰或淡红色,细胞边缘不整齐。结论临床患者持续4天以上,峰值≥38.5℃,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一系或二系减低等,应常规作骨髓细胞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HPS和尽早实施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PS早期实验室指标变化规律,提供HPS早期实验室诊断依据。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临床疑为HPS患者51例进行实验室检指标观察.并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变化对HPS进行分期。结果符合HPS者30例,诊断为HPS早期21例;HPS早期有持续高热.峰值≥38.5℃、发热期≥4天,发病与感染相关;以病毒感染最多见,生化指标TG增高、SF增高;外周血细胞一系或二系减低;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片(100%)找到吞噬了完整形态的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或血小板的噬血细胞,骨髓噬血细胞0.5~11个/ul,中位数4.2个/ul,吞噬细胞体积偏小,多为单个核,核偏一侧,可呈印戒样,胞浆灰兰或淡红色,细胞边缘不整齐。结论临床患者持续4天以上,峰值≥38.5℃,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一系或二系减低等,应常规作骨髓细胞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HPS和尽早实施治疗.  相似文献   

10.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是一种少见病种,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一直未明,常致机体多器官、多系统受累,并进行性加重伴免疫功能紊乱的一种疾病[1].其发病初期隐匿,急性期凶险,死亡率高达50%以上,并容易误诊、漏诊[2].现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包头市献血员检测项目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各项目不合格人数占不合格总人数中的构成比走势,确定献血员筛查策略.方法 统计2000~2005年的检测资料,绘制折线图直观显示各项目不合格构成比变化趋势.结果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构成比呈明显上升趋势,梅毒(TP)阳性构成比呈上升趋势,甚至超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结论 在献血员快检时,应将重点放在ALT、TP、HBsAg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惠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为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保障输血安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7~2011年惠州市无偿献血者资料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210 675例,总阳性率为6.7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率为4.4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阳性率分别为1.13%、0.35%、0.06%和0.79%,各年度检测结果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近5年检测的阳性率有升高趋势,有必要进一步提高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加强献血招募前教育和筛查,加强血液质量监控,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3.
25 692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有效降低无偿献血报废率,减少血液浪费,组织低危人群献血,防止血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 对深圳市龙岗区血站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25 692例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检测.结果 25 692例无偿献血者血液中不合格总数是1 594例,总不合格率为6.20%,5项指标不合格率分别是谷丙转氨酶增高843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347例,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276例,梅毒202例,抗艾滋病毒抗体阳性2例.结论 通过引导高危人群自检,并主动退出献血和采用较好的实验方法可以提高无偿献血的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为招募安全献血者提供依据及减少血液报废,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方法对湛江市近5年来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为4.1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不合格率为0.53%,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4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08%,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65%;总检测不合格率为5.57%。结论 ALT阳性是血液报废的最主要因素,梅毒抗体的阳性率逐年增高,成为仅次于ALT阳性而造成血液报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观察不同采血部位及采血后不同检测时间对结果的影响。结果 手指血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静脉血,而血小板计数较静脉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h检测的血液标本血小板计数较立即检测和小于6h检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制度的完善、操作的规范、标本质量的提高,都有助于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血站采集的血液样本12 562份,统计分析血液标本检测结果,考察不同试剂盒、检测仪器、操作人员操作对血液标本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在12 562份血液样本中,0.18%的血液标本不合格,0.29%的血液标本出现异常结果需要重新检测。其中样本异常的原因分析主要有仪器问题、试剂以及人员操作等3个方面。比较不同仪器、试剂以及人员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酶联免疫检测结果的影响范围在(±26.19%~±37.42%),均值31.48%,所以在标本检测时,检测结果 OD+OD×31.48%。结论通过对酶联免疫检测结果的比对,采用不同厂家的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和试剂协同作业可以更好地提高血液质量。在以后的试验中可以比较精确地把握以上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范围,以确保检测报告的正确性和用血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北京某地区无偿献血人员的构成,调查与献血有关主要疾病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无偿献血人员的基本信息,分为18—25岁、26—35岁、36—45岁和46.55岁四个组,对不同年龄段的信息进行统计学处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采用微板速率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对这5项传染性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5566人次中男女比例约为(90.4±1.0):(9.6±1.0),四个年龄段献血者动态变化由高到低的顺序由2005年的26~35岁〉36~45岁〉18~25岁〉46~55岁逐渐变为2012年的18~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8年期间献血累计不合格为13515人次,总不合格率为8.16%,不合格血以2012年最高(10.05%),各项指标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ALT(6.47%)〉HBsAg(0.71%)〉抗-HCV(0.46%)〉抗-TP(0.35%)〉抗-HIV(0.013%)。HBsAg、抗-HCV、抗-HIV、抗-TP的阳性检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HBsAg的阳性检出率整体最高,抗-HIV的阳性检出率最低。结论18~25岁年龄段是目前无偿献血的主力军,血液感染性疾病总检出率和各项检出率都表现出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何佳燕  刘东  杨玉峰  李曦  马妮  李小兴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8):1067-1071,1075
目的分析玉溪市2014-2018年无偿献血者的人群结构和血液检测结果,以及二者的关联,为无偿献血招募、临床输血等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确保血液安全。方法对2014-2018年无偿献血者的人群结构和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χ2检验分析。结果玉溪市2014-2018年无偿献血共计98690人次,献血人次以年均5.64%的比例逐年增长。无偿献血的主要人群结构为:农民和学生(33.39%)、初中和大专(含)以上学历人群(67.71%)、18~35岁人群(42.55%)、男性人群(54.65%);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3.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总不合格率分别为1.83%、0.42%、0.32%、0.27%、0.22%。血液总不合格率在不同的无偿献血人群结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较低的主要人群结构为:医务人员和学生均<2.40%、大专和本科学历人群均<2.85%、18~25岁人群<2.43%、女性人群<1.97%。结论玉溪市中心血站采用的无偿献血招募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当地宣传招募采集到的人群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比较高,但仍需从科学化的无偿献血宣传和招募,标准化的献血前健康征询和ALT筛查(尤其是男性人群),以及增加抗-TP的确认试验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