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66岁,汉族,因“发现食管静脉曲张1天”于2021年7月15日入院。患者否认个人史、家族史及药物过敏史。诊断:食管静脉曲张(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直肠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入院体检:T 36.8℃,P 78次/min, R 18次/min,BP 110/75 mmhg;神清,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等指标均为阴性,肝脏未见异常,患者自述既往无大量饮酒等不良嗜好,平素未服任何保健品。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浆胃肠激素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9例肝硬化及36例正常人空腹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及血清胃泌素(Gas)的水平,同时对肝硬化患者行胃镜检查。结果表明:血浆VIP在肝硬化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有食管静脉曲张(EV)、胃粘膜病变(GML)及出血,其血浆SS水平均低于无EV、GML及出血的患者;血浆VIP水平在肝硬化有EV组低于无EV组;GML和出血的发生均与EV的程度关系密切。提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浆胃肠激素代谢紊乱;SS的降低可能与肝硬化EV、GML所引起的出血有关  相似文献   

3.
[病例]男,46岁.主因肛门肿物脱出、便血5年,以混合痔收入院.查血白细胞7.6×109/L,血红蛋白115 g/L,血小板200×109/L,出、凝血时间均为30秒.入院第2天在局麻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5小时因疼痛、切口少量渗血致精神高度紧张,自述切口有喷血感,更换敷料,检查切口未发现活动性出血.予镇静及对症处理,患者仍不能安静入睡.术后16小时自觉肠鸣音活跃,肛门流出少量黑色液体,无恶心、呕吐及腹痛,未重视.术后20小时便意急迫,排柏油样便1次,约700 ml.检查痔核切口,无渗血,考虑为上消化道出血.查血红蛋白70 g/L.行纤维胃镜检查,报告为急性胃黏膜弥漫性出血,十二指肠未见异常.血压87.5/45.0 mmHg.经止血、补液及冰盐水加肾上腺素洗胃等治疗,血压升至112.0/87.5 mmHg.2天后柏油样便渐少,第5天大便基本正常;第9天查粪隐血试验阴性,痊愈出院.查阅门诊病历,患者1个月前行全面健康体检,B超、X线胸片检查未见异常,纤维胃镜检查报告:胃及十二指肠未见异常,大便正常.  相似文献   

4.
[病例]男,46岁.主因肛门肿物脱出、便血5年,以混合痔收入院.查血白细胞7.6×109/L,血红蛋白115 g/L,血小板200×109/L,出、凝血时间均为30秒.入院第2天在局麻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5小时因疼痛、切口少量渗血致精神高度紧张,自述切口有喷血感,更换敷料,检查切口未发现活动性出血.予镇静及对症处理,患者仍不能安静入睡.术后16小时自觉肠鸣音活跃,肛门流出少量黑色液体,无恶心、呕吐及腹痛,未重视.术后20小时便意急迫,排柏油样便1次,约700 ml.检查痔核切口,无渗血,考虑为上消化道出血.查血红蛋白70 g/L.行纤维胃镜检查,报告为急性胃黏膜弥漫性出血,十二指肠未见异常.血压87.5/45.0 mmHg.经止血、补液及冰盐水加肾上腺素洗胃等治疗,血压升至112.0/87.5 mmHg.2天后柏油样便渐少,第5天大便基本正常;第9天查粪隐血试验阴性,痊愈出院.查阅门诊病历,患者1个月前行全面健康体检,B超、X线胸片检查未见异常,纤维胃镜检查报告:胃及十二指肠未见异常,大便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分析和研究肝硬化和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情况及调节机制。方法:分别测量了25例肝硬化患者以及2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20例健康人的VIP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和消化性溃疡患者的VI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并且肝硬化患者VIP水平也显然高于消化性溃疡患者,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有腹水的VIP水平高于没有腹水患者(P0.05)。结论:患者的VIP水平升高可能与血管活性肠肽的分泌量增加以及肝脏的清除率降低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胃肠激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胃肠激素是来源于生物体的多肽类激素 ,现已用于多种疾病机制的研究、诊断和治疗。对胃肠激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一组肠功能紊乱综合征[1],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提出了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神经-免疫-内分泌失衡以及IBS"可朔性"等发病机制的概念,而参与其中的胃肠激素血管活性肠肽(VIP)、  相似文献   

8.
徐国萍  杨连海  韩悦 《天津医药》2008,36(4):320-321
1病例报告患者女,28岁。因腹泻4个月,乏力6d,于2005年11月21日入院。4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腹泻,每日1~3次,为稀水样便,便前有腹部不适,便后消失,无里急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金果胃康胶囊对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对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83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83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G-17、PG和VIP水平。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前、后试验组的G-17水平分别为(4.52±0.90),(2.06±0.41)和(3.77±0.75)μg·L-1;对照组和治疗前、后试验组的PG水平分别为(119.95±23.99),(95.46±19.09)和(114.58±22.92)μg·L-1;对照组和治疗前、后试验组的VIP水平分别为(9.46±1.89),(16.17±3.23)和(8.16±1.63)μg·L-1。上述指标: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