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UPLC/LTQ-Orbitrap-MS技术对石斛碱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主要代谢产物进行鉴定与分析。方法:运用人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模拟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及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酶反应体系,采用Thermo Q-Exactive型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系统分析,Hypersil Gold C_(18)色谱柱(2.1 mm×150 mm,1.9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3 m L·min~(-1),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检测。结果:通过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碎片离子信息,鉴定了石斛碱在人肝微粒体中Ⅰ相代谢的4个主要代谢产物,依次标记为M-250([M+H]+m/z 250.180 1),M-262([M+H]+m/z 262.180 0),M-280([M+H]+m/z 280.190 6),M-296([M+H]+m/z 296.185 6),以及Ⅱ相代谢的1个主要代谢产物,标记为M-440([M]+m/z 440.227 8)。结论:所建立的UPLC/LTQ-Orbitrap-MS测定人肝微粒体中石斛碱及其代谢产物的方法灵敏、快捷,可应用于石斛碱在人肝微粒中的代谢研究,同时为石斛碱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在体外人肝微粒体酶中的代谢以及葡糖醛酸转移酶(UGT)抑制剂对其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方法测定白藜芦醇在体外代谢系统中的代谢产物,并用Origin7.5软件分析数据,得到白藜芦醇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最大反应速率(Vm),米氏常数(Km),并计算UGT对白藜芦醇的内源性清除率(CLint)。通过抑制试验,观察不同浓度抑制剂对不同浓度白藜芦醇Ⅱ相代谢的影响。结果在体外代谢系统中,白藜芦醇生成两种单葡糖醛酸代谢产物M-1,M-2,初步推断其为白藜芦醇-4’,和3-葡萄糖醛酸化物。在肝微粒体中生成两种代谢产物的酶促反应的Vm和Km分别为M-1:(1.08±0.06)nmol.min-1.mg-1和(192.05±30.46)μmol.L-1;M-2:(2.20±0.10)nmol.min-1.mg-1和(34.82±6.95)μmol.L-1,白藜芦醇代谢为M-2的代谢速率明显高于M-1。UGT抑制剂姜黄素和槲皮素都能显著抑制白藜芦醇的代谢。结论代谢产物M-2的生成是白藜芦醇在肝微粒体中的主要消除途径。姜黄素、槲皮素在体外对白藜芦醇的Ⅱ相代谢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临床研究药物的相互作用有很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鼠肝微粒体温孵系统中盐酸小檗碱代谢动力学以及吴茱萸中多种化学成分对其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肝微粒体温孵法研究盐酸小檗碱代谢的酶动力学,分别考察了温孵时间、微粒体质量浓度以及底物浓度对盐酸小檗碱代谢速率的影响,并探讨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内酯对其代谢的影响。结果 盐酸小檗碱在大鼠肝微粒体温孵系统中发生较强的代谢, 其在大鼠肝微粒体中37 ℃温孵0~60 min呈时间依赖的线性消除;当肝微粒体蛋白浓度在0.5~2.0 mg·mL-1,温孵时间为60 min时,盐酸小檗碱代谢速率表现出微粒体蛋白浓度依赖性增快;当底物盐酸小檗碱浓度大于10.0 μg·mL-1时,盐酸小檗碱的代谢速率不再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出明显的饱和特性。其表观酶促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m为(2.41 ± 0.617) mg·mL-1,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 (6.88±1.89) μg·g-1·min-1。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内酯均能显著抑制盐酸小檗碱的代谢,3个组分对盐酸小檗碱的代谢抑制常数Ki分别为 (140.85±16.48), (15.34±3.04)和(25.98±6.47) μmol·L -1,其中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内酯的代谢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吴茱萸碱(P<0.001)。结论 盐酸小檗碱在大鼠肝微粒体内被迅速代谢;吴茱萸中化学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内酯对盐酸小檗碱的代谢有抑制作用,此结果有可能对小檗碱体内药动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人肝微粒体中去氢骆驼蓬碱的代谢产物。方法:以去氢骆驼蓬碱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系统分析去氢骆驼蓬碱经肝微粒体代谢的代谢产物。结果:去氢骆驼蓬碱在人肝微粒体中经Ⅰ相代谢后产物主要为哈尔酚。结论:哈尔酚为首次报道的代谢产物,本研究利用液质联用技术阐明了去氢骆驼蓬碱的体内代谢产物,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香柑内酯在7种不同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差异。[方法]采用肝微粒体体外孵育的方法研究香柑内酯在7种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差异。使用四级杆飞行时间液质联用(Q-TOF-LC/MS)法检测分析代谢产物。[结果]香柑内酯与7种肝微粒体孵育后共检测出4种不同的代谢产物,通过分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含量,香柑内酯在比格犬和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与在人肝微粒的代谢较为相近。[结论]通过研究发现,香柑内酯在比格犬和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与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甘草苷的苷元甘草素在体外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差异进行比较研究,为甘草苷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甘草素与不同种属,包括大鼠、小鼠、人、犬及猴的肝微粒体进行孵育,比较其代谢稳定性和代谢转化情况。代谢稳定性通过底物消除法分析甘草素的剩余底物浓度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计算体外消除半衰期(t1/2)。进一步对甘草素在肝微粒体孵育后生成的代谢产物谱以及代谢途径进行分析。结果在I相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甘草素在5个种属肝微粒体中发生代谢的t1/2依次为大鼠小鼠人猴犬;在II相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甘草素代谢都非常快,除小鼠外,均在5 min内下降50%以上。甘草素与人肝微粒体进行II相孵育产生的代谢产物谱和猴的相同,其余种属则与人有明显不同。结论甘草素在猴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和代谢产物谱均与人最相似,其次为犬肝微粒体,大鼠和小鼠则与人存在明显差异。在进一步的临床前药代和毒理研究中可选用猴或犬作为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连碱的体内外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途径。方法:体内代谢采用单次灌胃大鼠黄连碱(剂量25 mg·kg~(-1)),收集给药后0~48 h的尿液和粪便,0~24 h的胆汁以及给药0. 25,1,2 h后的血浆和脑组织样品;体外代谢采用大鼠肝微粒体及肠道菌群孵育的方法;运用高分辨HPLC-MS/MS技术对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原型及代谢物进行鉴定。选用ZORBAX SB-C_(18)色谱柱(4. 6 mm×150 mm,5μm),以乙腈-0. 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0 mL·min~(-1),柱温25℃。质谱使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检测模式,扫描范围m/z 50~1 200。对各色谱峰质谱图进行分析,根据准分子离子峰判断相对分子质量,进一步根据各色谱峰的主要碎片离子、保留时间等信息,与文献数据进行比较,推测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在大鼠尿液、粪便、胆汁、血浆、脑组织、肝微粒体温孵和肠道菌群温孵样品中发现了黄连碱的17个代谢产物,Ⅰ相代谢产物11个,Ⅱ相代谢产物6个。这17个代谢产物是黄连碱在大鼠体内羟基化、去甲基化和脱氢作用、硫酸酯化、葡糖糖醛酸化后产生的。结论:黄连碱可在大鼠体内发生Ⅰ相和Ⅱ相代谢反应,代谢物主要存在于尿液中,主要代谢部位为肝脏;黄连碱胃肠道吸收较差,代谢少,大部分经粪便以原型排泄,为黄连碱的药效学和药理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商品化的人、Beagle犬、食蟹猴、SD大鼠的肝微粒体酶,考察E7在4个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比较代谢的种属差异。采用选择性化学抑制剂,测定不同抑制剂对E7代谢速率的影响,分析预测大鼠肝微粒中参与E7代谢的主要亚酶。实验结果显示E7在人、犬、食蟹猴和大鼠4个种属的肝微粒体中体外代谢半衰期T1/2分别为57.75,69.30,16.90,30.13min;体外固有清除率分别为0.004 8,0.004 0,0.016 4,0.009 2 m L·min~(-1)·mg~(-1)。推测E7在人和犬肝微粒体中代谢速率相近,均比较慢;在猴和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速率相近,均比较快;代谢速率存在明显的种属差异。CYP2E1,CYP2A6,CYP1A2和CYP2D6均可能参与代谢E7,而多态性的CYP3A4对其的代谢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9.
吴茱萸次碱对5种黄连生物碱大鼠体外肝代谢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吴茱萸主要成分吴茱萸次碱对黄连中5种生物碱肝代谢的抑制作用,为深入研究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鼠体外肝微粒体温孵法,考察吴茱萸次碱对黄连中5种生物碱(黄连碱、表小檗碱、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肝代谢的抑制作用。结果 吴茱萸次碱对黄连碱、表小檗碱、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均存在体外肝代谢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大于50 μmol/L,表现为体外弱抑制作用;抑制常数(Ki)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作用强弱程度顺序为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表小檗碱>黄连碱。结论 为了解吴茱萸对黄连生物碱主要作用环节和揭示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连与吴茱萸合用大鼠体外肝代谢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黄连配伍吴茱萸后对盐酸小檗碱(ber)大鼠肝脏代谢以及对大鼠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探讨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的机制.方法:HPLC测定大鼠肝微粒体温孵体系中ber的含量,采用在体诱导-体外肝微粒体温孵的方法,考察ber在吴茱萸、黄连、连萸配伍(6:1)诱导组及溶媒对照组肝微粒体系中的代谢变化;采用Nash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空白组、阳性药物组(酮康唑)、黄连组、吴茱萸组、连萸配伍(6:1)组大鼠肝微粒体中红霉素N-脱甲基酶(ERD)、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DM)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er在各给药组大鼠肝微粒体温孵液中的代谢速率均有明显下降(P<0.001),且代谢速率连萸配伍组<吴茱萸组<黄连组<空白对照组.与空白组大鼠比较,酮康唑组、吴茱萸组和连萸配伍组ERD活性均明显受到抑制(P<0.01),同时吴茱萸和连萸配伍组还可使ADM活性显著降低(P<0.01);黄连组对ADM活性抑制作用明显(P<0.05),但对ERD活性作用不明显.结论:连萸配伍合用通过抑制大鼠肝药酶ERD和ADM活性降低黄连主要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的肝脏代谢,这可能是连萸配伍相瓦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2016,(6)
目的研究异佛司可林在人肝微粒体及人工胃肠液中的代谢与降解动力学。方法将异佛司可林与人肝微粒体、人工胃液、人工肠液进行体外共孵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异佛司可林的剩余浓度,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HPLC-UV)法测定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异佛司可林的剩余浓度。结果异佛司可林在人肝微粒体的t1/2为(34.90±3.42)min,CLint为(16.71±1.64)m L/(kg·min);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t1/2分别为(46.97±6.46)h和(91.67±8.26)h。结论异佛司可林在人肝微粒体中代谢显著,在人工胃液和肠液中较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在人和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方法 将人和大鼠肝微粒体在体外分别与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共同孵育,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HPLC/QQQ-MS)法分析该成分及其代谢产物,二级质谱扫描来推测化学结构.结果 最佳条件为肝微粒体质量浓度20 mg/mL,孵育时间120 min,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在人和大...  相似文献   

13.
颜晶晶  俸珊  何丽娜  何新 《中草药》2015,46(4):534-540
目的考察延胡索乙素(tetrahydropalmatine,THP)对映体对人肝微粒体中主要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CYP450)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分别考察左旋延胡索乙素[(-)-tetrahydropalmatine,(-)-THP]和右旋延胡索乙素[(+)-tetrahydropalmatine,(+)-THP]对人肝微粒体中主要I相药物代谢酶CYP1A2、CYP2C9、CYP2C19、CYP3A4、CYP2E1和CYP2D6活性的影响;采用两步孵育法考察(-)-THP对人肝微粒体中CYP2D6的底物右美沙芬脱甲基活性的影响,研究其对CYP2D6的抑制机制;采用时间依赖性实验考察(-)-THP对CYP2D6的酶动力学参数。结果 (+)-THP对CYP450各亚型无明显抑制作用,而(-)-THP对CYP2D6的抑制作用强(IC50=0.46μmol/L);在加或不加NADPH[(+)NADPH/(-)NADPH]预孵育体系中,(-)-THP对CYP2D6的IC50值分别为2.40、0.46μmol/L,即IC50(-)NADPH/IC50(+)NADPH=5.22;(-)-THP对CYP2D6的酶动力学参数Ki和Kinact分别为0.690μmol/L和0.084 6 min-1。结论 (-)-THP对CYP2D6的抑制作用强,抑制类型为基于机制抑制(MBI),提示在临床应用中需注意(-)-THP可能引起显著的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小檗碱对人肝微粒体CYP活性的影响. 方法: 以苯海拉明为内标,建立LC-MS/MS同时测定5种探针药物:咪达唑仑、非那西丁、右美沙芬、甲苯磺丁脲和氯唑沙宗的含量,采用鸡尾酒(cocktail)法探针药物法评价不同浓度小檗碱对混合人肝微粒体CYP不同亚型活性的影响.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咪达唑仑、非那西丁和甲苯磺丁脲的代谢速率基本没有变化,而氯唑沙宗的代谢速率明显变慢,对于右美沙芬,当小檗碱的质量浓度为50 μg·L-1时,其代谢速率基本没有变化,当小檗碱的质量浓度大于200 μg·L-1时,其代谢速率明显变慢. 结论: 小檗碱质量浓度在2 000 μg·L-1以下时对人肝微粒体中CYP3A4,CYP1A2和CYP2C9活性没有明显影响,但对CYP2E1和CYP2D6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莲  杨秀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3):2523-2527
目的: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盐酸黄连碱(coptisine chloride,COP)和小檗红碱(berberrubine,BRB)在人肠的吸收。方法:采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COP和BRB由绒毛面(AP侧)到基底面(BL侧)、BL侧到AP侧两个方向的转运过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对COP和BRB进行定量分析,计算转运参数和表观渗透系数,并与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进行比较。结果:COP和BRB由AP侧到BL侧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 分别为(1.103±0.162)×10-5,(1.309±0.102)×10-5cm·s-1;由BL侧到AP侧的Papp分别为(0.300±0.041)×10-5,(1.955±0.055)×10-5cm·s-1,与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上呈良好吸收的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2.23±0.10)×10-5 cm·s-1]的基本一致。COP和BRB的Papp A→B/Papp B→A分别为3.67和0.67;BRB外流是摄取的1.49倍。结论:COP和BRB可以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被动吸收进入体内,属于良好吸收的药物,在两者的吸收转运过程中,油/水分配系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BRB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转运可能存在外流机制。  相似文献   

16.
沈怡  马萍  董邦健  彭崇胜  李晓波 《中草药》2023,54(15):4905-4919
目的 对四君子汤非多糖组分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人源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过程研究,明确其在肠、肝中的代谢轮廓及代谢差异,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证据。方法 应用Acquity UPLC I-class/VION IMS QTOF技术分析四君子汤非多糖组分中主要活性成分(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甘草次酸、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CK、白术内酯III)在人源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下的代谢产物以及代谢转化途径。结果 甘草酸、甘草次酸在人源肠、肝微粒体中均以I相代谢为主;而甘草素、异甘草苷、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CK则以肠II相代谢为主。白术内酯III在肠、肝微粒体中代谢均不显著,而四君子汤非多糖功效组分中其他化合物在肠微粒体中代谢速度均比在肝微粒体中更快。此外,甘草皂苷、人参皂苷主要进行脱糖基反应;异甘草苷以脱糖、羟基化等反应为主;甘草素则以葡萄糖醛酸结合为主;白术内酯III则主要发生水解、羟基化反应。结论 阐明了四君子汤非多糖组分中主要活性成分在人体肠道及肝脏中的代谢轮廓及代谢差异,为后续进行四君子汤非多糖功效组分的药效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为中药复方的功效组分研究提供了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6,(11)
目的研究艾迪注射液(斑蝥、人参、黄芪等)对体外人和大鼠肝微粒体中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的抑制作用,并比较种属差异性,评价其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方法在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将艾迪注射液分别与混合探针底物(非那西丁/CYP1A2、氯唑沙宗/CYP2E1、右美沙芬/CYP2D6、奥美拉唑/CYP2C19、甲苯磺丁脲/CYP2C9、咪达唑仑/CYP3A4、睾酮/CYP3A4)共同孵育,UPLC-MS/MS检测各探针底物的代谢物生成量,采用Graph Pad v5.0软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艾迪注射液对人和大鼠肝微粒体中CYP1A2、CYP2E1、CYP2D6、CYP2C19和CYP2C9的IC50值在4.101%~10.07%范围内,对人和大鼠肝微粒体中CYP3A4(咪达唑仑)的IC50值分别为169.6%和9.133%,对CYP3A4(睾酮)的IC50值分别为8.472%和49.25%。结论艾迪注射液对CYP1A2、CYP2E1、CYP2D6、CYP2C19、CYP2C9和CYP3A4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CYP3A4具有明显的种属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黄连碱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黄连碱是一种天然的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季铵盐,存在于毛茛科和罂粟科的多种植物中,资源丰富。尽管有关黄连碱的药理研究还不深入,但已有文献报道其有抑制A型单胺氧化酶、选择性抑制和双重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选择性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多药耐药蛋白质、抗真菌、胃黏膜保护、细胞毒、心肌保护等一些药理活性。鉴于目前缺少对黄连碱研究的系统回顾和综述,该文对近年来发表的黄连碱药理活性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深入开展以药理活性为基础的黄连碱创新药物研究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9.
川芎嗪在大鼠肝微粒体系统中的代谢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通过离体和整体实验来研究川芎嗪(TMPz)代谢转化过程,探讨参与TMPz代谢的CYP450亚酶,为临床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TMPz的UV-HPLC检测方法,测定大鼠血浆和肝微粒体温孵液中TMPz及代谢产物,分析TMPz代谢消除率与各诱导和抑制剂之间的相关性;Nash法测定肝微粒体温孵液中ERY N-脱甲基酶活性,探索其与代谢物生成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测定DEX,Ket在体诱导或抑制后,大鼠血中的TMPz药物浓度,计算和比较药动学参数。结果:特异性CYP3A诱导剂DEX组中TMPz代谢物生成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主要诱导CYP2B的PB,β-NF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强效的CYP3A抑制剂Ket则显著抑制TMPz的代谢;TMPz的代谢速率与CYP3A的特征性ERY N-脱甲基反应呈现高度的相关性;在体诱导或抑制后TMPz的药动学参数中DEX组的CL(s)大于对照组,t1/2小于对照组;而Ket抑制的CL(s)小于对照组,t1/2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YP3A是介导TMPz生物转化的CYP450亚酶,川芎嗪与CYP3A酶抑制或诱导药合用可能存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欧前胡索(IM)和异欧前胡素(ISOIM)是伞形科常用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该文研究了IM和ISOIM对人和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CYP)活性的抑制作用,并评价它们的相互作用潜能.在体外将系列浓度的IM和ISOIM与人和大鼠肝微粒体孵育30 min,以非那西丁、安非他酮、甲苯磺丁脲、S-美芬妥英、右美沙芬和咪达唑仑为CYP探针底物,应用LC-MS/MS定量检测各探针底物的代谢产物生成量,计算得到的IC50,评价两药对人肝CYP1 A2,2B6,2C9,2C19,206,3A4酶,以及大鼠肝CYP1 A2,2B6,2D2,3A1/2酶的抑制活性,并对抑制强度进行分级.在人肝微粒体中,IM和ISOIM对6个CYP同工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它们是1A2和2B6的强抑制剂,抑制1A2的IC50分别为0.05,0.20 μmol·L-1;抑制2B6的IC50分别为0.18,1.07 μmol·L-1.两药还是2C19的中等抑制剂,以及2C9,2D6,3A4的弱抑制剂.在大鼠肝微粒体中,IM和ISOIM是1A2的中等抑制剂,IC50分别为1.95,2.98 μmol·L-1.它们分别是2B6的中等和弱抑制剂,IC50为6.22,21.71 μmol·L-1.两药还是2D2,3A1/2的弱抑制剂.结果表明IM,ISOIM对人肝CYP酶有广泛的抑制作用,它们是CYP1A2和2B6酶的强抑制剂,临床用药时应注意因CYP酶抑制引起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