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心露  崔楠  邱能 《药学进展》2023,(2):118-124
运用靶向递药系统给药是目前治疗癌症的有效方法,靶向配体的选择是靶向递药的关键。生物素受体在多数肿瘤细胞表面过表达,但在正常细胞中低表达或不表达,因此,生物素可作为配体与药物载体相连,用于肿瘤靶向递药。简述生物素及生物素受体,综述生物素修饰的脂质体、胶束、纳米粒等载药系统在肿瘤靶向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志荣 《药学进展》2016,(4):241-242
纳米技术是21世纪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之一。纳米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纳米递药系统。本期"靶向纳米递药系统的创新药物制剂设计"专题,邀请国内几位知名药剂学专家综述了靶向纳米递药系统多个研究方向的新进展。主要包括:阳离子纳米材料及其纳米递药系统的毒性;靶向纳米递药系统载体材料的设计、制备和表征;肿瘤靶向、脑部肿瘤靶向、基因靶向纳米递药系统的设计原理、构建方法和体内外效果。这些综述,较全面地反映了纳米递药系统的设计、构建、表征、实效、  相似文献   

3.
环境响应的智能化递药系统可对肿瘤组织特殊生理环境及体外环境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特异地靶向分布于肿瘤组织或在肿瘤组织的特殊生理环境下释放药物,从而可有效改善并提高抗癌药物对肿瘤靶向治疗效果,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已成为近年来肿瘤靶向治疗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环境响应的智能化递药系统的靶向机理及其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新型肿瘤靶向递药系统的开发及其对肿瘤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文清  邹豪  钟延强 《药学实践杂志》2015,33(2):106-109,170
目的探究目前肿瘤靶向纳米递释系统存在的问题。方法在全面搜集查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肿瘤靶向纳米递释系统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整理。结果从3个方面对肿瘤靶向纳米递释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提出建议与对策。结论要在研究中取得突破,需要对人体生理学及肿瘤生物学进行深入研究,并在现有的给药策略和实验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综述目前pH敏感纳米递药系统用于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方法 在Pubmed和Google上检索近年国内外资料,阐明pH敏感纳米递药系统靶向肿瘤治疗的作用机制,对超顺磁性纳米粒、胶束、树状大分子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结果 传统肿瘤化疗药物普遍存在疗效低、副作用大等问题,而近年来研发的pH响应的纳米载体可通过EPR效应积聚于肿瘤组织,并在弱酸性的肿瘤细胞外液或经内吞作用后在细胞质或溶酶体中释放药物。该pH敏感型载体能促进药物的靶向递送,在减少系统性副作用的同时提高肿瘤化疗疗效。结论 pH敏感纳米递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开发具有靶向性、高效性、安全性的递药系统是目前该领域研究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叶酸受体在上皮源性的恶性肿瘤细胞膜表面高度表达。叶酸靶向纳米递药系统具有叶酸-叶酸受体主动靶向和纳米递药系统被动靶向的双重优势,可实现化疗药物对肿瘤组织的靶向递送,有效提高药物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叶酸-脂质体、叶酸-树枝状聚合物、叶酸-聚合物胶束、叶酸-纳米球等叶酸受体介导的肿瘤靶向递药系统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鼻腔与脑在解剖生理结构上的独特联系使得鼻腔给药作为脑内递药途径成为可能,而作为特殊给药系统的脂质体具有鼻腔给药的诸多特点,经鼻腔给药并且利用肿瘤的长滞留效应(EPR效应)或"炎症靶向"达到脑靶向作用,可增加药物的脑内递送。近年来经鼻递药结合EPR效应的策略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归纳总结了近些年国内外有关经鼻递脑途径的机制、影响因素,探讨了经鼻给药结合EPR效应的脑靶向脂质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的脑内递送通常受限于血脑屏障。经鼻给药作为脑靶向递药的一种无创给药方式,可绕开血脑屏障,实现药物至脑部的直接、高效靶向输送,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极大应用潜力。然而,鼻腔黏液纤毛清除力等屏障限制了经鼻给药递送效果。依托纳米递药技术的发展,经鼻纳米递药系统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综述了经鼻入脑递药通路、常见经鼻纳米递药系统及其特性和治疗应用进展,为基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经鼻纳米递药系统设计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何勤  刘亚圆 《药学进展》2016,(4):261-269
近年来将纳米载药系统应用于肿瘤靶向递药的研究层出不穷。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具有较低的p H环境、大量新生血管生成、不规则的血流灌注、局部缺氧等特异性的微环境,利用这些特点进行合理的纳米载药系统设计能够实现肿瘤部位的高效递药及深层穿透,显著提高肿瘤治疗效果。针对现有的肿瘤靶向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与设计方法进行综述,以阐述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靶向传递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诊断和治疗均较困难的消化道系统肿瘤。胰腺癌的传统化疗方案靶向性不高,治疗效率低,存在一系列的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来纳米靶向递药系统迅猛发展,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许多的新思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靶向纳米递药系统用于胰腺癌化疗的研究进展,从被动靶向、物理化学靶向、主动靶向和化疗药物的联合运载四个方面中的应用进行介绍,以期为胰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脑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其特有的屏障结构阻碍了药物有效进入。以脑胶质瘤为例,对现有脑肿瘤主要靶向策略作一简要综述,并提出了脑肿瘤靶向递药的新理念——系统靶向(或全过程靶向)递药,即集脑肿瘤发生发展各阶段特征靶向策略于一体,设计对脑肿瘤发生发展各阶段具有靶向功能的纳米递药系统,以实现更为有效的脑肿瘤靶向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2.
皮肤附属器毛囊作为药物输送的新靶点和新途径受到诸多关注,经皮渗透毛囊靶向递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对毛囊源性皮肤病如痤疮、脱发及毛囊炎等发挥直接高效的作用。本综述围绕毛囊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毛囊微环境、影响毛囊渗透的因素、纳米制剂促进经毛囊渗透的现状及表征毛囊靶向渗透的技术进行归纳,并系统总结了毛囊靶向递药系统治疗痤疮和脱发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毛囊靶向给药系统设计当前所面临的挑战。本综述可为毛囊源性皮肤病毛囊靶向给药系统设计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度恶性肿瘤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局限在于肿瘤细胞耐药性克隆的形成和化疗药物常规给药对正常组织的严重毒性。近年来研究显示,三阴性乳腺癌综合靶向治疗中,纳米递药系统借助纳米材料独具的理化性质,负载化疗药物、活性基因片段和免疫增强因子等,通过光热消融效应、化疗药物增效减毒作用、抑制肿瘤增殖基因作用和免疫系统激活作用,有效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纳米递药系统改变了常规化疗药物药动学特性,明显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本文就纳米递药系统在三阴性乳腺癌综合靶向治疗中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鼻腔与脑在解剖生理上的独特联系使得鼻腔给药作为脑内递药途径成为可能.鼻腔给药作为脑靶向的途径之一,可有效地使通过其他给药途径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绕过血脑屏障到达脑部,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脑内递药途径.就鼻腔给药脑靶向的依据、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剂型等方面对经鼻脑靶向递药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三阴性乳腺癌为高度恶性肿瘤。多柔比星是三阴性乳腺癌的常规化疗药物,该药药理作用是通过嵌入DNA碱基对之间,干扰基因转录,抑制mRNA和DNA合成。常规给药方式对正常组织损伤严重。多柔比星纳米递药系统借助肿瘤酸性微环境实现缓控释效应,多柔比星与肿瘤细胞的组织相容性增加,对正常组织影响较小。该系统有效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明显减轻正常细胞的细胞毒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多柔比星靶向纳米递药系统的应用,以期开拓三阴性乳腺癌的的靶向治疗新视野。  相似文献   

16.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精准医疗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有机或无机合成的纳米材料存在制备过程繁琐和易被机体内免疫系统识别、清除等问题。受自然界生物系统的启发,生物细胞膜介导的仿生纳米递药系统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生物膜仿生递药系统通过机体内源性细胞膜对纳米载体表面进行包覆修饰,有效地将天然生物膜“自体”性质和“人工”功能载体的优势相融合,赋予其肿瘤靶向性,低免疫原性和血液长循环等特点。基于纳米药物和细胞膜仿生技术在肿瘤精准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对细胞膜仿生修饰纳米粒的实验基础、膜仿生纳米递药系统的构建及在肿瘤靶向化疗、免疫治疗、光热治疗上的应用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肿瘤靶向纳米递释系统可特异性转运抗肿瘤药物至肿瘤部位发挥疗效,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兼具诊断与治疗的多功能肿瘤靶向纳米递释系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新型纳米递释系统,可同时实现分子诊断试剂、抗肿瘤药物的肿瘤靶向递释,同步进行对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本文综述了纳米递释系统的肿瘤靶向机制,以及诊断与治疗双功能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肿瘤组织靶向、肿瘤细胞靶向、肿瘤血管靶向等给药系统及肿瘤靶向治疗基因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以完善现有肿瘤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9.
鼻粘膜作为脑内递药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峰  蒋新国 《药学学报》2001,36(8):636-640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药物传输系统尤其是靶向给药体系成为药学研究的热点 ,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肝、脾和肺等靶向方面 ,对于脑内靶向却较少涉及。脑部是靶向给药的一个重要部位 ,很多药物必须进入脑内才能发挥疗效 ,然而由于血脑屏障(blood brainbarrier ,BBB)的存在 ,常规途径给药后在脑内的药物浓度都比较低 ,限制了对脑部疾病的治疗。由于鼻粘膜在解剖生理上与脑部存在着独特的联系 ,因此有望在脑内递药领域有所突破。本文就鼻粘膜作为脑内递药途径的研究作一综述。1 鼻粘膜作为脑内递药途径的研究进展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类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留法  闫永波  李妍  王中彦 《药学进展》2008,32(11):493-499
综述维生素类药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以及在肿瘤靶向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维生素及其衍生物不仅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毒副作用小的特点,且有独特的肿瘤靶向性,如叶酸和生物素,其应用于肿瘤靶向给药系统,可大大提高药物疗效及减小药物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