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97例学龄期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参数。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97例学龄期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不同屈光参差性弱视类型,将弱视患儿分为远视组(n=56)和近视组(n=41)。对患儿两眼进行SD-OCT检查,比较患儿双侧眼睛以及远视组和近视组组间SD-OCT参数(黄斑中心凹、内环上方、内环颞侧、内环下方、内环鼻侧、外环上方、外环颞侧、外环下方、外环鼻侧等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结果:患侧眼内环上方、内环颞侧、内环鼻侧、外环上方、外环颞侧、外环下方等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厚于健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眼和健侧眼的黄斑中心凹、内环下方、外环鼻侧等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组内环下方、内环鼻侧、外环上方、外环颞侧、外环下方等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薄于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组和近视组黄斑中心凹、内环上方、内环颞侧、外环鼻侧等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期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  相似文献   

2.
王军花  梅艳  李柳 《重庆医学》2023,(4):518-522
目的 分析高度近视黄斑不同区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特点,以及与屈光度(SE)、眼轴(AL)、血流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60例(60眼)近视患者,按照SE分为高度组(38例)与超高度组(22例),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测量患者黄斑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上方、下方、鼻侧和颞侧象限)及中心凹外区(上方、下方、鼻侧和颞侧象限)的RNFL厚度,获取视网毛细血管层(SCP)、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层(DCP)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CC)的血流密度。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RNFL厚度与SE、AL、血流密度的关系。结果 高度组与超高度组患者黄斑RNFL厚度与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黄斑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中心凹外区的RNFL厚度分别为(13.96±2.80)μm、(88.47±10.25)μm、(151.36±28.75)μm,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旁中心凹区中,上方象限RNFL厚度最薄(P<0.05),下方象限RNFL厚度最厚(P<0.05)。中心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对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黄斑区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8例(36眼)重度NP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最佳矫正视力、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MP-1微视野仪的检查结果分为重度NPDR伴有临床意义黄斑水肿组(CSME组,n=20)和重度NPDR无黄斑水肿组(NE组,n=16)。所有患眼均接受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联合PRP光凝治疗,3个月后随访复查最佳矫正视力、OCT和微视野。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SME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网膜光敏度无明显变化(P> 0.05),而NE组患者治疗后的视网膜光敏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 对于无黄斑水肿的重度NPDR患者,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联合PRP治疗具有预防黄斑区视网膜增厚的作用,但对视功能有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频谱光学相关断层扫描(SOCT)观察患者硅油眼行取油手术前后黄斑区形态的变化,探讨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黄斑区厚度及黄斑裂孔底径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例(20眼)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的硅油填充眼,其中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组9例(A组),非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组11例(B组).在行硅油取出术前后进行眼科临床检查,包括BCVA、眼底照相及SOCT等.结果 A组取油前后BCVA变化与黄斑裂孔底径的变化无相关性(r=-1.02,P=0.394);B组取油前的BCVA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呈显著负相关(r=-0.75,P=0.008),而取油前后BCVA变化与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无相关性(r=-2.66,P=0.059).结论 SOCT作为无创观察黄斑区形态的辅助检查具有重要价值.非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在硅油填充时期BCVA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为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者56例(63只眼),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30例(32只眼),激光治疗组26例(31只眼)。联合治疗组先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1周后行黄斑区格栅光凝治疗,激光治疗组行黄斑区格栅治疗。两组中、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及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同时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分析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与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的关系。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术前比较均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T与术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联合治疗组SFCT低于单纯激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联合治疗组的BCVA高于单纯激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CMT低于单纯激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短期内脉络膜厚度明显降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中低度近视眼与正视眼近距离阅读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的区域差异性?方法: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将黄斑区视网膜分为9个不同区域分别计算视网膜厚度,对比分析中低度近视与正常人近距离阅读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的区域性差异?结果:中低度近视与正视眼相比,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在颞外象限?鼻外象限和外下象限视网膜厚度变薄;近距离阅读后,正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未出现变化,中低度近视眼颞外象限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出现变化?结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区域性差异与屈光状态有关;近距离阅读后,中低度近视眼与正视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存在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黄斑厚度与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相关性,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网膜结构变化。方法选取未接受弱视治疗的3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弱视眼作为弱视组,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50名正视儿童右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检查患儿黄斑各区及视盘周围各区域RNFL厚度,采用Littmann公式对RNFL厚度进行修正。比较两组各区黄斑厚度及视盘周围各区域RNFL厚度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组各区黄斑及视盘周围各区域RNFL厚度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黄斑各区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校正前后两组视盘周围各区域RNFL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黄斑各区厚度与校正后视盘周围各区域RNFL厚度均无相关性(均P>0.05)。弱视组上方RNFL厚度与黄斑中央区厚度呈负相关(P<0.05),下方和鼻侧RNFL厚度与上方、下方、鼻侧、颞侧黄斑厚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颞侧RNFL厚度与鼻侧、颞侧黄斑厚度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黄斑厚度和视盘周围RNFL厚度存在相关性,提示其视网膜可能存在异常重构。分析两者相关性或许能应用于弱视的诊治。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7):657-661
目的探讨硅油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未累及黄斑区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5例,均为单眼发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硅油填充组25例和气体填充组20例,2组患者均施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组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入5 m L硅油,气体填充组玻璃体腔内注入5 m L无菌空气,均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6个月检测2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比较2组患者黄斑中央凹区及内环区鼻侧、颞侧、上方、下方视网膜厚度。结果 2组患者术后1周患眼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3个月,2组患者患眼BCVA均优于术前和术后1周(P <0. 05);术后6个月,硅油填充组患者患眼BCVA差于术后1、3个月(P <0. 05),与术前和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气体填充组患者患眼BCVA优于术前和术后1周(P <0. 05),与术后1、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个月,2组患者患眼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气体填充组患者患眼BCVA优于硅油填充组(P <0. 05)。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个月,2组患者之间患眼黄斑中央凹区及内环区各区域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气体填充组患者患眼黄斑中央凹区及内环区鼻侧、颞侧、下方视网膜厚度显著大于硅油填充组(P <0. 05)。2组患者术后1周患眼黄斑中央凹区及内环区各区域视网膜厚度均显著大于术前(P <0. 05)。2组患者术后1、3个月患眼黄斑中央凹区及内环区各区域视网膜厚度均显著小于术后1周(P <0. 05),而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患眼黄斑中央凹区及内环区各区域视网膜厚度均显著小于术后1周(P <0. 05);硅油填充组患者术后6个月患眼黄斑中央凹区及内环区鼻侧、颞侧、下方视网膜厚度显著小于术前及术后1、3个月(P <0. 05),气体填充组患者术后6个月患眼黄斑中央凹区及内环区各区域视网膜厚度与术前及术后1、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硅油可导致视网膜厚度降低,进而影响患者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单眼弱视儿童弱视眼与非弱视眼的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RNFL)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差异。方法 选取单眼弱视儿童23人,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分别检测双眼视盘上方、颞侧、下方、鼻侧4个象限RNFL厚度及RNFL平均厚度,检测黄斑中心凹1 mm直径区域平均厚度和黄斑中心凹最小厚度,比较同一受检者弱视眼与非弱视眼的差异。结果 弱视眼视盘颞侧象限RNFL厚度小于非弱视眼(t=-4.671,P=0.000 1),而视盘上方、下方、鼻侧象限RNFL厚度及RNFL平均厚度与非弱视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眼与非弱视眼黄斑中心凹1 mm直径区域的平均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2 3,P=0.935 1);而弱视眼黄斑中心凹最小厚度小于非弱视眼(t=-2.371 0,P=0.026 9)。结论 单眼弱视儿童的弱视眼与非弱视眼在视盘周围RNFL与黄斑的组织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视网膜形态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收集神经内科就诊的PD患者共53例(106只眼)以及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人20例(40只眼),对PD患者进行统一PD评定量表运动检查(UPDRS-Ⅲ)评分、简易认知评估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根据认知量表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PD认知正常组21例,PD认知障碍组32例。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测定受试对象视盘周围上、下、鼻、颞象限及对应的12钟点象限视网膜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厚度,以及黄斑区厚度、黄斑容积。结果PD认知障碍组与认知正常组相比,H-Y分级更高(P=0.037)、ESS得分更高(P=0.014)。PD认知障碍组、PD认知正常组、健康对照组OCT视觉参数分析比较,视盘颞侧9:00钟方向RNFL厚度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亚组间比较,PD认知障碍组较认知正常组变薄(P=0.006)。三组黄斑区容积、黄斑中心凹厚度、平均厚度、外环厚度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亚组间比较,PD认知障碍组较认知正常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显著变薄;进一步进行相关分析,PD患者中MOCA得分(r=0.317)、定向力分数(r=0.416)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呈正相关。结论病情严重程度、嗜睡的发生情况是PD发生认知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且PD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存在视网膜纤维层和黄斑区结构的异常,特别是MOCA得分越低、定向力得分越差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越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厚度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应用增强深部成像的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仪测量60例(60只眼)POAG患者(POAG组)和60例(60只眼)正常人(对照组)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组内相关系数(ICC)表示检测者内和检测者间信度分析。结果检测者内的ICC值为0.994~0.999(P<0.001),检测者间的ICC值为0.995~0.998(P<0.001)。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特征为黄斑中心凹下方最厚,鼻侧最薄。POAG组黄斑区各象限脉络膜厚度均明显厚于对照组(t=3.114~4.456,P<0.05)。POAG组和对照组黄斑区象限脉络膜厚度均随年龄增加及眼轴增长而变薄(r=-0.456~-0.520,-0.445~-0.491;P<0.05)。结论 POAG患者的黄斑区脉络膜厚度比正常人厚;POAG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增厚与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与视觉电生理检测,分析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黄斑部形态学及视功能改变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武汉市普仁医院确诊为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者190例(320眼)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无黄斑水肿及视网膜病变的同期糖尿病患者180例(301眼)为对照组.检测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并对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视觉电生理检查.结果 观察组190例患者(320眼)最佳矫正视力为0.02~0.6,对照组180例患者(301眼)最佳矫正视力为0.7~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为(330.17±87.3)μm,比对照组的(150.39±22.9)μm增加了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生黄斑水肿及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与未发生黄斑水肿及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在黄斑形态学及视功能改变方面差异显著,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与视觉电生理对临床检查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6,(1):91-92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与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41例(41眼)随机分为雷珠单抗组(20例,20眼)与曲安奈德组(21例,21眼),分别玻璃体腔单次注射雷珠单抗0.05ml与曲安奈德4mg,随访3月,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月及3月BCVA、CMT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1月及3月,雷珠单抗组BCVA的提高、CMT的减轻略优于曲安奈德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曲安奈德组3例出现术后高眼压,雷珠单抗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与曲安奈德短期内均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雷珠单抗在提高视力及减轻黄斑厚度上略优于曲安奈德;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分析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两种手术方式术后黄斑区的厚度,并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对黄斑区的厚度所产生的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行白内障手术且术中无并发症的患者共83人84眼,将其中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38例患者39眼设为A组,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的45例45眼患者设为B组,记录术后视力、眼前段和眼底情况,术后1天行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Topcon3D OCT-1000)检测.结果 A组患者成功施行超声乳化吸除术,B组患者成功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1天从三维OCT中均未发现明显黄斑区结构的改变,检测到A、B两组黄斑中心凹1mm视网膜平均厚度分别为(236.14±30.41)μm、(223.11±32.10),较正常同年龄人群组黄斑中心凹1mm视网膜平均厚度(229.0±20.46)μm略增厚,且无统计学意义:A组(P=0.224),B组(P=0.286).两组距黄斑中心凹3~6mm的外环区上、下、颞、鼻4个象限的视网膜厚度与正常同年龄人群组相比均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黄斑外环上、颞、下、鼻侧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56.58±14.93)、(243.71±16.06)、(259.92±21.14)、(275.79±16.78);B组黄斑外环上、颞、下、鼻侧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56.93±19.43)、(243.29±20.54)、(259.43±23.52)、(275.43±21.47),正常同年龄人群组黄斑外环上、颞、下、鼻侧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47.00±13.68)、(232.50±16.51)、(243.2±13.85)、(268.5±15.59).两组黄斑中心凹1mm视网膜平均厚度、距黄斑2~3mm内环视网膜厚度、外环视网膜厚度、视网膜体积及视网膜平均厚度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全身及眼部其他疾病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术后短期内距黄斑中心凹3~6mm的外环区4个象限的视网膜厚度与正常同年龄人群组相比均增厚,但两种手术方式对比并未见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彭稚薇  马翔  黄燕琳 《广西医学》2023,(6):647-650+679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应答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患者76例(76眼),根据术后雷珠单抗注射治疗效果将其分为疗效较好组[40例(40眼)]和疗效较差组[36例(36眼)]。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眼别、慢性疾病史、治疗前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结果[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MCT)、黄斑中心凹厚度(MFT)、视网膜平均厚度、视网膜容积、黄斑区血流密度、灌注密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应答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及治疗前logMAR视力、MCT、MFT、视网膜平均厚度、黄斑区血流密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及治疗前logMAR视力、黄斑区血流密度是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应答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为logit (P)=-2.843+0.054×年龄+0.478×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微视野计MP-3联合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评估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术中内界膜(ILM)剥除对黄斑形态及视功能影响。方法 将24例(24眼)IMEM患者随机分为非剥膜组12例(12眼)、剥膜组12例(12眼),均行23 G玻璃体切割术,非剥膜组单纯行黄斑前膜剥除,剥膜组联合ILM剥除。术后1、3个月随访,比较2组术前术后mfERG的第一个负峰(N1)和第一个正峰(P1)的1环、2环的潜伏期与振幅,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logMAR BCVA值,MP-3的视网膜平均光敏度(MS)、微视野暗点数(SP),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MT);观察2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黄斑前膜复发情况。结果 24例(24眼)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个月2组logMAR BCVA值、CMT值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非剥膜组SP值较术前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膜组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2组术后3个月S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2组MS值均较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2型糖尿病(DM)患者黄斑区厚度与形态的改变.方法:正常对照组23例30眼,DM患者75例120只眼分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非增殖期(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及增殖期(PDR)病变3组.采用OCT观察DM患者黄斑区图像特征,同一时间点应用黄斑地形图分析软件测量黄斑部9个分区视网膜厚度,并做最佳矫正视力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人、NDR、NPDR、PDR组黄斑各区平均厚度与国内外报道相符,NDR与正常人黄斑各区厚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DR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力呈负相关(r=-0.69,P<0.01);同时发现DM患者黄斑区有囊样水肿、黄斑前膜等多种表现,多以两种及两种以上形态出现.结论:OCT能定性、定量地观察糖尿病黄斑区的表现,为其组织形态的评价、指导治疗及随访提供可靠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临床上显著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 M O)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黄斑区毛细血管血流量以确定DM O患者血流量与毛细血管渗漏的关系。方法:45例非糖尿病患者(x珔=59岁)和18例显著DM O表现的2型糖尿病患者(珔x=60岁)。黄斑区毛细血管血流量应用H eidelberg视网膜流速仪(H R F)测量,测量黄斑中心10°×2.5°范围。每一例糖尿病患者用H R F测量完毕后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结果:具有显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表现的糖尿病患者与同龄非糖尿病患者相比,颞侧黄斑区毛细血管血流量明显降低(P=0.0011),而黄斑区毛细血管血流量鼻颞侧相对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9.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2):161-164
目的:了解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者早期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区结构变化情况,评估影响BCVA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6例BRVO-ME患者,"1+PRN"方案康柏西普(10 mg/mL)0.05 mL玻璃体腔注射,观察1周、1个月、3个月,了解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区容积、黄斑区椭圆体带断裂长度变化情况;评估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区容积、黄斑区椭圆体带断裂长度与视力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和黄斑区容积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椭圆体带断裂长度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周、1月、3月BCVA与治疗前BCVA呈正相关(P<0.0001)。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BRVO-ME可有效提高视力,改善黄斑水肿,治疗前BCVA是早期视力恢复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0.
张丁  叶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12):1301-1304
目的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观察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2年6-12月我科白内障手术患者59例96眼,其中无糖尿病的患者为A组(18例33眼),有糖尿病但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为B组(19例31眼),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为C组(22例32眼).比较3组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结果 术前3组最佳矫正视力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个月A组患者31眼(94%)最佳矫正视力≥0.5;B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28眼(90%)≥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22眼(69%)最佳矫正视力≥0.5,与A、B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凹区:A、B两组术后1d、1周、1个月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1d、1周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1个月视网膜厚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内环区和外环区:3组术后1d、1周、1个月外环区视网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术后,虽然经过一定的抗感染治疗,但视网膜厚度仍明显增加,并且黄斑中心凹区改变明显,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引起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