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β1整合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结合图像处理分析,检测bFGF作用前后培养血管内皮细胞β1整合素的表达。结果:bFGF处理组和对照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66.11±9.86和175.32±5.12,两组免疫酶显色有显著差异。结论:bFGF能够诱导内皮细胞膜表面β1整合素合成增加。推测bFGF通过上调内皮细胞β1整合素表达,可能在促进血管生成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重组牛bFGF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以反向间接血凝和间接ELISA筛选,以及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建立了9株稳定分泌抗bFGF单克隆抗体(mAb)杂交瘤细胞。对其中3株用Westernblot和生物活性抗体中和实验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mAb可结合重组牛或人bFGF,并能抑制bFGF刺激Balb/c3T3细胞的生长;腹水的ELISA滴度为1∶3000;用其中2株mAb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灵敏度可达50pg/孔。本文还讨论了抗bFGFmAb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压疮的关系,从分子水平为有效防治压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磁片循环压迫法建立大鼠Ⅲ度压疮模型,HE染色观察大鼠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本中VEGF和bFGF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二者变化的一致性。结果:VEGF和bFGF蛋白在大鼠Ⅲ度压疮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压疮周边组织及正常大鼠皮肤(P<0.01),且VEGF和bFGF的变化呈一致性(κ=0.58)。结论:VEGF和bFGF在大鼠Ⅲ度压疮组织表达降低,提示其可能是Ⅲ度压疮皮肤难以愈合的潜在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bFGF、FGF受体I在HEp-2喉癌和MGE803胃癌细胞株中表达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 ,bF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1(fibroblastgrowthfactorreceptor 1,FGFR 1)的检测 ,揭示两者在体内外的表达以及与肿瘤形成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检测方法 ,检测了体外培养的HEP 2喉癌细胞和MGE80 3胃癌细胞以及由两者在裸鼠皮下形成的实体瘤组织中bFGF和FGFR 1的表达情况。 结果 在体外培养的这两种肿瘤细胞中bFGF的阳性染色存在于整个细胞。FGFR 1的染色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在两种肿瘤细胞形成的实体瘤组织中bFGF和FGFR 1阳性染色细胞主要是围绕于坏死区的肿瘤细胞。 结论 此两种肿瘤细胞在体内外均能表达bFGF和FGFR 1。bFGF与其高亲和力受体FGFR 1结合后进入细胞核 ,并在细胞核内发挥其生物功能 ,参与了肿瘤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bFGF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FGF家族是目前已知最大的生长因子家族之一 ,在胚胎发育、血管生成、骨的形成和修复、促进细胞增生等有广泛的作用。FGF家族的原型bFGF在体内广泛分布 ,具有很强的生物学活性 ,本文着重讨论了bFGF的生物学特性、信号传导和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鼻咽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89例鼻咽癌患者活检组织治疗前bFGF和MMP9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289例鼻咽癌组织bFGF和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3%和61.6%;bFGF和MMP9的阳性表达与鼻咽癌的N分期和临床分期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且两者的高表达均与鼻咽癌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1);在鼻咽癌组织中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bFGF的表达与MMP9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634,P0.05);亚组分析表明,bFGF和MMP9表达水平均升高的鼻咽癌患者的预后最差。结论:bFGF和MMP9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且两者与鼻咽癌的不良预后明显相关,联合应用有可能成为鼻咽癌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β1整合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结合图像处理分析,检测bFGF作用前后培养血管内皮细胞β1整合素的表达。结果:bFGF处理组和对照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66.11±9.86和175.32±5.12,两组免疫酶显色有显著差异。结论:bFGF能够诱导内皮细胞膜表面β1整合素合成增加。推测bFGF通过上调内皮细胞β1整合素表达,可能在促进血管生成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近年来研究较为广泛的生长因子之一,对骨组织有着广泛的生物学效应。本就bFGF的研究进展及其目前在骨组织工程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张颖  吕华 《解剖学报》2002,33(3):334-336
目的 通过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owth factor,b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1,FGFR-1)的检测,揭示两者在体内外的表达以及与肿瘤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体外培养的HEP-2喉癌细胞和MGE803胃癌细胞以及由两者在裸鼠皮下形成的实体瘤 bFGF和FGFR-1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体外培养的这两种肿瘤细胞中 bFGF的阳性染色存在于整个细胞。FGFR-1的染色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在两种肿瘤细胞形成的实体瘤组织中bFGF和FGFR-1.bFGF与其高亲和力受体FGFR-1结合后进入细胞核,并在细胞核内发挥其生物功能,参与了肿瘤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促进内皮细胞在聚氨酯材料上粘附是实现人工心和人工血管内皮细胞化的关键一环。用荧光法观察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对内皮细胞在聚氨酯材料上粘附的影响。结果表明,FN实验组和Ⅳ型胶原实验组的细胞粘附率分别71%和68-5%,而对照组分别是62-5%和55-25%,P均<0-05,表明bFGF能够促进内皮细胞在聚氨酯材料上的粘附。提示bFGF作为一种辅助因素加入培养基中将有助于实现人工心、血管聚氨酯材料的内皮细胞化。  相似文献   

12.
bFGF促进内皮细胞在聚氨酯材料上黏附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 FGF能够促进内皮细胞在人工聚氨酯材料上的黏附 ,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采用 Western Blot结合图像处理分析方法 ,观察了 b FGF对血管内皮细胞 β1整合素表达的影响 ,结果显示 b FGF处理组和对照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 16 6 .11± 9.86和 175 .32± 5 .12 ,两组免疫酶显色有明显差异 ,表明 b FGF能够诱导内皮细胞膜表面 β1整合素合成增加。我们推测 b FGF通过上调内皮细胞 β1整合素表达 ,增强了内皮细胞在聚氨酯材料上的黏附。本文提示 b FGF是实现人工心、血管内皮细胞化的一种有效辅助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b- b FGF)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 ,发现 :经过 1~ 2 d的刺激 ,成骨细胞产生很长的突起 ,细胞数量和活力较对照均有显著升高 ;经 rb- b FGF 1h的刺激后 ,c- fos基因的表达即明显高于对照 ,刺激 1~ 2 d后 c- fos基因的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这表明 b FGF可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增殖 ,提高c- fos基因的表达量。 c- fos表达量的提高 ,可能是各种刺激在促进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4.
An extract from the brain of the opossum Monodelphis domestica was fractionated by heparin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 major peak of mitogenic activity (heparin binding growth factor 2, HBGF-2) eluted from heparin-Sepharose between 1.7 and 2.0 M NaCl. Antisera specific for bovine bFGF detected four polypeptides of 17.5–23 kDa in opossum brain HBGF-2 preparations. Opossum brain heparin binding growth factor 1 (HBGF-1), a minor peak of activity, eluted from heparin-Sepharose at 1.1 NaCl and contained a 16.2 kDa protein that cross-reacted with antiserum against bovine aFGF.  相似文献   

15.
An extract from the brain of the opossum Monodelphis domestica was fractionated by heparin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 major peak of mitogenic activity (heparin binding growth factor 2, HBGF-2) eluted from heparin-Sepharose between 1.7 and 2.0 M NaCl. Antisera specific for bovine bFGF detected four polypeptides of 17.5–23 kDa in opossum brain HBGF-2 preparations. Opossum brain heparin binding growth factor 1 (HBGF-1), a minor peak of activity, eluted from heparin-Sepharose at 1.1 NaCl and contained a 16.2 kDa protein that cross-reacted with antiserum against bovine aFGF.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人体内痔不同分期粘膜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的表达,探讨内痔的发生及发展机制。方法收集南方医院肛肠科门诊手术切除的Ⅰ、Ⅱ、Ⅲ期内痔标本134例(Ⅰ期42例,Ⅱ期45例,Ⅲ期47例),内痔周围正常肠壁组织40例作为对照,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VEGF及FGF2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及Ⅰ期内痔黏膜层被覆上皮完整,未见扩张血管;Ⅱ期内痔黏膜层被覆上皮破坏,黏膜肌层破坏,黏膜层内见新生血管;Ⅲ期内痔黏膜层被覆上皮破坏,见血管管壁增厚迂曲,管腔扩张;与正常粘膜成纤维细胞相比VEGF在粘膜层成纤维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随分期增高而增高(F=883.961,P<0.01),FGF2也存在相同表达(F=656.013,P<0.01);与正常组相比VEGF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随分期增高而增高(F=776.561,P<0.01),FGF2在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水平存在相同趋势(F=1066.458,P<0.01)。结论 VEGF及FGF2在内痔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和粘膜下成纤维细胞增生的作用,同时可作为内痔发生发展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观察人体内痔不同分期粘膜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的表达,探讨内痔的发生及发展机制。 方法 收集南方医院肛肠科门诊手术切除的Ⅰ、Ⅱ、Ⅲ期内痔标本134例(Ⅰ期42例,Ⅱ期45例,Ⅲ期47例),内痔周围正常肠壁组织40例作为对照,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VEGF及FGF2的表达。 结果 正常组及Ⅰ期内痔黏膜层被覆上皮完整,未见扩张血管;Ⅱ期内痔黏膜层被覆上皮破坏,黏膜肌层破坏,黏膜层内见新生血管;Ⅲ期内痔黏膜层被覆上皮破坏,见血管管壁增厚迂曲,管腔扩张;与正常粘膜成纤维细胞相比VEGF在粘膜层成纤维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随分期增高而增高(F=883.961,P<0.01),FGF2也存在相同表达(F=656.013,P<0.01);与正常组相比VEGF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随分期增高而增高(F=776.561,P<0.01),FGF2在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水平存在相同趋势(F=1066.458,P<0.01)。 结论 VEGF及FGF2在内痔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和粘膜下成纤维细胞增生的作用,同时可作为内痔发生发展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人胚胎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独特生物学特性。维持人和小鼠胚胎干细胞增殖的生长因子不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不能维持人胚胎干细胞的生长。目前已经确定了数种维持人胚胎干细胞(hESCs)自我更新的生长因子,其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信号系统是人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中最重要的调节因素之一。将从bFGF及其受体在人胚胎干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多肽疫苗(VEGF/bFGFcomplexpeptidevaccine,VBP3)对雌性小鼠的毒性及其生殖的影响。方法: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VBP3蛋白,将纯化获得的VBP3免疫雌性BALB/c小鼠,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和特异性,监测亲本小鼠体重,测定亲本小鼠脏器重量并对小鼠脏器进行HE染色观察;将免疫小鼠与未免疫雄性小鼠交配后,测定F1代小鼠存活率、体重、相关脏器重量,并对相关脏器进行HE染色观察。结果: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小鼠血清中抗VEGF、抗bFGF抗体滴度分别为1:3000、1:20000,且免疫组F1代小鼠能检测出低滴度的抗bFGF抗体,但抗VEGF抗体不能检出。在小鼠生产率实验中,免疫组与对照组崽鼠数目未见明显差异,但免疫组F1代小鼠存活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在亲本小鼠中,免疫组小鼠各脏器重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未有差异,而在F1代小鼠中,2个组别的小鼠肝脏重量存在差异,但其它脏器重量未有差异;HE染色显示,在亲本小鼠中,2个组别小鼠的各脏器形态未有明显差异;在F1代小鼠中,免疫组F1代小鼠的肝脏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形态差异。结论:VEGF/bFGF复合多肽疫苗未对亲本小鼠主要脏器造成直接损伤,但对亲本小鼠的生殖及F1代小鼠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bFGF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促雪旺细胞分裂增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对雪旺细胞的促分裂增殖作用。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复乳包囊法制备bFGF-PLGA缓释微球,并对微球的形态学、粒径分布、载药量和包封率、及体外释药进行研究。将bFGF、bFGF-PLGA微球分别加入不同组的雪旺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测定雪旺细胞的数量、活力和细胞周期。结果显示,复乳包囊法制备的bFGF-PLGA缓释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均匀度好;微球平均粒径为1.552±0.015μm,平均径距为1.310±0.010;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7.18×10-3)%±(0.51×10-3)%、66.43%±1.24%;微球的体外释药过程较为稳定,11d释药率为72.47%。体外细胞试验中,培养1、2d时,bFGF组的细胞计数、吸光度明显高于bFGF缓释微球组;培养3、4d时,bFGF组和bFGF缓释微球组的细胞计数、吸光度无统计学差异;培养6、8d时,bFGF缓释微球组的细胞计数、吸光度明显高于bFGF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培养2d后,bFGF组的G2/M S期百分数高于bFGF缓释微球组;培养4、8d后,bFGF缓释微球组的G2/M S期百分数高于bFG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复乳包囊法制备bFGF-PLGA缓释微球的工艺可行,微球中bFGF的生物活性保存良好,能缓慢持续释放活性bFGF,促进雪旺细胞的分裂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