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与介孔二氧化硅载体复合的方式提高水难溶性药物尼莫地平的溶出度。方法 X射线衍射观察尼莫地平负载到介孔二氧化硅载体的情况,透射电镜观察介孔二氧化硅载体的形貌和粒径,体外溶出实验研究介孔二氧化硅载体改变尼莫地平溶出的效果。结果 X射线衍射表明尼莫地平以非晶的形式负载在介孔二氧化硅载体的孔道内。透射电镜观察到介孔二氧化硅载体呈球性很好,并呈单分散状态,平均粒径为380nm,粒径分布较均匀。体外溶出实验表明负载后尼莫地平的溶出速率显著提高。结论本实验为提高难溶性药物的体外溶出度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并且达到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HK)增溶型非诺贝特(fenofibrate,FNB)片剂并进行体内外研究。方法 用吸附法以HK为FNB的载体制成固体分散体(FNB-HK)。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分析非诺贝特在FNB-HK中的存在状态。通过考察体外溶出度,优化处方并制片。将自制片和市售片分别对家兔单剂量口服给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血浆药物浓度。结果 FNB-HK表征表明HK能够抑制非诺贝特的结晶。经过处方优化,乳糖做填充剂,8%羧甲基淀粉钠为崩解剂时,片剂能够达到最理想的溶出速率。自制片与市售片相比,体内达峰时间提前,达峰浓度增大,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49.95%。结论 本研究研制的片剂能显著改善FNB的溶出速率,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湿法研磨结合挤出滚圆法制备稳定性良好的非诺贝特骨架型缓释微丸。方法将微粉化非诺贝特与亲水性载体共研磨,研磨液用固体辅料吸收,通过挤出滚圆法制备缓释微丸。以制剂体外释放度及加速试验中制剂稳定性为指标,筛选了研磨混悬液中亲水性载体的种类,考察了微晶纤维素用量、乳糖用量、挤出次数、滚圆时间等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以质量浓度为0.1 kg.L-1聚维酮(K30)为亲水载体溶液,药物与载体质量之比为10∶1时,制备微丸的释放度符合中国卫生部颁发标准(1 h释放10%~30%;4 h释放50%~75%;7 h释放75%以上),体外释药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成功地制备了非诺贝特骨架型缓释微丸,该制备工艺重现性好,具有理想的缓释效果,加速试验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制备的介孔碳(CMK-3)为载体载入非诺贝特制备纳米药物分散体系,以期提高非诺贝特的溶出速率和纳米分散药物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吸附平衡法将模型药物非诺贝特载入到碳载体中,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来表征制备载体的形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氮吸附曲线表征载体的内部孔道结构,差示扫描量热(DSC)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采取溶出度测定方法研究所制备的载药体系的药物溶出速度,并测定其长期稳定性。结果药物已载入碳载体的纳米孔道中,且药物粒子的高度分散和晶型的转变,显著提高了难溶性药物非诺贝特的溶出速率,并且碳载体的刚性结构有效阻止了分散药物粒子的再聚集,物理稳定性大大提高。结论制备的非诺贝特-CMK-3载药体系,为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以及解决纳米分散药物的物理稳定性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藤甲酰苷缓释片并研究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方法通过亲水凝胶骨架型缓释技术,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缓释材料、乙基纤维素(EC)为凝胶骨架材料制备藤甲酰苷缓释片;考查了释放介质的pH值、骨架材料与其用量、致孔剂的类型与用量、压片压力等工艺因素和条件对藤甲酰苷缓释片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药物的释药速率受骨架材料的规格和用量、致孔剂种类的影响;释放介质pH值、转速和压片压力对释药速率有一定影响。结论研制的藤甲酰苷缓释片处方合理,有较好的可控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6.
黄原胶亲水性骨架片体外释药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茶碱为模型药物,制备了黄原胶亲水性骨架片,研究了体外释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茶碱黄原胶亲水性骨架片的释药速率与骨架片中黄原胶的用量和溶出条件( 转速、介质离子强度、pH 值) 有关,但与制备工艺条件无关.溶出介质中离子对其释药机制有影响.黄原胶能有效控制骨架片中药物释放,是一种优良的亲水性骨架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异烟肼缓释固体分散体,考察其分散状态和体外溶出速率。方法以水不溶性聚合物乙基纤维素为载体,用溶剂法制备异烟肼缓释固体分散体。采用X射线衍射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红外光谱法鉴别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并对其体外释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X射线衍射法表明异烟肼在固体分散体中有一部分是以分子状态分散,而另一部分可能以微晶体状态分散;差示扫描量热法表明所制备的缓释固体分散体中不存在药物结晶;红外光谱法结果表明异烟肼与乙基纤维素未发生化学反应;溶出度试验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结论采用溶剂法制备的异烟肼缓释固体分散体可以使药物达到高度分散状态,制备的异烟肼缓释固体分散体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8.
非诺贝特缓释胶囊体外释放度及释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上市和本公司自制的非诺贝特缓释胶囊的体外释放度进行研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ⅩD第一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非诺贝特的体外累积释放度,并对释药方程进行拟合.结果 市和自制的非诺贝特缓释胶囊在1、4、7 h的释放度均符合标示量的10%~30%,50%~75%和≥75%,释药机制是骨架溶蚀与药物扩散的协同作用.结论 体外释放度作为药品质量控制的指标之一,既可进行体外的处方和工艺的筛选与优化,也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与介孔材料复合的方式提高难溶性药物吡咯昔康的溶出度.方法 通过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脱附曲线、热分析及溶出度实验,观察吡咯昔康负载到SBA-15的表面情况.结果 吡咯昔康溶解后自组装在介孔材料SBA-15的表面,紫外吸收与热重分析表明负载量为17%;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脱附曲线、热分析及溶出度实验表明:吡咯昔康以极小非晶的形式负载在SBA-15的表面,负载后吡咯昔康的溶出度提高了144%.结论 本研究为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非诺贝特缓释微丸的制备及释放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非诺贝特缓释微丸。方法:采用BZJ-360M离心包衣造粒机制备微晶纤维素空白丸核和非诺贝特含药素丸,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Eudragit NE 30D)包衣。用释放度测定法考察影响药物释放的各种因素,对包衣微丸体外释药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包衣材料为Eudragit NE 30D,增重3%时包衣微丸呈现良好的缓释效果,体外释药过程基本符合Higuchi方程:Q=0.436+30.316t^1/2/(r=0.9997)。结论:成功的制备了非诺贝特缓释微丸。  相似文献   

11.
有序介孔硅胶提高难溶性药物白藜芦醇的溶出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uan GL  Chen B  Wang ZH  Wu H  Huang XT  Wu LN  Wu CB 《药学学报》2012,47(2):239-243
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备有序介孔硅胶并考察其作为难溶性药物载体的体外药物释放特点。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合成了有序介孔硅胶, 以白藜芦醇为模型药物,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对载药前后的有序介孔硅胶进行表征, 并考察药物体外释放行为。结果表明, 合成的有序介孔硅胶比表面积大、粒度均匀, 具有有序六方孔道结构, 载药后药物以无定形态或分子态存在, 释放速率明显提高。有序介孔硅胶有望成为新型的难溶性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利培酮为模型药物,制备载药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缓释片。方法:以三嵌段共聚物(PEO-PPO-PEO)为模板,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在酸性环境下搅拌、过滤和焙烧,制得介孔二氧化硅,并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进行表征。载药介孔二氧化硅压片制得利培酮缓释片,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处方进行优化,并考察利培酮缓释片的溶出特性。结果:经介孔二氧化硅载药后制备的利培酮片剂具有显著的缓释作用。结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能将利培酮贮存于其内部孔道,并且通过溶蚀效应缓慢释放药物。  相似文献   

13.
使用疏水性材料蜂蜡和硬脂酸制备的布洛芬缓释颗粒,能明显延缓药物释放,体外药物溶出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释药速率与缓释颗粒的粒径有关。扫描电镜照相证明颗粒具有骨架结构。X 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布洛芬在缓释颗粒中仍以结晶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4.
神衰果素亲水凝胶缓释骨架片的制备及释药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制备神衰果素亲水凝胶缓释骨架片.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作为缓释材料,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制备神衰果素亲水凝胶缓释骨架片,考察HPMC的用量、规格、不同的释药条件对释药速率的影响,并对释药机制作了初探.结果神衰果素亲水凝胶缓释骨架片的体外释药为非Fick扩散,HPMC的用量对药物的释放有较大影响,而HPMC的规格,释放介质的pH值对药物释放影响不大.结论以HPMC作为缓释材料,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神衰果素亲水凝胶缓释骨架片,工艺简单,体外缓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马尼地平缓释微丸胶囊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喷雾包衣制备载药微丸,选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作为包衣缓释材料进行缓释包衣.采用单因素筛选法,考察包衣液的比例、包衣增重、溶出介质等因素对缓释微丸释放度的影响.采用HPLC法测定主药含量,并计算其体外释放度.结果当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乙基纤维素的比例为7∶...  相似文献   

16.
酒石酸美托洛尔延迟起释缓释微丸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酒石酸美托洛尔延迟起释缓释微丸;研究该制剂的体外释放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含药丸芯,以丙烯酸树脂(Eudragit NE 30D)为内层包衣材料,乙基纤维素与丙烯酸树脂(Eudragit L100)的混合膜材为外层包衣材料制备延迟起释缓释微丸。通过改变内层包衣质量增加、外层包衣质量增加及外层包衣液中乙基纤维素与Eudragit L 100的质量比来达到一定时滞后缓慢释放药物的目的。考察了处方因素和溶出条件对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结果制得时滞为4 h,4、6、10、14 h的累积释放量分别为<10%、20%~35%、50%~70%、≥75%的延迟起释缓释微丸。结论内层包衣质量增加、外层包衣液中乙基纤维素与Eudragit L100的比例及外层包衣质量增加对延迟起释缓释微丸的释药时滞和释药速率具有显著影响,药物的体外释放情况不受溶出转速和溶出装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傅行弟 《安徽医药》2016,20(5):852-855
目的 采用熔融法固体分散体技术代替微丸技术制备非诺贝特缓释胶囊。 方法 将主药与辅料熔融制备缓释颗粒,装入胶囊,以进口品为对照,按国家颁布的质量标准中释放度检查条件考查其释放。 结果 两者体外释放基本一致。 结论 熔融法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非诺贝特缓释胶囊较微丸技术简单方便,适合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处方和工艺因素对魔芋胶骨架片体外释放度的影响,评价魔芋胶作为新型载体材料用于缓释骨架片制备的可行性。方法:以氨茶碱为模型药物,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和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魔芋胶骨架片,考察魔芋胶粒度、黏度和用量,填充剂种类,主药粒度,压片工艺,压片压力等对其体外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氨茶碱魔芋胶骨架片可缓慢释放药物;随魔芋胶粒度降低,骨架材料用量或主药粒度增加,药物释放减慢;与淀粉、微晶纤维素和乳糖相比,Eudragit L100作为填充剂,可明显延缓药物释放;压片工艺,压片压力和魔芋胶黏度对药物释放影响不大。结论:魔芋胶可作为一种新型载体材料用于缓释骨架片的制备,魔芋胶粒度、用量,主药粒度和填充剂种类是影响骨架片体外药物释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接枝L-酒石酸的手性介孔二氧化硅的药物释放系统,提升地西泮的体外溶出度,考察手性介孔硅对地西泮的体外释放特点。方法将L-酒石酸接枝硅烷偶联剂制备手性共结构导向剂,以共缩聚法制备手性介孔硅载体。将疏水性药物地西泮载入载体孔道构建药物释放系统,利用不同pH值的释放介质中的体外溶出测试评估载体对药物释放的调控能力。结果载体内部的介观孔道促使药物晶体发生无定型化转变,药物体外释放的速度和程度较原料药均得到显著提升,30 min内释放量提升4.6~6.4倍,24 h内释放量提升1.39~1.78倍,药物从载体中的释放速度随着载体比例的增加而变快。结论手性介孔硅具有良好的药物装载结合和控制释放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地西泮的体外溶出,将进一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有利于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磷酸川芎嗪膜控骨架缓释片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以磷酸川芎嗪为模型药物 ,用乙基纤维素 -壳聚糖混合包衣液对其骨架片进行包衣 ,制备磷酸川芎嗪膜控骨架缓释片 ,以达到对该水溶性药物理想的缓释作用。方法 :用正交设计优选处方 ,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PMC K1 0 0 M)为骨架材料 ,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磷酸川芎嗪骨架片 ,用乙基纤维素 -壳聚糖混合包衣液进行包衣处理 ,以调节药物释放速度。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 95 nm测定吸收度 A来测主药含量 ,根据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释放度测定法中转篮法测定其体外释放度 ,并对其稳定性作初步考察。结果 :所制备的薄膜包衣缓释片在 12 h内呈现良好的缓释特征 ,符合 Higuchi方程 ,Q=0 .0 95 3 t1 /2 -0 .0 3 87(r=0 .9874) ,且对湿、光、热稳定性良好。结论 :水不溶性材料乙基纤维素和水溶性材料壳聚糖 ,以适当比例混合使用作为包衣材料 ,结合骨架材料 ,对水溶性较大的药物能起到理想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