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MRI与Dyna-CTA融合影像在垂体腺瘤尤其是侵袭性垂体腺瘤经鼻蝶切除术前评价、术中导航和手术切除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3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均行MRI与Dyna-CTA影像融合,了解肿瘤与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的关系,并将融合数据输入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行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结果 手术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2例。手术并发症包括短暂性尿崩6例,术后垂体功能低下5例,术中脑脊液漏1例;无颈内动脉损伤,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1年,1例患者再次手术,1例行γ刀治疗。结论 术前MRI与Dyna-CTA三维动态融合影像,可全方位了解肿瘤与毗邻血管关系,有助于减少手术对血管损伤,提高手术的全切率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告1例通过DSA、CT与MRI融合影像联合神经导航诊治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患者的手术经验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外伤性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手术过程及病理结果,总结DSA、CT与MRI融合影像对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治价值及临床应用。结果 患者为25岁女性,车祸多发伤入院,经术前DSA检查为左侧大脑前A2段及胼周动脉多发假性动脉瘤,术前经3D-DSA与CT融合影像确定出血责任动脉瘤,经3D-DSA与MRI融合影像解决了精确定位,在神经导航指引下,一期手术完成了两个动脉瘤夹闭并切除。经病理证实为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结论 DSA与CT融合图像可以帮助判定多发动脉瘤中出血的责任动脉瘤,DSA与MRI融合图像输入神经导航为脑深部不能行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开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的锁孔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脑内深部肿瘤的可能性,并总结其经验.方法本组26例脑内深部肿瘤中,2例胼胝体-右额叶胶质瘤,1例顶叶海绵状血管瘤,5例基底节区星形细胞瘤,5例侧脑室室管膜瘤,5例脑桥星形细胞瘤,8例小脑肿瘤(肿瘤最大直径12.0 cm).于颅骨形成直径2~3.0 cm的骨窗,部分病例在神经导航指引下,经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26例手术中,25例显微镜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无1例死亡.结论神经导航辅助的锁孔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内深部肿瘤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手术治疗脑深部肿瘤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60例脑深部肿瘤患者实施神经导航辅助手术治疗,个体化设计手术切口,术中对肿瘤及其周围关系进行精准判断,动态监测肿瘤切除程度,观察术后肿瘤影像切除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35例胶质瘤中,34例达到影像学全部切除,1 例为次全切除;2例转移瘤获得影像学全切;其余良性肿瘤均获得全部切除。术后临床症状改善55例,无变化4例,恶化1例。结论 神经导航能精确定位脑深部肿瘤,合理设计手术方案,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I与3D-DSA三维影像融合联合电生理监测在脑动静脉畸形伴癫痫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例脑动静脉畸形合并癫痫患者的MRI与3D-DSA影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进行影像融合,对病灶进行精准定位,联合术中电生理监测,完成脑动静脉畸形及致痫灶显微切除术。结果 本例通过MRI与3D-DSA影像融合,精确定位显示病灶范围,术中实时导航找到主要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成功切断主要供血动脉,完整切除畸形血管团,同时结合术中神经电生理技术定位脑功能区及致痫灶,术后患者无神经功能缺损,复查DSA示畸形无残留,脑电监测颅内未见异常放电。结论 MRI与3D-DSA影像融合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联合应用,可以既能完全切除脑动静脉畸形病灶,又能同时清除致痫灶,保护脑重要功能区,为重要功能区脑动静脉畸形继发癫痫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SA与MRI或MRA双三维影像融合技术条件与要点及对颅内大与巨大型动脉瘤诊断、对脑深部微小动脉瘤与静脉瘤实施神经导航手术的价值。方法早期应用手工操作,目前在Siemens Artis Zee Biplane双大平板DSA机的SystemSyngo X-WP三维后处理工作站上,将符合三维融合条件的DSA与MRI或MRA影像数据,利用Inspace 3D-3D-Fustion软件分析合并数据后,将DSA与MRI或MRA双三维影像进行融合,获得融合后影像供临床诊断、评估颅内大与巨大型动脉瘤以及治疗脑深部小型动脉瘤、静脉瘤时输入神经导航实施手术。结果对1例左颈内动脉后交通巨大型动脉瘤伴血栓形成病人,通过DSA与MRI或MRA双三维融合影像,提高了巨大型动脉瘤血管內治疗前后对瘤体大小及瘤内血栓与临床占位效应相关性的认识;对1例脑室岀血铸型病人,经DSA确诊为moyamoya病合并胼胝体下室旁脉络膜后动脉血流相关性动脉瘤及1例脑深部动静脉畸形合并血流相关性静脉瘤病人成功实施了神经导航手术。结论 DSA与MRI或MRA双三维影像融合是一项用特制软件后处理新技术,融合后三维影像对颅内大与巨大型动脉瘤的诊断有新认识,发现DSA影像瘤体小于MRI影像瘤体而大于MRA影像瘤体,以及对脑深部血流相关性动脉瘤及静脉瘤融合数据输入神经导航实施手术有很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平板DSA数据的神经导航在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例脑动静脉畸形合并静脉瘤患者的DSA数据转换成DynaCT数据后,导入StealStation导航系统(Medtronic),并在该系统辅助下完成开颅脑动静脉畸形及静脉瘤切除术。结果DSA数据被顺利导入导航系统,并完整的与MRI图像相融合,帮助术者确定骨窗范围,准确定位脑内血肿、畸形血管团和静脉瘤的相对空间位置。术中完整切除畸形血管团。术后患者一般情况恢复好,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利用DSA数据进行神经导航体现出在动静脉畸形等血管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中存在巨大优势,充分利用神经导航提供的有效定位信息能够保证手术的安全顺利完成,但其对各种血管性病变的定位精准性还需要更多的病例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多种三维影像融合"后处理是未来医学影像的发展方向,它将推动医学发展,对全身各系统疾病尤其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治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术中超声纠错在神经影像导航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介绍术中实时B超在神经影像导航手术中的应用 ,探讨超声纠错在解决脑移位所造成误差中的价值。方法 运用StealthStation神经影像导航系统完成 2 6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使用ALOKA术中B超动态了解病变移位情况、进行实时纠错并判断病变切除程度。结果 所有病变均定位准确 ,2 6例病变中 ,2 4例全切 ,2例次全切除 ,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无手术死亡。结论 术中超声纠错是解决神经导航手术中脑组织移位误差的有效方法 ,超声与导航的结合使得手术定位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0.
多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导航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7,自引:14,他引:13  
目的 探讨多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导航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2年8月,48例神经导航手术采用了多影像融合技术,病灶涉及部位包括:大脑半球功能区32例,颅底12例,其他4例。其中,CT MRI-T1W影像融合9例;MRI-T1W FLAIR影像融合5例;MRI=T1W MRI-BOLD影像融合14例;MRI-T1W DTI影像融合13例;MRI-T1W fMRI-BOLD DTI影像融合5例;MRI-T1W FLAIR fMRI-BOLD DTI融合2例。结果 病灶全切38例(79.2%),次全切除5例(10.4%),大部或部分切除2例,活检l例。术后1个月随访优良率(Karnofsky预后评分,KPS=90~100)72.9%,死亡1例(2、l%),2例(4.2%)发生严重手术致残(KPS=40)。结论 多影像融合技术应用于神经导航可以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实现个体化、最优化的术前计划和术中应变。在精确定位肿瘤的同时,还可以界定其与不同性质的解剖、功能结构间毗邻关系,符合最小创伤功能神经外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神经导航下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深部病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在BrainLabVV2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下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直径为8~25 mm大小病变46例。其中脑脓肿4例,脑囊虫病2例,脑膜瘤2例,侧脑室内室管膜瘤1例,胶质瘤22例,海绵状血管瘤7例,血管畸形4例和炎性肉芽肿4例。除脑膜瘤外,其余病灶平均距脑皮质约30 mm。分别利用神经导航系统定出手术切口、骨窗大小,指示手术入路。结果 40例病变全切(87%),6例次全切(13%)。骨窗平均30 mm×40 mm大小;平均导航误差小于1.2m。术后39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7例无变化,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下手术切除脑深部直径为8~25mm大小病变定位准确可靠,切口和骨窗大小适当,术中合理采用导航与手术分离的方法 ,利用自然沟裂,加之熟练的显微手术操作,可最大限度切除病变,减少副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幕上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的显微手术在治疗幕上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和手术技巧。方法应用神经导航技术,对幕上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的23例海绵状血管瘤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在神经导航辅助下,病灶全切除率为100%,无手术死亡,病人临床症状改善,无长期神经功能受损表现。结论神经导航辅助的显微手术治疗幕上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内海绵状血管瘤,定位精确,具有微侵袭特点,可提高海绵状血管瘤病灶切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脊髓血管病在MRI、320-CTA及DSA中的特点,探讨三者在脊髓血管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脊髓血管病患者影像学资料,34例均行DSA检查,33例行MRI检查,14例行320-CTA检查;同时行MRI及DSA检查31例,同时行320-CTA及DSA检查13例,同时行MRI、320-CTA及DSA检查13例。结果 DSA检查确诊为硬脊膜动静脉瘘20例,髓内动静脉畸形7例,髓周动静脉瘘3例,双侧甲状颈干发育异常1例,3例阴性。30例MRI检查考虑脊髓血管病,28例经DSA检查得到证实,2例DSA检查为阴性;1例MRI诊断为颈6~7椎体水平脊髓血管畸形,DSA检查诊断双侧甲状颈干发育异常;MRI诊断符合率为90.3%(28/31)。10例320-CTA检查诊断为脊髓血管病,其中8例诊断为硬脊膜动静脉瘘,2例为髓内动静脉畸形;7例硬脊膜动静脉瘘及1例髓内动静脉畸形的320-CTA诊断与DSA诊断结果一致;3例320-CTA阴性结果与DSA一致;1例320-CTA考虑后颅窝延髓前及颈1~6水平硬脊膜动静脉瘘,但DSA检查为阴性;1例320-CTA考虑髓内动静脉畸形,DSA诊断为动静脉瘘;320-CTA诊断符合率为84.6%(11/13)。结论 MRI适用于脊髓血管畸形的初步筛查;320-CTA可以无创、快速、全面地显示脊髓血管病,为DSA检查进一步提供目标,缩短DSA诊疗时间,降低漏诊率,同时可以明确病灶在椎管内的具体位置,指导手术;DSA是诊断脊髓血管病的金标准,是进一步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中B超联合神经导航在大脑皮层功能区及脑深部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5例(32个病灶)大脑皮层功能区及深部病变的临床资料.均在术中B超联合神经导航引导下切除病变.结果 术中B超均完整、清晰显示32个病灶,其中29个皮层功能区病灶,术中B超定位与MRI神...  相似文献   

15.
低场强术中磁共振BOLD导航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场强术中磁共振(iMRI)融合术前采集血液氧饱和水平检测功能成像(BOLD)功能导航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48例脑皮层功能区的胶质瘤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用术前高场强的BOLD影像与术中iMRI解剖影像融合,对照组将高场强的BOLD与术前高场强MRI解剖影像融合,分别导航手术.两组均采用术中电生理来验证BOLD功能区定位的准确性并随访.结果 试验组BOLD敏感性73.3%,特异性83.3%;对照组BOLD敏感性75.5%,特异性8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肿瘤全切率为85.1%,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试验组术后功能改善或保持率为80.8%,对照组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场强iMRI与术前BOLD功能导航手术可实时提供病灶与功能区可视化解剖信息,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术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测老年复发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病变血管情况。方法对52例老年复发性ICVD患者[脑梗死(CI)4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1例]行DSA检查,其中44例患者行MRA检查。结果52例ICVD患者中,DSA检出血管异常43例(82.69%),其中血管狭窄39例(75%),CI组31例(75.61%),TIA组8例(72.73%);动脉瘤2例;血管发育不良及变异各1例。44例患者中,MRA检出血管狭窄10例(22.73%),其中CI组8例(18.18%),TIA组2例(4.55%)。DSA对病变血管的检出率显著高于MRA(P<0.01);但DSA与MRA对CI组及TIA组血管狭窄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SA与MRA均可发现老年复发性ICVD的血管病变情况,DSA检出的阳性率更高。二者均可为ICVD提供血管病变的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在双平板DSA机器上行颅脑CTA成像技术在脑血管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5月~2017年12月利用双平板DSA机进行CTA检查75例疑似脑血管病。应用双平板DSA机器,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旋转采集全脑影像,利用三维后处理工作站重建全脑血管成像。结果 采集的数据重建影像可完整显示1~4级脑血管结构、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其分支情况,对有病变血管的供血动脉和分支结构也能显示;能清楚显示需要测量的长径、宽径、结构、起始部位、瘤颈的宽窄等。75例中,发现动脉瘤58例,动静脉畸形7例,阴性10例。6例动脉插管困难的病例,使用DSA机进行CTA检查,发现脑动脉瘤5例,其中4例穿刺患侧颈总动脉置鞘完成介入手术,1例经桡动脉入路完成介入治疗。本文所有病例成功进行数据采集以及后处理,无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结论 双平板DSA机器能做CTA检查,是技术的发展,能够为抢救病人争取时间,为手术提供更多的信息,对急诊手术更加安全地实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