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time-of-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TOF MRA)原始图像评估脑内微出血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69例高血压、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或既往原发性脑出血病患者。分别进行T2*加权梯度回波(T2* weighted gradient echo,T2*GRE)序列及3D-TOF MRA序列扫描,评估T2*GRE图像及3D-TOF MRA原始轴位图像显示的微出血病灶数量、部位及分级。结果 75例患者脑实质内存在微出血病灶,排除9例不符合标准者,剩余66例。T2*GRE成像共发现微出血病灶338个,1级50例,2级10例,3级6例;3D-TOF MRA序列原始图像显示微出血病灶242个,0级11例,1级40例,2级12例,3级3例。两种序列发现微出血病灶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皮质和皮质下P=0.000、丘脑P=0.001、小脑P=0.039);对基底节(P=0.581)和脑干(P=0.211)发现的微出血病灶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3D-TOF MRA原始图像可显示脑微出血灶。在无T2*GRE图像的情况下,观察3D-TOF MRA原始图像有助于了解及初步观察脑微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在指导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及其病因学研究中的作用。方法对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颅脑MRI扫描并使用三维时间飞跃破坏性梯度回聚回波序列观察三叉神经的走行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对其中68例行手术治疗。观察MRI结果与术中所见一致程度,并观察三叉神经痛与局部血管压迫的关系。结果MRI显示患侧血管与三叉神经接触79例.健侧12例。手术治疗的68例中MRI扫描62例阳性与手术相符,4例为较细小动脉压迫三叉神经.2例为岩静脉压迫并与蛛网膜粘连。结论三叉神经人根区血管压迫是三叉神经痛发病的主要原因,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能够确定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血管与神经关系,有益于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和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3D-FIESTA-c)和三维时间飞跃MRA序列(3D-TOF-MRA)评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的准确性和诊断价值。方法对1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3D-FIESTA-c和3D-TOF-MRA扫描,对获取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患者患侧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以微血管减压术(MVD)为金标准,对比分析3D-FIESTA-c、3D-TOF-MRA以及3D-FIESTA-c联合3D-TOF-MRA显示责任血管的情况。结果 13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均行MVD术,证实128例存在责任血管(98.5%), 2例未见明确责任血管(1.5%)。与MVD手术结果对照,3D-TOF-MRA、3D-FIESTA-c和3D-FIESTA-c联合3D-TOF-MRA显示责任血管阳性率分别为86.9%(113/130)、87.7%(114/130)、95.4%(124/130),准确率分别为80.8%(105/130)、84.6%(110/130)、93.8%(122/130),3D-FIESTA-c联合3D-TOF-MRA评估责任血管阳性率和准确率均高...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成年人和老年人,据国内统计,本病发生率约为182/10万人,男性略多于女性[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平扫三维时间飞跃-扰相梯度回波(three-dimensional time-of-flight spoiled gradient recalled acquisition in the steadystate, 3D TOF- SPGR)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定位价值。方法将6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平扫3DTOF—SPGR)与对照组(增强3DTOF—SPGR),每组30例。分别行平扫3DTOF—SPGR与增强3DTOF—SPGR检查并进行伽玛刀术前定位。结果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平扫3DTOF—SPGR与增强3DTOF—SPGR的术前定位效果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扫3DTOF—SPGR定位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伽玛刀治疗中经济实用,有效率高,无需行增强扫描.对提供术前评估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术前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l angiography,MRTA)结果与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67例三叉神经痛MVD术前MRTA影像学检查资料,结合手术所见压迫血管的类型,对比分析MRTA中有无责任血管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患者术后获6个月~6年随访,平均3.5年.随访结果按优、良、差进行分类.结果 144例术前MRTA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23例术前MRTA阴性的患者(P<0.01).术中为单一动脉压迫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有静脉参与压迫或未发现责任血管压迫的患者(P<0.01).术前MRTA阴性且预后差的7例中,4例为单纯静脉压迫,3例神经根周围未见责任血管而仅有蛛网膜增厚粘连.结论 非动脉压迫因素是三叉神经痛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MRTA有助于术前判断MVD手术的预后,为术前筛选手术病人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照分析三叉神经痛的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不同成像序列表现并结合微血管减压术中所见,明确导致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方法 回顾128例经临床诊断为原发性三又神经痛并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行MRTA检查,采用3D— TOF、B— TFE、THRIVE及MIP序列扫描,对病变侧三叉神经进行轴位、矢状位、冠状位重建,观察血管神经走行关系,并与MVD所见进行比较分析,判断责任血管.结果 本组128例患者,分别根据MRTA的B — TFE、3D —TOF、THRIVE及MIP 4个重建断面融合图像分析患侧三又神经和责任血管存在接触或压迫,其中小脑上动脉55例(43%);小脑前下动脉38例(30%);椎、基底动脉26例(20%);岩静脉9例(7%).阳性率达90%.与术中所见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导致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主要为小脑上动脉,其次是小脑前下动脉,椎、基底动脉和岩静脉.选择MRTA的3D — TOF、B— TFE、THRIVE及MIP序列扫描可以显示责任血管,并具有较高的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对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1月到2010年12月对21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的病例资料。将术前MRTA检查情况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211例患者MRTA显示:症状侧三叉神经血管压迫(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NVC)阳性194例,阳性率达91.9%,MVD术发现血管神经压迫201例,阳性率达95.3%:其中小脑上动脉82例(38.9%),小脑前下动脉41例(19.4%),基底动脉18例(8.5%),小脑后下动脉7例(3.3%),复合压迫42例(19.9%),静脉11例(5.2%)。MRTA显示无血管压迫17例,阴性率8.1%,而术中发现无责任血管10例,阴性符合率58.8%。症状对侧血管压迫阳性38例,假阳性率18%。结论 MRTA是三叉神经痛术前评估的有效方法,阳性率高,排除器质性改变致继发性可能外,可清楚显示血管压迫的存在、来源及走向,使术者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不同成像序列在诊断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压迫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全部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术前均行MRTA检查,运用三维时间飞跃成像序列(3D-TOF)、超快平衡场回波序列(B-TFE)、T1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序列(THRIVE)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重建,观察血管神经走行关系,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 MRTA检查共发现责任血管115例,三叉神经无血管压迫13例;术中观察发现责任血管122例,三叉神经无血管压迫6例。MRTA检查与术中观察情况一致121例(95%)。本组治愈106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2例。结论 MRTA检查对发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与神经关系具有重要价值,3D-TOF、B-TFE、THRIVE及MIP序列扫描可显示责任血管,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术前评估和指导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3D TOFMRA)及其后处理技术 (MPR)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两名神经放射科医师盲法分析 38例临床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患者的 3D TOFMRA基础图像及MPR图像。结果  (1) 3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 ,MRI诊断为血管接触或压迫 31例 ,其中有症状侧血管接触或压迫 2 6例。症状侧与影像上三叉神经存在血管接触或压迫有显著相关 (P <0 0 0 5 )。(2 ) 14例以三叉神经第 2支分布区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中 ,85 .7% (12例 )血管压迫神经的中间部位 ;10例以三叉神经第 3支分布区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中 ,70 % (7例 )血管压迫神经的侧方 (P <0 0 0 5 )。结论  3D TOFMRA及MPR可清晰地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毗临血管的关系 ,血管压迫神经的部位与疼痛的区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微血管减压术前磁共振成像和术中所见血管神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95例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病例术前磁共振成像(3D-CISS、3D-TOF-MRA、3D-T1增强)资料和手术录像,分析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的来源、走行和压迫神经根的形式在微血管减压手术所见与术前磁共振成像关系。结果 86例术前MRI显示神经与血管关系密切,术中均证实。9例术前MRI显示神经与血管关系不密切者,6例术中证实责任血管存在,3例未发现责任血管。手术有效率95.7%(91/95)。结论责任血管在微血管减压术中所见与术前磁共振多序列成像结果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MRI技术是术前对神经与血管之间关系进行明确判断的主要手段,可为手术病人筛选、手术计划制定及手术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本文重点就MRI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我院1999年9月~2002年10月采用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5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12例,女23例;年龄24~80岁,平均59岁。病程1~8年,平均3.8年。疼痛位于左侧15例,右侧20例;V1支1例,V2支6例,V3支5例,V1,支5例,V2,3支12例,V1~3支6例。术前全部病例均经内科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治疗无效,5例经射频治疗,6例行封闭治疗。8例误诊为牙痛,有拔牙史。本组28例行CT检查,15例行MRI检查。1.2手术方法均采取全麻手术,取患侧耳后5cm长直切口,骨窗边缘上方显露横窦向乙状窦移行部分,前方应显露乙状窦。在手术显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及神经内镜在判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4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手术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TA检查,术中垫入隔片前置入30°神经内镜行多角度观察. 结果 本组患者MRTA阳性率为77.6%(38/49),MRTA检测为阳性者在术中均得到证实,无一例假阳性.4例术中无法判别可疑血管是否为责任血管者应用神经内镜予以了明确.49例患者中术后47例(95.9%)疼痛消失,1例(2.0%)疼痛减轻,总有效率为97.9%. 结论 MRTA及神经内镜技术有助于判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MRTA) and neuroendoscope in determining the etiology of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 Methods Forty-nine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 performed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were chosen; their clinical data, imaging data and operative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preoperative MRTA; and before placing intraoperative Teflon, 30° neuroendoscope was applied for multi-angle exploration. Results Positive rate reached 77.6% under MRTA. All patients with positive results under MRTA were confirmed, without a false-positive. Neuroendoscope help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suspect vessels were the offending vessels in 4 patien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49 patients was 97.9%; pain disappeared in 47 patients (95.9%) and pain relieved in 1 (2.0%).Conclusion MRTA and neuroendoscope can help to determine the etiology of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 and improv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MVD.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合评价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近远期疗效及手术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5例患者临床资料。手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分离血管神经后用Teflon补片分隔。结果术中发现24例有血管压迫,18例为小脑上动脉压迫,1例为基底动脉,3例为小脑前下动脉,1例为岩静脉压迫,1例为小脑上动脉和岩静脉压迫,另1例未发现血管压迫。结论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临床适应证广泛,对神经损伤小,临床疗效满意,但手术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报告了1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其中11例发现三叉神经入脑干区动脉压迫神经根,将压迫血管与神经根分离,在其间植入纤维蛋白海绵或聚四氟乙烯片维持分离状态,术后除1例疼痛减轻外,其余疼痛完全缓解,另1例术中未发现责任血管,但在神经根远侧段发现有粘连,将粘连松解,使神经根游离。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或缓解,所有病例无并发症。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去除病因的手术方式,对已行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患者再次行微血管减压术亦可获得满意疗效,作者还认为,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顺应了当今微侵袭外科的趋势,将有望被更多地用来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前MRI检查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与18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检查,其中6例同时行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FIESTA) MRI检查,分析所有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前3D-TOF-MRA和3D-FIESTA检查的临床意义. 结果 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患者血管神经关系判断中,术前MRI检查与术中所见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神经与血管关系为接触者归类为阳性.MRI检查阳性率与术中所见的阳性率亦较接近. 结论 术前3D-TOF-MRA及3D-FIESTA MRI检查能够识别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患者患侧相应神经和邻近血管的关系,有助于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稳态构成干扰(3D-CISS)序列和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MRI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判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首次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7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CISS和3D-TOF序列MRI检查。以术中发现为判断责任血管的标准。结果术中发现单一责任血管56例(70.8%),2支及以上责任血管19例(24.1%),无责任血管4例(5.1%);责任血管中包含至少一条动脉73例(92.4%),单纯静脉2例(2.5%)。术前影像学检查阳性75例,阴性4例。75例阳性中,术中发现责任血管73例,未发现责任血管2例;4例阴性中,术中发现责任血管2例,2例未发现责任血管。术前3D-CISS和3D-TOF序列MRI判断责任血管的灵敏性为97.3%(73/75),特异性为50.0%(2/4),准确率为94.9%[(73+2)/79];判断责任血管包含动脉的灵敏性为98.6%(72/73),特异性为50.0%(3/6),准确率为94.9%[(72+3)/79]。结论术前3D-CISS联合3D-TOF序列MRI可用于判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尤其对于包含动脉的责任病变,准确率较高,为MVD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结合MR重建技术对微血管减压手术(MVD)的价值。方法对11例三叉神经痛,17例面肌痉挛,1例复发性舌咽神经痛,1例三叉神经痛合并面肌痉挛患者采用MVD治疗。术前应用3D-TOF-MRA结合MR重建技术进行检查,寻找和判别责任血管,以指导临床手术。结果术前3D-TOF-MRA检查30例中,28例证实有明显的责任血管,并在术中得到证实;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3D-TOF-MRA检查、未发现责任血管,其中1例术中发现为三叉神经出脑干区腹侧受到基底动脉明显压迫,另外1例术中可见小脑上动脉有多支细小动脉攀附于三叉神经出脑干区,给予MVD+选择性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后症状完全缓解。30例患者中,术后完全缓解26例,明显缓解4例。结论 3D-TOF-MRA结合MR重建技术对于微血管减压术术前责任血管的判定及手术设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是指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短暂性、阵发性、反复发作性的剧烈疼痛,为临床较为常见的神经疾患,发病率为1.8‰[1].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临床通常将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区别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通常不表现出神经系统体征.治疗方法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内科治疗通常以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满意.外科治疗的方式相对较多,有经皮选择性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三叉神经脊束切断术、周围支切断术、三叉神经节后甘油损毁术、经皮微球囊三叉神经节压迫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ie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MVD治疗PTN不但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叉神经痛,而且能同时保留神经的生理功能,近年来被认为是治疗PTN的最佳方法.2012-092014-11我院采用MVD治疗PTN 45例,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