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苯作业工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长期苯作业对工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探讨苯的免疫毒性提供依据。方法对66例长期苯作业工人(22例轻度苯中毒、14例中度苯中毒、8例重度苯中毒、22例健康苯接触工人)和94例健康非苯接触工人,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淋巴细胞CD4 、CD8 的表达。结果与健康非苯接触工人比较,轻度苯中毒、中度苯中毒、重度苯中毒患者及健康苯接触工人,除CD8 T细胞变化不明显外,CD4 T细胞和CD4 /CD8 比值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 T细胞、CD8 T细胞和CD4 /CD8 在苯接触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苯作业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主要影响是引起CD4 T细胞减少,但CD4 T细胞水平与苯致造血损伤程度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短时期内苯对鞋厂工人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APAAP法,对50例鞋厂工人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与健康非苯接触人员相比较,短期苯接触工人T淋巴细胞亚群CD4+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及CD8+值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比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短期苯接触工人在工龄、车间、性别方面相互比较时,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比值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时短期苯接触工人T淋巴细胞亚群只有GD4+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及CD8+值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与总结果保持一致.[结论]短期接触苯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主要影响是引起CD8+T细胞增加,使机体细胞的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3.
苯中毒患者胸腺近期输出功能和T细胞亚群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职业性慢性轻度苯中毒工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信号结合T细胞受体删除DNA环 (sjTRECs)的含量和CD4+/CD8+比值 ,从而了解其初始 (naive)T细胞含量和胸腺近期输功能 ,以及外周T细胞亚群分布情况。方法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11例健康人和 5例轻度苯中毒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CD8+比值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 timePCR)和TaqMan方法检测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jTRECs的含量。结果 每 10 0 0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jTRECs含量在正常人中为 9 10± 4 5 5 ,轻度苯中毒为 2 80± 3 79,P <0 0 5 ;轻度苯中毒者CD4+/CD8+的比值 (0 92± 0 3 5 )明显低于正常人 (1 49± 0 2 1) ,P <0 0 1。结论 轻度苯中毒患者胸腺近期输出功能低下 ,长期低剂量接触苯可能引起一些工人的细胞免疫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杨林 《实用预防医学》2000,7(5):381-381
苯系物 (苯、甲苯、二甲苯 ) ,是最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之一。为了解永州市苯系物作业工人健康危害状况 ,我们对全市5 8家工矿企业 498名苯系物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及劳动卫生条件进行了系统调查 ,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以永州市范围内从事苯系物作业在 6个月以上的489名生产工人为接触组 ,其中男性 2 5 3名 ,年龄 34± 4.75岁 ,女性 2 36名 ,年龄 31± 4.37岁 ;以永州市造纸厂无职业性有毒物质接触史工人 117名为对照组 ,男性 6 6名 ,年龄 35± 4.2 5岁 ,女性 5 1名 ,年龄 32± 4.5 2岁。1.2 方法 作业场所的测定方法和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连续1年动态观察低浓度苯作业工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外周血细胞水平,探索苯暴露后T细胞功能受损与苯致造血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广州某涂料厂新入苯作业车间工人88人(男58人,女30人,年龄18~22岁)为观察组,每4个月检测1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相对百分比及外周血细胞计数,共检测4次,同时检测车间工人作业点苯浓度.非苯作业车间工人88人作为对照组,男58人,女30人,年龄18~25岁.结果 第1次和第2次检测苯接触工人外周血细胞计数无明显改变,第3、4次检测WBC[(6.4±3.0)×109/L、(6.3±2.7)×109/L]下降,第4次检测PLT[(179±74)×109/L]下降,与对照组[WBC:(7.3±3.0)×109/L,PLT:(189±70)×109/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次检测观察组外周血CD3+T细胞百分比上升,第2、3、4次检测观察组外周血T细胞百分比[(50.77%±11.05%)、(45.40%±9.41%)、(41.27%±10.62%)]逐渐下降,CD8+T细胞百分比[(46.07%±10.18%)、(50.36%±10.62%)、(56.40%±9.41%)]逐渐上升,与对照组[CD4+:(54.29%±12.78%),CD8+:(37.25%±12.3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苯作业工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早于血液系统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苯系物对男工精子性染色体数目畸变的影响。方法 用X、Yα 卫星染色体特异DNA探针与苯系物接触男工间期精子核进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同时测定X和Y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率。结果 车间空气中苯浓度几何均数 83 95mg m3 高于国家最高容许浓度 1倍。对 13位苯系物作业工人共计数 74 5 17条精子 ,X、Y和XY精子双体率分别为 ( 0 15± 0 0 5 ) %、( 0 13± 0 0 5 ) %和( 0 2 0± 0 11) % ;13位正常对照工人共计数 89662条精子中X、Y及XY精子双体率分别为 ( 0 10±0 0 4 ) %、( 0 10± 0 0 4 ) %和 ( 0 13± 0 0 6) %。接触组精子X双体率及总双体精子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浓度苯接触可以诱导接触工人精子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健康人及处于完全缓解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外周血CD+34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对12例健康人和16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以G-CSF 150 μg/12 h,皮下注射,连用6 d.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4和T细胞亚群.结果 (1)应用G-CSF前,两者的外周血CD+34细胞分别为(0.39±0.27)%和(0.47±0.25)%,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应用72 h后,CD+34细胞分别达(1.29±0.64)%和(1.47±0.95)%,较前均有明显增加(P<0.01),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应用96 h后,CD+34细胞达高峰,分别为(1.41±0.73)%和(1.58±0.83)%,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较应用G-CSF前差异显著(P<0.01).(2)无论是否应用G-CSF,恶性血液病患者的T细胞亚群比例均处于倒置状态,而健康人T细胞亚群则比例正常.随两者应用G-CSF后CD+34细胞逐渐增加,T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结论健康人及处于完全缓解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应用G-CSF后,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逐渐增加并于96 h后达到高峰,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PⅠb/Ⅸ)特异性抗体变化,探讨相关因素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2例ITP患者(ITP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19+变化.应用改良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固相化检测技术测定GPⅡb/Ⅲa、GPⅠb/Ⅸ特异性抗体变化.结果 ITP组与对照组比较,GPⅡb/Ⅲa、GP Ⅰ b/Ⅸ特异性抗体吸光度值升高(P<0.05),CD3+、CD4+、CD4+/CD8+显著下降(P<0.01),CD8+、CD19+显著增高(P<0.01).结论 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可较好地反映ITP的病理机制,在ITP的发病机制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浓度苯接触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浓度苯接触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对泰州市7家企业作业现场空气中苯浓度进行测定,并对高浓度(〉6mg/m^3)、低浓度(〈6mg/m^3)和对照3组作业工人(共500人)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其中高浓度组93人,低浓度组157人,对照组250人。结果高浓度苯作业工人组神经衰弱症状体征、白细胞下降和肝功能异常率分别为31.2%、17.2%和17.2%,均显著高于低浓度苯作业组(分别为23.6%、12.1%和15.9%)和对照组(分别为8.4%、6.8%和6.4%)(均P〈0.01),而高浓度苯作业工人组出血倾向、血小板降低、红细胞降低、贫血、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率与低浓度苯作业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苯对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肝脏损害显著,而对出血倾向、心血管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SAR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规律 ,探索SARS特异性早期诊断的指标 ,寻找SARS的病情发展的预警指标 ,为研究SARS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SARS确诊病人 2 5 2例患者的抗凝血 ,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 ,通过FACS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3 ,CD8,NK ,CD4/CD8。每 3~ 5d复查 1次 ;比较不同病情及病程不同阶段时 ,上述指标的变化及相关关系。结果 所有的SARS患者在病程的第 1,2周 ,均有CD4,CD3 ,CD8,下降 ,在第 2周时降至最低 ,尤其以CD4下降最明显 ,在第 3周开始回升。重型患者CD4,CD3 ,CD8的变化规律与轻型相同 ,但下降程度更严重 ,持续时间更长。CD4+ 淋巴细胞计数在轻型患者病程第一周为 5 15± 44 4/μl ,第二周 42 1± 3 5 0 /μl ,第 3周为 60 0± 3 89/μl ,各周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 P <0 0 5 ) ,第 4周为 773± 45 6/μl ,恢复至正常水平。在重型患者的病程第一周为 3 12± 15 8/μl,第二周 2 5 5± 187/μl,( P >0 0 5 ) ,在第三周回升为 43 5± 3 43 /μl ,第 4周5 3 9± 3 94/μl,仍未恢复至正常。NK细胞在发病期间亦有所下降 ,但其水平波动不大。CD4/CD8在整个发病过程中变化不大 ,基本在正常水平。结论 CD4,CD3 ,CD8等淋巴细胞亚群减少是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也是病情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