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及自行设计的多项目调查表对8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化疗前后评定.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轻重不等的抑郁症状,化疗前占45.5%,化疗后占33.3%.虽然化疗后评分有降低趋势,但化疗前后SDS 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情绪低落、纳差、易怒、疲乏是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抑郁症状的重要因素.结论:抑郁是急性白血病患者普遍存在的症状,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过程中,选用高效低毒的化疗药物,同时辅助有效心理干预措施,对缓解抑郁情绪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胸腔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障碍调查与心理干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分析择期手术的胸部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障碍以及心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198例择期手术的胸部肿瘤患者入院后3天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并针对有情绪障碍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至手术前1天,比较心理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变化。结果:入院后45.84%患者有焦虑症状,27.87%患者有抑郁症状,12.17%患者同时伴有焦虑和抑郁症状。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焦虑(11.12%)、抑郁(15.93%)症状以及两者均有者(4.35%)明显降低(P〈0.01)。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伴有抑郁障碍的晚期癌症患者的症状频率及强度,并分析抑郁与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埃德蒙顿症状评估量表(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96例晚期癌症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使用卡方检验及秩和检验比较伴有抑郁与无抑郁患者的症状发生频率及症状强度;抑郁与症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196例晚期癌症患者中76例(38.8%)伴有抑郁障碍(SDS评分≥53)。与无抑郁患者比较,伴有抑郁障碍的晚期癌症患者发生频率显著增加的症状依次为:自我感觉差(98.7% vs.86.7%,P=0.029)、食欲下降(97.3% vs.74.2%,P=0.002)、疼痛(94.7% vs.63.3%,P<0.001)、焦虑(84.2% vs.49.2%,P<0.001)、气短(84.2% vs.71.7%,P=0.021)、瞌睡(73.7% vs. 55.8%;P=0.006)及恶心(61.8% vs.38.3%,P<0.001);而在症状强度(ESAS评分≥1)上则依次为自我感觉差、乏力、食欲下降、焦虑以及气短(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DS与ESAS各症状间呈正相关,其中SDS与抑郁、乏力及焦虑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7、0.52及0.51,P均<0.001)。结论 伴有抑郁障碍的晚期癌症住院患者普遍存在严重的症状负荷。对症状频率和强度的认识有助于发现抑郁障碍并采取干预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癌症患者对待手术的心理特征,探讨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0例因恶性肿瘤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不同的心理干预。对照组(30例)进行传统心理护理,干预组(30例)则从患者入院后以及手术前后均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结果评价护理结果。结果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心理干预后评分显著降低(P <0.05),而对照组患者心理护理前后评分没有发生有意义的变化(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症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强化心理行为干预,可以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焦虑情绪,增强战胜癌魔的信心与勇气,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妇科恶肿瘤患者抑郁状况及化疗对患者抑郁、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艾迪注射液治疗妇科恶肿瘤化疗患者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纳入研究的妇科恶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化疗,治疗组在化疗期间加用艾迪注射液治疗,化疗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欧洲癌症和治疗组织编制的肿瘤生存质量调查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的核心量表(QLQ-C30)进行抑郁和生活质量的评价.结果:化疗前,妇科恶肿瘤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71.7%,SDS评分与病理类型和肿瘤的分期有关.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抑郁程度、抑郁发生率和SDS评分无显著差异.化疗后,治疗组患者抑郁发生率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抑郁发生率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抑郁发生率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EORTC 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治疗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总健康状况、疲乏、失眠和食欲减退较前改善,优于同期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可改善妇科恶肿瘤化疗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诊疗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干预方法,提高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水平。方法:将109例乳腺癌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65例乳腺癌患者在诊疗全过程给予心理干预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l-rating depression scak,SDS)对两组乳腺癌患者在初诊时、手术后10d及化疗后4个月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各阶段心理问题的发生率。结果: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在诊疗各个阶段合并多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初诊时对照组焦虑、抑郁、躯体症状、外形关注和自卑的发生率分别为86.4%、61.4%、77.3%、47.7%和2.3%。实验组焦虑、抑郁、躯体症状和外形关注的发生率分别为89.2%、29.2%、80.0%和46.2%。经过心理干预,术后10d实验组患者抑郁、躯体症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化疗后4个月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外形变化关注和自卑的心理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障碍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心理干预可以降低各种心理障碍发生率及反应程度,对缓解患者紧张状态,减少生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恢复良好的心理及社会功能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成人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60例化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化疗方案、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60例ALL住院患者化疗进行了回顾性临床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病以ALL-L2型最多,占62.5%。诱导化疗总有效率为86.0%,总缓解率为66.9%。FAB各亚型及不同年龄患者的缓解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高白细胞组患者缓解率较低,为36.8%。诱导化疗方案中以VDCP方案缓解率最高,为80.6%,不同年龄患者的缓解率无显著性差异;青年组和成年组患者VDP方案治疗的缓解率较高;成年组和老年组患者COAP方案治疗的缓解率较高。化疗相关死亡原因以重度感染最多,占60.0%。结论 VDCP方案可作为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首选诱导化疗方案,要重视对化疗后真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水平及化疗对其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了85例血液系统肿瘤和79例非造血系统肿瘤贫血患者血清sTfR和EPO水平.并对其中36例急性自血病(AL)和41例初治非造血系统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TfR和EPO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血液系统肿瘤和非造血系统肿瘤患者血清EP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清sTfR和EPO水平显著高于化疗前(P〈0.05),初治非造血系统肿瘤患者化疗后血清sTfR和EPO水平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化疗后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EPO水平明显高于初治非造血系统肿瘤患者(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内源性EPO水平增高.贫血可能不是由于机体EPO产生不足所致:AL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T爪和EPO水平的变化与骨髓红系造血状况有关,可作为临床化疗效果判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TET2基因阳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探讨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收集38例TET2基因突变阳性AM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回顾性分析其中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TET2基因检测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结果:38例患者中21例接受化疗,获得完全缓解(CR)12例(57.14%),未缓解(NR)5例(23.81%),疾病进展(PD)4例(19.05%)。应用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后缓解率不同,应用去甲基化治疗的4例第一个疗程治疗后均达到完全缓解,未应用去甲基化治疗的17例中CR 8例(47.06%)、NR 5例(29.41%)、PD 4例(23.53%)。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CD34阴性、CD13阴性、CD33阳性者化疗后CR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T2基因阳性AML患者的CR率与年龄、性别、发病时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CD56、CD9、HLA-DR)、是否伴有其他预后基因及复杂染色体核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ET2基因阳性AML患者的CR率与化疗方案及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CD34、CD13及CD33相关。去甲基化治疗可提高TET2基因阳性AML患者的CR率。影响TET2基因阳性AML患者疗效及长期生存的因素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手术前后的心身症状及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一科2001年5月至2007年2月9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在乳房重建手术前后心身症状进行评价,同时在重建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心理干预治疗降低了乳房重建术前焦虑、抑郁、自卑、躯体症状及外形不满意的发生率(P〈0.05),而对性吸引力下降无改善(P〉0.05)。乳房重建术后心身症状发生率在干预治疗后低于心理干预治疗前(P〈0.05)。心理干预治疗显著降低腹直肌皮瓣重建术后心身症状发生率(P〈0.05),而对背阔肌皮瓣重建后可降低焦虑、抑郁及躯体症状发生率(P〈0.05),同时降低假体重建术后焦虑抑郁发生率(P〈0.05),而对其它症状无改善(P〉0.05)。结论心理干预治疗降低了乳房重建手术前后乳腺癌患者心身症状的发生率,对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晚期肺癌患者的抑郁状态在化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应用Zung's抑郁自评量表,对可评价的111例住院的晚期肺癌患者在化疗前、中、后进行抑郁情绪的评估。结果:化疗中患者的抑郁人数比化疗前增多(P〉0.05),出现Ⅲ-Ⅳ度化疗不良反应的晚期肺癌患者发生抑郁的人数较仅出现Ⅰ-Ⅱ度化疗不良反应的肺癌患者发生抑郁的人数要多(P〈0.05);化疗后病情有缓解的晚期肺癌患者中的抑郁人数较化疗后病情是稳定或有进展的肺癌患者抑郁的人数要少(P〈0.05)。结论:较严重的化疗不良反应有可能会增加晚期肺癌患者抑郁的发生;肿瘤病情的缓解有可能会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Survivin、MRPl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8例宫颈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T)前后MRPl、Survivin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NACT前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63.16%)显著高于NACT后(39.47%)(P〈0.05),且NACT前Sur—vivin表达阴性者化疗有效率(92.86%)高于表达阳性者(62.50%)(P〈0.05)。Survivin的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但与年龄、临床分期不相关(P〉0.05)。新辅助化疗前后MRPl在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21%和92.11%,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化疗前MRPl表达阴性者与表达阳性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83.33%、71.88%,两者问无显著性差异(P〉0.05)。MRPl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年龄均不相关(P〉0.05)。结论:Survivin、MRPl在宫颈鳞癌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但只有Survivin的表达水平与NACT疗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Survivin的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宫颈鳞癌对化疗敏感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含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69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恩度联合化疗组(n=33)和单纯化疗组(n=36),两组化疗均采用含铂两药联合方案;恩度15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滴,每天1次,持续14天。观察两组的客观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肿瘤进展时间(TTP)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个周期后恩度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的RR分别为27.3%和19.4%(P>0.05),DCR分别为90.9%和86.1%(P>0.05)。治疗4个周期后,恩度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的RR分别为13.0%和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R分别为82.6%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恩度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的中位TTP分别为6.5个月和4.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乏力及骨髓抑制,骨髓抑制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恩度联合化疗组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结论 恩度联合含铂方案化疗能显著提高晚期NSCLC的中位TTP及治疗4个周期的DCR,且安全性较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老年癌症患者抑郁发生状况,分析影响老年癌症患者抑郁发生的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我院109例老年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集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免疫功能分析;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老年癌症患者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109例老年癌症患者中78例(71.6%)患有抑郁;其中,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发生抑郁的百分比分别为83.3%和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49例伴癌痛的老年癌症患者中39例(79.6%)患有抑郁,43例处于疾病进展期的老年癌症患者中37例(86.0%)患有抑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2,P=0.003)。结论:老年癌症患者抑郁发生率高,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伴癌痛及处于疾病进展期与抑郁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AC(多西他赛+阿霉索+环磷酰胺)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Ⅱb-Ⅲa乳腺癌患者术前应用TAC方案进行2—4周期新辅助化疗,观察其有效率,并中位随访2年观察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结果: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PR)20例,稳定(SD)3例,总有效率88.57%。其2年无病生存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总生存率两组无差别(P〉0.05)。结论:应用TAC方案行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临床缓解率,延长患者无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奥氮平在肿瘤相关性抑郁与焦虑中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本院2013年4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79例伴肿瘤相关性抑郁、焦虑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9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采用安慰、鼓励、帮助、同情及换位思考等心理支持治疗,而观察组给予奥氮平(放疗时5mg/d,连用2周,化疗时5mg/d,连用2周,化疗间歇期不服用)。分析两组的治疗完成情况并记录奥氮平使用期间的毒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化疗2、4、6个周期后和放疗后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抑郁标准分变化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4、6个化疗周期的完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中的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化疗4、6个周期的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和SDS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使用奥氮平后的毒副反应为嗜睡、体重增加、头晕、乏力、口干、便秘和外周水肿。结论 奥氮平能够改善肿瘤相关性焦虑与抑郁,临床应用方便,毒副作用小,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7.
60例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癌症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癌症组、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各60例的心理状况。结果:癌症组的SAS标准分、SDS标准分高于糖尿病组和健康组(P〈0.01)。结论:癌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心身状况较差,因此,在恶性肿瘤进行手术、放疗、化疗、中医药治疗的同时,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治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神经母细胞瘤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的常见肿瘤,预后差。本研究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1998年6月至2007年11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37例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治疗疗效及不良预后因素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全组生存率,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并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7:1,中位年龄4岁;常见原发部位为腹膜后及肾上腺(78.4%)、纵隔(16.2%)、颈部(2.7%)、盆腔(2.7%);常见首发症状为发热(54.O%)、发现肿块(48.6%)、局部疼痛(45.9%);临床分期:Ⅱa期(5.锄)、1Ib期(2.7%)、Ⅲ期(24.3%)、Ⅳ期(67.6%);全组患者中19例行综合治疗.其中8例行手术+化疗+放疗,10例行手术+化疗,1例行化疗+放疗;全组1年、2年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40%及11%。单因素分析显示,综合治疗、手术方式、放疗、化疗疗程数(≥7疗程)及血清LDH(〉800U/L)为影响预后的因素。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疗程数(〉/7疗程)及血清LDH(〉800U/L)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NB临床上应采取以手术、化疗和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增加化疗疗程数可以提高NB患者总的生存率.并改善其预后:检测血清LDH对估计NB患者预后进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MCM7和C—erbB-2蛋白的表达状况,分析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5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标本中MCM7和C—erbB-2的表达。结果:新辅助化疗有效率为76.4%。化疗前MCM7蛋白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化疗后(P〈0.01),而化疗前后C—erbB-2蛋白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化疗有效组(42例)MCM7蛋白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无效组(13例)(P〈0.01),而化疗有效组C—erbB-2蛋白阳性表达显著低于无效组(P〈0.01)。结论:ET方案新辅助化疗有较好的疗效,可能通过抑制MCM7蛋白表达来阻止乳腺癌细胞的增殖。MCM7高表达,C—erbB-2阴性者化疗更为敏感,二者可作为临床指导乳腺癌化疗并预测化疗敏感性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成浩 《陕西肿瘤医学》2011,(11):2204-2207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状况,为其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72例鼻咽癌患者进行测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鼻咽癌组的SDS标准分、SAS标准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知情状况、患病时间、文化程度和肿瘤分期显著影响SDS、SAS标准分;不同治疗方法和性别对SDS、SAS标准分影响不大。结论:鼻咽癌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心理问题,不知情、患病时间短、文化教育程度低、中晚期患者抑郁、焦虑心理问题多见,同步放化疗和性别对患者心理状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