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兵娇 《中外医疗》2012,31(34):151-152
目的对护士分层管理运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在该院选取70名护理人员来作为研究的对象,并随机性的将其分为A组以及B组,每组各35人,其中A组使用分层次的管理方法来进行护理管理,而B组则使用常规的管理模式来进行护理管理,之后把两组护理人员在管理前后关于工作积极性的自评和他评结果、操作评分、理论知识评分、医生与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的成就感,分别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A组在工作积极性的他评和自评中结果都比B组要好,操作评分和理论知识评分比B组高,医生与患者的满意度依然是A组领先,连护理人员的成就感也是A组胜过B组。结论可见分层次管理方法在临床的护理管理应用中,具有较好的综合效果,其优势非常明显,理应得到充分重视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分层次管理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职的56名护理人员,按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各组28名,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则基于分层次管理理论,实施系统化护理管理。观察与对比两组管理前、后操作评分、理论知识评分、工作积极性的自评与他评结果、护理人员的工作成就感、医生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工作积极性他评、自评相比对照组,均优于后者(P0.05)。观察组操作评分、理论知识评分较对照组,均高于后者(P0.05);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相比对照组,均高于后者(P0.05);护理人员工作成就感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分层次管理法,能显著提升综合效果,作用显著,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次管理法综合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护理人员按照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各30名,A组按照常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B组采用分层次管理法进行护理管理,然后统计对两组人员的评价,由工作积极性的他评、自评结果、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评分、患者和医生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工作成就感共同来决定。结果:两组护士在管理前他评与自评的积极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护士在管理后他评与自评的积极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护士管理前后他评与自评的积极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护士管理前后他评与自评的积极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护士在管理后其理论知识及操作知识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综合效果较好,应引起重视,并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层次管理模式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6月74名护理人员按照编号的单双数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名,观察组按照分层次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对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自评与他评的积极性结果、操作评分及患者与医师对其的满意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在管理前后自评与他评的积极性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在管理前后自评与他评的积极性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操作知识与理论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护理工作实施分层次管理具有明显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2 a以上的50名护士,对其实施分层管理。统计、比较分层管理实施前后医生、护士、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析护理人员在护理质量、护理操作、理论知识评分上的差异。结果与实施分层管理前相比,实施分层管理后医生、护士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操作、理论知识评分均较实施分层管理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从而提升医生、护士、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临床科室护理工作人员5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25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1年后分别对2组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比较,并调查记录其工作积极性,医生、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理论及操作考核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医生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层次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护理管理水平,使得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提升,工作积极性提高,显著改善了与医生的配合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研究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XXXX医院2个病房工作配备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分层管理,分为轮值护士、助理护士及主管护士。统计并比较施行分层管理前后,医师、护士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比较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质量、理论知识上的差异。结果实施分层管理前后比较,实施分层管理后,我院医生、护士及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均有明显提高。而在分层管理之后,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质量、理论知识上平均水平也显著提高。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实施应用分层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其的工作责任心,有利于增加医生、护理人员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这种分层管理模式值得推广实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分层次管理应用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临床一线工作护理人员110名,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分层次管理模式,分析并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并比较患者和医生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工作效率、护理质量、患者和医生满意度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采取分层次管理模式,能显著加强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增强其工作积极性,缩短医护距离,从而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和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陈琳华 《中外医疗》2013,32(10):140-14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次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护理人员80名,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名划分,观察组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次管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回顾性分析两组相关资料。结果两组护理管理前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管理后均有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管理前工作积极性,医生、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无明显差异,护理管理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开展分层次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改善理论知识掌握和技能操作水平,提高患者及医生满意度,与新型护理模式紧密切合,推动了护理工作的全面、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病科实施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16名护理人员根据能级对等实行分层管理,制定各层级护士的工作制度及岗位职责。对比实施分层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对工作满意度和质量考核小组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结果:护理岗位分层管理运行后,老年病科护士对工作满意度、护理管理质量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结论: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充分合理运用了护理人员资源,优化了护理管理效果,激发了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护理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常规管理法与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我院新生儿护理人员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法,观察组采用分层次管理法。比较两组管理前后操作评分、理论知识评分及相关指标评分情况。结果(1)管理后两组护士操作评分及理论知识评分均较管理前有显著提高,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总体工作满意度、福利待遇满意度、排班满意度、家庭和工作的平衡、专业发展满意度、工作被称赞与认可满意度、对工作的控制与责任感、同事关系及交流机会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开展分层次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护士工作及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孟州市中医院妇产科的90名女性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开展护士分层管理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接受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知识知晓、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文书记录、安全管理、感染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更利于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本院60名护理人员分组成对照组30名,观察组30名,分别进行常规管理和分层次管理,然后对2组人员管理前后的工作积极性、操作水平、理论知识、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成就感进行考核分析。结果:经分层次管理的观察组在管理前后各项调查中指标提升成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分层次管理能有效的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促进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对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知识面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6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分层级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职称管理,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管理前后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操作技能水平,管理前后护理质量,管理前后患者、临床医师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实施分层级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相关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及评分均比管理前有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评分中的健康教育、病房管理、护理安全、基础护理、整体护理五项评分均比管理前有提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前后患者、临床医师及护理人员本身的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管理前后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级管理是全面的、贴切的、个性化的护理管理模式,能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韩纪平 《吉林医学》2013,(36):7753-7753
目的:分析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女性医护人员36名,随即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8名,对照组的护理人员采用传统常规的人员管理模式管理,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则是采取人性化管理模式管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护理人员的不同管理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过程中的差错率、护理人员基础护理工作的完成率以及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价。结果:经过不同方法的管理模式管理之后,观察组的医护人员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基础护理工作的完成率以及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评价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医护人员,观察组医护人员护理过程中的护理差错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医院的医护人员使用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加其护理质量、基础护理工作的完成情况,还能够显著增加患者对于医院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在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采取分层分组管理,实行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立体管理框架;1名责任护士带领1组,每组人员相对固定,由2~3名责任护士组成,每组责任护士分管20张病床。责任护士实行24小时负责制,采取弹性排班方法。结果:实行分层分组管理模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显示了护理人员管理工作的连贯性;增强了低年资护士的安全感;培养了护士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可以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从而发挥其最大效益,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层次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发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名,其中A组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采用常规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B组护理人员采用分层次管理的办法进行日常护理管理。通过对两组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评分、护理文件书写评分、护理事故处理、工作积极性评分、患者和医生满意度评分等观察指标的对比、统计,确定分层次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发挥的应用效果如何。结果:总分评分A组79分,B组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次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综合护理效果更好,且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名护理人员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人,对于研究组的护理人员采取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而对于对照组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管理,然后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包括业务水平、患者满意度、护理纠纷发生率等。结果采取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研究组护理人员在业务水平以及患者满意度上要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人员,且研究组的护理纠纷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对护理人员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使其业务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上升,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进而推动医院的发展,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韩冰 《吉林医学》2014,(8):1730-1731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按照不同的护理管理模式,将护理人员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实行护士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管理模式,试验组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考核、综合护理质量、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在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考核、综合护理质量、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对比中,因为有了护理组长的参与,整体护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结论: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医院要提高护理质量就需要发挥护理组长的核心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荣兰花 《求医问药》2014,(3X):189-189
目的:探讨分层次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我院两个科室的临床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科室的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与方法;另外一个作为实验组,实施分层次管理方法,即分为护理组长—责任护士—操作护士—助理护士四个层次;半年后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工作压力及自身满意度,以评价管理效果。结果:实施护理管理半年后,实验组的护理质量、工作压力以及满意度较管理前有显著改善(P<0.01);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实验组的护理质量、工作压力、满意度(P<0.01)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次管理,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发挥护理人员的潜力和才智,提升护理质量和护士的职业价值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