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动态监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106例T2DM患者进行连续72 h的血糖监测.结果 1天内血糖高峰最集中的时间段为6:30~10:30,次之为18:00~20:00;血糖低谷值最集中的时间段为0:30~5:00,次之为11:00~13:00.随着治疗调整血糖控制理想比例由57 9%上升至84 3%,血糖≥10比例由38 5%下降至10 2%,血糖≤3 9比例随着血糖理想控制后有所上升.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对拟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糖调节受损及不同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范围2型糖尿病患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动态血糖波动特征。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根据连续2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选取正常对照组24例,空腹血糖受损组22例,糖耐量减低组23例,新诊断T2DM组62例,T2DM组再根据HbA1c水平分为T2DMA、B、C 3组。比较各组CGMS动态血糖数据。结果①日内血糖波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受损组、糖耐量减低组和T2DM组平均血糖(mean blood glucose,MBG)、血糖水平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of blood glucose,SD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随着HbA1c升高,T2DM A、B、C组MBG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 B组患者和T2DM C组SDBG显著高于T2DM A组(P0.01);T2DM A、B、C 3组之间MAG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日间血糖波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受损组,糖耐量减低组和T2DM A、B、C组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absolute mean of daily difference,MODD)均显著升高(P0.05);随着HbA1c升高,T2DM A、B、C组MODD逐渐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HbA1c水平与MBG相关,但与MAGE、MODD均无相关性。结论①随着糖调节受损程度的加重,日内血糖波动及日间血糖波动逐渐增加。②HbA1c不同的患者其日内及日间血糖波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并比较以预混人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高龄糖尿病患者与高龄正常糖调节(NGR)个体的动态血糖图谱特点.方法 选取26例高龄(60~80岁)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7%,均以预混胰岛素治疗;同时入选24例年龄、性别、体质指数与T2DM组相匹配的NGR者.采用动态血糖仪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两组的高血糖(≥10 mmol/L)、低血糖(≤3.9 mmol/L)的时间百分比、24 h平均血糖(MBG),三餐前1 h和三餐后3 h的血糖,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日间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ODD).结果 T2DM组患者除0:00-3:00时段外,其余各时段血糖均显著高于NGR组,并以早餐后血糖升高最显著,其MAGE、MODD亦显著高于N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53.8%)T2DM患者发生30次低血糖,且66.7%(20/30)发生于夜间,尤以0:00-3:00多见(60.0%);NGR组未发生低血糖.HbA1c与MBG、24 h内血糖≥5.6 mmol/L的曲线下面积(AUCPG≥5.6 mmol/L)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P=0.03)和0.60(P=0.02)],而与MAGE、MODD无相关性.结论 HbA1c控制良好的老年T2DM患者仍有较高的餐后血糖,餐后的急性血糖升高主要发生在早餐后;HbA1c虽能反映平均血糖水平,但并不能反映具体的血糖波动;即使在HbA1c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血糖波动,且常发生夜间无症状低血糖,故应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及胰岛素剂量等方法更好地实现血糖的平稳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漂移变化,并分别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水平与血糖漂移参数的关系.方法 对30例1型糖尿病(T1DM)患者、5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以及30例糖调节正常(NGR)者进行连续72 h动态血糖监测,分析其血糖谱参数,包括日内平均血糖水平(24h MBG)及标准差(SDBG)、三餐前后平均血糖水平、日内最大血糖漂移幅度(LAGE)、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及漂移次数(NGE)、不同血糖水平所占日内时间百分比(PT)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 ①T1DM组和T2DM组的24 h MBG及三餐前后平均血糖明显高于NGR组(P<0.05).②在昼夜24 h中,T1DM组处于理想血糖控制水平(>4.4且<8.0 mmol/L)所占日内时间百分比为(27.03±15.71)%,T2DM组为(37.77±25.40)%,均明显少于NGR组(89.20±10.34)%,P<0.05.③与NGR组相比,T1DM组及T2DM组日内血糖漂移参数(SDBG、LAGE、MAGE、晚餐PPGE)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MODD)显著升高(P<0.05),且多数指标T1DM组显著高于T2DM组(P<0.05).④T1DM组及T2DM组的HbAlc与日内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无明显相关,而其空腹C肽、餐后1h及2hC肽均与LAGE、SDBG、MODD呈负相关(P<0.05),且T1DM组相关程度多高于T2DM组.结论 糖尿病患者存在慢性持续性高血糖及血糖漂移增加,在血糖漂移方面,T1DM较T2DM更显著.胰岛功能与血糖漂移密切相关.日内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是全面而精细反映血糖全方位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个体血糖稳定性的特征。方法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153例受试者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其中正常糖调节(NGR)组48名,糖耐量受损(IGT)组3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组(N-T2DM组)69例;IGT组包括单纯IGT(I-IGT)亚组16例和空腹血糖受损(IFG)合并IGT(IGT/IFG)亚组20例。比较CGMS监测中连续48h的平均血糖水平(MBG)及其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①IGT/IFG亚组的MBG为(6.55±0.70)mmol/L,显著高于I-IGT组的(6.02±0.50)mmol/L(P<0.05),而两组间MAGE、MOD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IGT组的MBG为(6.31±0.67)mmol/L,显著高于NGR组的(5.37±0.55)mmol/L(P<0.05);MAGE为(3.12±1.09)mmol/L,显著高于NGR组的(2.00±0.69)mmol/L(P<0.01);MODD为(0.89±0.29)mmol/L,与NGR组(0.81±0.29)mmol/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N-T2DM组的MBG、MAGE及MODD均显著高于NGR、IGT组(P值均<0.01)。④N-T2DM组中,MAGE与糖化血红蛋白(HbA_1c)、MBG均不相关(P值均>0.05),与SDBG呈显著正相关(r=0.81,P<0.01);SDBG与MBG呈显著正相关(r=0.43,P<0.01)。结论①IGT伴或不伴IFG患者已存在日内血糖波动显著增大,至糖尿病阶段,日内血糖波动进一步加大,同时伴有日间血糖波动的明显增大。②HbA_1c不能反映血糖稳定性的特征,MAGE和MODD有助于准确反映日内及日间血糖的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8.0%的初诊T2DM患者中行动态血糖监测,据监测结果选取30例3倍血糖标准差(SD)<平均血糖(MBG)的患者为血糖波动小组(A组),30例3倍SD≥MBG的患者为血糖波动大组(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FMD检查及CRP测定,比较两组间FMD、CRP的差异,探讨血糖波动对两者的影响。结果 (1)与A组相比,B组的CRP及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明显升高,FMD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分别以FMD、CRP为因变量,各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GE、收缩压(SBP)是影响FMD的独立因素;LAGE、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MPPGE是影响CRP的独立因素。(3)简单相关显示,FMD与CRP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糖波动可能参与了初诊T2DM患者内皮功能及炎性状态的改变,并可通过增强体内炎性状态增加对内皮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糖波动对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 入选33例糖调节正常者(NGR)、25例槠调节异常者(IGR)和2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T2DM).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水平;动态血糖临测系统(CGMS)评价3组受试者24 h平均血糖(MBG)和血糖标准差(SDBG),24 h各时段平均血糖、24 h内血糖>5.6 mmol/L的曲线下而积(AUC 5.6)、日内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内平均餐后血糖漂移幅度(MPPGE)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 (1)T2DM组血浆8-iso水平中位数为230 ng/L,高于IGR(199 ng/L,P<0.05)和NGR组(156ng/L,P<0.01);(2)T2DM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MBG、SDBG、24 h各时段平均血糖、AUC5.6、MAGE、MPPGE和MODD均高于IGR组(P<0.05,0.01),IGR组的上述指标高于NGR组(P<0.05,0.01);(3)血浆8-iso水平(对数)与MAGE(r=0.747,P=0.00)、SDBG(r=0.691,P=0.00)、MPPGE(r=0.615,P=0.00)、MBG(r=0.562,P=0.0)、AUC5.6、MODD、24 h各时段平均血糖及HbAlc(r=0.463,P=0.00)呈正相关;以血浆8-iso水平为应变量,MAGE、MBG和SDBG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R2=0.55,P<0.05),MAGE为影响血浆8-iso水平的最主要因素(r=0.694,P=0.000).结论 IGR和T2DM患者存在明显的日内和日间血糖波动,氧化应激增加;日内血糖波动对氧化应激的作用强于持续高血糖.  相似文献   

8.
王晓薇 《河北医学》2016,(5):727-730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将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神经传导正常组(非DM)组和异常组(DNP 组),两组患者均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血糖监测,监测连续进行3d,最后比较CGMS监测中平均血糖( MBG)及标准差( SD),血糖波动系数( CV),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并测 HbA1C、血脂、血压、血糖等。结果:两组间病程、HbA1C、血脂、收缩压、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MAGE),平均血糖( MBG)及标准差( 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病程、CV、MAGE是影响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糖波动是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做好血糖的控制,同时还应避免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动态监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20例T2DM患者进行连续72 h的血糖监测。结果:CGMS所测的血糖值与血浆血糖值及指端血糖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93,r=0.91,P值均<0.01)。患者1 d中血糖较高的时间段为早、中、晚餐后2 h,尤其是早餐后2 h最高。上午6时~11时是血糖高峰最集中(62.5%)的时间段,而60.5%的血糖低谷值出现在上午1时~6时,尤其是上午3时最低。血糖>7.8及11.1 mmol/L所占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92(38~100)%和60(18~100)%;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对拟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实时动态胰岛素泵对1型糖尿病(T1DM)平均血糖及血糖波动控制的有效性。方法将30例T1DM患者随机分为3C组和CSII组,每组15例。3C组接受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实时动态血糖监测(RT-CGMS)和Care Link软件治疗;CSII组接受CSII和指尖血糖监测治疗。两组均佩戴CGMS 3 d,比较3 d平均血糖(MBG)、血糖的标准差(SD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血糖小于3.9 mmol/L的曲线下面积(AUC3.9)变化情况。结果第1天两组MBG、SDBG、MAGE、AUC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3天3C组MBG、SDBG、MAGE、AUC3.9显著低于CSI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C治疗可以更好地降低T1DM平均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1.
韦华  袁孔现  李国忠 《安徽医学》2010,31(8):968-969
目的了解产科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以加强临床使用的管理。方法随机抽查铜陵市人民医院2007~2009年产科出院患者病历中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的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抗生素使用率达67%,头孢类药物是主要种类,以单独用药情况最多;多数品种DUI接近1。结论该院产科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但尚须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控制过度使用。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汕头市登革热定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通过定点监测为汕头市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登革热疫情、人群抗体水平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用EPI2002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汕头市无登革热疫情,抗登革热病毒IgG、IgM阳性率低,伊蚊幼虫孳生密度高峰在6、8、9、10月份,低谷在4、7、11月份,孳生情况随着月平均降水量、平均气温变化而变化;孳生场所以农村、暂时性容器为主。结论汕头市有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人群普遍对登革热易感,8~10月是发动爱国卫生运动,清除伊蚊孳生地,预防、控制登革热流行的适当时机。  相似文献   

13.
何金庆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877-1878
目的评价辖区内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督促各医疗单位提高消毒灭菌效果,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对辖区内的医疗单位已消毒或灭菌的用品进行抽样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这次采集使用中消毒液、无菌器械、物体表面、手术室空气和医务人员手共3556份,检测达卫生标准2955份,符合率为83、10%,不同样品检测达卫生标准百分率依次为97.37%、95.56%、86.25%、75.41%和62、49%。结论高州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用卫生指标评价,卫生站的符合卫生标准率低于医院,手术室空气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合格率低于使用中消毒液和无菌器械。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广西流动人口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流动人员疟疾流行现状,进而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方法收集全区网络直报疫情资料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疟疾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广西流动人口发热病人平均疟原虫阳性率为0·33%。80·62%的病人为本地居民外出到疟疾流行区务工感染所致。以从事护林/砍伐比例最高,占44·19%。结论加强返乡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是巩固广西疟疾防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湛江市2007年登革热监测结果,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登革热疫情、布雷图指数、人群抗体水平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用EPI2002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湛江市暴发2起登革热疫情,发病205例,男97例,女108例;抗登革热病毒IgG阳性率低,伊蚊幼虫孳生密度高峰在9月份,低谷在6-8月份,阳性容器以永久性容器为主。结论湛江市有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人群普遍对登革热易感,8-9月是发动爱国卫生运动,清除伊蚊孳生地,预防、控制登革热流行的适当时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惠州市电子、五金、电镀等企业生产车间中有毒物污染情况,以便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气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对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进行检测。结果2003~2004年共检测车间空气样品3625份,舍格3511份,总合格率为96.8%。其中锰尘舍格率最低,为82.2%;其次是三氯乙烯91.0%,氰化氢93.4%,甲苯97.1%,硫酸97.2%,铅烟98.2%,正己烷99.2%。苯99.3%,二甲苯99.6%,其他合格率为100%。结论惠州市部分电子、五金、电镀企业车间空气中有毒物的浓度较高,应改善生产车间的通风设施,做好工人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湖南侗族成年人嘴部的形态特征 ,为体质人类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 用活体观测方法对 2 64例成年侗族人嘴部进行活体研究。结果 得出了湖南侗族嘴部 3项观察值和 6项测量值 ,以及口裂高、宽指数及其分型。结论 湖南侗族嘴部有其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柳其芳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772-1774
目的探讨ELISA检测法检测食品中氯霉素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国际上先进的ELISA检测法和酶标读数仪定量检测,并与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HPLC—MS/MS)比较。结果氯霉素含量为0.05~0.20ug/kg之间,CV%为2.5%~5%,回收率为85.0%~110.0%,标准曲线r=-0.992~-0.999。结论ELISA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少,测定步骤简便、快速。操作安全,设备投资少,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显色培养基在检测食品中沙门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核显色培养基对沙门菌的检测效果,以新型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按国标(GB4789.4—2003)程序比较几种培养基检测食品中沙门菌的效果。结果以CHROMagar沙门菌显色培养基、HKM沙门菌显色培养基与传统平板DHL对测试菌株和实际样品检测可以达到相近的检测限和灵敏度。HKM沙门菌显色培养基对某些沙门菌的检出灵敏度比CHROMagar沙门菌显色培养基更高。结论用显色培养基检测沙门菌是一种新快速途径,可大大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儿童麻疹免疫水平,客观评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为调整策略并改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南海、盐田、饶平、乳源、德庆、遂溪6个县4个年龄组1376名儿童,对其麻疹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6个地区麻疹IgG抗体总阳性率为96.9%,麻疹IgG抗体总保护率为80.2%,总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1515mIU/ml;不同地区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均有显著性差异;年龄别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但麻疹保护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地与本地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均显示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结果显示调查地区抗体总阳性率维持高水平,但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常规免疫工作质量要好于非珠江三角洲经济欠发达地区;麻疹复种工作可有效减少免疫空白儿童,维持人群麻疹高免疫水平;居住时间较长的流动儿童可以获得高的麻疹免疫水平,结合麻疹发病情况,需重点关注居住时间较短的流动儿童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