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彭红华 《河南中医》2014,34(1):87-89
目的:观察隔药灸法丰乳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95例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组、隔药灸脐组和艾灸组各65例。隔药灸组采用隔药灸神阙、膻中、乳根、屋翳、天溪、足三里、三阴交穴治疗,隔日1次;隔药灸脐组采用隔药灸神阙穴治疗,隔日1次;艾灸组采用艾条温和灸神阙、膻中、乳根、屋翳、天溪、足三里、三阴交穴治疗,每日1次。三组均治疗28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患者的胸围值,观察血清雌激素(E2)和孕激素(P)的含量变化。结果:隔药灸组丰乳有效率为71.0%,隔药灸脐组有效率为55.2%,艾灸组有效率为22.8%,隔药灸组丰乳疗效优于单纯隔药灸脐组(P〈0.05),且以上两组均明显优于艾灸组(P均〈0.01)。治疗后三组的血清雌激素(E2)和孕激素(P)含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隔药灸组提高幅度优于单纯隔药灸脐组(P〈0.01),以上两组均明显优于艾灸组(P均〈0.01)。结论:隔药灸法具有较好的丰乳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提高血清雌激素(E2)和孕激素(P)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神阙穴隔药灸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明辰  李成宏 《中国针灸》2008,28(3):194-196
目的:观察神阙穴隔药灸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患儿随机分为隔药灸纽和药物组,各68例。隔药灸组采用神阙穴隔药灸,药物纽口服思密达。观察平均止泻时间,治疗72小时后粪便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HRV)抗原的转阴率,及治疗6天后2组病例临床显效率、总有效率。结果:隔药灸组和药物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9.4%、35.3%,总有效率分别为94.1%、75.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2组平均止泻时间,隔药灸组明显短于药物组(P〈0.01);治疗72小时后隔药灸组、药物组患儿粪便HRV抗原转阴率分别为88.2%、69.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神阙穴隔药灸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且有利于粪便HRV抗原转阴及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3.
杨玲  吴璐一  窦传字  冯辉  刘世敏  关鑫  姚怡  戴明  王金海  王晓梅 《中医药学刊》2013,(9):1864-1866,I0002,I0003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UC大鼠结肠黏膜MyD88与TRAF6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灸治疗UC的效应机制。方法:采用免疫学合并局部刺激方法复制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模型组(MC)、隔药灸组(HMP)、维柳芬组(SASP),每组10只。隔药灸组于双侧天枢穴、气海穴施以隔药灸治疗,2壮/穴,1次/d,共8d;维柳芬组以柳氮磺胺吡啶(SASP)溶液灌胃,2次/d,共8d;正常组、模型组大鼠同步饲养,做与各干预组相同的抓取固定。干预结束后,收集结肠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黏膜MyD88、TRAF6的表达,半定量图像分析。结果:隔药灸可明显改善UC大鼠结肠黏膜损伤程度及病理学评分(P〈0.01),且与维柳芬作用相当(P〉0.05);模型大鼠结肠黏膜MyD88与TRAF5的表达较正常大鼠明显增高(P〈0.01),隔药灸干预后,结肠黏膜MyD88与TRAF6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作用与维柳芬相当(P〉0.05)。结论:调控TLR/MyD88/NF—KB信号转导通路中MyD88、TRAF6的表达是隔药灸调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局部过激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曾静  陈炜 《河南中医》2014,(4):668-669
目的:观察隔药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采用隔药灸穴配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73.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配合超短波与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均有效,但隔药灸配合超短波疗效更优,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隔药饼灸天枢穴治疗寻常性痤疮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方法采用隔药饼灸天枢穴治疗寻常痤疮62例,并进行分析。结果隔药饼灸治疗寻常痤疮总愈显率为83.9%,病程1年以内患者愈显率、治愈率(94.4%、50.0%)明显优于病程1年以上者(69.2%、7.7%)(均P〈0.01)。肠胃湿热型患者的愈显率优于肺经风热型(P〈0.05)。结论寻常痤疮患者越早治疗,疗效越好,且肠胃湿热型患者疗效优于肺经风热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止泻汤结合推拿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慢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治疗组予以健脾止泻汤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和蒙脱石散治疗,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52.8%;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止泻汤结合推拿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隔药灸治疗寒凝型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把60例寒凝型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30例,隔药灸组采用隔药灸神阙穴,西药组采用内服西药,并设正常空白组30例不作任何治疗。结果隔药灸组总有效率(96.7%)优于西药组(83.3%)(P〈0.05)。隔药灸组治疗后PGF2α、PGEz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隔药灸治疗寒凝型痛经的疗效机制与调节PGF2α及PGE2有关,即可降低经期外周血PGF2α含量,升高PGE2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灸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大鼠结肠损伤的改善作用,以及对Bcl-2mRNA、Bax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学方法加局部刺激制备实验性UC大鼠模型。造模后采用不同灸法治疗14次,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肠组织Bcl-2mRNA、BaxmRNA表达。结果:(1)各治疗组结肠大体形态损伤积分和光镜下组织学损伤积分较模型组比较有明显改善(Jp〈0.05,P〈0.01):(2)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Bcl-2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大鼠沪〈0.01),而Bax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大鼠(P〈0.01);(3)治疗后,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大鼠结肠组织Bcl.2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隔药灸组、隔姜灸组Bax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隔药灸、隔姜灸、隔蒜灸、温和灸治疗均能有效改善UC大鼠结肠病理损伤,隔药灸、隔姜灸、隔蒜灸可不同程度抑制UC大鼠结肠组织Bcl-2mRNA和BaxmRNA的表达,调节Bcl-2/BaxmRNA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隔药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采用腹针配合隔药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疗法,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痊愈率、疗程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针配合隔药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好,能明显提高止痛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健脾止泻汤联合灸申脉穴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口服健脾止泻汤结合灸申脉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小儿腹泻次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止泻汤联合灸申脉穴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临床在面对慢性腹泻患者时,给予健脾止泻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科室近期内收治的33例慢性腹泻患者实施中医健脾止泻法进行治疗,此33例患者记为中医组;另对同一时间段内收治的32例患者实施西医药物进行治疗,此32例患者记为西医组。结果:中医组患者与西医组患者无论是在治疗效果方面比对,还是在起效时间方面比对,中医组患者均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临床对慢性腹泻患者实施健脾止泻法进行治疗后的疗效是可观的,应在临床广泛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4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顺铂,60mg/次,1次/周,胸腔内注药。治疗组24例中药穴位贴敷(甘遂去心、大戟去皮、白芥子各400g,按1:1:1比例,粉碎研细,过100目筛后备用),粉剂25g+50%生姜汁调匀成膏状,外敷双阴陵泉、双三阴交、患侧大包穴,4~6h/次,2次/周;顺铂胸腔灌注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胸水、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CR9例,PR11例,NC2例,PD2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CR7例,PR8例,NC3例,PD2例,总有效率90.00%。临床疗效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腔积液深度两组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柳氮磺吡啶;治疗组在使用柳氮磺吡啶基础上加用通督开痹药饼(药物组成:淫羊藿15g,狗脊30g,怀牛膝30g,杜仲15g,独活15g,青风藤30g,桂枝12g,川芎15g,红花10g)进行大灸,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腰部晨僵、“4”字试验、扩胸度、枕墙距、接地距;化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23%,对照组有效率88.00%。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各个观察指标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关节疼痛、腰部晨僵、“4”字试验、CRP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养阴清肺方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5例门诊患者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15mg氨溴索注射液+250mL生理盐水,2次/d,静滴;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10mg/(kg·d)+250mL生理盐水,1次/d,静滴;非支原体肺炎,头孢哌酮钠100mg+250mL生理盐水,1次/d,静滴。治疗组58例养阴清肺方(麦芽20g,瓜蒌10g,白扁豆9g,黄柏5g,车前仁8g,沙参11g,紫菀14g,姜半夏10g,山楂8g,桑叶10g,陈皮15g,旋覆花13g,藿香9g,麦冬10g,甘草5g);1剂/d,水煎600mL,3次/d。连续治疗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7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7.4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体征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清肺方治疗小儿肺炎喘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任明 《中医临床研究》2013,(10):103-103,106
目的:分析和研究健脾止泻方治疗艾滋病相关性慢性腹泻的疗效。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28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4例与对照组14例。对照组使用药物氟哌酸胶囊联合思密达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健脾止泻配方加减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健脾止泻方应用于艾滋病慢性腹泻的治疗中,效果比较明显,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药灸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辨证中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属脾胃虚弱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治疗组16例,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辨证中药健脾养胃化瘀方口服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1予健脾养胃化瘀方口服,对照组2予胃复春片口服,疗程均为3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临床证候疗效及组织学疗效均较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药灸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远红外穴位敷贴与药灸联合西药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34例1远红外穴位敷贴,主穴:选肺俞、定喘、膻中、大椎,临床辨证加减风门、丰隆、膏肓等,1次/d;2药灸,主穴:大椎、肺俞、定喘,根据临床辨证加减隔俞、风门等,使用白芥子、延胡、甘遂、细辛研成细粉,加入姜汁,做成直径5cm药饼,用艾柱灸,3次/周;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肺功能、MRC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观察期间治疗组6例,对照组5例,失联中断治疗。[结果]肺功能两组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MRC评分两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远红外穴位敷贴与药灸联合西药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固肠止泻丸联合维柳芬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和对血清IL-2、IL-8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1 g/次,4次/d,疗程为2个月;治疗组给予固肠止泻丸水煎后服用,1次/d。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包括脓血便、腹痛和腹胀等,检测患者血清IL-2和IL-8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P<0.05);两组患者脓血便、腹痛和腹胀等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脓血便的改善情况更明显,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2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IL-8水平下降明显(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肠止泻丸联合维柳芬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肾健脾泄浊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基础西药治疗;嘌呤醇,0.1~0.2g/次,3次/d,口服;至血尿酸降至360umol/L时改为维持量:0.1g/次,1次/d,口服。治疗组20例益肾健脾泄浊化瘀方(山茱萸12g,山药、伏苓各20g,薏苡仁30g,土茯苓、川牛膝、制大黄各15g,丹参30g,萆薢15g,益母草、黄芪、威灵仙各20g),1剂/d,水煎450mL,3次/d,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临床表现积分、肾损害指标、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生化指标、临床表现积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表现积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肾损害指标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健脾泄浊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