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18)
"心主血脉"系"藏象"学说心脏主要生理功能,涵盖脏腑、经络、五行、气血、阴阳等中医理论,包括主血和主脉,心、血、脉密切相联,共同组成循环系统,体现心、脑血管循环系统三大要素之间相互关系;脉为心之体,血为心之用,心在整个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心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生血使血液不断地得到补充。"心主血脉"是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益气活血类中药可提高心肌收缩力、保护缺血心肌损伤,抑制血小板活化、调节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紊乱从而调整血液循环状态,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尚有报道称"心主血脉"理论对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在临床中诊治起到一定作用。"心"并非完全指解剖之"心","血"也并非完全指"血液",脉也并非完全指"血管",不可将"心主血脉"理论等同于现代医学的血液循环(心脏、血液和血管组成),此乃游移于解剖与非解剖属性之间,疑似偷换概念。 相似文献
2.
"心主血脉"是中医学对人体循环系统生理最早的最简单明了的认识概括,指导了几千年来中医学的临床实践.笔者试结合现代医学对循环系统的解剖认识,进一步发掘中医学"心主血脉"理论内涵,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3.
“心主血脉”与心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而藏象学说则是辨证论治的核心。心为五脏之君主,其生理功能极为重要。然而,“心主血脉”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心钠素的发现与合成,对心脏功能本质的认识,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试对“心主血脉”与现代医学对心脏的认识进行比较,以初步探讨“心主血脉”的物质基础以及对临床治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7.
8.
心主血脉是心脏与血液正常生理功能的全面概括。心气充沛、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是血液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任一环节的异常都会导致血流不畅,乃致血栓形成,而血栓前状态是血栓形成和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的前提。由于血栓前状态的诊断方法特异性差、缺乏预测性,西医治疗方法单一且存在出血风险,故血栓应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现代研究发现,益气和活血中药配伍具有提高心肌收缩力、抑制血小板过度活化、调节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紊乱、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事件的防治。基于心主血脉理论,对血栓形成的中医认识进行深入探索,为血栓前状态的中医药防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心主血脉包括心主血和主脉,心主血脉是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脑为奇恒之府,充养脑髓,脑得心血则功能正常,调节全身各个系统的功能,心脑疾病常同时发展。心脑血管的发生发展也伴随着心主脉的功能失调。动脉粥样硬化是气虚为本,气虚所致瘀痰为标实,日久入络发展演变的终末阶段。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位在脉壁,根本在于心主血、心主脉功能失调。血脉的病因广泛,但其病机主要是血脉凝塞不通,气血为之闭阻。心主血脉功能失调引发的症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十分接近。动脉粥样硬化累及脑动脉就会出现中风的临床表现。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心脑疾病的共同“证”,也就是常讲异病同治,为心脑同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黄帝内经》"心主血脉"理论浅析,认识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使血液循行于脉中,通达全身,无所不至,如环无端,滋养着全身的组织器官,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而"心主血脉"和"心藏神"之间关系密切,结合临床运用"养心、治血、通脉、调摄神志"之法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维琴教授认为,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因情志因素而致气滞血瘀;后期因热邪伤阴,致阴虚血阻,气血瘀痹;晚期因气阴两虚,气不帅血,致气虚血瘀,阳虚血凝.因疾病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导致血瘀的因素,且中医认为,“久病入络”“久病入血”,故从“心主血脉”的认识出发,“从心论治”高血压病,佐以活血化瘀药物,可事半功倍,收桴鼓之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及颈动脉超声的检查,验证中医基础理论"心主血脉"这一认识。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心脏及颈部血管的常规检查,根据血流参数进行分组,观察心脏的左室射血分数(EF)和主动脉峰值血流速度(AV)对颈部血管血流参数的影响,并根据不同的临床辨证分型来观察颈部血管血流参数的情况。结果 EF的正常与否,主动脉峰值血流速度(AV)正常或是缓慢对颈部血管的部分血流参数有明显影响(P<0.05),心气虚组与其他证型间左侧颈总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心主血脉"这一基本的中医基础理论可以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来进一步认识理解,通过客观数据指导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中风病在血脉,损及脑髓神机的病机理论,探讨心主血脉失常与中风发病的内在联系。在心脑一脉相承,共主神明的认识基础上,分析中风发病机制,结合当代研究进展,阐述心主血脉与中风病机的相关性。认为心主血脉失常是中风发病的基础病理损害,主要涉及心脏病变,心率、心律、心脏瓣膜病变及其形态学改变、血压、血流动力学、血液、血脂、血管特别是动脉病变。凡此均责心主血脉失常,终致血脉损伤,血行不利,痰浊瘀血阻滞,脑脉闭塞或血溢脉外,发生中风。心脑一脉相通,心主血脉失常是中风最常见的病机,维护心、血、脉结构与功能的正常状态是预防中风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5.
中医藏象理论的核心在于强调整体观念与五行学说的运用。文章以化疗药给人体带来的各种毒副反应这一病理状态作为切入点,结合中医相关理论,从化疗药毒副反应对心主血脉功能产生影响的角度,运用整体观念探讨"心主血脉"的科学内涵,以期为藏象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论心主血脉与肾主生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生理、病理及临床诸方面论述了心肾两脏之间存在着顺应性,协调性和互感性。说明心主血脉与肾主生殖之间在生理上互相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相互补充,对丰富中医基础理论及指导临床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脉诊现代化研究成果举隅邓慧英江西中医学院(330006)张大祥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330003)主题词脉诊/方法,脉象/分析,中医病机近年来,中国脉诊现代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仅就脉图检测技术对中医脉象的生物力学基础、脉象机理等方面的资料举例... 相似文献
19.
脓毒症是常见的高病死率危重症,多脏器功能不全是其病程发展中的重要特征,而心脏是主要受累器官之一。这种由感染引发的心肌损伤被称为脓毒症心肌病,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内皮功能紊乱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由脓毒症所引发的炎症因子风暴诱导内皮细胞异常活化,促使过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心肌而发生损伤。中医藏象学说所提出的“心主血脉”理论恰与之契合,心司血脉却也依赖血脉的滋养,若血脉受损则心气亦虚,或是从中医角度对此病机的解释,故需养血以养脉,养脉以养心,并且在温病环境下,大多因热邪煎熬而阴津亏损,为“滋阴养血法”治疗脓毒症心肌病奠定了中医理论依据。文章将综述内皮功能紊乱在脓毒症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基于中医“心主血脉”理论为指导的“滋阴养血法”或可成为其中医治则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