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微创埋线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疗效。[方法]对18例门诊患者微创埋线治疗,选穴:埋线治疗选穴为患侧C5-6,C6-7夹脊穴,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足三里,局部萎缩明显取阿是穴。操作:一次性埋线针和医用可吸收PPDO线体(规格1/0,10mm)。取适当体位,碘伏消毒,消毒镊子将特制PPDO线体置入一次性埋线针前端,根据穴位不同,左手绷紧或提捏起穴位处皮肤,右手将针快速刺入穴位,得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体,将线体留置于穴位内,拔出针头后,用棉棒按压穴位,敷以医用胶贴,10d1次。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90d),判定疗效。[结果]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8.89%。[结论]微创埋线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微创穴位埋线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调节血压、血糖、血脂,改善脑部代谢,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抗感染防治并发症等。治疗组30例补阳还五汤联合微创穴位埋线治疗。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120g,地龙、赤芍各15g,当归20g,桃仁、红花、川芎各10g),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微创穴位埋线,手足阳明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一次性埋线针,直径0.7~0.9 mm,针长4~5cm;材料为PGLA生物可吸收线体,规格1/0~3/0,长度1~2cm。用75%乙醇或碘伏消毒局部皮肤,迅速用腕力将针刺入皮下,并逐渐到达适宜深度。右手食指轻轻推动针芯至底部,将线体完全推入穴位,同时拇指和中指捏持针柄轻轻退出针体,重复压下针芯2~3次,确保线体完全推出。常规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C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0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19例,无变化2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基本痊愈0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14例,无变化8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6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CSS评分、Barthel评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微创穴位埋线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咽康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食管压迫型颈椎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穴位埋线,取双侧颈部夹脊、风池穴,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皮肤后,取一次性埋线针,将2cm长可吸收外科缝线采用注射法埋入穴位内,刺入深度1~1.5cm,局部捻转得气后退针管,将线体埋入皮下肌肉层内,线头不得外露,消毒针孔。治疗组50例颈咽康汤(银花藤、鹿含草、盐双柏、旱莲草、白芍、茯苓各20g,双钩、白术、石斛各15g,姜半夏、僵蚕、天麻各10g,甘草5g,玄参、板兰根各20g),1剂/d,水煎500m L,早晚口服;穴位埋线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疼痛程度、JOA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5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00%。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及JOA评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咽康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食管压迫型颈椎病,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体穴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45例住院患者取单侧耳、体穴位,合谷、太冲、太溪、三阴交、降压沟、肝、肾、内分泌。常规消毒,分别用无菌针灸针和一次性无菌揿针,快速刺入,并按压片刻,以得气微胀为度,粘贴牢固。留针2d,每天定时按压,以增强刺激作用。2d后取下,换对侧穴位继续贴压。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压、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有效35例,无效10例。[结论]耳穴揿针-体穴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门诊患者按抽签就诊顺序编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针刺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支沟、照海,热秘加合谷、曲池,气秘加中脘、太冲,冷秘加关元,虚秘加脾俞、气海;背部穴位俯卧位,腹部及下肢穴位仰卧位,1.0~2.0寸一次性针灸针,常规针刺,留针30min,1次/d,连续治疗5d,间隔2d,继续治疗。治疗组30例穴位埋线:天枢(双)、足三里(双)、上巨虚(双)、肾俞(双)、大肠俞(双),背部穴位俯卧位,腹部及下肢穴位仰卧位,2-0号可吸收外科缝线(2cm),置入一次性埋线针前端,后接针芯,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固定拟进针穴位,另一只手持针刺入穴位,达到所需深度,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肌层或皮下组织;拔针后无菌干棉球(签)按压针孔止血,医用透气胶贴贴敷针孔,保留24h;2周1次,治疗2次(4周)。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察临床症状、便秘症状积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4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4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67%;临床疗效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便秘症状积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微创埋线技术是应用一次性微创器械将PGLA等生物可降解材料埋植入人体特定部位或穴位,通过线体对局部或经穴的长期作用进行疾病治疗的一种针灸治疗技术。1器械针具为一次性埋线针,直径0.7~0.9 mm,针体长度为4~5 cm。材料为PGLA生物可吸收线体,规格为1/0~3/0,长度为1~2 cm。此外,还需要碘伏或2%碘酊、乙醇、胶贴、剪刀、镊子、手术器械盘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病志号抽签/就诊顺序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针刺(足三里、上迎香、通天、迎香、印堂、肺俞、大椎、上星、风门;清涕量多加阴陵泉、丰隆穴;头痛加太阳、风驰穴;流泪、眼痒加阳白、四白、太阳穴,快速捻转或提插),1次/d,30min/次,后悬灸,20min/穴,治疗10d休息10d。治疗组50例穴位埋线(仰卧,取气海、中脘,俯卧取肺俞、脾俞、肾俞、风门),将3~0号铬制羊肠线,剪短至0.6cm,放入一次性无菌7号注射针头前端内,在后端放入0.32mm×40mm针灸针,刺入穴位,羊肠线埋入穴位后,出针,避免线头外露,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外敷无菌敷料,胶布固定4h,两周一次;针灸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6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2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00%;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联合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复方当归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及护理。[方法]采用针刺风池、太阳、合谷、百会、颈夹脊穴,每天1次,每次留针20min,出针后,取上穴用复方当归针注射,每穴1mL,疗程10天。[结果]180例患者,痊愈150例(83%),显效20例(11%),有效9例(5%),无效1例(0.6%),总有效率为99.4%,无效率为0.6%。[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3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腰部背俞穴、华佗夹脊穴、阿是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等双侧取穴,腰阳关单穴。每次选取8个腧穴,选用32号1.5~2寸针灸针进行针刺治疗,行平补平泻手法,1次/d,第7d休息。治疗组38例普通针刺加入火针治疗,选穴:大肠俞、三焦俞、腰夹脊1~5、阿是穴、腰阳关穴(腰阳关为单穴,其他都双侧取穴),每次选取8个腧穴,针刺前向患者说明火针治疗的优点和出现的局部损伤,针刺穴位碘伏消毒,取用32号1寸长的针灸针在酒精灯上烧到全红后,迅速下针并出针,穴位局部涂以万花油;每次治疗选穴10针,2次/周。连续治疗1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腰腿功能、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8例,好转24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84.21%。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正>埋线技术是应用一次性微创器械将生物可降解材料植入人体特定部位或穴位,通过线体对局部或经穴的长期刺激作用代替针刺刺激进行疾病治疗的一种治疗技术。埋线技术在临床运用越来越广泛,但关于穴位埋线的不良反应却鲜见报道[1]。笔者从事针灸工作,临床上遇到一些穴位埋线不良反应的病例,并查阅近5年资料,将穴位埋线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几点粗浅的临床体会作一总结,希望引起同道重视,以期将埋线疗法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方药、穴位注射及维生素治疗手痿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将100例门诊患者针灸:桡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辨证治疗。推拿:推拿手法常规操作,刺激神经出口点(颈丛点、臂丛点、挠神经沟、尺神经沟、正中神经沟),并且使麻账热感传感到手指指腹,1min/次,反复操作3次。中药配伍:热伤肺津致痿治以甘寒清上,清热润燥,清燥汤;脾胃虚弱治以健脾益气或濡养胃阴,补中益气汤)或葳蕤汤;湿热侵润治以清热化湿,二妙散;瘀阻脉络宜益气养营,活血祛瘀通络,方用圣愈汤,1剂/d,水煎200m L,早晚口服。穴位注射及维生素、观测临床症状、上肢功能、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45例,显效4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00%。[结论]针灸、推拿、方药、穴位注射及维生素治疗手痿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辨证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7例门诊患者按掷骰子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常规针刺,取穴百会、风池及夹脊穴针灸,刺针消毒刺入;得气后行小幅度提插捻转针刺法至局部产生酸胀感;留针30min,期间行针2~3次,1次/d。治疗组59例辨证针刺:头痛眩晕加刺太冲;气血不畅加刺合谷;常规针刺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疗程间隔3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9例,有效19例,无效1例,痊愈率66.10%。对照组痊愈26例,有效28例,无效4例,痊愈率44.8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8例门诊患者按掷骰子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针刺:归来、关元、地机、肾俞、三阴交及次髎,28号毫针皮下穿刺进针,深度为1.5寸左右;腹背部穴位往下刺;四肢穴往上刺;平补平泻,动作轻柔且快速准确,以可承受为主;留针20min,1次/d,每隔5min行针1次。治疗组34例艾灸:神厥、气海、足三里、关元、中脘、三阴交,其中神厥40min,其他穴位2min,1次/d;针刺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月经前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坠胀、不良反应。连续治疗4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3.5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拔罐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25例住院及门诊患者针刺治疗,取穴:印堂、百会、四神聪、太阳、颈夹脊穴。患者取侧卧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用直径0.25mm,长40mm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印堂、百会、四神聪、太阳穴针柄与皮肤呈15°向后进针,颈夹脊穴,垂直进针,患者有沉紧感,采用捻转法得气。1次/d,20min/次。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休息2d后继续1疗程。针刺治疗结束后在大椎穴拔罐5~10min,1次/3d,连续治疗3次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愈13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00%(24/25),治愈率52.00%(13/25)。[结论]针刺联合拔罐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功能保健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6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针刺,穴位:百会、印堂、神门、太溪、太冲、三阴交、足三里;失眠、多梦易醒加安眠、内关;心悸、焦虑加内关、心俞;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加四神聪、悬钟,取直径0.32mm,长25~40mm毫针,根据具体穴位位置直刺或斜刺,均平补平泻手法,行均匀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30min,1次/d。治疗组43例功能保健灸,取穴:悬钟、足三里;操作方法:侧卧位,男性从左到右,女性先右后左,灸足三里,蒜汁涂在穴位表面,捻成麦粒大小艾炷放在足三里上,线香引燃艾炷,避免风吹,穴位出现向四周扩散、呈放射状皱纹,说明施术成功,术毕直径25mm圆形胶布覆盖,拇指按压30s;同法施灸同侧悬钟穴、异侧悬钟、足三里;每次每穴灸1壮,1次/d。连续治疗7d为1疗程,疗程间间隔3d。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70%。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4.4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保健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颈椎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门诊患者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常规治疗,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如B1、B12)。治疗组45例针灸,主穴:风池,风府,肩井,天宗,合谷,曲池,绝骨,内关,颈夹脊,肩中俞,肩外俞;根据症状取穴,平补平泻,行绝骨及风池穴针刺操作,依据体质及辨证虚实,选用补泻手法;留针20min~30min,并行TDP照射颈部操作,1次/d。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疗程间间隔2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8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7.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治疗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住院患者按掷骰子法随机分为三组。针刺组(A组)30例针刺,取俯伏坐位,取夹脊穴、风府、风池、百劳、天柱、曲池、百会、合谷以及阿是穴;穴位消毒后毫针针刺,留针30min,1次/d。推拿组(B组)30例推拿,取坐位,取穴风池、肩井、风门、外关、秉风、曲池、阿是穴、合谷;头部稍微前屈,用滚法或四指推手法,力度以舒适为定,25min/次,1次/d。中西医结合组(C组)30例苦碟子注射液40mL+0.9%氯化钠250mL,1次/d,静滴;针刺和推拿治疗同A、B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针刺组痊愈2例,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0.00%。推拿组痊愈3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67%。中西医结合组痊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相关指标三组均有改善(P0.05),C组优于A、B组(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联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取穴百会、风池(双)、颈百劳(双)。痰湿中阻加中脘、丰隆、内关;湿热内扰加肝俞、行间、侠溪;气血虚弱加取膈俞、脾俞、足三里;瘀滞仅取主穴。0.32 mm×(25~50)mm华佗牌针灸毫针刺入,得气后接6805-1型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连续波,刺激频率约60次/min,强度以患者感到舒适或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min/次,1次/d,5次/周。治疗组60例辨证施治:痰湿中阻,半夏白术天麻汤;痰瘀互结,血府逐瘀汤;湿热内扰,温胆汤;气血亏虚,益气聪明汤。均1剂/d,水煎300mL,早晚口服。电针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1例,显效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痊愈23例,显效2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分型联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氟西汀分散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对照组52例氟西汀分散片,20mg/次,晨起用药。治疗组51例针灸,穴位常规消毒,0.30mm×40mm毫针,取穴:百会、丰隆、上星、太冲、印堂、合谷、心俞、内关、七海、四神聪,辅以风池、神门、太溪、神门、风府、足三里和三阴交。内关、气海、足三里和三阴交采用补法,风府、丰隆、太溪、风池、合谷、太冲采用泻法,神门和关元给予平补平泻,间隔15min行针1次,每次行针1min,2次后再起针,1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4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3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氟西汀分散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眼针联合头皮针治疗偏头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头皮针,"华佗牌"毫针(25×40mm),患者取坐位或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取额中带、额旁1带前1/3、中1/3、后1/3各三穴并接力刺,快速斜刺进针,针与头皮呈25°~45°夹角,进针深度20mm,留针30min,1次/d。治疗组50例眼针,参照彭静山《眼针疗法》取穴:双侧上焦区、肾区、肝区、同时进行观眼视病,加取脉络形状、颜色最明显经区;取沿皮横刺法:应用于眶外,找准经区界限,穴位均距离眼眶2mm,在选好的经区,向应刺的方向沿皮刺入,可刺入真皮达皮下组织中,不可再深;一手持针,另一手按住眼睑,把眼睑紧压在手指下面,右手拇食二指持针迅速准确刺入;刺入后不行提插拾转手法,如不得气可刮针柄;留针30min,1次/d;头皮针治疗同治疗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头痛指数、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4疗程(28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00%。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2.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联合头皮针治疗偏头痛,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