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敬林教授认为消渴不寐多与痰有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调导致脾胃呆滞、肝脾气滞、肾失温化使体内变生痰浊,痰浊日久化热,痰热扰心,心神不宁,阳不入阴,阴阳失调而致消渴不寐。临床予温胆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2.
黄苏萍教授认为,消渴不寐多与痰瘀有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等因素导致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肾失温化,致使体内变生痰浊,痰阻络脉,血行不畅,内生瘀血,痰瘀互结,胶着难化,阻滞脏腑经络,心失所养,心神不宁,阳不入阴,阴阳失和而致消渴不寐。黄苏萍教授临床以温胆汤为主方化裁,采用化痰行瘀合并益气养阴、养心安神定志之法,随证加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闫咏梅教授对不寐的临床诊断、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等独特经验。认为不寐的形成与痰浊内生有关,痰为人体病理产物之一,具有易致病和难治愈的特点,常常累及五脏,导致机体阴阳失调,痰热阻滞,痰瘀阻络,风痰上扰,导致不寐。故从痰治疗不寐,包括清热化痰、祛瘀化痰、息风化痰。并列举三个典型病案,均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久病从痰瘀辨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糖尿病 ,属中医消渴范畴。笔者则从痰浊、血瘀两个方面辨治糖尿病久病。1 从痰浊血瘀辨治糖尿病久病的理论依据1 1 痰浊是水液代谢障碍而产生的病理产物 痰浊导致消渴的发病 ,过食肥甘导致中焦失于健运 ,谷反为滞 ,湿浊内生 ,阻于络道 ,影响津液化生及输布 ,发为消渴。《素问·奇病论篇》有“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 ,故其气上溢 ,发为消渴”之说。痰浊还贯穿消渴的整个病程 ,并在病程中滋生痰浊。消渴主要病机为气阴两虚 ,气虚不能推动津液的运行 ,津液停而为痰 ,(脾 )气虚不能运化水湿 ,蕴而为痰 ;且久病其气更虚 ,精微物质不能上…  相似文献   

5.
范栋晨  孙新宇 《光明中医》2013,(11):2260-2261
消渴肾病是由于消渴阴虚燥热日久,阴伤及气,气阴两虚,脏腑功能失调,痰热、湿浊、血瘀等病理产物蓄积体内,日久酝酿成毒,毒损肾络,肾体用失司,精微下泄.毒损肾络是消渴肾病病机关键,为中医药治疗消渴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叶天士多从五脏论治不寐,认为心、肝、脾、肺、肾各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不寐。结合叶天士治疗不寐的具体案例,发现主要导致不寐的证型有心血亏虚证、肝火上扰证、肝血亏虚证、心脾两虚证、痰浊内扰证、肺阴不足证、肾精亏虚证、心肾不交证。叶天士从五脏论治不寐,辨证清晰,治疗思路明确,值得后世深入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7.
中医不寐,古籍中也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暝”等,是因外感或内伤等因素,致使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心神不安,以致失去正常的睡眠时间,经常不能入眠为特征的一种症候。临床表现不一,或入睡困难;或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或睡眠不踏实,时睡时醒,甚至彻夜未眠[1]。不寐的原因很多,但总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2],其病理变化,总属五脏功能失调引起气血、阴阳和脏腑功能紊乱[3]。虚证多属阴血不足,责在心脾肝肾;实证多因肝郁化火,食滞痰浊,胃腑不和所致,内经中“胃不和则卧不安”后世医家引申为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导致的寐寝不安,本篇主要探讨关于痰浊内阻导致的不寐。  相似文献   

8.
李晓教授认为不寐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调”,与气虚、痰滞及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且临床上常气虚、痰滞夹杂致病。李晓教授在临床上运用益气化痰法治疗不寐病,疗效显著。文章通过介绍李晓教授对不寐病病因病机的理解及运用益气化痰法治疗不寐病的经验,为临床治疗不寐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论痰浊与衰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论痰浊与衰老潘桂娟金香兰(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关键词痰衰老痰浊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水谷津液运化失常所致。人体衰老过程中,脏腑俱虚,功能衰退,更易生成痰浊,进而加速衰老进程,并促成多种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痰浊既是衰老过...  相似文献   

10.
陈鼎祺辨治高脂血症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宗莲  徐淑文 《中医杂志》2002,43(5):336-337
1 审证求因,强调辨证施治陈师认为,高脂血症虽不见于古代文献,但类似本病的记载很多,散见于心悸、眩晕、胸痹、中风、消渴、痰浊、痰瘀等病证之中,根据其常见症状:肥胖、肢麻、眩晕、胸闷、脘痞及兼夹症的不同,审证求因,辨证施治,自会收到满意效果。血脂犹如营血津液,为人体水谷所化生的精微物质,布输全身,贯注血脉,温煦肌肤,濡养脏腑百骸,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痰浊无由生聚,血脂自不会升高。如一旦脏腑功能失调,水津停而成饮,凝聚成痰,精化为浊,痰浊水湿内聚,就会出现血脂升高,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失眠症肝郁患者的常见症状及证素特点,为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选择10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肝郁患者,采用证素积分的方法,通过四诊资料规范化采集,分析围绝经期失眠症肝郁患者的症状分布情况及不同肝郁分级患者的病位、病性证素特点。结果围绝经期失眠肝郁患者症状发生频率较高的依次为易激动、潮热汗出、眩晕、骨关节肌肉痛、感觉异常等;主要病位证素为肾、脾、胞宫和心神;主要实证病性证素为痰、湿、血瘀和热;虚证病性证素为阴虚、气虚、血虚与阳虚。结论围绝经期失眠肝郁患者多兼肾、脾、胞宫和心神等脏腑的病理改变,虚实夹杂为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杂志》2017,(3):207-209
现代的失眠其病机大多当归为痰热。在疾病的动态演变中,痰热易耗气伤血,使气血失和,痰饮易阻滞气机,使脏腑失和,故临床上单纯的痰热失眠并不多见,常虚实夹杂,较为复杂。辨证分为五型论治:痰热内蕴、心脾两虚型;痰热内蕴、肝气郁结型;痰热内蕴、气阴两虚型;痰热内蕴、心肝火旺型;风痰火上扰型。并进一步探讨痰热致病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历史沿革、病因病机、临床治疗、病案举例四方面探讨失眠从痰论治。“百病皆由痰作祟”,痰热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致失眠。t临证实证采用宁心安神,疏肝清热化痰之法。虚证拟安神定志,兼益气,补养心脾,滋阴降火之法,均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不寐病因病机为外感邪气、脾胃不和、气血阴阳失衡、情志失常。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任何原因引起气血阴阳失衡均可导致不寐。年老者和围绝经期妇女失眠多为气血阴阳失调,宜以补益气血、调和阴阳;青壮年者多因饮食不节、痰热内扰、情志不遂,宜调和脾胃,疏肝解郁。  相似文献   

15.
刘志龙教授认为,五脏阴阳调和,睡眠方可安稳.心血不足,心火亢盛,心胆俱虚均可扰乱心神,使心神不安而致失眠,治疗以安神定志为本,常用经方黄连阿胶汤、栀子豉汤等.肝疏泄太过或不及,藏血功能失调,导致阴血不足,魂无所居而致失眠,治以疏肝理气或补养肝血,常用经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酸枣仁汤、小柴胡汤、四逆散等.脾主运化,为气血生...  相似文献   

16.
夏平 《中医临床研究》2012,4(7):67+69-67,69
脑震荡后失眠治疗上有一定难度,中医认为脑震荡后气血循失常,瘀血阻滞脑络,致使营卫二气运行失调,阳不入阴。阳主兴奋,阴主安静,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如果阳不入阴,就会使人处于兴奋状态,不易入睡。血府逐瘀汤调理气血、燮理阴阳,切合脑震荡后病机,能有效治疗脑震荡后失眠。  相似文献   

17.
吴霞霜  张斌霞 《河南中医》2020,40(4):548-551
张斌霞教授治疗慢性失眠遵循平调阴阳,补虚泻实的总治法,认为慢性失眠发病多与心、肝、脾、肾四脏密切相关,以心肾为根本,肝胆为枢机,脾胃为通路,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辨证,侧重有所不同。张教授治疗失眠强调以阴阳为纲,认为不论采用何种治疗都应遵循"平调阴阳,引阳入阴"的治疗大法,不可忽视阴阳变化,而一味安神。张教授治疗慢性失眠,以疏利肝胆为法,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尤爱甘松一药,因其性甘温,除醒脾健胃外,还可理气开郁,有肝脾同调之功。张教授治疗慢性失眠避用破气消积药物,取厚朴花而非厚朴,因厚朴花理气化湿无厚朴燥湿下气之力,花类药物质轻升散,可更好助脾胃升发清阳。张教授认为,慢性失眠病程较长,具有久病多虚、久病及肾、久病入络、久病致郁、久郁生痰特点,补虚多从肾入手,根据病邪性质,选择性配伍化瘀通络、疏肝解郁、理气化痰之品,常有良效。  相似文献   

18.
失眠属于中医学的"不寐"范畴,不寐的主要病位在心,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失眠,且与肝、脾、胆、胃、肾的阴阳气血失调有关。实证者,多因肝郁气滞化火,引起心神不安所致。故治疗当以疏肝理气入手,佐以安神宁心。  相似文献   

19.
中医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以七情内伤为主要病因,其涉及的脏腑不外心、脾、肝、胆、肾,其病机总属营卫失和,阴阳失调为病之本,或阴虚不能纳阳,或阳盛不得入阴。更年期女性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失眠多属肝肾阴虚,血不养心,虚火上扰,神无所守而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