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主要目的]分析痛风中医内治法用药规律。[资料来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选择文献量及依据]以“痛风,内治法”为关键词,检索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初检出文献124篇,根据文题、摘要,排除重复,剩余64篇查找全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确定纳入56篇,涉及方剂60首。[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使用Microsoft Excel2013建立数据库,分析方药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规律。[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中药共计163味,使用频次≥10次药物22味,清热药5种,频次101;利水渗湿药6种,频次96;补虚药4种,频次65;活血化瘀药3种,频次46;祛风湿药2种,频次44;化湿药1种,频次25;泻下药1种,频次12。选择药物归经大多在脾、胃、肾、肝、肺。[未来展望]扩大样本量,针对疾病不同时期,深入开展中医内治法研究。  相似文献   

2.
[主要目的]分析痛风中医内治法用药规律。[资料来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选择文献量及依据]以"痛风,内治法"为关键词,检索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初检出文献124篇,根据文题、摘要,排除重复,剩余64篇查找全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确定纳入56篇,涉及方剂60首。[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使用Microsoft Excel2013建立数据库,分析方药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规律。[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中药共计163味,使用频次≥10次药物22味,清热药5种,频次101;利水渗湿药6种,频次96;补虚药4种,频次65;活血化瘀药3种,频次46;祛风湿药2种,频次44;化湿药1种,频次25;泻下药1种,频次12。选择药物归经大多在脾、胃、肾、肝、肺。[未来展望]扩大样本量,针对疾病不同时期,深入开展中医内治法研究。  相似文献   

3.
[主要目的]分析肺痿中医证治用药规律。[资料来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选择文献量及依据]以"肺痿"为关键词,检索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初检出文献600篇,根据文题、摘要,排除重复,剩余200篇查找全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确定纳入26篇,涉及方剂130首,涉及药物125味。[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使用Microsoft Excel2013建立数据库,统计疾病发作期、缓解期不同归经所属药物应用频次,每经使用一次作为一个统计单位,一味药材归数经分别统计。[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药物功效位依次为补气、化痰以及补阴,占总频次52.91%;药性位依次为温、平,占总频次59.29%;药味位依次为甘、苦,占总频次71.51%。药物归经位居前三位依次为肺、脾以及胃经,占总频次60.70%。中医证治,需注意补气、化痰及补阴等药物搭配,药性以温、平为主,治疗肺本脏兼顾脾、胃调治。[未来展望]扩大样本量,针对疾病不同时期,深入开展肺痿中医证治研究。  相似文献   

4.
[主要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用药规律及药性。[资料来源]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JD)。[选择文献量及依据]以"中医,慢性肾小球肾炎"为关键词,检索1989年1月至2013年3月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JD)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处方用药相关文献。初检文献1386篇,根据文题、摘要,排除重复,剩余209篇查找全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确定纳入108篇,涉及方剂108首,药物189味。[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使用Microsoft Excel2013建立CGN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分析有关方药性味、归经、功效。[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涉及药物189味,累计频次1185次,频次≥5次60味,累积频率82.11%;频次排序:黄芪(81.80%)茯苓(55.60%)丹参(46.30%)益母草(41.70%);功效类别排序:补虚(35.87%)活血化瘀(17.16%)利水渗湿(15.52%)清热(12.13%)。频次≥5次60味,药性973频次、药味1524频次、归经2502频次;药性排序:温(311)平(270)凉(196)寒(185)热(11);甘、苦、辛、淡四味计1354频次(87.81%);主归肝、脾、肾、肺、心、胃诸经,计2080频次(83.13%)。临床常以黄芪、茯苓、丹参与益母草为基础方,用药补虚为首,配伍活血化瘀、利水渗湿与清热药,提示CGN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瘀湿互结。[未来展望]治疗慢性肾炎重在补气健脾,活血泄浊。  相似文献   

5.
[主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资料来源]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选择文献量及依据]以"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胸痹"、"心痛"、"胸痹心痛"一次检索;以"证"、"辨证"、"证候"、"证型"、"临床研究"二次检索,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公开发表相关文献。初检992篇中文文献,阅读文献题名摘要及全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排除843篇,确定纳入149篇,各证型有具体病例数据文献50篇,共记录病例11542例。[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制定"冠心病心绞痛文献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文献编号、题目、作者、作者单位、出版时间、期刊来源、诊断标准、样本量、中医辨证分型等字段,采用双录入方法录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使用Excel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证型例数频率。[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各证型发病率由高到低前六位分别为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心气亏虚证、心阳亏虚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证型发病与地域差异有关。[未来展望]未来有必要以中医辨证理论为指导,运用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开展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规范化及其流行病学的多中心研究。  相似文献   

6.
恶性腹水是晚期恶性肿瘤并发症之一,中位生存期由几周至几个月,1a生存率〈1%。晚期肿瘤患者出现腹水,经长期利尿效果甚差,而体质弱,卡氏评分低,难以承受腹腔穿刺及腹腔内化疗,甚至中药内服。如何减轻这些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和特点,为中医治疗痛风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近10年相关专利,将符合标准的484篇中医治疗痛风专利中的中药归类,并分别查出其功效、性、味、归经、证型、治则,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治疗痛风出现频数最高为茯苓,其次是牛膝、当归,占全部用方的85.96%;从功效角度以利湿为主共达29.68%,其次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此3类药物占全部功效组成的48.60%;药物归经以归肝经的药物为最多,其次是归肺经、胃经、脾经、肾经的药物,药物归经占到了全部用药归经的74.76%;从药味角度以甘味为最多,其次是辛味、苦味药,此3药味占到了全部用药药味的62.56%;从药性角度主要是性温,其次是性寒、性平的药物,此3种药性占到了全部用药药性的69.65%。从中医证型角度主要为:湿热蕴结证45.94%、瘀血阻滞证24.48%、肝肾亏虚证17.75%、脾虚湿盛证11.83%等四大主证。[结论]从以上规律中可以看出常用药物临床上多选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疏肝补肾、健脾化浊之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痛经中医外治法的古代文献挖掘,研究其用药规律。以中华医典所收录中医古籍为主要检索源,结合手工检索,对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1)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所使用的药物多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类药物为主,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为:当归、五灵脂、肉桂、延胡索,各7次;2)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所使用的药物药性方面以温热类居多,占总药物频次的56.9%,其使用频次和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寒凉类药物和平性药物;3)药物外治法治疗痛经所使用的药物药味方面,辛味药物使用频次最高,且占有绝对优势,其次为苦味和甘味药物;4)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所使用药物在归经方面,较多归属于肝经、脾经、胃经药物。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的用药规律为:药性方面多用温热类药物,药味方面以辛、苦、甘味应用频次较高,归经方面以归肝、脾、胃经的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9.
向雨  石全 《山西中医》2021,(9):51-53
目的:借助Excle、IBM SPSS Statistics22.0、SPSS Modeler18.1软件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和《中药成方制剂》中外用治疗痤疮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和《中药成方制剂》中外用治疗痤疮的方药,筛选并利用Excle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结...  相似文献   

10.
彭磊 《河南中医》2020,40(10):1515-1518
目的:深层次挖掘国医大师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系统全面搜集三届国医大师治疗痛风的处方,结合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用药规律研究数据挖掘。结果:共筛选出国医大师治疗痛风处方66张,高频药物包括当归、苍术、薏苡仁、黄柏等,归经多属肝经、脾经、胃经,高频组合包括"黄柏,苍术""苍术,薏苡仁""黄柏,薏苡仁"等,并得到1个新处方,即白术-附子-金樱子-猪苓-党参-熟地黄-蜈蚣。结论:国医大师治疗痛风用药以清热利湿泄浊,健脾补肾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灸法治疗病风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以灸、痛风、moxa、gout为主题词,检索了CNKI、维普、万方、SCI、Medline中2000年1月至2011年4月收录所有文献,纳入主要干预手段为灸法和西药治疗痛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7个试验具有同质性,倒漏斗图显示存在发表性偏倚较大.根据Jadad评分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用Meta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评价.结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灸法疗效优于西药,不良反应少,但是,所搜集文献的局限性降低了本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认为血瘀是痛风性关节炎病机关键。主要病机为湿、热、痰、瘀。指出:中医药在抑制尿酸合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控制病情有一定优势。综述痛风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主要目的]分析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诊疗规律。[资料来源]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案室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肌炎住院病历。[选择文献量及依据]①研究类型:临床观察。②研究对象: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中医四诊资料齐全;同一患者反复入院症状发生变化时重复纳入,无明显变化时仅纳入第一次入院情况。③诊断分型:湿热痹阻、热毒入络、脾胃虚弱、气血亏虚。④评价指标:临床症状、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肌电图。⑤干预方法: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中药饮片、豪针、食疗。共30例住院病历。[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临床症状(四肢近端或伴有远端肌肉乏力、肌肉疼痛、四肢抬举受限、颈项活动受限、肌肉萎缩、吞咽困难、周身皮疹、周身皮疹、眶周皮疹、关节疼痛、Cottron征、雷诺现象、发热、口干、眼干);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贫血、尿常规异常、ESR、CRP、RF、CK、LDH、HBDH、AST、ALT、FT3、FT4、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ANA(+)、Ro.52(+)、ScL-70(+)、Jo-1(+)、ECG);并发症(肺部、循环系统、胃肠道、类风湿关节炎、胸膜炎、肾脏病变、子宫癌、子宫肌瘤、结肠癌、肺癌、心包积液、肝硬化、甲状腺功能减低、痛风性关节炎);肌电图(肌源性损害、神经源性合并肌源性损害、神经源性损坏、正常)。以症状出现、实验室检查异常、并发症、肌电图检查结果频次排列。疗效判定: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采用Excel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症状、实验室检查、并发症、肌电图例数、频率。[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症状频次排序:四肢近端或伴有远端肌肉乏力28次,关节疼痛10次,肌肉疼痛7次,眶周皮疹7次,Cottron征6次,颈项活动受限5次,发热5次,周身皮疹5次,吞咽困难4次,四肢抬举受限3次,口干、眼干2次,肌肉萎缩1次,雷诺现象1次。实验室检查异常频次排序:LDH23次,CI冲21次,CK21次,ANA(+)20次,HBDH17次,AST16次,创汀13次,白细胞12次。中性粒细胞10次,ESR10次,ECG8次,贫血7次,Jo.1(+)6次,Ro.52(+)6次,RF4次,尿常规异常3次,FT33次,FT43次,抗心磷脂抗体(+)3次,抗dsDNA抗体(+)1次,ScL.70(+)1次。并发症频次排序:肺部8次,循环系统5次,胃肠道反应4次,类风湿关节炎3次,胸膜炎3次,肾脏病变2次,子宫癌1次,子宫肌瘤1次,结肠癌1次,肺癌1次,心包积液1次,肝硬化1次,甲状腺功能减低1次,痛风性关节炎1次。肌电图频次排序:肌源性损害8次,神经源性合并肌源性损害5次,神经源性损坏4次,正常3次。预后结果:治愈3例,显效23例,无效2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86.66%。病位主要在肌肉,涉及皮肤、筋脉、关节,与脾胃、肺等。病因为外邪痹阻肌膝、脉络;内因多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凑脉络痹阻,肌肉失养为主要病机。有虚实之分,虚多为脾胃气血亏虚,久病气血亏虚,加之脾虚失运,水湿停滞,痰瘀始生,痹阻肌肉;实多为寒、湿、热、毒、痰痹阻之邪,易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初期易祛邪,中后期易扶正或扶正兼祛邪。转归与预后取决于正气盛衰,正气盛,邪气轻则易治,反之难治。[未来展望]中医疗效确切,前景广阔,期待统一病名及辨证分型,探明治疗机制,研发外用药用于皮肤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搜集中药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文献中的选方用药,探索用药规律和组方原则,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1990年至2019年中英文数据库内中药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文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建立数据库,应用SAS9.1统计分析软件对中药频数、功效分类的高频药物、敷溶介质等进行频次统计,运用关联规则算法得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口服中药治疗痛经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国内外发表的关于比较中医药口服和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痛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参照Jadad评分标准,数据采用RevMan4.2.2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个中医药治疗痛经的随机对照试验共1800例,口服中药治疗痛经与非甾体类消炎药比较更有效,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多采用理气活血、散寒止痛之品,对照组采用西医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双氯芬酸、布洛芬、吲哚美辛、去痛片等,疼痛缓解人数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052/1116(94.27%)、536/684(78.36%),异质性检验P<0.05,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关于中医药治疗的不良反应未提及的有13篇文献,无不良反应的有4篇文献,仅有1篇文献表述治疗组有轻泻的不良反应。纳入文献的质量普遍较低。结论现有临床资料显示出中医药治疗痛经比非甾体类消炎药更有效的倾向,且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但由于存在发表偏倚和普遍低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结论的可信度降低,有待设计严格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痛风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痛风发病率逐年提高,而中医药对痛风具有确切的近期疗效,众医家对痛风的中医药治疗进行了较多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就近5年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万全《万氏妇人科》治疗产后病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将《万氏妇人科》中治疗产后病的55首方剂录入,利用该软件的集成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挖掘明代万全治疗妇人产后病的用药经验。结果:对55首方剂进行数据分析,药物甘草、当归、人参分别是单味药物使用频次的前3位。药物组合排列前3的分别为人参、甘草;生姜、甘草;甘草、当归。提取到3个治疗产后病的新处方:蒲黄、红花、人参、牡丹皮、补骨脂;川芎、香附、延胡索、牡丹皮、补骨脂;甘草、陈皮、干姜、牡丹皮、补骨脂。结论:万全以益气养血为治疗产后病的主要治法,根据不同兼证加减治疗,同时药物配伍甘平缓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与总结以中药方剂内治法治疗硬皮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硬皮病的中医治疗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医案,提取中医诊断、治法、方药等信息,标准化处理后,运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69篇文献,纳入101则有效医案,分析医案中的常用药物与药对出现的频次,以及常用药物之间的关联性,得到16个由3~5味药物组成的核心组合及8个新方。结论:目前中医辨治硬皮病常用黄芪、当归、桂枝等温补药及鸡血藤、丹参等活血药,组方加减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可为临床治疗、遣方用药及新药研发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