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比个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期间在某院抢救的急诊危重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为98.0%,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以及气管插管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7,(5):175-177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从2014年1月~12月,共60例心跳骤停的患者,采用普通心肺复苏方法进行抢救,观察组从2015年1月~2016年8月结束,共80例心跳骤停患者,采用心肺复苏抢救平台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实施CPR时间、除颤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静脉输液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 (1)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对比,观察组87.5%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CPR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除颤时间(1.30±1.33)min、气管插管(2.60±2.61)min、静脉输液时间(125.75±28.50)s明显更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在心肺复苏抢救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中心肺复苏时及时气管插管的重要性。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急诊重症监护中心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急诊组和麻醉组各55例。急诊组患者入院后由重症监护中心的急诊医生或护士进行紧急气管插管治疗,麻醉组患者入院后由麻醉科医生到急诊重症监护中心进行气管插管治疗。结果急诊组患者的插管成功率与麻醉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插管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延迟插管组患者(P<0.05)。急诊组患者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麻醉组患者(P<0.05)。结论急诊重症监护中心肺复苏时进行及时气管插管可以有效的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可以有效的提高急诊重症监护中心的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及气管插管优秀的护理人员在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78例于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n=147)和对照组(n=131)。将我院护理人员分为两组,其中接受过系统培训,心肺复苏及气管插管优秀的护理人员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急救;未接受过培训,心肺复苏及气管插管普通的护理人员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急救。观察并比较接受两组护理人员急救的急危重症患者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24h存活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急危重症患者的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以及急救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抢救成功率和24h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及气管插管优秀的护理人员能够显著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24h存活率。因此应加强我院各科室急救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心肺复苏和器官插管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气管插管时机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同时探讨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频率、深度以及峰压限制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81例入院后出现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以插管时机分为立即插管组(A组,36例)和先行无创通气待氧合达到90%以上再行插管组(B组,46例);以完成插管时间分5 min内插管成功组(C组,21例)和>5 min插管成功(D组,24例);呼吸机辅助通气气道峰压报警线设置分40 cm H2O[(1 cm H2O=0.098 k Pa),E组,26例]和60 cm H2O(F组,29例)。比较各组患者的预后及对氧分压和分钟通气量的影响。结果 A、B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院成活率、自主循环维持(DOSC)时间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患者DOSC时间、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组分钟通气量和氧分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启动气管插管的时间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整个复苏过程中保证基本的氧供;合理的按压频率、深度及报警线设置提高心肺复苏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洛酮应用于心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68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所有患者接诊后行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戴冰帽头部降温,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持续监测血压、心电等常规心肺脑复苏救治,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1 mg肾上腺素,每3~5 min推注1次,直到复苏成功或抢救终止;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纳洛酮2 mg,30 min重复1次,不超过10 mg。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心肺脑复苏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52.9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纳洛酮应用于心肺脑复苏,可有效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缩短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院前应用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在小儿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小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42例在小儿急诊科进行紧急气管插管的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相同时期在进行治疗但未接受院前紧急气管插管的3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花费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应用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可以在小儿急救过程中提高插管一次性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能有效改善患儿生活质量,缩短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有效减少住院花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院前急救中食道-气管联合导气管心肺复苏的临床价值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将76例院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操作难易程度、时间和复苏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插管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和心肺复苏成功率分别为(45.34±6.35)s、97.37%、36.84%和(212.28±15.34)s、26.32%、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道-气管联合导气管在院前抢救时操作简答、时间短且安全有效,便于安全转移患者,提高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中施行紧急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9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患者入院后由急诊医护人员立即行气管插管(紧急气管插管),对照组33例患者入院后则由麻醉科医师行常规气管插管(延时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分别为55.56%、52.78%,对照组分别为30.30%、27.27%,研究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成功率为91.67%,对照组为96.97%,两组气管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为(2.10±0.65)min,对照组为(4.72±1.20)min,研究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中施行紧急经口腔气管插管的效果显著,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便携式支气管镜下导管引导法气管插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60例急诊呼吸困难需接受气管插管的患者,按插管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便携式支气管镜下导管引导法气管插管术,对照组接受经口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插管不良事件发情况,插管前后血压、心率,插管后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插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插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两组患者的PaCO2、PaO2、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插管时间为(41.25±5.32)s,短于对照组的(56.32±6.3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经口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术,便携式支气管镜下导管引导法气管插管术在救治急诊呼吸困难患者中更为有效,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插管时间短,且患者体征稳定,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癌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于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保温毯、输液加温仪等保温措施,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温度及拔管、复苏时间。结果在术前两组患者体温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术中及术后观察组患者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苏醒及复苏全过程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给予保温等干预措施是有必要的,能明显缩短患者麻醉恢复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人气囊面罩心肺复苏方法与两人气囊面罩心肺复苏方法效果的比较。方法 8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传统的一人行胸外按压一人控制气囊的操作方法,B组采用一人行胸外按压两人控制气囊的操作方法并与C组胸外按压加气管插管通气复苏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成功率为36.0%,B组成功率53.3%,C组成功率53.6%。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人操作心肺复苏方法较两人操作心肺复苏方法成功率高,而与胸外按压加气管插管通气复苏效果进行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院前急救中喉罩置管和气管插管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76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在院前急救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喉罩置管,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插管时间及首次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心排出量、每搏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插管时间为(42.15±5.48)s,短于对照组的(103.15±10.4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插管成功率为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65.79%(2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6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2/38),低于对照组的28.95%(1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65,P<0.05)。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时候通过采用喉罩置管的手段进行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缩短插管时间,提升首次插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是一种优质的置管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小剂量肝素对心肺复苏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我院心肺复苏患者30例为对照组,均按照最新心肺复苏指南要求给予抢救,心脏恢复自主节律并自主呼吸后转入高级生命支持;并依据原发病情况给予溶栓、抗凝剂抗血小板治疗.同期心肺复苏患者30例为肝素组,均在心脏按压同时给予小剂量肝素,20IU/kg,皮下注射.心肺复苏成功后,分别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及心肺复苏指标,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肝素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86.7%(26/30),24h存活率为80.0%(24/30);对照组则分别为73.3%(22/30)和53.3%(16/30).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24h存活率低于肝素组(P<0.05).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于肝素组(P<0.05),但两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素组未见出血相关并发症,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肝素有助于改善心肺复苏患者凝血功能,提高复苏成功率,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在急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90例急危重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呼吸治疗,观察组采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比较两组呼吸稳定时间以及气管切开、复苏成功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稳定时间(44.23±6.46)min短于对照组的(56.51±7.49)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切开率4.44%低于对照组的2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86.67%高于对照组的6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应用在急危重症患者治疗中临床效果更好,提高了复苏成功率,促进了呼吸稳定的恢复,值得进一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应用到婴儿麻醉,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的原则将4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观察组患儿给予喉罩麻醉,对对照组患儿给予气管插管麻醉,40例儿童患者均由一位麻醉师进行麻醉,且应用同一款或同一型号机器。结果观察组MAP与对照组MAP相比,在手术结束时至拔管后患儿观察组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AP,结果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手术结束时至拔管后以外的时间,两组患儿MAP对比结果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与两组患儿的PETCO2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P与观察组患儿HP相比,对比结果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HR与观察组HR对比,在手术结束时到拔管后以及术后11 min观察组患儿HR均低于对照组患儿HR,两组对比结果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结果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相比,具有损伤小、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快等特点,此种麻醉方式在临床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信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570-3571
目的:比较萨勃心肺复苏机与标准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护理方法和复苏效果.方法:将150例CP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萨勃心肺复苏机并进行护理;对照组74例在标准CPR下进行护理,排除就诊时间影响因索后,比较两组在抢救中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萨勃机在CPR中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影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于2008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全部给予急救心肺复苏治疗,观察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开始实施复苏的时间、人工气道是否实施插管、电除颤等对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结果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低于非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同时急救在6 min之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超过6 min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实施电除颤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未实施电除颤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人工气道进行插管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未进行人工气道插管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进行急救和完成对患者的心肺复苏抢救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急救效果非常好,能够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和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速率输注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1月于武汉市长江航运总医院接受气管插管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0.05μg/kg瑞芬太尼,研究组接受0.1μg/kg瑞芬太尼开始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5min、10min血压、心率,气管插管反应情况。结果收缩压有交互作用(P<0.05),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无交互作用(P>0.05),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无交互作用(P>0.05),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5min、10min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0.05μg/kg速率,0.1μg/kg瑞芬太尼速率用于老年气管插管患者时,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食道-气管联合导管在院前心肺复苏中建立紧急通气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39例院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9例采用简易呼吸器,观察组70例采用食道-气管联合导管.对比操作的难易程度,操作所需时间,复苏成功率.结果 食道 -气管联合导管行机械通气操作简单,所需的时间较简易呼吸器长,但一次插管成功率高,复苏成功率高于简易呼吸器手控呼吸组(P<0.05).结论 食道-气管联合导管行机械通气操作简单、迅速、有效,气道管理方便,便于安全转运患者,进一步提高复苏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