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及护理干预对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再次骨折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骨科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22例,年龄60~82岁,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由骨科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干预组61例,由骨科联合内分泌科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术后12、24个月骨密度值及术后再次骨折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后腰椎骨密度平均值比较,F时间=46.250,P<0.01,F交互=13.999,P<0.01;2组患者术后12、24个月左、右髋部骨密度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24个月再次骨折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治疗及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增加患者骨密度,降低再次骨折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特殊护理干预进行护理,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年龄、跌倒、皮质激素、低钙饮食以及脆性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体质量指数以及骨密度是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的保护因素。且两组患者在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模式之后,进行为期12个月的护理,观察患者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多样,在护理中可从饮食以及锻炼身体等多方面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3.
温晓娟 《上海医药》2015,(4):35-36,39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并发股骨颈骨折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并发股骨颈骨折患者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术后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如血压控制、血糖水平控制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如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康复训练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6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79.4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并发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Harris评分,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分析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静脉输液脱管现象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消化门诊静脉输液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分析两组静脉输液脱管现象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前,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评分(17.42±2.03)明显高于对照组(9.16±1.86),且临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评分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静脉输液脱管现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有助于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高龄高危胆结石患者的围术期患者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高龄高危胆结石患者作为对象,电脑随机分为干预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行围术期护理,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为15%(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5%(38/40),对照组为82.5%(3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高危胆结石予以围术期护理,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可增加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老年保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测定老年人骨密度(BMD),分析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病特点,强调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加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认识与预防。方法调查老年人228例,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45例,每例均作问卷调查并行定量CT(QCT)检查。结果本组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为19.73%(男13.60%,女27.18%),同性别骨折组BMD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BMD降低和跌倒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原因,应在老年人中加强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积极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建议以椎骨BMD测值80mg/cm2作为昆明地区老年人QCT预测骨质疏松骨折的参考阈值。  相似文献   

7.
赵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5):2288-2290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复位后护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46名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3例行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组73例行联合系统性护理干预.随访2年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骨折愈合、预防骨折再发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指标.结果 干预组的优良率达到89.04%,而对照组为72.60%(P<0.05);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骨折复发率等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运用系统性护理干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预后,疗效显著,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原因和康复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来院体检的8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析引起骨折的原因,记录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高龄、缺乏阳光照射、总髋部骨密度较低均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虽然出现了并发症,但总发生率较低,为6.25%。结论女性、高龄、缺乏阳光照射、总髋部密度较低均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康复护理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6,(24):154-157
目的探讨佛山市三水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调查与分析。方法于2015年12月~2016年8月回顾性分析佛山市三水地区600例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骨折分为骨折组(n=300)和非骨折组(n=300),并使用《三水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文化程度、家族史、骨折史、月经史、体重指数(BMI)、日常生活方式(包括运动、饮食、吸烟、饮酒)等因素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骨密度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β=-0.403,OR=0.632,95%CI=0.617~0.906,SE=0.052,P0.05);年龄(β=0.611,OR=1.224,95%CI=1.045~1.514,SE=0.237,P0.05)、性别(β=0.523,OR=1.138,95%CI=1.039~1.518,SE=0.224,P0.05)、骨折史(β=0.323,OR=1.631,95%CI=1.012~1.402,SE=0.083,P0.05)、体重指数(β=0.451,OR=1.527,95%CI=1.324~1.624,SE=0.091,P0.05)、日常生活方式(β=0.527,OR=1.524,95%CI=1.164~1.953,SE=0.021,P0.05)均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发生关系密切,是患者骨折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佛山市三水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患者应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和锻炼、积极改变体质以预防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折卧床排尿困难的中医护理,评价其效果。方法:骨折卧床排尿困难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有效率、尿路感染发生率和导尿治疗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症状改善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1.88%),尿路感染发生率及导尿治疗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有效改善骨折卧床后排尿困难症状,降低尿路感染发生,避免采取导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