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奥卡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08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奥卡西平和托吡酯口服,对照组予苯妥英钠口服。随访5个月~1年,判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36例(66.67%),对照组总有效21例(3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93%和53.70%,患者可耐受。结论:奥卡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癫痫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且程度低,耐受性好,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赵蕾 《北方药学》2018,(6):103-104
目的:探究左乙拉西坦联合卡马西平和托吡酯治疗难治性癫痫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难治性癫痫合并糖尿病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卡马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观察组实施左乙拉西坦联合卡马西平和托吡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癫痫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难治性癫痫合并糖尿病中实施左乙拉西坦联合卡马西平和托吡酯,临床效果佳,能够有效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钱宗云  金波 《安徽医药》2004,8(2):103-103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和托吡酯联合治疗复杂部分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9例患儿在单用卡马西平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托吡酯联合治疗.结果加用托吡酯后疗效明显,总有效率达69%,发作完全控制率占38%.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两药联合治疗复杂部分性癫痫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应用托吡酯作为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确诊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予卡马西平与托吡酯联合治疗,对照组予卡马西平治疗,随诊3年,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癫痫症状控制总有效率90.6%明显优于对照组71.9%;皮疹、头晕嗜睡、纳差、体质量减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作为难治性癫痫的添加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药实践》2017,(8):563-565
目的:探究卡马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或托吡酯治疗儿童难治性部分性发作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进行治疗的儿童难治性部分癫痫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卡马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B组采用卡马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平均癫痫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B组(75%)(P<0.05)。A组治疗1个月、2个月后癫痫发作次数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A组发作次数明显少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或托吡酯治疗儿童难治性部分性发作癫痫临床疗效显著,但与托吡酯相比,卡马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可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使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治疗脑炎后癫痫的有效性。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135例脑炎后癫痫压患者分成不同组。甲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乙组采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丙组用托吡酯治疗。比较三组脑炎后癫痫压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治疗不良反应率。结果三组脑炎后癫痫压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 0.05;三组症状改善时间无显著差异,P> 0.05;三组的治疗不良反应率依次是丙组低于乙组,乙组低于甲组,且组间均差异显著,P <0.05。结论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治疗脑炎后癫痫的有效性相当,但其中托吡酯不良反应最少,丙戊酸钠次之,而卡马西平不良反应最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卡马西平与托吡酯在针对部分性癫痫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搜集2009年2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部分性癫痫患者7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36例)和卡马西平组(36例),观察分析联合治疗组和卡马西平组用药后3个月、6个月部分性癫痫发作率、发作频率,用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用药后6个月脑电图随访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发作率为33.33%,发作频率为(2.57±2.09)次;联合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发作率为22.22%,发作频率为(2.21±1.73)次.卡马西平组治疗后3个月发作率为47.22%,发作频率为(3.69±2.73)次;卡马西平组治疗后6个月发作率为33.33%,发作频率为(3.52±2.27)次.联合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部分性癫痫发作率及发作频率均显著低于卡马西平组(P<0.05).联合治疗组用药6个月后治疗有效率为86.11%;卡马西平组治疗6个月后治疗有效率为72.22%,联合治疗组用药6个月后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卡马西平组(P<0.05).联合治疗组痫样放电改善率为80.00%,卡马西平组痫样放电改善率为69.56%,联合治疗组痫样放电改善率高于卡马西平组(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卡马西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马西平联合应用托吡酯能够有效地治疗部分性癫痫,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托吡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用药的不同分成3组,托吡酯组、卡马西平组以及丙戊酸钠组,每组患者各50例。托吡酯组给予托吡酯药物的口服治疗、卡马西平组给予卡马西平药物的口服治疗、丙戊酸钠组给予丙戊酸钠药物的口服治疗。分析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托吡酯组的有效率为82%;卡马西平组有效率为78%;戊酸钠组有效率为80%,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托吡酯组、卡马西平组以及丙戊酸钠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20%、12%,卡马西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丙戊酸钠组和托吡酯组,丙戊酸钠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托吡酯组,三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炎继发癫痫患者的治疗而言,采用托吡酯、卡马西平以及丙戊酸钠均可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但卡马西平药物以及丙戊酸钠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托吡酯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安全性,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一闽南医院收治的92例癫痫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联用药物治疗分为联合组和奥卡西平组,各46例。2组患者均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奥卡西平组予奥卡西平治疗,联合组在奥卡西平组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2组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情况(每年发作次数与单次发作持续时间)、脑电图指标(癫样放电与累及导联数)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高于奥卡西平组的73.91%(χ2=10.839,P=0.001);治疗后,2组每年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癫样放电与累及导联数均较治疗前减少,且联合组减少的程度大于奥卡西平组(P均<0.01);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35%,低于奥卡西平组的26.09%(χ2=8.425,P=0.004)。结论 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能够减少患者癫痫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卡马西平、托吡酯、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灌云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8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卡马西平组、托吡酯组和丙戊酸钠组,各36例.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卡马西平组、丙戊酸钠组和托吡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63%(25/36)、77.78%(28/36)和79.63%(29/3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马西平、托吡酯、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疗效相当;对脑炎继发癫痫患者采取单药治疗时,卡马西平对部分性发作有较好疗效,托吡酯与丙戊酸钠适宜治疗各种类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同时托吡酯具有较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5,(30):4213-4215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部分性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0例部分性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卡马西平片100 mg,口服,3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托吡酯片初始剂量25 mg,口服,1次/d,之后每周增加25 mg,最大剂量≤200 mg,口服,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后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脑电图痫样放电波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3个月后<1个月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电图痫样放电波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部分性癫痫较单用卡马西平疗效更显著,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采用托吡酯与卡马西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以来收治的68例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给予托吡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1.18%(31/3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6.47%(26/3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62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8.82%(3/34)明显低于对照组17.65%(6/3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21,P<0.05)结论托吡酯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卡马西平,可降低癫痫的发作次数,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托吡酯与卡马西平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 0例躁狂发作病人分为 2组 ,托吡酯组 30例给予托吡酯 ,开始剂量 2 5mg·d- 1,2wk内逐渐增加至 10 0~ 4 0 0mg·d- 1;卡马西平组 30例给予卡马西平 ,开始剂量 0 .1g·d- 1,2wk内逐渐增加至 0 .4~ 1.0 g·d- 1,疗程均 6wk。用BRMS评定疗效 ,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托吡酯组有效率 6 1% ,卡马西平组 6 2 % ,2组疗效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托吡酯组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症状 ,除体重下降外 ,与卡马西平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托吡酯治疗躁狂发作安全有效 ,疗效与卡马西平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创伤性难治性癫痫患者治疗中卡马西平、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88例创伤性难治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研究组采用卡马西平、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及每次持续时间;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癫痫发作次数为(2.62±1.03)次,少于对照组的(4.06±1.14)次,每次癫痫持续时间(1.21±0.49)h短于对照组的(1.98±0.51)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为(26.84±3.59)分,高于对照组的(22.42±3.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难治性癫痫患者治疗中采用卡马西平、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癫痫控制效果,改善其精神状态,且不会加重患者的不良反应,建议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药实践》2015,(9):668-670
目的:研究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托吡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丙戊酸钠联合治疗。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较用药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72.00%)。结论: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对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可有效减少癫痫发作次数,提高治疗效果,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抗感染药学》2017,(2):441-444
目的:比较奥卡西平与丙戊酸钠对小儿部分性癫痫发作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间住院治疗的3岁以下小儿部分性癫痫发作患儿78例,采用平行、随机、双盲方法将其分成奥卡西平组(40例)和丙戊酸钠组(38例),分别采用奥卡西平和丙戊酸钠治疗,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后癫痫发作的控制情况、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脑电图的好转率和总有效率经组间比较其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奥卡西平组患儿治疗后癫痫发作完全控制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优于丙戊酸钠组(P<0.05)。结论:奥卡西平和丙戊酸钠二药抗癫痫发作的总体疗效相近,均可作为备选药品治疗;对于3岁以下婴幼儿部分性癫痫发作均有较好的控制性和安全性,这有助于长期用药,确保治疗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7.
方诚 《海峡药学》2012,24(6):117-118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OCBZ)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44例癫痫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用奥卡西平治疗,对照组用苯妥英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治疗癫痫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更多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卡马西平、托吡酯以及丙戊酸钠缓释片对脑炎继发癫痫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安全评价。方法脑炎继发性癫痫患者120例,分为三组,分别口服卡马西平、托吡酯以及丙戊酸钠缓释片进行治疗,以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作为评价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托吡酯组的总有效率最高,卡马西平组最低,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托吡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仅为10.0%,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托吡酯以及丙戊酸钠缓释片对脑炎继发性癫痫的治疗效果旗鼓相当,但是托吡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率较低,因此托吡酯更加适用于癫痫的临床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卡马西平、托吡酯、丙戊酸钠联合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 66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以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取单一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采取卡马西平、托吡酯、丙戊酸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疾病发作次数、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疾病发作次数(2.10±0.84)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50±0.9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78.96±4.5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2±4.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炎继发癫痫患者应用卡马西平、托吡酯、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病情,提升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托吡酯单药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2例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除常规治疗外,观察组给予托吡酯治疗,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0.3%和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9.68%和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单药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