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平滑肌肿瘤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7月~2010年7月胃平滑肌肿瘤患者25例,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仪器检查结果、肿瘤发生部位和肿瘤类型等.本组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25例患者术后均随访.5例胃平滑肌肉瘤患者中,1例患者因腹腔出现广泛种植转移而死亡,术后存活时间为1.6年,1例患者术后发生肝脏转移行肿物切除,此类患者累计存活时间为3.4年,其余3例患者术后存活至今(1例术后1.5年,1例术后2.1年,1例术后2.3年).20例胃平滑肌瘤手术治疗后随访,19例患者存活至今,1例患者3年后复发,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确诊为平滑肌肉瘤,累计存活时间为3.5年.结论 胃平滑肌肿瘤在诊断过程中可利用胃镜活检和术中冰冻切片,有助于快速确诊肿瘤性质,一旦确诊要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时要合理选择手术方法,有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赵军  李笃山 《陕西医学杂志》1991,20(10):599-600
对13例胃良性平滑肌瘤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就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手术治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胃平滑肌瘤的分型与症状关系密切,粘膜下型以消化道出血为主,浆膜下型以腹部包块为主,混合型二者均有。诊断时应以X 线钡透和胃镜为首选,术前胃镜活检或术中冰冻切片确诊为良性平滑肌瘤,宜行肿瘤局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分析 2 1例胃平滑肌肉瘤的辅助检查方法及治疗措施。结果 ,上消化道钡透、B超、CT、胃镜、DSA等均可提示胃平滑肌肿瘤 ,但不能鉴别良、恶性。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 ,根治性手术 (12例 )疗效好于单纯性胃切除及局部切除 (9例 )。结果表明 ,胃镜加活检或术中快速切片对确诊胃平滑肌肉瘤尤为必要 ,手术治疗尽可能采用根治术。  相似文献   

4.
胃平滑肌肉瘤2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21例胃平滑肌肉瘤的辅助检查方法及治疗措施。结果,上消化道钡透、B超、CT、胃镜、DSA等均可提示胃平滑肌肿瘤,但不能鉴别良、恶性。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根治性手术(12例)疗效好于单纯性胃切除及局部切除(9例)。结果表明,胃镜加活检或术中快速切片对确诊胃平滑肌肉瘤尤为必要,手术治疗尽可能采用根治术。  相似文献   

5.
陈俊强 《广西医学》1998,20(2):166-169
本文报道21例胃平滑肌肿瘤(其中平滑肌瘤7例,平滑肌肉瘤14例)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情况,并对其诊断,治疗,良恶性的鉴别,预后等进行了讨论,指出;超声胃镜是术前确诊的重要手段,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对可疑病例术式的选择十分必要,直径10cm可能是鉴别良恶性更好的尺度,但更应根据肿瘤的大小,周围浸润情况,术后有无复发转移,病检结果等综合判断其良恶性。  相似文献   

6.
胃肠粘膜相关恶性淋巴瘤2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荣锋  李忠友  刘青 《四川医学》2004,25(3):288-289
目的 总结胃肠粘膜相关恶性淋巴瘤(MALT-ML)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2年收治胃肠MALT-ML的25例资料。结果 ①本病多发于50岁以上患者,以胃MALT-ML多见(68%),发病部位以胃窦为多(40%),次为空肠及右半结肠。②本组术前确诊率为36%,诊断主要依靠纤维内镜检查。③本组术前内镜活检及术中冰冻切片定性后均施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均全部康复出院,本组胃MALT-ML复发率为23.5%,肠MAIT-ML术后无复发征象。结论 纤维内镜检查并活检是术前确诊的常用方法,术中多部位深取病变组织冰冻切片可为本病提供较准确定性。本病应及早施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尽可能完成瘤体的根治性切除,术后辅以化疗及放射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胃平滑肌肉瘤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华国 《河北医学》2002,8(11):995-997
目的 :探讨胃平滑肌肉瘤的辅助检查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已经病理证实的 31例胃平滑肌肉瘤的辅助检查和治疗措施做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前检查如上消化道钡餐透视、B超、CT、胃镜、DSA等均可以提示胃平滑肌肉瘤 ,但是不能鉴别良、恶性。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 ,根治性手术(2 0例 )疗效好于单纯胃切除及局部切除 (11例 )。结论 :胃镜加活检或手术中快速切片确诊胃平滑肌肉瘤非常重要 ,手术治疗尽可能采用根治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9月~2010年5月间所收治的52例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消化道出血(40.4%)及上腹部不适(19.2%),术前可经胃镜、CT及彩超等辅助检查发现胃占位病变,术前确诊率低仅9.8%。本组行根治性手术21例,其中全胃切除6例,胃大部切除15例,D1淋巴结清扫14例,D2淋巴结清扫7例;局部切除22例;姑息性减瘤手术3例;联合脏器切除5例;仅行活检1例。术后病理检验,良性30例,交界性9例,恶性13例。21例根治性手术患者淋巴结均为阴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117阳性48例(92.3%),CD34阳性33例(63.5%)。本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良性及交界性胃间质瘤术后3例复发,无因本疾病所致之死亡者。恶性胃间质瘤仅3例生存期超过5年,5年生存率仅23%。结论:术前胃镜、CT及彩超等辅助检查有助于发现胃占位病变,术前病理活检诊断率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本病的确诊。胃间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应将肿瘤完整切除,不必常规清扫淋巴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我院诊治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经验,以提高对本病的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年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胃平滑肌瘤10例,胃平滑肌肉瘤10例,病人以上腹痛、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以上消化道出血尤为突出。术前诊断13例(65%),随访7例,其中1例于术后2年因肿瘤广泛扩散衰竭死亡。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抓住临床特征,常规胃镜检查,结合术中大体病理观察进行综合分析.是提高本病临床确诊率的关键。首选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大小、部位和生物学行为而定,一般无需进行广泛的根治性胃切除。  相似文献   

10.
胃平滑肌肉瘤临床少见 ,约占胃恶性肿瘤的0 .4 %。我院曾以“胃肿瘤并穿孔”收治 1例病人 ,术后病理证实为胃平滑肌肉瘤腹腔广泛转移 ,现报告如下。患者男 ,4 8岁。因胃体多发粘膜下实性占位 ,胃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 (术前电子胃镜检查活检病理报告 ) ,于 2 0 0 2年 6月 13日在我院施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胃体胃底及多处瘤体 ,并见侵及脾脏和膈肌 ,腹腔及盆腔广泛转移灶 ,肝内转移灶多处 ,大网膜上转移灶尤多。术中决定行大网膜切除减瘤术 ,术后病理报告 :送检 6个淋巴结及大网膜内 10个瘤结节均为平滑肌肉瘤 ,病人术后仅行支持治疗及腹腔内…  相似文献   

11.
吴曦  胡康 《广东医学》1997,18(9):587-588
报告1983~1995年共收治的14例胃平滑肌肉瘤,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以腹痛,贫血,腹部包块为主。根据肿瘤大小(T)病理分级(G)及有无转移(M)进行分期,本组I期4例,Ⅱ期6例,Ⅲ期1例,Ⅳ期3例,胃平滑肌肉瘤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广泛的胃根治性切除术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不优于局部胃楔形切除术。肿瘤的分期是判断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
王康  黄俊伟  胡阳  李平 《四川医学》2002,23(1):11-12
目的:总结我院诊治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经验,以提高对本病的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年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胃有肌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胃平滑肌瘤10例,胃平滑肌肉瘤10例,病人以上腹痛,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以上消化道出血尤为突出。术前诊断13例(65%),随访7例,其中1例于术后2年因肿瘤广泛扩散衰竭死亡。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抓住临床特征,常规胃镜检查,结合术中大体病理观察进行综合分析,是提高本病临床确诊率的关键。首先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大小,部位和生物学行为而定,一般无需进行广泛的根治性胃切除。  相似文献   

13.
报告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平滑肌肿瘤16例,包括平滑肌瘤11例,平滑肌母细胞瘤1例,平滑肌肉瘤4例。临床表现不上腹不适、隐痛及饱胀感(8例),呕血或黑便(7例),上腹部肿块(1例)。发病率低.本组术前经多项检查确诊者不过半数,误诊9例.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较好.本组术后随访,良性肌瘤最长已存活14年(平均9年),2例肉瘤患者已存活8年和5年.对肿瘤性质、分布、大小及手术方式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81~1986年,共收治胃肿瘤136例,其中胃平滑肌瘤3例、平滑肌肉瘤1例,占胃部肿瘤的2.9%。本文结合本组病例,参考8篇文献,对其发病率、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后进行了复习。本组4例均行胃次全切除,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龙裔宁  杨绍荣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9):985-985,98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腹腔镜下行穿孔修补术治疗的23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因术中活检冰冻切片为胃癌穿孔中转开腹行胃癌姑息切除术外,余22例均成功施行腹腔镜手术,术后1年复查胃镜未见溃疡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探查范围广、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及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李斯润  陈永标  林华 《重庆医学》2008,37(17):1974-1975
目的 分析胃间质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对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和福建省长乐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7例胃间质瘤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结果 首发症状中黑便15例(其中3例伴呕血);上腹疼痛、不适伴恶心、泛酸8例;腹胀、纳差4例.14例行胃镜检查时发现胃肿物(性质待查);5例胃镜活检为胃平滑肌瘤;3例胃镜活检为胃神经纤维瘤;2例胃镜活检为胃息肉;3例经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证实为胃间质瘤.全部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切除标本经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证实,其中19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其中4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加幽门成形术,15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例多发肿瘤行全胃切除术,7例行病灶楔形切除术.术后均存活,随访6个月至3年.结论 胃间质瘤诊断依赖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胃平滑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胃平滑肌瘤27例,胃平滑肌肉瘤5例.结果27例胃平滑肌瘤中,行胃肿瘤楔形切除术18例,胃大部分切除加胃空肠吻合术9例,随访23例,随访率85.2%(23/27),3年生存率86.9%(20/23),5年生存率60.9%(14/23),10年生存率30.4%(7/23),15年生存率8.7%(2/23).5例胃平滑肌肉瘤中,2例于3年内死亡,其中1例死于腹腔广泛种植转移,1例死于肺转移;1例3年后发生肝左叶转移,再次手术行肝左叶切除术,1年后死亡;2例存活5年.结论胃平滑肌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要根据病史、胃镜检查、胃肠道钡餐造影、B超检查、CT检查及术中、术后病理结果分析,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胃平滑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胃平滑肌瘤27例,胃平滑肌肉瘤5例.结果:27例胃平滑肌瘤中,行胃肿瘤楔形切除术18例,胃大部分切除加胃空肠吻合术9例,随访23例,随访率85.2%(23/27),3年生存率86.9%(20/23),5年生存率60.9%(14/23),10年生存率30.4%(7/23),15年生存率8.7%(2/23).5例胃平滑肌肉瘤中,2例于3年内死亡,其中1例死于腹腔广泛种植转移,1例死于肺转移;1例3年后发生肝左叶转移,再次手术行肝左叶切除术,1年后死亡;2例存活5年.结论:胃平滑肌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要根据病史、胃镜检查、胃肠道钡餐造影、B超检查、CT检查及术中、术后病理结果分析,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对我院1986年1月至2001年6月收治的45例平滑肌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平滑肌瘤行楔形切除10例,胃大切除6例,肉瘤行根治性胃次全切除术2例,小肠平滑肌瘤行肿瘤肠段切除12例,肉瘤行根治性切除5例,探查活检1例。结,直肠平滑肌瘤行肠段切除7例,肉瘤行根治术2例。随访40例,死亡7例,健在33例。结论:重视平滑肌肿瘤的结床,病理及形态学特点,及时总结仍的经验教训,是提高本病诊断率的关键。平滑肌瘤行肿瘤局切除,平滑肌肉瘤应行根治性切除,因对放,化疗均不敏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5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25例,恶性5例,良性12例,交界性8例,均行外科手术切除,随访21例,随访率84%,随访时间3个月~8年,所有良性及交界性间质瘤患者均无复发,恶性间质瘤1例术后3年无复发,1例术后2年腹腔复发,现带瘤生存,1例因既往有结肠癌手术史4年,术后1年复发死亡.结论:胃间质瘤的诊断可依据临床表现及超声胃镜等影像检查,结合术中探查以及病理免疫组化测定等进行,诊断明确后应行手术切除,适宜病例在腹腔镜下行微创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