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用麻醉药物在包皮环切术中(应用包皮环切器)的应用效果。方法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于阴茎外用麻醉和传统阴茎阻滞麻醉下行包皮环切术(应用包皮环切器)相比较。结果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于阴茎表面麻醉相较于传统阴茎阻滞麻醉,在麻醉过程中患者疼痛不适感明显减轻,术中VAS疼痛评分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包皮环切手术(应用包皮环切器),完全可以用外用麻醉药物替代目前常规采用的阴茎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2.
赵清  冯旭升  杨建 《健康必读》2008,7(4):122-123
目的探讨改良式双切口包皮环切术手术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148例患者在阴茎未上翻时,牵拉阴茎,沿阴茎头冠状沟凸缘于包皮外板环行划线标记,再于包皮内板距冠状沟1cm处划线标记。在阴茎根部神经阻滞麻醉下,采用先于包皮外板沿划线环形切开皮肤,再切开内板,于背侧纵行切开皮肤环,于浅筋膜层切除皮肤。结果148例均未发生感染,切缘整齐,术后无明显水肿,愈合形态自然美观。1例因术中止血不彻底,出现迟发性皮下血肿。经清理止血后,正常愈合。结论改良式双切口包皮环切术减小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持了原有的阴茎功能,术后不影响美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环切器辅助包皮环切与袖套式包皮环切和传统包皮环切术式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对包茎和包皮过长患者,分别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器辅助环切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传统包皮环切术,并对其术中综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外观满意度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在手术并发症方面,袖套法及环切器辅助法行包皮环切术与传统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外观满意度方面,袖套法及环切器辅助法行包皮环切术与传统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包皮环切器辅助包皮环切术简单、安全、外观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董海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6):3141-3142
目的 根据整形外科学原则对包皮环切术进行整形改良并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优缺点做比较,从而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时机治疗单纯包皮过长.方法 包皮环切过程中保留阴茎浅静脉及浅筋膜,仅环形切除内外板之间过长包皮皮肤,且对阴茎系带处采取V形切口,减少包皮系带的损伤,最后内外板切口连续对位缝合.结果 2006年1月~2012年1月共治疗580例单纯包皮过长患者,手术后无出血和血肿、术区疼痛轻微、系带处无明显水肿感觉良好、包皮外形自然美观,部分病例随访3~6个月,延长射精潜伏期而性生活更加美满.结论 选择大于17周岁的单纯包皮过长患者,进行包皮环切整形改良术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阴茎背静脉局部麻醉在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门诊行包皮环切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阴茎背静脉局部麻醉48例(观察组),术中阻断阴茎静脉回流,在阴茎背静脉注入1%利多卡因溶液麻醉。阴茎根部阻滞麻醉48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麻醉。分别对比各组疼痛例数、麻药用量、术后伤口水肿程度等。结果观察组疼痛发生率为6.25%(3/48),对照组为20.83%(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两组水肿发生率分别为4.17%(2/48)和22.92%(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P〈0.01);两组麻药用量分别为(20.92±2.33)mg和(71.53±7.16)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8,P〈0.01)。结论局部静脉麻醉效果佳,明显减轻注射麻药时及术中伤口疼痛,局麻药物用量少,术后水肿发生率低,操作方便,易为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 32例.术中先标记好包皮内外板二个相互平行的环行切口,保留包皮内板约 0.5 cm,小圆刀切开至真皮层,其中腹 侧外板作倒" V"字形切口,防止术后包皮系带过短.小圆刀锐性剥离包皮条,保留完整的肉膜及浅层血管. 3- 0丝线 缝合切口.结果: 32例切口术中出血少,切口整齐,术后无继发出血及感染,切口无水肿,外形美观.结论:袖套式包 皮环切术对包皮过长及包茎的治疗较传统包皮环切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各种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手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对240例包皮过长,包茎患者,实施的传统包皮环切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和包皮环套术3种方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创口水肿、疼痛、感染、外观差等并发症进行随访,比较分析.结果 传统包皮环切术手术成熟,适于各种患者,并发症少.但术后有包皮系带处水肿,伤口切缘不整齐、外形不美观;袖套术术中出血少,切口整齐,术后水肿轻;环套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切口整齐,但术后恢复时间长.结论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广告媒体的大力宣传,此手术已受到男性广泛关注.并且对手术的要求、外形的美观和实用也有了更高的标准.针对不同患者选择一种合适的手术方式是外科临床必须认真掌握.袖套术包皮环切术其操作简单,出血少,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包皮环切术是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的最佳手术方法 ,是每位临床外科医师 ,特别是基层外科医师所必须掌握的手术。传统的麻醉方法是阴茎根部神经阻滞麻醉 ,但因注射药物时比较疼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本人在近4年来一直采用阴茎背浅静脉穿刺注药进行麻醉 ,效果满意 ,且疼痛较轻 ,易于掌握 ,减少了麻醉药品的用量 ,值得基层外科医师推广和使用。现介绍如下。1操作方法1 1穿刺部位阴茎根部用橡皮筋结扎后 ,即可显露较直较粗的阴茎背浅静脉。1 2麻醉方法阴茎根部用橡皮筋(可采用橡胶手套的后缘)结扎后 ,选准阴茎背浅静脉 ,用5ml注射器吸…  相似文献   

9.
阴茎背浅静脉麻醉行包皮环切术72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茎和包皮过长是外科门诊常见病,不及时诊治易致反复泌尿系感染,更有甚者诱发癌变。行包皮环切术是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的最佳手术方法,是每位外科临床医师,特别是基层外科医师必须掌握的门诊手术之一。传统的阴茎根部神经阻滞因注射药物时较疼;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本人近10年来采用阴茎背浅静脉穿刺注药进行麻醉72例,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25岁,麻醉效果均满意,未发现一例特殊反应。现介绍如下。1操作方法1.1选择穿刺部位常规消毒后,以细橡皮筋扎于阴茎根部,松紧适度。较直、粗的阴茎背浅静脉即可充盈显露。1.2麻醉方法选准阴茎背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包皮过长患者实施改良式包皮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的疗效。方法:自我院随机选取48例包皮过长患者,选自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根据抽签法随机分组,行改良式包皮环切术治疗的24例患者纳入实验组,行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的2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更长,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包皮过长患者实施改良式包皮环切术治疗的疗效更加确切,明显高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1983年8月自行设计制造了包皮环切器。经临床对30例采用包皮环切器的观察,效果优良。现报告如下: 设计原理:包皮环切器是以持续性环形挤压过长之包皮致远端阻断血循、干燥坏死,达环切除的目的(见图1)。手术步骤:用酒精常规消毒术野皮肤,以2%普鲁卡因行局部阻断麻醉,根据阴茎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
魏广艺 《现代保健》2009,(12):36-36
目的对改良袖套式的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效果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7年206例实行改进的包皮环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茎50例,包皮过长108例,包皮过长伴包茎48例。结果206例患者术后8d拆线顺利,无感染及伤口裂开,拆掉缝线时无困难,151例伤口轻度水肿4d消失,剩余6例水肿6d水肿消失,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结论包皮过长和包茎均可用改良的包皮环切术,但操作方法略不同,均能达到术后恢复快,外形美观,功能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90年1月以来,共收治包皮环切术后需二次手术者22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年龄11岁~59岁,平均31.6岁。再手术时间为包皮环切术后6小时~8年。包皮环切术为外院手术者7例,低年资住院医师及实习医师手术者17例,占77.3%。 1.2 再手术原因术后出血7例,其中阴茎背浅静脉出血5例,系带处出血2例。包皮切除过少5例,其中4例为系带处包皮切除过少,表现为系带处皮赘,1例仍包皮过长。系带处  相似文献   

14.
包皮过长、包茎会阻碍阴茎正常发育,对男性及其性伴侣的健康均存在不良影响。临床通常采用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包茎患者,该术式在临床上应用已久,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及医疗器械的不断更新,包皮环切术近年来体现出了微创、美观、快捷等优势,但仍存在不足之处。该文对近年来包皮环切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并发症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包皮环切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凯纷)超前镇痛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在全凭静脉麻醉下择期行包皮环切术患儿分为2组.A组于麻醉前缓慢静注凯纷1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B组以生理盐水10 ml缓慢静注,注药时间为2 min.观察术后1、2、4、8、12、24 h疼痛评分;凝血功能指标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各时点均无呼吸抑制、凝血功能异常发生,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能有效减轻包皮环切术患儿术后急性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安全用于小儿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包皮环切术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包皮环切术对60例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施行手术,观察总结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5min;术中几乎无出血;所有患者均无继发出血、血肿、感染。术后1~3个月随访,测量包皮保留部分,切缘平整美观。成人组性生活状况满意度提高。结论:改良法包皮环切术是对传统包皮环切术的改进,应用简便、效果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包皮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需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患者120例,按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穿刺方法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麻醉效果、并发症及麻醉药用量等.结果 观察组麻醉效果优秀率和优良率[75.0%(45/60)和100.0%(60/6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3.3%(32/60)和90.0%(54/60)](P<0.05),麻醉起效时间[(10.76±3.19)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9.87±5.34) min](P<0.05),麻醉维持时间[(572.34±124.61)min]显著长于对照组[(482.95±108.71)min](P<0.05),麻醉药用量[(17.2±2.7)ml]显著少于对照组[(19.8±3.6)ml](P<0.05),并发症发生率[8.3%(5/60)]显著低于对照组[60.0%(36/60)] (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准确性更高,麻醉效果更显著,麻醉药用量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既防病术后又外形美观的阴茎包皮手术方法,以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对29例单纯包皮过长和反复发生包皮阴茎头炎的成年患者采用阴茎根部皮肤切除阴茎前端包皮后退术.结果 本组术后3例阴茎和切口周围轻微水肿,1例皮下小血肿,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术后阴茎松弛状态,阴茎包皮仅1例全部上翻,16例阴茎头显露2/3,12例阴茎头显露1/2,术后外形美观,29例均获随访,无勃起功能下降等现象发生,患者满意率100%.结论 阴茎根部皮肤切除,阴茎前端包皮后退术,不破坏阴茎前端包皮解剖结构,保持阴茎包皮自然形态,减少了传统包皮环切术的诸多并发症,同样可预防包皮阴茎头炎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分析包皮环扎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7年9月-2008年11月间来本院门诊就诊的包皮过长患者148例,其中行传统包皮环切术77例,行包皮环扎术7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 传统包皮环切术需在神经根阻滞麻醉下由2位术者配合完成,而包皮环扎术不需麻醉,且由1位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效果,并比较优缺点。方法选择ASAⅠ~Ⅱ级2,~5岁择期行包皮环切术的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喉罩七氟醚吸入组(S组)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组(K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保留自主呼吸且切皮前均在阴茎根部予以1%利多卡因充分浸润阻滞。观察患儿术中生命体征,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局麻时肢体活动、血氧饱和度SpO2<95%的发生例数、清醒时间、躁动发生的例数和术后呕吐(Postoperative Vomiting,POV)等指标。结果麻醉前两组患儿血压及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后S组各个时点血压及心率明显低于麻醉前及对应时间点的K组(p<0.05)。S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血氧饱得度SpO2<95%的发生例数、术后清醒时间和肢体活动均明显低于K组(p<0.05),但躁动发生的例数和POV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两种麻醉方法均安全有效,但喉罩七氟醚吸入全麻起效迅速,血氧饱和度维持好,清醒快而完全,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优于氯胺酮静脉全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