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了解该院2010年门诊患者基本用药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全年各科室处方6000张,统计分析不合理用药处方张数和类型.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276张,占总处方数的4.60%.门诊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不合理用药原因为联用不合理、给药方法不当及溶媒选择不当、激素应用不合理、无指征使用抗生素、配伍或重复用药.结论 医院应加大合理用药监管力度,加强临床药学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自制不合理用药调查表及不合理用药认知调查表,调查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现象和医护人员及患者对不合理用药的认知情况,分析导致临床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采取适当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临床不合理用药率的差异.结果 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归纳起来共11种情况,其中给药次数不适宜所占比例最大;导致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因素有医护人员的因素,也有药师、患者等方面的因素,分别针对各因素采取适当干预措施后,临床不合理用药率显著下降.结论 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很多,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因素也很多,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提高了药师审核处方能力及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优化了医院管理流程、提高了服务质量,有效促了进医疗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统计并分析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常见的不合理用药医嘱,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 对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审方中遇到的不合理用药进行统计、归类、分析.结果 审核出不合理医嘱178例(比例0.45%),不合理原因主要为溶媒选择不当、用量不当、配伍禁忌、给药浓度不当等.结论 药师通过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审方有效控制了不合理用药,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6,(2):313-315
目的: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发现10例不合理用药的典型案例,利用临床药师在药效学、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进行必要的干预。结果:临床用药中存在抗生素不合理使用、选药不当、药物配伍禁忌、药品服用时间不适当、用药疗程过长和自带药品风险等原因,及时发现、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所提建议均被临床医生采纳。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及时发现和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马风秋  王黎 《齐鲁药事》2007,26(2):118-119
合理用药是以当代系统的医学、药学、管理学知识,科学地使用药物,以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综合目标。合理用药反映了为民谋利、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违反安全、有效、经济的综合用药目标就是不合理用药。笔者通过长期医嘱审核发现,导致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可分为技术原因和临床医师个人主观原因,其中受经济利益驱使造成的不合理用药已经成为临床不合理用药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我院静脉配置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我院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抽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医嘱5897份,有不合理性医嘱257份(4.36%)。对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我院各科室均存在静脉配置用药不合理用药情况,包括为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多药配伍禁忌、不合理载体溶媒等问题,占不合理医嘱百分比分别为64.20%、14.01%、11.67%及6.23%。结论我院静脉输液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药师应充分发挥其专业技能,与临床紧密结合,增加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该院2010年门诊患者基本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全年各科室处方6000张,统计分析不合理用药处方张数和类型。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276张,占总处方数的4.60%。门诊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不合理用药原因为联用不合理、给药方法不当及溶媒选择不当、激素应用不合理、无指征使用抗生素、配伍或重复用药。结论医院应加大合理用药监管力度,加强临床药学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王伟  陈强 《中国药业》2010,19(15):48-49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联用时,会相互产生一定的影响。临床不合理联合用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临床医师未充分了解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该文针对临床药师在工作中发现的一些不合理联合用药处方和医嘱进行分析,供临床医师参考,并强调应遵循临床用药的一般原则,以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尽量减少不合理联合用药,确保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9.
韩静文  耿魁魁  刘圣 《安徽医药》2017,21(11):2097-2099
目的 分析该院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情况,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5年7月—2016年7月住院药房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合理医嘱共9408条,占总医嘱的1.94%,类型包括药物配伍不合理、溶剂选择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药物浓度不合理、给药频次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合理与录入错误.结论 通过对静脉医嘱进行审核和干预,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保中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3):3481-3482
安全、有效、经济与适当地用药,作为合理用药的基本内容,已经得到普遍的承认,体现了对合理用药在认识论上的提高,是临床用药的理想境界。实际上,临床用药有相当多数是不合理的。因此,促进合理用药,首先必须找出临床不合理用药的问题,探究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分析产生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国医院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方法:以关键词"医院"、"不合理用药"对1998~2008年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检索,得到不合理用药方面相关学术研究论文23篇,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我国医院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合理、药物选择不合理、重复用药、非医学失误、抗生素滥用、激素滥用,其中最主要表现形式为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合理等。结论:针对以上表现形式,必须对我国医院药事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思考,采取多方面的、科学的干预措施,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我国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医院门诊处方抽查分析,了解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查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5月—2011年2月门诊处方2 000张,筛查统计不合理处方,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共146张,占7.30%,主要表现为处方用药与诊断不相符、存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选用剂型和给药途径不当、同类药物重复使用等。结论: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制定必要的措施,加强药师与医师之间的交流,不断提高药师审核处方的能力和力度,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李登瑞  沈颜红  赵增祥 《中国药房》2011,(17):1628-1632
目的:借助计算机软件系统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依托医院信息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计和开发临床用药电子监察系统,并应用于监控临床用药情况。结果:该系统由临床不合理用药实时警示、抗菌药物使用监控、基本药物使用监控、药品"三双"监控、处方限量限品种监控、处方质量监控等6大监控功能模块组成。该系统基本实现了对全部医师处方的可查、可控、可点评,使我院整体临床药学工作质量、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得以显著提高,促进了我院整体医疗质量改进。结论:该系统对推动临床合理用药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需在抗菌药物监控模块功能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方法:分析导致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的技术因素与非技术因素,提出促进合理用药的对策。结果与结论:"新药辈出"、用药技能欠缺、药师的作用难以发挥、管理水平不高是导致不合理用药的技术因素,医师的"利益环境"与"利益动机"是导致不合理用药的非技术因素。建议通过制度和信息化等手段整治和净化临床用药的"利益环境";通过宣传教育、正面引导以及信息化支持有效压制处方者"利益动机";通过提高全员合理用药技能和实施多学科协作,强化药师的作用,从而促进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技术素质和水平的提高;通过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以防范药物治疗差错或事故发生,从而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并纠正临床用药方案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方法:采用PASS系统对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10月的临床医嘱进行审查,对不同类型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在审核的不合理医嘱中,严重警示占9.2%,较严重警示占31.9%,出现频率最高的不合理用药类型为药物相互作用,占不合理用药总数的45.3%。结论:PASS系统的使用需要与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工作,应争取同临床医师共同审核医嘱,才能有效减少不合理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9019张门诊处方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芬 《中国药事》2010,24(12):1245-1247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每月随机抽查2天门诊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1~8月共抽查门诊处方9019张,不合理用药处方236张,占2.6%。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联用不合理、药物选择不合理、给药方法不合理、溶媒选用不合理等方面。结论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医院需加强处方点评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PASS系统监测医嘱用药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药现状,探讨如何利用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系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将PASS系统嵌入医生工作站、临床药学工作站等子系统中,构建合理用药计算机网络系统,对住院病人的处方,医嘱进行即时性监测,随机选取我院600例住院病例,利用PASS系统对8887奈用药医嘱进行用药监测,以红色(严重相互作用)和黑色(严重配伍禁忌)提示为依据,收集不合理用药信息、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532条)发生率约为6.0%,其中药物不良相互作用(436务)占81.95%,配伍禁忌(96条)占18.05%,结论:PASS系统可有效地监测医嘱中的不合理用药,从而预防和减少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也为临床药师开展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PASS系统尚存在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徐文彤  林海  皮瑶 《中国药房》2012,(4):338-341
目的: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利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对我院2010年1-4月住院患者的用药医嘱进行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1.82%,其中药物相互作用占31.08%,重复给药占33.54%,配伍问题占14.15%,其他占21.23%。结论:我院不合理用药在临床普遍存在,尤其是抗菌药物滥用的情况严重;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可有效监测医嘱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但还存在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住院医嘱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10月每月医嘱约150份(占当月医嘱总数的2%),共计1 519份,分析医嘱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统计不合理用药医嘱比例。结果:不合理用药医嘱168份,占所抽查医嘱的11.05%。其中用法用量不准确73份,占不合理医嘱的43.45%;超剂量使用药物69份,占不合理医嘱的41.07%;存在配伍禁忌18份,占不合理医嘱的10.72%;违反药品禁忌证4份,占不合理医嘱的2.38%;特殊人群用药不合理4份,占不合理医嘱的2.38%。结论:住院医嘱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同时医院需加强医嘱点评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0.
张敏  刘涛  钱斌 《中国药业》2020,(6):79-81
目的 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借助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决策支持系统对干预前(2015年)全院患者住院医嘱用药合理性进行审查。根据审查结果制订干预措施,并将该系统嵌入医院信息系统(HIS),干预后(2016年)进行临床合理用药规范,并再次对全院住院患者医嘱进行审查,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干预后不合理医嘱比例显著降低(P<0.05);不合理医嘱中,抗菌药物和辅助用药不合理比例极高,干预前分别占28.85%(26587份)和21.12%(18256份),干预后为30.32%(6812份)和18.10%(4066份);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联合使用率,患者人均用药种数,无适应证、无用药指征或药品选用不合适的比例,以及辅助药物无适应证或无用药指征和用法用量不合适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辅助药物占消耗品总金额比例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 建立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系统评价分析方法与研究模式,可进一步完善医院不合理用药干预措施研究体系,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