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行鼻窦灌方冲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鼻窦炎患者50例进行研究,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慢性鼻窦炎内镜术治疗,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观察组术后选择鼻窦灌方冲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IFN-r、IL-2、I...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鼻窦灌注液中加用布地奈德在慢性鼻炎鼻窦炎内镜术后的疗效。方法:选择鼻炎鼻窦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给予鼻窦灌注液冲洗的对照组和在鼻窦灌注液中加用布地奈德冲洗的观察组,每组55例。观察糖精清除时间、呼吸功能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的糖精清除时间、步行后心率、呼吸频率、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分级标准(MRC评分)以及检测炎症因子IL1、IL2、IL4、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 s呼吸频率、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鼻窦灌注液中加用布地奈德能够有效的改善治疗效果、缓解炎症状态,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鼻腔冲洗方法在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行鼻窦内镜手术的11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鼻腔0.9%氯化钠冲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配鼻腔冲洗液(0.9%氯化钠200 ml+庆大霉素16万U+α-糜蛋白酶8000 U+地塞米松10mg)冲洗.两组均治疗2个月,随访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窦口周围黏膜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IFN)-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观察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IL4、IFN-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IL-4、IFN-γ、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46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55%(56/58),复发率为5.17%(3/58);对照组治愈32例,好转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9.66%(52/58),复发率为18.97%(11/58);两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术后应用自配鼻腔冲洗液能够有效抑制鼻窦黏膜炎性因子的释放,促进切口愈合,消除黏膜水肿,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比较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无鼻腔填塞与填塞的疗效,探讨术后无鼻腔填塞的可行性.方法 将82例1,2型慢性鼻窦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填塞组(44例,75侧)和填塞组(38例,65侧),两组患者均采取术前抗炎、降压等治疗,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比较两组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黏膜水肿程度、疗效、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出血量、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填塞组术后VAS明显低于填塞组[(2.46±0.54)分比(5.49±1.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填塞组与填塞组术后1周、术后6个月黏膜水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填塞组术后1个月黏膜水肿评分明显低于填塞组[(1.32±0.63)分比(3.52±0.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填塞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较无填塞组明显增加.结论 对1,2型慢性鼻窦炎患者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手术无明显出血时,可以不行鼻腔填塞,且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冲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6年来收治的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抽出鼻腔填塞物后,以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每日1~2次,每次约500mL,连续冲洗4~8周;对照组术后不进行鼻腔冲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恢复情况,评价术后冲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上皮化时间(63.5±6.5)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8.3±8.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内镜手术后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治疗,可使患者恢复时间缩短,提高手术临床疗效,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鼻喷剂联合鼻窦冲洗治疗鼻窦炎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观察组、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鼻喷剂结合鼻窦冲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发症、疼痛程度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  相似文献   

8.
赵威 《现代医院》2005,5(12):10-11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56例94例儿童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结果 56例患儿治愈23例(41.1%);好转28例(50.0%);无效5例(8.9%),总有效率为91.1%。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鼻内镜手术在慢性鼻窦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2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选择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鼻内镜手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6%(p<0.05),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可在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敏敏 《医疗装备》2021,(15):192-194
目的 探讨鼻腔冲洗护理在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医院收治的61例鼻窦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0例).两组均接受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术后接受鼻腔冲洗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经鼻内镜下单径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共纳入52例诊断为真菌球型上颌窦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26例,A组患者行经鼻内镜下单径路手术治疗,B组患者行经下鼻道上颌窦造瘘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23/26)及65.4%(1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鼻塞的缓解率为100.0%(26/26),流脓涕缓解率为92.3% (24/26),涕中带血缓解率为84.6%(22/26),头痛缓解率为73.1%(19/26),B组患者鼻塞的缓解率为100.0%(26/26),流脓涕缓解率为88.5%(23/26),涕中带血缓解率为76.9%(20/26),头痛缓解率为65.4%(17/26).A组患者未有复发,B组患者有4例复发,两组复发率分别为0及15.4%(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经鼻内镜下单径路手术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复发率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治疗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窦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  谭继全  许卫华 《中国校医》2006,20(4):436-437
目的 观察鼻内窥镜手术在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对28例经药物保守治疗一年后无效的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直视下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2~4.5年,经过鼻内窥镜直视下手术治疗后,鼻窦炎患者获治愈者12例,有效16例,有效率为(100%)。结论 在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中,择期应用鼻内窥镜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用于复发性鼻窦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复发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综合评价鼻内镜手术在复发性慢性鼻窦鼻息肉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325例患者均实施鼻内镜手术,其中进行过1次鼻窦手术者157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135例治愈,治愈率为85.99%;进行过2次鼻窦手术者93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治愈69例,治愈率为73.91%,实施过3次鼻窦手术者52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治愈31例,治愈率为59.61%,实施过4次鼻窦手术者23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治愈11例,治愈率为47.83%。不同鼻窦手术患者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治愈率存在明显差异(P值均﹤0.05)。同时,随着鼻窦手术次数的增多,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亦增加。结论鼻内镜手术虽然能有效治愈复发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但随着复发次数即鼻窦手术次数的增多,鼻内镜手术的治愈率呈下降趋势,因此应重视鼻内镜手术的术中处理及其围手术期治疗和术后规范的综合治疗,减少复发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在慢性鼻窦炎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行鼻内镜手术的57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根据1997年海口诊断标准,其中Ⅰ型(不伴鼻息肉)318例(A组),Ⅱ~Ⅲ型(伴鼻息肉)258例(B组),再分别将每组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按照单、双号分入两组:治疗A组159例和对照A组159例,治疗B组129例和对照B组129例.治疗A组和治疗B组于术前开始服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对照A组和对照B组不服用任何黏液促排剂.四组患者随访1年,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进行症状的主观评估,通过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进行鼻腔黏膜变化与转归的客观评价,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AS评分:治疗A组与对照A组比较,术后4,12,24周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6±5.23)分比(16.21±5.78)分、(6.24±4.05)分比(10.36±4.77)分、(5.08±3.35)分比(6.23±4.10)分](P<0.05),术后48周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与对照B组比较,术后4,12,24周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34±6.28)分比(17.62±5.98)分、(8.08±5.56)分比(12.59±5.70)分、(6.12±4.80)分比(8.79±5.04)分](P<0.05),术后48周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治疗A组与对照A组比较,术后4,12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4±1.96)分比(5.82±1.74)分、(3.03±1.87)分比(5.08±1.96)分](P<0.05),术后24,48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与对照B组比较,术后4,12,24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5±1.99)分比(7.52±2.04)分、(4.80±2.12)分比(6.92±1.57)分、(2.53±2.32)分比(4.12±1.72)分](P<0.05),术后48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愈合情况:治疗A组治愈率98.11% (156/159),对照A组治愈率87.42% (139/1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鼻腔冲洗及内镜下鼻腔清理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8例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患者采用每天鼻腔冲洗及定期内镜下鼻腔清理治疗6个月;根据慢性鼻窦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Lund-Mackey鼻窦CT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38例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患者Lund-Mackey鼻窦CT评分治疗前为(7.37±1.44)分,治疗后为(3.23±1.07)分,VAS评分治疗前为(8.21±1.57)分,治疗后为(3.01±1.16)分,两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腔冲洗及内镜下鼻腔清理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术后应用自制中药液与西药液对照观察鼻腔黏膜,为鼻腔窦术后黏膜的早期修复,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自制中药液500ml,于术后第2天取出鼻腔油纱条开始,利用中药液每日冲洗鼻腔两次,对照组同法用生理盐水、甲硝唑各250ml冲洗,均隔日观察鼻腔窦黏膜肿胀程度,血痂消失及伪膜脱落情况,予以记录。结果 120例鼻窦炎、鼻息肉(I-Ⅲ型)功能性鼻内镜手术,随机采用中药液各500ml鼻腔冲洗60例;生理盐水、甲硝唑各250m1(0.2g)鼻腔窦冲洗60例。两组于术后第3天各项指标评分经秩和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于术后第5、7、9、11天各项指标评分经秩和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药冲洗在促进鼻腔窦黏膜恢复方面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和甲硝唑。  相似文献   

17.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对鼻腔通气改善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鼻中隔偏曲及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全部行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如在鼻中隔三线减张成形术、中鼻甲内移固定术、双侧中鼻道鼻窦对称开放术及下鼻甲外移固定术等,针对不同病例行个性化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165例中,治愈117例,好转44例,总有效率97.6%,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效果满意,安全可靠,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鼻中隔,中、下鼻甲正常组织结构,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对改善鼻腔通气起到了明显效果,并将手术提升到微创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刘新  谷京城  王军 《现代保健》2011,(9):150-151
目的 探讨经鼻内窥镜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疗效及适应症.方法 对笔者所在科室近年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26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6例原有症状均消失,术后3个月鼻内镜复查,术腔上皮化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2年,26例均治愈,无一例复发.结论 经鼻内镜处理窦口复合体病变,保持窦口引流通畅是防止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处理筛窦病变时,鼻内窥镜能替代传统的Callwell-Luc氏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