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早期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菁  李敏  杜杏利 《护理学杂志》2005,20(22):70-71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方法将57例单侧全髋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29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康复训练组术前行健康教育,术后进行患肢和关节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术侧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康复训练组术后24周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能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早期康复训练效果观察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将58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术后按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29例)行早期康复护理,术后6个月评价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有利于病人术后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单侧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腰痛症状的变化.方法 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对39例合并腰痛的单侧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7例,女性32例,患者平均年龄53岁(38-73岁).Crowe Ⅰ型4例,Crowe Ⅱ型20例,Ⅲ型8例,Ⅳ型7例.全部患者于真臼位置重建髋臼或小于2 cm的运动中心上移进行髋关节置换.分别于术前,术后3、24个月对同一患者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腰痛Oswestry评分.髋关节术前Harris评分(44±7)分,Oswestry评分平均(36±4)分.结果 39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髋部和腰部疼痛和功能均获得了显著改善,3个月后Harris评分(80±6)分(P<0.01),24个月为(84±6)分(P<0.05).术后3个月Oswestry评分为(25±4)分(P<0.01),24个月为(23±4)分(P>0.05).结论 对合并下腰痛的单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置换术后,下腰部疼痛和功能在3个月后得到显著改善,2年后仍保持并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普通人工髋关节假体治疗老年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关节炎(OA)患者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对11例(14髋)DDH继发OA的老年患者施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女10例,男1例,平均年龄72岁(66~81岁)。根据Crowe的X线分型,Ⅰ型4例,Ⅱ型4例,Ⅲ型2例,Ⅳ型1例。应用普通全髋关节假体进行髋关节置换,Ⅰ、Ⅱ、Ⅳ型于真臼重建髋臼,Ⅲ型采用高旋转中心法重建髋臼。术后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1)X线测量双下肢长度差和髋臼旋转中心位置;(2)H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结果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普通假体置换,1例行粗隆下截骨,术前双下肢长度差1~4.5cm,术后双下肢长度差为0~1cm。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24.4个月(6~48个月)。至最后随访时,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0.2分(35~58分)恢复到86.4分(72~94分)。结论应用普通全髋关节假体治疗老年DDH继发OA疗效确切,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应用相对简单、有效的关节重建方式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病例,探讨THA在此类患者中应用的早期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到2012年1月,本组接收的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病的患者17例,其中股骨颈骨折9例,股骨头坏死5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THA术,所有病例均采用后外侧入路进行手术。结果 1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44个月(14-69个月),其中1例于术后14个月因肺炎而死亡,出现脱位2例,其余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46.1分(33-65分),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为83.6分(55-98分),较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5.64,P〈0.05),其中优5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2.4%。术后2年Harris评分平均为81.5分(66-97分),较术前也有明显增加(t=17.59,P〈0.05)。其中优4例,良7例,可5例,死亡1例,优良率为68.8%。结论对于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的患者来说,THA早期临床效果较满意,可作为治疗的该类疾病的一种较好的选择。但是不能忽视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升高,风险的增加,而且长期效果主要与帕金森病的进展情况相关。因此在选择为合并帕金森病的患者进行手术时仍需慎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THRA)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继发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采用THRA治疗25位(26髋)DDH患者,女18例,男7例;年龄30~59岁,平均48岁.根据Hartofilakidis分型,半脱位22髋,低位脱位4髋.临床随访主要采用Harris评分,影像学测量指标包括CE角、Sharp角/臼杯外展角、股骨颈干角/柄干角、髋关节旋转中心、偏心距比值、髋臼假体覆盖率,记录髋臼假体周围透亮线及骨溶解,检测手术前后股骨颈及股骨近端的骨密度.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5年(3~5年),截至随访终点无翻修或影像学松动病例,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6.1±6.5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2.1±2.59)分,优良率100%.臼杯外展角平均为41.6°±5.5°,柄干角平均为146.4°±3.2°,髋关节旋转中心位置平均下移3.9 mm,内移12.7 mm,宿主骨对臼杯的平均覆盖率为94.4%±4.2%.1髋宿主骨与臼杯界面在Deice 2区出现透亮线,宿主骨与股骨假体柄界面无1例出现透亮线.Gruen 1~6区术后6个月骨密度比率降低,术后6~36个月骨密度比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术后6个月时股骨颈外上区、股骨颈内下区和Gruen 7区骨密度比率已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36个月时上述三区的骨密度比率均高于术前.结论 THRA治疗半脱位型及低位脱位型DDH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THRA术后股骨近端骨量可以得到有效保存和恢复.  相似文献   

7.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原因探讨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髋关节脱位的易发因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05年9月5例THA术后髋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行手法复位、外展皮牵引术4例,因手法复位后脱位复发而再次手术翻修1例。结果 术后经1-3年随访,3例未再发生脱位;1例高龄患者因患侧臀中肌无力,反复出现脱位而放弃治疗;1例患者牵引治疗出院后再次出现脱位,入院行翻修手术,术后随访3年未再出现脱位。结论 体位因素、假体安装位置不当及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是引起术后髋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脱位后大多数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纠正,但对反复脱位、假体位置严重不当或松动患者应考虑手术翻修。  相似文献   

8.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2年1月~2005年5月,我科对5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本组59例,男35例,女24例,年龄56~78岁。术前诊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5例,股骨颈骨折2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假体种类:骨水泥固定型39例,生物固定型20例。  相似文献   

9.
胡保红  李睿  邹函书 《骨科》2018,9(1):69-72
目的 探讨营养指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老年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骨关节外科收治的因股骨颈骨折行择期THA的194例老年病人纳入观察组,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因股骨颈骨折行择期THA的152例老年病人纳入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在营养科会诊后给予个性化饮食指导。比较两组病人入院第1天及术后第10天的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电解质水平、感染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168例(男96例、女72例)完成试验,对照组118例(男67例、女51例)完成试验。术后第10天,观察组的PA、ALB和Hb分别为(0.352±0.074) g/L、(34.077±1.291) g/L、(117.846±7.208) 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62±0.049) g/L、(32.750±1.067) g/L、(106.932±1.723)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了Ca2+外,观察组病人Na+、K+和Mg2+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1.84±3.26) d,期间发生感染5例(5/168,3.05%);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13.32±4.54) d,发生感染12例(12/118,1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0,P=0.003;χ2=5.142,P=0.013)。结论 术后营养指导可以改善THA老年病人的术后营养状况及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病人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特点、手术适应证以及手术操作注意事项,分析其近期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对行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5例(60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0例,女25例;平均年龄48.1岁(18~69岁).50岁以下33例,占60.0%.双髋同时置换5例,单髋置换50例.术前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1例,股骨颈骨折7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2例,强直性脊柱炎5例.所采用的Durom髋臼和MetasulLDH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人工髋关节假体均为非骨水泥型. 结果 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0min(50~85 min),失血量平均750 mL(450~1120 mL),住院时间平均9.6 d(7~12 d).55例患者术后获3~19个月(平均8.7个月)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1分(15~82分)改善至术后94.7分(91~97分), 结果 评价均为优.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髋臼和股骨假体松动,均未见异位骨化形成. 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大直径股骨头能减少术后脱位和关节磨损,并能增加人工关节活动度.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年轻、活动度要求高患者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康复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雪圆  李瓦里  房纬 《中国骨伤》2008,21(3):199-201
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的广泛应用,术后康复日益受到重视,精湛的手术技术只有结合完美的术后康复治疗,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THR术后康复是很复杂的问题,它不但与疾病本身有关,也与手术操作技术、患者的信心、精神状态以及对康复治疗的配合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孙建梅  杨国君  杨勇 《骨科》2015,6(2):94-97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干预措施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THR)后患者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人工THR患者70例,等量随机分为两组,即综合康复组(35例)和常规康复组(35例),常规康复组执行骨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综合康复组在骨科临床治疗及躯体照护基础上,以个体化原则设计康复干预计划,突出全程化功能锻炼指导的观念,重视术前康复程序的实施并将干预措施向院外延伸;所有患者随访均大于6个月,于出院时、术后3、6个月不同时间点,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及Barthel日常活动能力指数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相关功能水平。结果综合康复组在术后3、6个月两个时间点的Harris及Barthel量表评分均优于常规康复组(均P<0.05)。结论综合康复干预措施可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对提高THR后患者远期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格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及格率为90.57%,对照组为71.7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及格率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能力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出现明显升高,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能力评分升高程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护理措施后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因素.方法 择期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33例,随机分为2组:静吸复合全麻组(G组,n=15)和脊椎.硬膜外麻醉组(E组,n=18).术中收缩压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的25%,SpO2≥95%.术后48 h静脉输注0.001%芬太尼2 ml/h镇痛.于麻醉诱导前、术后3 h、6 h、1 d、3 d时记录MMSE评分;采集颈内静脉血样,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计算麻醉诱导前MMSE评分的标准差,每例患者以麻醉诱导前评分为对照,术后评分与麻醉诱导前比较≥1个标准差时即判断发生POCD.根据术后3 h有无POCD分为POCD组(A组)和无POCD组(B组).结果 E组术后3 h时POCD发生率(22%)低于G组(67%)(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G组和A组术后3、6 h、1 d时、E组和B组术后3、6 h时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均升高(P<0.05或0.01);与术后3 h比较.4组术后其余时点S-100β蛋白浓度均降低,G组和B组术后3 d时NSE浓度降低(P<0.01);与G组比较,E组术后3 h时NSE浓度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3 h时S-100β蛋白浓度降低,术后6 h时NSE浓度降低(P<0.05或0.01).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行全身麻醉较行脊椎.硬膜外麻醉术后早期POCD发生率高,且与S-100β蛋白和NSE浓度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He AS  Fu M  Sheng PY  Yang ZB  Fang SY  Liao WM  Kang Y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4):1069-1073
目的 探讨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翻修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55例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的资料,其中术后5年内(含5年)翻修11例,翻修原因及翻修方式为: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导致复发性脱位2例,手术调整髋臼假体位置;髋臼假体松动5例,翻修髋臼和(或)股骨假体;术后早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2例,行骨折复位固定;股骨头磨损髋臼1例,行全髋翻修;感染1例,行二期手术翻修.术前和术后随访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6分(28~62分).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16~76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Harris评分提高至平均86分(75~96分).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1例术后局部血肿形成,4周后需再次手术清理血肿;1例术后关节不稳,经适当牵引制动后关节不稳定现象消失.无感染、深静脉血栓、主要血管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初次髋关节置换早期翻修主要原因与髋臼假体处理、假体选择和安放技术不当有关,因此提高髋臼假体安放的手术技术有助于改善人工髋关节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广泛应用于多种髋关节病变,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合理的术后康复治疗可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各种并发症,保持髋关节稳定,尽快恢复髋关节功能。笔者查阅了国内外康复医学的相关文献资料,将与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有关的问题综述如下,以期为术后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联合多模式镇痛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后的早期疗效。方法本组自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了97例(104髋)接受THR的患者,男43例,女54例,平均年龄(56.14+2.97)岁。术后采用联合多模式镇痛技术进行围手术镇痛,除给予术后常规药物镇痛外,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如术前宣教、超前镇痛、物理疗法以及术后肢体功能锻炼等综合措施。由同一术者实施,关节假体及器械均选自同一厂家,自术后12h随机将上述104髋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实验组联合应用及通安片与非甾体类镇痛药物,对照组单纯服用非甾体类镇痛药进行镇痛,术后指导患者行肢体功能锻炼,以患者主观疼痛及关节活动情况作为主要观察指标,以数字疼痛评分法(NPRS)对静息痛与关节活动后疼痛评分进行量化评估镇痛效果。结果实验组静息痛与关节活动后疼痛总体NPRS评分分别为(4.74+0.77)及(6.14±1.41)分,对照组则分别为(5.11±1.01)及(7.23+0.97)分,经SPSS13.0软件包统计学检验,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出院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关节主动活动能力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合多模式镇痛在THR术后的早期疗效较好,利于关节功能恢复,是一种较廉价的镇痛模式。  相似文献   

18.
田薇  杜杏利  李天丹  杨懿 《骨科》2016,7(5):368-371,374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且同意配合调查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康复治疗组(6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有计划、分阶段的系统康复治疗。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术后1周、3个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化版(WHOQOL?BREF)评估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WHOQOL?BREF评分均逐步改善;康复治疗组患者术后1、3个月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和术后3个月时的WHOQOL?BREF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辅以分阶段系统的康复训练及心理治疗,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教学反馈法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锻炼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初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纳入标准为首次髋关节置换术,无精神障碍和认知障碍;排除偏瘫、下肢肌力低于Ⅳ级、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锻炼指导,观察组采用教学反馈法进行康复锻炼指导。两组患者于术后1周、1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于术后1周发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自行设计的髋关节置换术知识知晓调查表进行健康知识知晓评分;于出院前1 d发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房护理服务满意度征询表进行患者服务满意度评分。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分析。 结果术后1周、1个月Harris评分观察组(70±10)、(77±7)高于对照组(62±8)、(68±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6.63,P<0.05);健康知识知晓评分观察组(97±5)高于对照组(9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9,P<0.05);服务满意度评分观察组(98±4)高于对照组(93±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88,P<0.05)。 结论教学反馈法可以提高初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健康教育的效果,促进术后康复锻炼有效进行,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曾智敏  黄哲宇  陶崑  凌晶  狄正林 《中国骨伤》2018,31(12):1100-1103
目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快速康复理念进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分析并评价其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股骨颈骨折患者4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高龄患者154例,年龄80~96(83.9±3.2)岁,女127例,男27例,GardenⅢ型68例,GardenⅣ型86例,应用快速康复理念优化围手术治疗策略,进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记录手术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输血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等,统计并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54例患者中,12例失访,随访率为92.2%,平均随访时间24.6个月(14~38个月),32例(20.8%)在入院48 h内完成手术,67例(43.5%)在入院72 h内完成手术,76例(49.4%)术后48 h内出院,术后输血率15.9%。1例因假体脱位再次入院,再入院率为0.6%,其余患者无因浅表或深部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再次入院。末次随访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90.2±7.1,优106例,良23例,可9例。结论: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降低输血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同时不增加患者的再入院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