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踝泵运动疗法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患者应用0.9%NS 250 mL+丹参多酚酸盐200mg静脉滴注1次/天,并且配合踝泵运动训练;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4 100 U腹壁脐周注射1次/12小时.结果:实验组发生DVT为9例,发生率为15.0%,对照组发生DVT为17例,发生率为28.3%,2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踝泵运动疗法能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深静脉血栓(DVT)是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虽然近年对DVT认识不断提高,但因其形成具有隐匿性等特点[1],若不及时观察治疗,可导致病人患肢完全或部分功能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THA术后常采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DVT的发生,为进一步提高预防的效果,避免不良反应,同时有效预防DVT发生,加强护理人员掌握低分子肝素钙使用时机和注射后观察要点的理论认识及实践技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护理措施。方法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多发的特点,观察在使用低分子肝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结果60例患者中仅有2例发生相关并发症,并经及时发现处理,治愈。结论仔细观察、落实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低分子肝素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时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1∶1比例随机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对照组用低分子肝素钙。两组均使用10d,对前后患者DVT发生率、凝血功能、相关临床症状评分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0天与术后第1天的的相关临床表现评分比较均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第10天与术后第1天的该评分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时间(TT)与手术前比较延长(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较低分子肝素钙在改善下肢骨折术后肢体的临床表现(如肿胀程度、沉重感、肢围差的改善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髋部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升高,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髋部骨折术后最见的早期并发症,可致肢体坏死、肺栓塞、脑栓塞,带来严重后果。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以早期预防为主。我科对2005年1月-2010年10月对24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有步骤的预防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术后检测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门)、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术口引流量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明显延长PT、APTT,减少术后出血、升高血小板计数;对照组有2例发生DVT,治疗组均未发生DVT。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活血通脉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80例研究对象均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收集时间2019年8月—2020年8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加活血通脉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采用丹参注射液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98年1月至2004年8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未用药组和用药组,其中未用药组56例,未预防性使用任何药物;用药组60例,围手术期给予丹参注射液预防性治疗。术后第7、14天,两组患者均行患肢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了解DVT形成情况及两组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未用药组中有23例DVT阳性,DVT的发生率41.1%,用药组中有11例DVT阳性,DVT的发生率1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用药组近端DVT的发生率为14.3%,用药组近端DVT的发生率为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未发现术中术后出血增多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可显著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及人们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的病例日益增加。为了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给患者做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工髋关节替换病变髋关节的一种较大手术,需要采用全身麻醉,术中切断股动脉、股静脉,术中失血较多,所以在术后会激发体内的凝血机制;手术时患肢需要保持屈曲、内收、外旋体位,以及用线锯锯断股骨颈残端等操作会对血管造成损伤;且髋置换手术步骤多,手术时间长,患者的身体会发生应  相似文献   

10.
邵启峰  杨平 《光明中医》2014,29(1):148-149
目的评价丹参川芎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血管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50例62条下肢随机分成两组,A组31例于围手术期应用丹参川芎注射液10ml联合低分子肝素钙0.3~0.4ml,B组31例于围手术期只应用低分子肝素钙0.3~0.4ml。术后第4~7天常规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了解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A组无一例发生DVT,B组3例(9.6%)发生DVT,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参川芎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预防下肢血管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中药组30例,术后当天1次以后每天两次服用加味补阳还五汤,连服7d。对照组30例,于术后当天及以后每天1次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两组患者术后第2、7d行血液流变学检查,术后48h拔除引流管,并记录引流量;术后第7d行下肢多普勒彩色超声观察股静脉血流速度并探测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2组患者术前股静脉血流速度无差别;术后7d,2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较术前慢,以对照组为甚。中药组术后1周全血粘度下降,并低于术前水平,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仍高于术前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刚性指数下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只有红细胞刚性指数下降至术前水平,其它各指标仍高于术前水平。中药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引流量也比对照组稍减少。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能很好的预防TKA术后DVT形成,其临床效果优于拜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使用丹参制剂对THA术后失血量和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2月对我院行单侧初次THA的118例患者随机分为术前用药组和术后用药组,术前用药组68例,术后用药组50例。通过Gross方程,根据患者身高、体重、术前术后红细胞压积和输血量,计算2组患者的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并比较2组DVT的发生率。结果:术前用药组总失血量平均1756ml,隐性失血量平均523ml,术后用药组总失血量平均1398ml,隐性失血量410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术后DVT发生率,术前用药组为22.1%,术后用药组为1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使用丹参制剂可增加THA手术的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使用丹参制剂的时机对术后DVT的发生率无影响,术后使用丹参制剂更安全。  相似文献   

13.
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部静脉血栓进行情志调护、术前护理、健康教育、患肢护理、康复锻炼等综合护理,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提升治疗效果,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味桃核承气汤在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8例接受治疗的THA患者随机分为A组(68例)、B组(70例)和C组(70例),其中A组术后采用弹力绷带及静脉泵,B组于术前12h及术后12h给予低分子肝素,C组给予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疗程均为7d,观察三组患者THA术后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改变。结果:C组均无中枢性DVT、肺血栓、肌丛静脉血栓及血肿的发生,且与A组和B组比较,C组术后7d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术后引流量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各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A组和B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加味桃核承气汤中药汤剂应用于THA术后患者,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有效预防DVT形成。  相似文献   

15.
马渑霞 《新中医》2021,53(3):181-183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接受剖宫产术生产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比较2组临床症状评分、下肢血流速度及血管内径、凝血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产妇术后下肢压痛、肿胀、酸胀、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血管内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7%,低于对照组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改善凝血指标,提高下肢血流速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陇中消肿止痛合剂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THA患者186例随机分为A组89例和B组97例。术后12 h,在一般性预防血栓措施基础上,A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6 mL/次,B组口服陇中消肿止痛合剂50 mL/次,2组均2次/d,应用10 d。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行下肢彩超检查,并于术后3、7、14 d检测D-二聚体,观测2组血栓发生率、凝血指标、术后切口引流量等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术后共发生DVT 9例(A组4例、B组5例),B组肺栓塞死亡1例,8例治疗痊愈,185例患者平均随访3.4个月。B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与A组相当(P〉0.05),2组FIB、D-二聚体较本组用药前下降(P〈0.05);B组术后引流量较A组少(P〈0.05)。结论陇中消肿止痛合剂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与低分子肝素钙相当。  相似文献   

17.
张敏华  金尧  汪苏英 《新中医》2021,53(2):63-65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压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川芎嗪结合低分子肝素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下肢发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2006年10月~2008年10月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结合组,随访3个月,根据静脉造影判断DVT的发生情况,根据出凝血情况和肝肾功能评价药物安全性.结果:191例完成随访,53例发...  相似文献   

19.
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配合中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后配合中药桃红四物汤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46例老年髋部骨折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对照组各23例;中药治疗组采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术前2d到术后2周配合中药桃红四物汤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对照组仅采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术前术后均不用桃红四物汤,治疗至术后2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配合中药桃红四物汤组无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未用桃红四物治疗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深静脉血栓。结论: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后配合中药桃红四物汤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抚顺市中医院骨二病房收住院治疗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应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血栓,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凝血时间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试验组术后凝血时间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及中药熏蒸治疗可明显改善双下肢血液循环速度,提高病灶区血药浓度,抑制血小板凝聚,临床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