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治疗直肠绒毛状腺瘤和早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麻状态下,据肿瘤位置选择手术体位,经肛门插入特殊的直肠镜,保持CO2充气状态,在腔镜和立体视镜系统下,采用针形电刀将直肠肿瘤完整切除,手术创面在腔内连续缝合。结果 28例直肠肿瘤均获完整切除,切缘均阴性。术中1例患者不慎致直肠穿孔;术后1例急性尿潴留;1例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急性发作。术后病理诊断:早期侵袭性癌(T1期)6例,T2和T3期各1例,原位癌(Tis期)2例,直肠绒毛状腺瘤(T0期)13例。7例随访时间平均8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原位复发,1例术后14个月发现直径为0.4cm的直肠腺管状腺瘤。结论 TEM是治疗直肠绒毛状腺瘤和早期直肠癌一条安全、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阑尾类癌3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阑尾类癌的临床及生物学特性、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 1978~ 1998年收治的 3 2例阑尾类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 3 2例患者中 2 6例 ( 81 2 5 %)的症状和体征提示为阑尾炎。 6例患者 ( 18 75 %)为偶然发现。肿瘤直径 <1 0cm 2 5例 ,1 0~ 2 0cm 4例 ,>2 0cm 3例。 2 9例局限于阑尾壁内 ,2例侵犯兰尾系膜 ,1例伴局部淋巴结转移。 3例肿瘤直径 >2 0cm侵犯阑尾系膜及局部淋巴结转移 ,再次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2例行盲肠切除术 ,2 7例行阑尾切除术。 2 8例患者获得随访 ,均无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阑尾类癌少见 ,多表现为阑尾炎的症状。阑尾根部类癌行盲肠切除术 ,<1 0cm的阑尾类癌仅作单纯阑尾切除术即可 ,1 0~ 2 0cm的阑尾类癌可行阑尾及其系膜切除术 ,>2 0cm的阑尾类癌应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壶腹部肿瘤局部切除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2004年间9例壶腹部肿瘤患者行局部切除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病理报告标本切缘均无癌残留,无手术死亡。术后胆漏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7例,随访时间8—45个月,2例分别手术后11、20个月死于其它疾病;1例术后14个月复发死亡。术后1年生存率(6/9)66%,2年生存率(4/9)44%。结论适应于肿瘤直径(2.0cm,无淋巴转移和局部浸润的壶腹部肿瘤,尤其对高龄合并内科疾病患者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和研究直肠下段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最佳治疗术式。方法 对 2 4例下段直肠癌经腹和肛门联合切除术 ,采用结肠与直肠末端进行吻合 ,并观察其术后排、控便功能效果和局部复发情况。结果 全组无手术病死率和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 ,术后 10~ 12周对排气和干便控制良好 ,无一例发生大便失禁。随访 9个月~ 5年 ,平均随访时间 2年 6个月。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80 .2 %、5 9.8%。结论 对于临床分期比较早和肿瘤分化良好 /或由于病人拒绝Miles的下段直肠癌 ,选择经腹、肛门行保留直肠末端的联合切除术后行结肠与直肠末端吻合方法 ,除操作比较简单外 ,其术后可恢复或接近肛门正常排、控便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分析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0例,行肛门局部切除术2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10例,失访2例.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20%,10%.术后生存期5~60个月,平均12.4个月.结论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较为少见,与直肠癌鉴别困难,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肛门入路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证实为低位直肠类癌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经肛门入路手术切除,其中1例行常规切除后有肿瘤残留而改为经腹行M iles根治手术。结果全部病例无并发症,切口无感染,伤口Ⅰ期愈合,术后3~8 d出院。结论经肛门人路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类癌,可彻底清除肿瘤,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肠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手术方法和预后。方法7例直肠平滑肌肉瘤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5例,其中2例是8个月和14个月以前经肛门行肿瘤局部切除复发者。直肠前切除术2例。结果2例患者在1年内复发,2例在2年内复发,1例仅有局部复发的患者再手术后又存活17个月。存活3年以上者3例,5年以上者1例,有2例健在,仍在继续随访中。结论直肠平滑肌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很差,应与其他直肠肿瘤相鉴别。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力争进行广泛性根治切除。术后要随访,有局部复发可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蒂阻断下保留肾单位治疗肾肿瘤的方法及手术技巧. 方法收治肾脏外生性实体肿瘤6例患者,其中.肾细胞癌2例,肿瘤直径分别为2.5 cm和2.2 cm;肾错构瘤4例,肿瘤直径为2.5~3.5 cm.经后腹腔镜径路在自制的肾蒂阻断装置中阻断肾蒂,做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手术,术中距肿瘤0.5~1.0cm处行肾脏部分切除术,创面缝合止血.结果 6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20~210min,中位数150min.术中出血150~200ml,中位数170ml.肾蒂血流阻断时间18~33 min,中位数22 min.2例肾细胞癌术后切缘阴性.术后随访6~12个月,未见肿瘤残留及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肾脏部分切除术中应用自制的肾蒂阻断装置,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手术创伤小、视野清晰、操作方便、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肾等优点,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
王耿泽  任武  宋展 《现代保健》2010,(18):35-36
目的探讨低位早期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低位早期直肠癌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侵犯肠壁的程度为Tis12例,T19例,T27例。28例标本切缘检查未见癌细胞残留。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后无直肠瘘、肛门失禁发生。术后2年无瘤生存率100%,3年存活率95.5%。结论低位早期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1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CT及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4例行MRI检查.肿瘤直径2.6~11.0 cm,平均(6.8±2.7)cm.10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3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术后均辅以免疫治疗.结果 术后经病理证实均为乳头状肾细胞癌.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42个月,平均26个月,1例于术后9个月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保留肾单位手术者于术后12个月局部复发,行根治性肾切除术,余均存活良好.结论 乳头状肾细胞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细胞癌,临床表现和其他类型肾癌类似,影像学和病理学方面与其他类型肾癌有所不同.早期根治性肾切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良性肿瘤8例,均为黏液囊肿;恶性肿瘤10例,其中类癌7例,腺癌2例,黏液囊腺癌1例.18例患者首次均行阑尾切除术,其中4例(1例类癌,2例腺癌,1例黏液囊腺癌)术后2~3个月再次行二期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类癌患者术后4个月再次行二期回盲部切除术,其他13例均未行二期手术治疗.15例患者得到随访,其中13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23年未发现有阑尾肿瘤复发和转移者;1例黏液囊腺癌患者术后6个月死于全身转移,1例腺癌患者术后9个月死于全身转移.结论 原发性阑尾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术前诊断困难,对术中可疑者应行快速冰冻切片明确诊断.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而术式选择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直肠癌经肛门拖出低位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及癌肿沿肠壁远端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分析43例经肛门拖出低位切除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成功施行经肛门拖出低位切除术41例(95.3%),无一例并发吻合口漏,3例术后局部复发.高、中分化与低分化直肠癌距远端阴性切缘的平均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高、中分化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Dukes分期距阴性切缘的平均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中、低分化和Dukes A、B、C期的远端直肠癌肠管合理切除长度应分别不少于2.0、3.0、4.0 cm,经肛门拖出低位切除术可以作为常规的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式.  相似文献   

13.
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消化道平坦型及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内镜下诊断的黏膜平坦型病变和黏膜下肿物8例均使用Hook刀行ESD切除:(1)黏膜瘸变常规染色.黏膜下病变用活检钳推之有活动感.(2)在病变边缘做标志.(3)黏膜下注射使病变和固有肌层分离.(4)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5)剥离病变下方结缔组织,完整切除病灶.[结果]Barrett's食管2例,胃平滑肌瘤1例,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病理报为管状-绒毛状腺瘤1例,乙状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病理报为管状-绒毛状腺瘤并中-重度非典型增生1例,直径类癌1例.直肠黏膜下平滑肌瘤2例.所有病变均得到病理证实.病变直径1.5~2.5 cm.所有平坦型黏膜病变基底及边缘完整.黏膜下病变包膜完整.7例成功切除,1例穿孔转开腹手术.[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消化道黏膜平坦型病变及黏膜下肿瘤可行、有效,切除病灶完整,但要开展黏膜下剥离术(ESD)应非常慎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直肠脱垂的常用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总结56例直肠脱垂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10例不完全直肠脱垂患者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消痔灵注射术即能起到满意的治疗效果.46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中35例行三联术,11例行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术后3年内三联术复发16例,再次行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后痊愈,复发率为45.7%(16/35);经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患者1例术后3d出现吻合口瘘,紧急行横结肠双腔造瘘,3个月后行闭瘘术痊愈,所有行此术式患者随访5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三联术治疗直肠脱垂方法简单易行,但复发率较高.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式手术略复杂,但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诊治的5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肿瘤直径大小分为A组(肿瘤直径〈4cm)16例,B组(肿瘤直径≥4cm)38例。根据病变大小及症状分别采用观察随访、栓塞、肿瘤剜除、肾部分切除及肾切除术。结果:A组中14例无任何症状(87.50%),未行手术干预;2例(12.50%)有症状,行肿瘤剜除术。B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肿瘤剜除术14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7例,行肾切除术7例。所有病例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随诊患者肿瘤无进展及恶变。结论:肿瘤直径〈4cm的患者多无临床症状,可临床随访;对有症状及肿瘤直径≥4cm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治疗应尽可能最大程度保留患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后矢状切口治疗小儿肛门直肠畸形11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正中矢状切口用于肛门直肠成形术经临床实践证明具有暴露充分损伤小、能利用所有肌肉组织修复先天性缺陷达到良好控制排便等优点[1~ 3] 。我院自1987年 1月~ 1999年 10月应用后正中矢状切口治疗小儿肛门直肠疾病 11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本组共 11例。男 4例 ,女 7例。年龄最小 7个月 ,最大 4岁。后正中矢状切口用于肛门闭锁直肠舟状窝瘘 8例 ,行后矢状肛门成形术 6例 ,后矢状肛门直肠成形术 2例 ;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症 2例 ,行直肠肌条切除术 ;肛门闭锁直肠后尿道瘘 1例 ,行肛门直肠成形尿道瘘修补术。术后切口甲级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R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剜出术或肾部分切除术30例,全肾切除术20例,密切观察12例.结果 5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15年,5例在术后3~8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余53例存活,局部复发1例,二次行右肾及肿瘤切除术后7年状况良好.双侧RAML 1例,一侧肾切除后10年另侧肾原肿瘤增大而行肿瘤剜出术,术后5年状况良好.结论 RAML直径大于4.0 cm者,特别是生育期的女性,提倡手术治疗,但要尽可能地选择保留肾单位的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SS的适应症、术中方法以及预后。方法采用NSS治疗小肾癌26例,T1a期19例、T1b期7例。深部肿瘤辅助术中超声定位。术中常规冰冻切片检查。结果15例行单纯肿瘤剜除术,11例行肾楔行切除或肾部分切除术。4例冰冻切片曾考虑肾腺瘤或细胞不典型分化,但术后石蜡切片确诊为肾细胞癌。本组石蜡病理显示:透明细胞癌21例,乳头状肾细胞癌5例。冰冻与石蜡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5%。术中和术后病理均未发现切缘阳性。所有患者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46.2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1例术后61个月死于对侧肾癌合并脑脊柱转移。1例术后28个月死于心梗。结论T1期肾癌采用NSS可获得满意疗效。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有助确保切缘无瘤化,术前逆行插管、术中超声定位以及肾脏局部低温等是提高NSS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11例皮肤瘢痕癌的诊疗经验。方法11例患者均行局部病灶组织活检确诊,然后予行扩大切除术联合皮瓣和(或)厚皮片移植修复,合并区域淋巴结肿大者加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因局部癌肿固定而怀疑癌细胞残存者,术后加行局部放射治疗。所有患者均行术后随访观察。结果本组病例至少表现4种临床类型,即溃疡型、菜花型、膨隆型和混合型。经术后0.5~17年随访观察,全部患者中有2例出现病变复发,其中1例经再度扩大切除术加皮瓣转移术治疗,术后随访0.5年无复发,另l例死于其他全身性合并疾病;其余10例均健在,功能和外观恢复满意。结论手术扩大切除加皮瓣和(或)皮片移植是瘢痕癌的首选有效治疗方法。本病重在预防,不稳定型瘢痕的治疗并防止瘢痕溃疡的发生,是预防瘢痕癌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骶尾部入路手术在直肠外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1年采用经骶尾部入路局部切除中段直肠肿瘤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直肠绒毛状腺瘤34例,其中伴癌变者3例;早期直肠癌6例;直肠黏膜下巨大囊肿2例。42例均行直肠部分切除术。术后伤口感染2例(4.7%)缝合口瘘6例(14.2%),肿瘤局部复发1例(2.4%),无肛门失禁。确诊直肠癌的9例患者术后存活超过5年者达88.8%。[结论]经骶尾部入路局部切除中段直肠肿瘤,具有简单易行、手术创伤小、术野宽敞、切除彻底等优点,是治疗中段直肠良、恶性肿瘤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