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儿科2000年1月~2004年9月诊治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6例临床资料.结果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除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肝脾肿大常见外,肝功能变化以酶学改变为主,其中以乳酸脱氨酶升高最常见;各年龄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简称异淋)均明显高于骨髓变异淋巴细胞,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重症可致死;对于起病急、进展快、肝功损害重、多系统损害者,应注意EBV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和实验窜检查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近期收治的17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3~7岁为发病高峰,临床以发热、颈淋巴结炎、咽峡炎、肝、脾大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伴上眼睑水肿和明显鼾音.并发症发生率74.4%,以肝脏损害最常见,其次为支气管炎或肺炎.73.3%患儿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升高,65.1%患儿EBV-VCA-IgM阳性,27.9%患儿心肌酶谱升高,61.6%患儿血沉增快,62.8%患儿C-反应蛋白轻度增高,但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程度及EB-VCA-IgM阳性与病情程度、并发症发生无关.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造成多系统功能损害,部分临床表现不典型,尽早检查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3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临床表现多样,其主要表现:发热95%(36例),咽峡炎92%(35例),淋巴结肿大84%(32例),部分表现为肝脾肿大,皮疹,双眼睑浮肿,扁桃体伪膜形成。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数〉10×10^9/L 66%(25例),异形淋巴细胞检查〉10%者82%(31例);EBV-IgM检测阳性92%(35例),可伴贫血、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受损、肺炎等。严重者出现嗜血细胞综合征改变,危及生命。阿昔洛韦治疗有效率97%以上(37/38)。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伴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及EBV-IgM检查具有特异性,可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阿昔洛韦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加深认识,及早发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功能的损害,及早诊治。方法对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伴肝功能损害30例(62.5%),经用更昔洛韦、病毒唑、护肝等治疗,治愈40例(83.3%),好转7例(14.6%),自动出院1例(2%)。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较高,提示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常规及时行肝功能检查,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耳鼻咽喉科或儿科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以发热伴扁桃体炎症的IM就诊较为多见,但以急性鼻窦炎为首发症状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较为罕见,易导致漏诊或误诊。我院近年来收治以急性鼻窦炎为首发症状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5例,现对其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以加强认识,避免误诊及漏诊,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7年5月至2012年4月我科收治临床诊断的2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特点、血象检查结果、治疗及其转归进行总结.结果 22例中均有发热、咽炎、白细胞增高、分类淋巴细胞占50%以上或淋巴细胞总数高于5.0×109/L,异形淋巴细胞达10%以上或总数高于1.0×109/L,肝功能异常21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cmcm以上)18例,肝脏肿大20例,脾脏肿大11例,EB病毒抗体阳性1 9例.结论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EB病毒感染最常见,临床以持续发热、咽炎、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外周血象明显增高,异形淋巴细胞大于10%为特点,治疗以抗病毒为主,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最多见,另外皮疹8例,眼睑水肿1例,白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在第2周升高明显,肝功能损害11例,心肌酶学改变3例,尿常规异常7例。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检查复杂多变,部分病例不典型,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表现,探讨其病情被误诊的原因。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5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主要表现为发热(49例)、咽峡炎(48例)和淋巴结肿大(45例)等。在这5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有32例(61.54%)患儿的病情被误诊,其中有20例(62.5%)患儿的病情被误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有6例(18.75%)患儿的病情被误诊为急性肾炎,有4例(12.5%)患儿的病情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有2例(6.25%)患儿的病情被误诊为川畸病。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临床医生在对此病患儿的病情进行诊断时需结合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认真进行分析,若无法确诊,应对其进行多次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提高此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增强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对3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误诊原因。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常见症状发热35例,咽峡炎32例,淋巴结肿大32例,肝肿大25例,脾肿大21例;少见症状眼脸浮肿4例,鼻塞、呼吸困难3例;合并心、肝功能受损。14例误诊病例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7例,淋巴结炎、急性胃炎各2例。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化,易误诊,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及合理的实验室检查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50例临床资料.结果:50例中22例(44%)有发热、咽峡炎、肝脾大、淋巴结大、皮疹等典型症状;早期临床表现多样,容易与其他疾病的症状重叠并混淆,早期误诊32例(64%);淋巴细胞≥50%者34%,单核细胞+淋巴细胞≥60%者50%,异型淋巴细胞≥5%者80%;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肝脏酶学改变:乳酸脱氢酶升高35例(70%),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30例(60%),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1例(62%),总胆汁酸升高20例(40%);呼吸系统表现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23例(46%);抽搐2例(4%).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早期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主要表现为感染相关性淋巴或淋巴样腺体组织反应性改变和多器官功能受损.大多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呈良性临床经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诊断及治疗过程。方法:对52例小儿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岁的儿童发病率较高,占81.8%;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以有多种表现,有的仅表现发热、眼睑浮肿、皮疹,部分除含淋巴组织的肝、脾、浅表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外,其他多器官也可受累,多数患者多脏器损害。结论:对淋巴结、发热、肝、脾无明原因肿大且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者,需行白细胞分类,特别是异型淋巴细胞检测,血清 EBIgM检测,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肝功能受累及血液系统改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 EB 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预后差,病情凶险,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肝损伤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血清学指标。方法:筛选我院2021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6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根据是否合并肝损伤分为肝损伤组(26例)和无肝损伤组(34例),并对比分析其临床特点和血清学指标变化。结果:合并肝损伤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以持续发热和中重度肝脾肿大为突出表现,部分患儿合并皮疹、咽峡炎和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肝损伤组患儿的AST、ALT和TBil等肝功能相关血清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损伤组患儿的淋巴细胞数量>40%和异型淋巴细胞>10%的占比显著多于无肝损伤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白细胞数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继发肝损伤患儿,多表现为持续发热、肝脾肿大、肝酶异常、异型淋巴结细胞增多,在病程早期展开肝功能检查,有助于尽早发现肝损伤,做出对症支持治疗,避免病情发展至危重阶段。  相似文献   

13.
曹军华  安琪 《中外医疗》2010,29(36):48-48,50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诊治的30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7个月~10岁,3~〈6岁儿童最常见。80.0%患儿出现发热、颈淋巴结肿大、咽峡炎三联征。80%患儿中,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66.6%例患儿EBV-VCA-IgM阳性。5例患儿进行T细胞亚群测定,100.0%表现为CD8+细胞明显增高,CD4+/CD8+比值下降。并发症发生率66.6%。100.0%治愈。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数表现典型,部分表现不典型,可造成多系统损害,预后良好。尽早检查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和EB病毒抗衣壳IgM检查,T细胞亚群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4.
周爱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9):606-607
目的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其并发症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9月我院确诊的6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 6个月-6岁占79.69%.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61例(95.31%),鼻塞31例(48.44%),咽峡炎58例(90.63%),肝肿大52例(81.25%),脾肿大51例(79.69%),淋巴结肿大53例(82.81%),皮疹35例(54.69%),眼睑水肿17例(26.56%)。3岁以下鼻塞、眼睑水肿、打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3岁-14岁,年长儿合并多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婴幼儿。实验室检查结果:82.81%的患儿异型淋巴细胞〉10%.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提高对本病临床特点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实验室检查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8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生化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生化指标异常。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易出现心肌、肝功能损害,早期联合治疗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实验室检查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7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生化和免疫学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生化指标异常,患儿组IgG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容易发生免疫功能紊乱,出现心肌﹑肝功能损害,早期联合治疗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秦晓红 《吉林医学》2005,26(6):671-67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EB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特征为发热、咽痛、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周围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清嗜异性抗体与EBV抗体效价增高等。本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早期以渗出扁桃体炎的咽喉炎症为主时,易与链球菌感染、白喉及其他类型的渗出性病毒性扁桃体炎相混淆。出现发热、淋巴结及脾肿大以及异常血象的病例.易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相混淆。本病例诊断时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相混淆。发生误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加深认识,以便及早发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心肌损害的情况,及早治疗。方法对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伴心肌损害32例,其中20例行心电图检查,正常8例(40%),异常12例(60%),经用更昔洛韦、病毒唑、营养心肌等治疗,治愈38例(79%),好转7例(14.6%),自动出院1例(2%)。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率较高,提示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常规及时行心酶谱及心电图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赵乃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7):490-491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与转归,进一步明确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收治的6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3%的病例发生在1岁 ̄7岁的儿童,90.4%的病例有发热,95%有咽峡炎,100%有淋巴结肿大,肝脏、心肌损害常见,100%的病例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VC A-IgM阳性70%.重症病例可发生胸腔积液、腹水,胆囊壁增厚,甘油三酯增高。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个系统,病情轻重不一,预后大多良好。但在诊治过程中要警惕两种较为严重的EB病毒感染疾病,即EBV相关嗜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 LH)、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 AEBV),此两种疾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诊断及治疗过程。方法:对52例小儿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岁的儿童发病率较高,占81.8%;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以有多种表现,有的仅表现发热、眼睑浮肿、皮疹,部分除含淋巴组织的肝、脾、浅表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外,其他多器官也可受累,多数患者多脏器损害。结论:对淋巴结、发热、肝、脾无明原因肿大且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者,需行白细胞分类,特别是异型淋巴细胞检测,血清EBIg M检测,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肝功能受累及血液系统改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EB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预后差,病情凶险,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