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深圳大学南山医院临床分离128株屎肠球菌利奈唑胺(LZD)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大学南山医院微生物室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分离出的128株屎肠球菌,采用肉汤稀释法检测LZD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统计分析LZD的MIC值与屎肠球菌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关系及临床特点,并对耐药株进行耐药机制检测。结果:128株屎肠球菌对LZD不敏感株占4.69%(仅6株),最高MIC值仅为16μg·m L-1。主要分布科室为新生儿科(28.13%)、重症医学科(17.97%)、泌尿外科(6.25%)、肝胆外科(14.84%)和呼吸科(2.34%);标本主要来源于中段尿(46.88%)、胆汁(10.16%)、导管(导管、静脉导管和气管导管)(9.38%)和血液(14.06%)。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红霉素和呋喃妥因三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比较高,对LZD、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具有较好敏感性。LZD耐药株存在23S r RNA V区基因2576位点变异。结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LZD对屎肠球菌仍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可以根据临床优先选择;耐药机制与23S r RNA V区基因位点变异有关;但散在的耐药株仍能检出提示需警惕其MIC值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深圳大学南山医院临床分离313株粪肠球菌药敏特点及万古霉素(Van)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大学南山医院院微生物室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分离出的313株粪肠球菌,统计粪肠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采用肉汤稀释法检测Van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分析耐药分离患者临床特点。结果:313例粪肠球菌标本主要来自于中段尿、分泌物、胆汁和血液,分别为42.99%、17.83%、7.32%和9.55%;科室主要分布于泌尿外科、肝胆外科、骨一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急诊ICU、甲乳科和手显微外科,同时粪肠对Van不敏感株仅占0.64%(2株),最高MIC值为8μg·mL~(-1),313株粪肠球菌对庆大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三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比较高,对氨苄西林、替考拉宁、环丙沙星、Van和利奈唑胺敏感。结论:Van和利奈唑胺可作为临床用药治疗粪肠球菌感染,但是还需要注意其MIC值动态变化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地肠球菌属细菌的耐药变化,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3—2008年临床分离之肠球菌属细菌进行耐药趋势分析。结果906株肠球菌属细菌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占87.86%,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HLGR)肠球菌分离率为61.41%,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分离率为0.44%,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4.07%,而屎肠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达83.33%,对相同抗生素的耐药率屎肠球菌明显高于粪肠球菌。结论肠球菌对f临床常用抗生素以万古霉素最敏感,但青霉素类药物仍不失为治疗粪肠球菌的首选;对于屎肠球菌、HLGR、VRE等感染的治疗,应全面考虑肠球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水平,采取联合用药;而实验室对于肠球菌属的正确鉴定、分型、耐药监测以及临床治疗肠球菌感染中有效控制抗生素疗程、缩短平均住院日也是控制肠球菌耐药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肠球菌引起医院感染的特点、临床分布及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肠球菌感染提供指导。方法:应用MicroseanW/A-40细菌鉴定及药物分析系统对从医院感染者标本中分离的306株肠球菌进行鉴定及药敏测定。结果:306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205株,屎肠球菌87株,其他肠球菌14株,肠球菌属在各类感染性标本中的分离率以尿液、痰液、伤口分泌物最多,分别占43.2%、23.5%、18.3%。药敏结果显示:肠球菌对红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是46.9%、78.6%、58.6%,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最小,为4.9%。结论:肠球菌属是主要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以粪肠球菌多见。肠球菌属存在严重的耐药性,目前,万古霉素对肠球菌属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其次为氨苄西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深圳大学附属南山医院分离出的68株粪肠球菌药敏特点,了解万古霉素(Van)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微生物室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分离出的68株粪肠球菌,统计屎肠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采用肉汤稀释法检测Van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分析耐药分离患者临床特点。结果:68例粪肠球菌标本主要来自于中段尿、导管和血液,分别为51%、12%和12%。同时屎肠对Van不敏感株占5.9%(仅4株),最高MIC值为16μg·m L-1,均无Van用药史。结论:在粪肠球菌Van不敏感菌株仍低,需要注意其MIC值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Van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常见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准确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血培养不重复标本2 680例,对细菌和真菌使用API系统进行鉴定,细菌使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真菌使用MIC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 680份血培养标本中检出病原菌332株,阳性率为11.25%。其中革兰阳性细菌218株,占65.7%;革兰阴性细菌78株,占23.5%;真菌36株,占10.8%。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到了100%,而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表现出高度耐药性,没有发现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结论:血培养病原菌分布较广,耐药问题严重并且广谱耐药,对病原菌及耐药趋势变化及时进行监测来指导临床用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合理运用抗生素,进行肠球菌对各种抗生素耐药情况分析。方法 采用itek-32系统和GPI鉴定卡(法国生物梅里艾公司)鉴定。结果 肠球菌对四环素、高浓度庆大霉素和高浓度链霉素的耐药性最为严重,耐药率分别为79.31%、55.75%和44.83%;而呋喃妥因、万古霉素、氨苄青霉素最为敏感。结论 根据试验结果屎肠球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因此,临床标本分离的肠球菌不仅应该要鉴定菌种,而且要尽早进行药敏试验,以合理地选择抗生素治疗,控制由肠球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7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药表型和基因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琼脂筛选法筛选VRE,并分别用Etest、多重PCR和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万古霉素耐药或中介肠球菌株的表型和基因型。结果:7株对万古霉素耐药或中介的肠球菌株,2株为vanA型,3株为vanC1型,1株为vanC2/3型,1株基因型未明,基因型和表型一致。结论:7株VRE中有2株vanA型,提示实验室准确检测VRE对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预防VRE的流行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医院感染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用Vitek-32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对肠球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以“WHONET5”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318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占84.3%,屎肠球菌占11.9%,其他肠球菌占3.8%;肠球菌属在各类感染性标本中的分离率以呼吸道分泌物、尿液居多,分别占37.4%和27.0%,其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屎肠球菌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占1.9%。结论肠球菌可引起临床各类感染,多重耐药肠球菌分离率及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菌株不断出现,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院内感染主要菌谱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选择某基层医院2010年1到12月住院患者的3958例体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耐药分析。结果细菌培养阳性标本共1046株,占26.43%;检出细菌1046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共429株,革兰氏阴性菌共617株,院内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多,但常见球菌的感染率仍较高。万古霉素对前4种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较高的敏感性。亚胺培南对前4种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院内感染菌群谱不断变化,耐药菌株也越来越多,临床医师应合理使用抗生素,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大肠杆菌为临床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由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大量出现,其耐药性亦不断发生变迁,给患者治疗带来极大困难。我们测定了大肠杆菌44102等5株细菌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的耐药突变频率。用亚MIC(最低抑菌浓度)连续递增式传代培养筛选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高度耐药株,探讨了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及与其它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性。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大肠杆菌41102由北京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013,018,027,064为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敏感株。1.2抗生素:环丙沙星(CPI。X…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尿液培养的细菌分布与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东莞市高埗医院收治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尿液标本,分别进行细菌种类的检测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在60份尿液标本中,共分离出6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为68.33%,革兰阳性球菌为25.00%,真菌为6.67%。(2)奇异变形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较好;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较好;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好。对其余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率。(3)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率良好;屎肠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率良好;铅黄肠球菌对喹奴仆汀、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率良好。对其余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率。结论: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对临床常见且常用的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因此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应及时采取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可改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任昭  樊雪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8):106-107
目的:分析我院尿路感染的茵群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获得的326株主要致病茵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在分离的病原茵中。G-杆菌242株占74.23%,以大肠埃希菌最多,占56.13%;G+球菌77株占23.62%,以肠球菌为主占11.35%;真菌7株占2.15%。产ESBLs的大肠埃希茵检出率为44.26%(81株)、肺炎克雷伯茵检出率为36.36%(8株)。药敏显示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稀类药物(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对青霉素类耐药率最高。革兰氏阳性球茵对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茵占很大比例,达到76-8%。结论:大肠埃希茵仍是细菌性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茵,而产ESBLs已占很大比例。建议临床医生重视细菌培养,在药敏提示下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用新方法进行儿茶对308株临床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儿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通过用新的中药抑菌实验方法儿茶对308株临床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儿茶对金葡萄(112株),表皮葡萄球菌(112株)和肠球菌(28株)的MIC30,分别为0.59,1.19,1.19mg/ml,MIC90分别为1.19,2.38和1.19mg/ml,对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也很好,其MIC90均为1.19mg/ml,结论:儿茶对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 很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测定了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对两种常见致病菌金葡菌和粪肠球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测定法,通过实验组、对照组吸光度的变化来确定PAE。结果:3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各浓度组均呈现明显的PAE,对金葡菌的PAE要长于粪肠球菌。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PAE明显延长。特别是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对金葡菌,红霉素、阿齐霉素对粪肠球菌,其PAE与药物浓度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2)。在亚MIC时,3种药物也都产生较长的PAE。结论:3种抗菌药物对金葡菌与粪肠球菌可产生显著的PAE效应,为新大环内酯类药物减少临床给药次数,延长给药间隔提供了药效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痰培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辅助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痰来源标本分离的2745株病原菌的类别分布和药敏结果。结果:所分离出的274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0.55%,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5.48%)、大肠埃希菌(12.71%)、鲍曼不动杆菌(10.02%)、肺炎克雷伯杆菌(8.60%),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占21.42%,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16%)、革兰阳性杆菌(3.50%)、屎肠球菌(2.00%)、粪肠球菌(1.6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高,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敏感。结论:痰培养药敏分析结果提示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重耐药菌(MDRB)、广泛耐药菌(PDRB)较多,建议根据药敏结果联合、轮转选用抗生素,避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性生成,同时加强耐药菌的监测和管理,控制耐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12种中草药对耐药与非耐药菌株抑菌活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五倍子等12种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4种菌株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中药抗菌试验试管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五倍子、黄连、大黄、黄柏、黄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五倍子、黄连、黄柏、白头翁、大黄、败酱草对肠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结论:12种中药对各菌株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对耐药菌株和非耐药菌株抑菌活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儿童肠球菌尿路感染的临床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肠球菌是一类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易引起严重感染,目前临床最常见的是引起尿路感染,并成为近年来院内感染的第二位病原菌,检出率仅次于大肠杆菌,其中多重耐药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笔者对肠球菌尿路感染患者进行临床和耐药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应用M-H琼脂进行黄连对252株临床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评价黄连对252株临床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新方法(M-H琼脂代替营养琼脂)对黄连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等体外抗菌活性检测。结果:黄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的MIC50分别为0.161,0.161和0.322mg/mL,结论:黄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LZD)抗感染治疗过程中患者肠道LZD耐药肠球菌定植情况,为预防耐药肠球菌播散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深圳大学南山医院住院并使用LZD治疗患者15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采集用药前后各时间段患者粪便标本,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肠球菌及LZD耐药肠球菌,E.–test法检测肠球菌LZD药敏,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LZD耐药相关基因,包括23S rRNA基因V区、cfr、cfr(B)及optr A基因片段。结果:15例LZD治疗患者多数有长期慢性内科疾病病史或手术史,其使用LZD前均有抗生素使用史。肠道定植肠球菌检出率随着LZD用药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其中2例患者在用药前检出LZD耐药肠球菌,随着用药1周肠道LZD耐药肠球菌亦分离不到,两例患者分离到的LZD耐药肠球菌均检测到optr A基因阳性。结论:LZD治疗患者肠道存在LZD耐药定植肠球菌分离阳性患者,LZD使用可以去除定植菌但定植菌是否具有耐药传播的临床意义有待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