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口呼吸引起的错畸形患者咽腔和头位X线头影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寻求由口呼吸引起的错畸形在临床上较为准确的诊断指标,并建立昆明地区恒牙初期咽腔、颈倾斜度和颅颈角的正常值。方法 用Linder-Aroson及Solow的咽腔和颅颈角、颈倾斜度测量方法对昆明地区恒牙初期正常儿童及具有口呼吸不良习惯的安氏类一分类错儿童进行头影测量分析与对比研究。结果 正、异常组间在颈倾斜度、头颅自然位置及咽腔真正通气道的测量值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代表骨性通气道的测量值则无差异。结论 口呼吸引起的错畸形患者由于真正咽腔通气道的狭窄形成了颅和颈椎的前伸位  相似文献   

2.
口呼吸引起的错He畸形患者咽腔和头位X线头影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寻找由口呼吸引起的错He畸形在临床上较为准确的诊断指标,并建立昆明地区恒牙He初期咽腔,颈倾斜度和颅颈角的正常值。方法 用Linder-Aroson及Solow的咽腔和颅颈角,颈倾斜度测量方法对昆明地区恒牙He初期正常儿童及具有口呼吸不良习惯的安氏Ⅱ类一分类错He儿童进行头影测量分析与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
鼻咽腔阻塞性口呼吸的诊断及其对儿童、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一直为国外学者所关注。而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告。本文介绍了Linder-Aronson和Solow的咽腔和颅颈角X线头影测量方法,并以此测量方法对北京地区恒牙初期正常(牙合)儿童进行了研究,初步得出了正常儿童咽腔和颅颈角的数据,可作为临床上诊断阻塞性口呼吸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对口呼吸所致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对28例口呼吸所致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于正畸治疗前、后用Linder-Aroson和Solow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及统计学检验.结果:代表颈倾斜度的OPT/HOR和CVT/HOR分别较治疗前增加2.25°和2.96°,代表自然头位的颅颈角FH/OPT和FH/CVT的测量值比治疗前增加2.60°和2.92°,其变化有显著性差异;代表实际通气道大小的Pm-ad2测量值增加了2.67 mm,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正畸治疗能迅速矫治上下颌矢状位置关系的不调,使口呼吸习惯患者的上气道通气能力明显增加,头颅和颈椎的前伸位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5.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20(12):758-759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对口呼吸所致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对28例口呼吸所致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于正畸治疗前、后用Linder-Aroson和Solow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及统计学检验.结果代表颈倾斜度的OPT/HOR和CVT/HOR分别较治疗前增加2.25°和2.96°,代表自然头位的颅颈角FH/OPT和FH/CVT的测量值比治疗前增加2.60°和2.92°,其变化有显著性差异;代表实际通气道大小的Pm-ad2测量值增加了2.67 mm,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正畸治疗能迅速矫治上下颌矢状位置关系的不调,使口呼吸习惯患者的上气道通气能力明显增加,头颅和颈椎的前伸位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正畸治疗对口呼吸所致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对 2 8例口呼吸所致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 ,于正畸治疗前、后用Linder Aroson和Solow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及统计学检验。结果 :代表颈倾斜度的OPT/HOR和CVT/HOR分别较治疗前增加 2 .2 5°和 2 .96° ,代表自然头位的颅颈角FH/OPT和FH/CVT的测量值比治疗前增加 2 .60°和 2 .92° ,其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代表实际通气道大小的Pm ad2测量值增加了 2 .67mm ,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正畸治疗能迅速矫治上下颌矢状位置关系的不调 ,使口呼吸习惯患者的上气道通气能力明显增加 ,头颅和颈椎的前伸位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7.
鼻咽腔阻塞性口呼吸的诊断及其对儿童He、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一直为国外学者所关注。而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告。本文介绍了Linder-Aronson和Solow的咽腔和颅颈角X线头影测量方法,并以此测量方法对北京地区恒牙初期正常He儿童进行了研究,初步得出了正常He儿童咽腔和颅颈角的数据,可作为临床上诊断阻塞性口呼吸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上气道改变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对上气道的影响.方法生长发育期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上颌后缩患者36例,正常生长发育期儿童3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X线头影测量研究及统计学t检验处理.结果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和正常组相比口咽腔气道段(U-MPW,PAS)明显小于正常组(P<0.05);舌骨位置明显偏低偏后(P<0.0001).结论生长发育期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儿童口咽腔气道段结构性狭窄,舌骨后下移位,为儿童期预防和治疗上气道结构性狭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骨性安氏Ⅱ类错畸形上气道改变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对上气道的影响。方法 生长发育期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上颌后缩患者 36例 ,正常生长发育期儿童 3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X线头影测量研究及统计学t检验处理。结果 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和正常组相比口咽腔气道段 (U -MPW ,PAS)明显小于正常组 (P <0 .0 5 ) ;舌骨位置明显偏低偏后 (P <0 .0 0 0 1)。结论 生长发育期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儿童口咽腔气道段结构性狭窄 ,舌骨后下移位 ,为儿童期预防和治疗上气道结构性狭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伴口呼吸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上气道结构的X线表现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0例恒牙期口呼吸安氏Ⅱ1错(牙合)为研究对象,以30名恒牙初期正常(牙合)儿童为对照组,用图像数字化X线头颅定位摄片仪,分别获得两样本上气道结构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伴口呼吸安氏Ⅱ1错(牙合)的骨性鼻咽、舌咽部最小距离和后气道间隙等测量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软腭长、软腭厚和舌底-眼耳平面角则明显增大,而软腭-舌接触长度、舌体高度和软腭-腭平面角则明显减小,其变化有统计学差异;舌骨也表现为向下、向后移位,在错(牙合)组和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由于上气道矢状径减小、下颌后缩和舌及舌骨的下降,使口呼吸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上气道通气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1.
姚霜  刘晓君  杨霜  杨苹  徐青  王冰 《口腔医学》2006,26(5):348-350
目的探讨恒牙初期和恒牙晚期口呼吸所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矫治时机。方法对12例恒牙初期和14例恒牙晚期口呼吸所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均以快速扩弓联合Tip-Edge技术进行矫治,用图像数字化X线头颅定位摄片仪,作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结果恒牙初期组治疗完成后的SNB、Y-axis、SN-MP和FH-MP等测量值,分别减小了2.88°、1.74°、1.48°和2.23°,而S-Go增加了3.21 mm,与恒牙晚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恒牙晚期患儿治疗后上切牙倾斜度明显减小,其变化大于恒牙初期组患者(P<0.05)。结论恒牙初期进行治疗更有利于垂直向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伴口呼吸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上气道结构的X线表现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0例恒牙期口呼吸安氏Ⅱ1错(牙合)为研究对象,以30名恒牙初期正常(牙合)儿童为对照组,用图像数字化X线头颅定位摄片仪,分别获得两样本上气道结构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伴口呼吸安氏Ⅱ1错(牙合)的骨性鼻咽、舌咽部最小距离和后气道间隙等测量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软腭长、软腭厚和舌底-眼耳平面角则明显增大,而软腭-舌接触长度、舌体高度和软腭-腭平面角则明显减小,其变化有统计学差异;舌骨也表现为向下、向后移位,在错(牙合)组和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由于上气道矢状径减小、下颌后缩和舌及舌骨的下降,使口呼吸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上气道通气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恒牙初期和恒牙晚期口呼吸所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矫治时机。方法对12例恒牙初期和14例恒牙晚期口呼吸所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均以快速扩弓联合Tip-Edge技术进行矫治,用图像数字化X线头颅定位摄片仪,作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结果恒牙初期组治疗完成后的SNB、Y-axis、SN-MP和FH-MP等测量值,分别减小了2.88°、1.74°、1.48°和2.23°,而S-Go增加了3.21 mm,与恒牙晚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恒牙晚期患儿治疗后上切牙倾斜度明显减小,其变化大于恒牙初期组患者(P<0.05)。结论恒牙初期进行治疗更有利于垂直向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伴口呼吸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与正常(牙合)儿童的牙颌颅面硬组织横向结构的差异,为临床诊断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借助头颅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对12例伴口呼吸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的牙颌颅面硬组织结构进行测量分析,并与15例正常(牙合)儿童相应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伴口呼吸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的上颌基骨宽度、上磨牙间距、下尖牙间距及骨性鼻腔宽度明显低于正常(牙合)儿童(P<0.01);与正常(牙合)相比,错(牙合)患儿的下颌骨宽度、下磨牙间距的测量值也低于正常儿童(P<0.05). 结论口呼吸可引起儿童牙颌面横向结构上发育的异常,临床诊治时应对此异常给予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安氏Ⅱ1错(牙合)不同骨面型的颅底形态特征.方法:选取恒牙初期的正常(牙合)和Ⅱ1错(牙合)均角型、高角型、低角型的X线头颅侧位片各30张,男女各半,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Ⅱ1错(牙合)3种骨面型和正常(牙合)的颅底形态变化.结果:Ⅱ1错(牙合)3种骨面型均表现为颅基底角(Ba-SE-FMS)增大,高角组尤其表现在颅前基底角(FMS-SE-PM)增大,均角组、低角组颅中基底角(Ba-SE-PM)增加更为明显.Ⅱ1错(牙合)颅底的有效垂直高度从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依次减小.结论:颅基底角可能更准确反映颅底的曲度,体现Ⅱ1错(牙合)不同骨面型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5,21(3):177-178
目的通过对伴有口呼吸习惯的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双期矫治,探讨其矫治效果.方法10例具有典型下颌后缩面形的患者,替牙期用Bionator矫治器矫治,恒牙初期以牙弓夹板型快速扩弓联合Tip-Edge矫治,观察其颌骨X线头影测量值的变化.结果第一期矫治后下颌前移并生长,第二期矫治不仅改善了面形,而且对上下前牙的倾斜度及牙合关系进行精确调整.结论双期矫治对伴有口呼吸习惯之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面形及牙合关系改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安氏Ⅱ1错牙合不同骨面型的颅底形态特征。方法:选取恒牙初期的正常牙合和Ⅱ1错牙合均角型、高角型、低角型的X线头颅侧位片各30张,男女各半,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Ⅱ1错牙合3种骨面型和正常牙合的颅底形态变化。结果:Ⅱ1错牙合3种骨面型均表现为颅基底角(Ba-SE-FMS)增大,高角组尤其表现在颅前基底角(FMS-SE-PM)增大,均角组、低角组颅中基底角(Ba-SE-PM)增加更为明显。Ⅱ1错牙合颅底的有效垂直高度从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依次减小。结论:颅基底角可能更准确反映颅底的曲度,体现Ⅱ1错牙合不同骨面型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两种临床表现截然不同的错(牙合)畸形作一形态学方面的比较研究.方法:用Tweed分析法对60名恒牙初期(30名安氏Ⅱ1类、30名安氏Ⅲ类)患者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安氏Ⅱ1类和Ⅲ类错(牙合)患者其FMA角可以表现为接近而无明显差异,而两者的FMLA角和IMPA角表现为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认为下切牙倾斜度的变化是两者FMIA角和IMPA角显著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伴有口呼吸习惯的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双期矫治,探讨其矫治效果.方法:10例具有典型下颌后缩面形的患者,替牙期用Bionator矫治器矫治,恒牙初期以牙弓夹板型快速扩弓联合Tip-Edge矫治,观察其颌骨X线头影测量值的变化.结果:第一期矫治后下颌前移并生长,第二期矫治不仅改善了面形,而且对上下前牙的倾斜度及牙合关系进行精确调整.结论:双期矫治对伴有口呼吸习惯之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面形及牙合关系改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伴口呼吸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上气道结构的X线表现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0例恒牙期口呼吸安氏Ⅱ1错牙合为研究对象,以30名恒牙初期正常牙合儿童为对照组,用图像数字化X线头颅定位摄片仪,分别获得两样本上气道结构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伴口呼吸安氏Ⅱ1错牙合的骨性鼻咽、舌咽部最小距离和后气道间隙等测量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软腭长、软腭厚和舌底-眼耳平面角则明显增大,而软腭-舌接触长度、舌体高度和软腭-腭平面角则明显减小,其变化有统计学差异;舌骨也表现为向下、向后移位,在错牙合组和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由于上气道矢状径减小、下颌后缩和舌及舌骨的下降,使口呼吸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上气道通气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