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准确鉴别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寻找一种新的鉴别手段.方法:采用RAPD-SCAR技术对南、北五味子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10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2条条带清楚、重复性好的RAPD引物能够区分南、北五味子,并将其转化为SCAR标记.结论:RAPD-SCAR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鉴别南、北五味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南、北五味子的RAPD鉴别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为准确区分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寻找一种新的鉴别手段。方法 采用随机扩增引物DNA(RAPD)法,筛选适于鉴别南,北五味子的随机引物,结果 总共筛选了80条随机引物,只得到一条引物S429能准确区分南、北五味子,并且其重复性非常高。结论 可利用随机引物S429通过RAPD准确区分南、北五味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电子舌技术对不同产地南、北五味子的味道进行定量表征,建立识别南、北五味子及其产地的方法,构建区分南、北五味子的判别模型。方法:收集不同产地的南、北五味子样品39批,运用电子舌技术对样品的味道进行检测,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因子分析(DFA)对获取的味道特征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采用PCA和DFA两种化学计量学方法,电子舌技术均能够有效区分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DFA能有效区分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的不同产地,验证指数分别为93、98,而PCA仅能区分南五味子的不同产地,对北五味子的产地区分不适用。结论:电子舌可用于南、北五味子及其产地的鉴别,为中药的鉴别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差别。方法:利用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TLC)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性等手段,对两药进行鉴别。结果:从性状看,北五味子果大肉厚质柔润,种子发亮有光泽;而南五味子粒小肉薄显干瘪,种子粗糙无光泽。就显微特征来讲,北五味子果皮表皮细胞壁增厚;南五味子果皮表皮细胞壁不增厚。又经TLC及HPLC色谱分析表明,北五味子含有五味子乙素,南五味子则不合这种物质。结论:南五味子所含成分及药性,与北五味子存在显著差异,认为不可替代北五味子药用。两种药材应分开入药。  相似文献   

5.
南,北五味子的红外光谱鉴别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田进国  何心亮 《中药材》1995,18(6):284-285
对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药材的石油醚、乙醚和水的提取物进行红外光谱测定,结果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分别具有和很好的光谱特征,根据其红外光谱可以准确地鉴别南、北五味子。  相似文献   

6.
南、北五味子的薄层色谱鉴别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南、北五味子,并采用薄层扫描法对南、北五味子中主要有效成分五味子甲、乙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7.
南,北五味子的薄层色谱鉴别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南、北五味子、并采用薄层扫描法对南、北五味子中主要有效成分五味子甲、乙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论述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鉴别。[方法]查阅文献,从基源、地理分布、外观性状、显微结构、化学成分等几个方面论述两种五味子的区别。[结果]五味子与南五味子从基源、地理分布、外观性状、显微结构、化学成分以及药用功效等几个方面均有不同。[结论]北、南两种五味子所含的化学成分不尽相同,药效有差别,有效区分两种药材具有重要意义,用HPLC法对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化学成分可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李筱玲  邓寒霜 《中国现代中药》2018,20(11):1372-1376
目的:调查、评价南五味子药材质量,为避免南、北五味子混用及有效控制南五味子药材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从药材市场或药店随机购买南五味子药材,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进行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分析,确定药材真伪,评价药材质量。结果:收集样品14份,经鉴别2份为北五味子,其他12份样品性状、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均符合南五味子药材特征;所有南五味子样品杂质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 3个样品水分含量超标,1个样品总灰分含量超标;全部南五味子样品中五味子酯甲含量均达到药典要求,其中含量最低的为0. 49%,最高为0. 79%,有效成分含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的2. 5~3. 9倍之间。结论:陕南及周边地区药材市场流通的五味子以南五味子为主,但存在少数南、北五味子混用现象;陕南作为南五味子主产区,所产南五味子药材品质较为优良;在以后的生产、销售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产地初加工管理,进一步提高药材品质。  相似文献   

10.
南、北五味子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点。并为两者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石蜡横切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的实验手段对南、北五味子的种子进行分析。[结果]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在种皮内外层栅栏状石细胞上有显微区别:两者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蛋白质条带在数量、颜色和位置上均有明显的区别。[结论]南、北五味子的显微特征、PAGE均有明显的差别,其特征可作为两者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HPLC法定量测定南北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简便、快速区分两种不同品种的五味子。根据五味子和南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含量差异较大,对不同产地、不同炮制品的五味子进行定量的分析比较。结论:该方法简便、专属、重现性好,可用于五味子和南五味子的鉴别和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了鉴别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本文应用紫外吸收光谱、二阶导数光谱和荧光光谱技术,样品用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进行提取,建立了中药材科学的鉴别方法。方法简单、快速。结果表明,药材两种提取物的光谱,尤其是二阶导数光谱,具有确切、明显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朱水永  苏玉纯 《光明中医》2016,(15):2280-2281
目的论述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鉴别,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文献,从基源、地理分布、外观性状、显微结构、化学成分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几个方面论述两种五味子的区别。结果五味子与南五味子从基源、地理分布、外观性状、显微结构、化学成分以及药用功效等几个方面均有不同。结论根据性状、显微鉴别的特征和高效液相色谱,可以明显的鉴别出五味子与南五味子。  相似文献   

14.
五味子为常用滋补强壮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来源于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两者历史上均以不同来源的同一味药物进行收载和使用。李时珍谓:“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良”。2000年版药典Ⅰ部将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分别收载为两个品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获得南、北五味子油的化学成分谱,评价二者对LO2肝细胞的安全性差异,阐述其潜在的物质基础。方法 利用气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MS)技术和化学计量学,在系统分析鉴定南、北五味子油所含化学成分基础上,比较二者潜在差异标志物。体外培养LO2肝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CCK-8检测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和检测南、北五味子油对肝细胞形态数量、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通过GC-QTOF-MS获得南、北五味子油化学成分谱,共检测化学成分91种,其中南五味子油70种,北五味子油78种,共有组分57种,经OPLS-DA判别分析获得7个主要特征标志物。南、北五味子油对LO2肝细胞作用的安全性与剂量呈现显著差异性。北五味子油可抑制LO2肝细胞的增殖,细胞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增加(*P<0.05),IC50值为(1050±89.81)μg/mL,而南五味子油在达到4000μg/mL浓度下,对LO2肝细胞增殖仍无明显抑制作用,细胞形态和细胞凋亡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南、北五味子油对LO2肝细胞表现为显著不同的安全性,南五味子油的安全剂量远高于北五味子油,这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内转录间隔区2(ITS2)序列对五味子及南五味子药材进行DNA条形码鉴定。方法:对五味子和南五味子样品的ITS2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测序。从Gen Bank中下载了五味子属10个近缘种和2个外类群的ITS2序列。利用Codon Code Aligner软件拼接,采用MEGA 5.10计算相关数据,基于K2P模型构建聚类树(NJ树),应用Blast法进行鉴定分析。获取所测样品序列的ITS2二级结构信息,分析各样品间ITS2序列二级结构的差异。结果:五味子、南五味子样品序列长度分别为231,225~227 bp,Blast鉴定五味子药材原植物为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南五味子药材原植物为华中五味子S.sphenanthera。五味子与南五味子药材的种间K2P遗传距离(0.010 4~0.015 7)远大于五味子种内K2P遗传距离(0~0.002 5)和南五味子种内K2P遗传距离(0~0.005 1)。在NJ树模型中,五味子样品被独聚为1支,南五味子样品被独聚为1支,皆表现出单系性,Bootstrap支持率较高,可与五味子属近缘种区分开。结论:以ITS2序列为标准的DNA条形码能够有效地鉴定五味子和南五味子药材。  相似文献   

17.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sis或华中五味子S.sphenanthera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称为"北五味子",后者称为"南五味子"。五味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作为中药使用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且应用于多种成方制剂。早在明代南北五味子的疗效差异已被众多医家认识,自2000年版《中国药典》开始,对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分别收载,并建立了各自的质量控制标准,直至2015年版《中国药典》对其不断完善,南、北五味子形态、产地不同,成分各有差异,功能主治各有侧重,但目前临床使用存在南北五味子混用之现象。所以为了区分南北五味子,更加合理、安全、有效地将五味子应用于现代临床的治疗,该文对近年来关于南北五味子的研究进行搜集、检索、归纳、总结,从品种鉴别,化学成分(其中北五味子挥发油成分、总木脂素的含量、多糖疗效均大于南五味子),药理作用(以五味子对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主)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综述,以期为南、北五味子的研究开发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使南北五味子不但从形式上而且从根本上真正分开,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准确。  相似文献   

18.
南五味子类药材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建平  王彦涵  陈道峰 《中草药》2003,34(7):646-649
目的 为南五味子药材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用性状鉴别、扫描电镜和薄层色谱方法对不同产地华中五味子及其近缘种绿叶五味子、翼梗五味子和红花五味子果实进行生药性状、种子表面微形态和薄层鉴别。结果 依据种皮表面的微形态特征可以将华中五味子、红花五味子、绿叶五味子及翼梗五味子分为3个类型。去氧五味子素(五味子甲素)(deoxyschisandrin)、五味子酯甲(schisantherin A)的薄层定性表明产于陕西平利、河南栾川、山西阳城、湖南衡山的华中五味子、绿叶五味子和红花五味子果实中都含有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翼梗五味子果实中仅含有五味子酯甲,而甘肃小陇山、陕西留坝产华中五味子果实中检测不到这两种成分。结论 不同产地华中五味子、红花五味子、绿叶五味子及翼梗五味子的干燥果实可以依据种皮表面的微形态特征和薄层色谱结果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9.
吴生  熊宇婷  谢砚  顾蔚 《中草药》2011,42(5):976-979
目的对影响翼梗五味子ISSR-PCR扩增反应的各因素进行优化,建立稳定的反应体系。方法基于正交极差分析方法,以Taq酶、Mg2+、模板DNA、dNTP和引物5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对翼梗五味子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结果翼梗五味子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20μL)为:Taq酶1.00 U、Mg2+1.50 mmol/L、模板DNA 40.00 ng、dNTP 0.25mmol/L、引物0.50μmol/L。筛选出12条扩增稳定、多态性丰富的ISSR引物,并确定了每个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结论所建立的翼梗五味子ISSR反应体系具有标记位点清晰、反应系统稳定、重复性好等优点,为翼梗五味子的分子水平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南、北五味子果实多糖含量及组成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热水回流提取法提取南、北五味子多糖,减压浓缩,运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得南北五味子总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采用硫酸-咔唑法测定糖醛酸含量。采用红外光谱、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法联用脉冲安培检测器HPAEC-PAD法初步表征南、北五味子多糖化学结构。结果:南五味子多糖出膏率为5.56%,北五味子多糖出膏率为10.6%。南五味子多糖中总糖、糖醛酸和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为57.82%、29.1%和1.7%;北五味子多糖中总糖、糖醛酸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7.07%、22.05%和0.7%。红外光谱表明南、北五味子多糖中均具有糖醛酸结构。结论:北五味子多糖提取率及总多糖、蛋白质含量高于南五味子,南五味子中糖醛酸含量高于北五味子;可根据化学成分的差异指导南、北五味子的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