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律平片剂治疗小儿顽固性快速异位心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平(Propafenone)是我国研制成的一种广谱、速效、高效的抗心律失常药.我所于1982年8月首先在国内儿科临床应用口服心律平治疗各类小儿顽固性早搏及阵发性心动过速,至1989年12月经长期系统观察157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18例小儿预激综合征临床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小儿预激综合征(WPW)形成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AVRT)的电生理特征,并观察普洛帕酮(心律平)对AVRT的电生理影响,对18例WPW进行食道电生理检查,检测WPW诱发AVRT后的电生理变化并观察心律平对AVRT的疗效。结果:16例WPW前传有效不应期为200~600ms,平均300.94ms,旁路1:1房室传导频率≥190次/min,9例诱发的AVRT为顺传型,口服心律平出现旁路前传导阻滞。提示小儿WPW的旁路1:1房室前向传导速率快,无文氏传导,且旁路有效不应期长短相差悬殊;食道电生理检查可了解AVRT的类型,心律平可作为治疗AVRT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心律平(propafenone)是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属Ic 型.对新生时期心脏的电生理效应尚未肯定,目前仅限于成年人及成年犬的研究.本文研究心律平对新生犬心脏的电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心律平治疗小儿顽固性心律失常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5月~13岁)。计各型早搏26例、各型心动过速10例。经口服治疗后,首剂与近期疗效高达97%以上,作用迅速,治疗范围广。副作用小。实践证明本药确系一种高效、快速、广谱的抗心律失常新药。本文着重讨论了心律平的临床应用范围、副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药物剂量与用法等方面体会。  相似文献   

5.
快速型心律失常87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通过87例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药物治疗效果的观察,总结心律平、异博定、洋地黄及三磷酸腺苷(ATP)等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并验证食道调博超速抑制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作用。结果 心律平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率达88.9%,洋地黄与心律平联用对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效果较好,乙胺碘肤酮对以上药物无效的心律失常仍然有较好的疗效,而食道调博超速抑制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效率达100%。结论 对多数快速型心律失常,心律平可作为首选药物。药物治疗无效时,应用食道调博超速抑制治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乙胺碘肤酮治疗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I c 类抗心律失常药心律平(propafenone)在成人中已广泛应用,但在儿童中的应用经验有限。现为评价心律平对儿童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副作用和致心律失常作用,及对生长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7.
不同药物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科近年来治疗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7例,共19例次发作。所用药物有利多卡因、毒毛族花子成K、异搏定、心律平,以心律平疗效为最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22个月~13岁。病因:病毒性心肌炎、预激综合征各1例,不明原因5例。心律失常类型层分支性  相似文献   

8.
治疗小儿心律失常,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常不理想,我们自1985年12月~1986年6月采用广州医药工业研究所生产的心律平片剂治疗早搏16例,属顽固性者8例,起效快、副作用小,确为一高效、速效、安全可靠之抗心律失常新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医学问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问答问:如何合理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答:治疗心律失常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心律失常的性质及抗心律失常药对心肌细胞不同的电生理作用而选择用药。1.遇小儿心律失常,首先要考虑是否需要用抗心律失常药。如窦性心律不齐、游走节律、轻度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  相似文献   

10.
心脏电生理检查包括基础电生理、临床电生理(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ic study,略称CEPS)两个方面,后者是基础电生理和体表心电图(ECG)之间的桥梁。自1969年Scherlag等应用右心电极导管录得希氏束电位后,CEPS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心律失常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继1971年Brodsky报道了小儿的CEPS以后,有关文献众多,但国内文献瘳瘳无几。本文就小儿CEPS的基本方法、技术及其在小儿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腺苷是安全有效的儿科抗心律失常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在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期发生率为0.1%~0.4%,是儿科最常见的伴临床症状的心律失常。对此年龄段SVT的治疗,氟卡胺、心律平奏效率为60%~80%;维拉帕米常可导致婴幼儿严重低血压及循环性虚脱;洋地黄类有过量、无效、起效慢(中位数时间6小时)、复律后早期再发SVT等不足;压迫颈动脉窦及Valsalva方式在小儿很难奏效。自1989年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后,腺苷已成为终止小儿及成人SVT发作的一线药。本文结合近年文献,就腺苷的电生理作用及在儿科的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心律失常的治疗与转归.方法 对经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的72例心律失常的儿童进行6~29年随访.观察其治疗与转归.结果 55例频发性早搏患儿,早搏均减少或消失;12例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者(其中2例为同一家族),8例传导阻滞消失,1例好转,3例无明显变化;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者经射频消融治愈.结论 小儿心律失常预后良好,未见心肌病征象,部分不需要抗心律失常药治疗,严重心律失常需心肌营养药及短期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小儿心腔内电生理检查127例报告张玉琢王建波高欣义周明琪刘传木张志明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在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方面有重要价值。目前,国内外该项检查在成人中的报道较多,而国内小儿方面的报道甚少,现将我院儿科近几年心内电生理检查的127例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全国儿科心律失常诊断治疗水平的提高 ,加快小儿心脏专业人才培养 ,为广大儿科及心脏专业医师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 ,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儿科学组定于 2 0 0 0年 10月 2 0~ 2 2日召开第一次全国小儿心律失常学术研讨会。( 1)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 ;( 2 )小儿心律失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3)心电生理检查 ;( 4)小儿心律失常的治疗 :①药物治疗 ;②消融治疗 ;③起搏治疗 ;( 5 )其他小儿心律失常临床和科研的新进展、新成果。寄全文及 5 0 0~ 80 0字摘要各一份。来稿请加盖公章 ,并注明工作单位、地址和邮政编码。截稿日期 :2 0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对盐酸胺碘酮治疗儿童难治性持续性心动过速的认识.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80例应用盐酸胺碘酮治疗的难治性心动过速患儿的资料进行总结.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1个月~14岁(平均2.5岁).结果 盐酸胺碘酮具有良好的控制心室率的作用,总有效率为90%左右;同时它有不同程度转复窦性心律的作用,房性心动过速67%,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92%,交界逸搏性心动过速89%、室性心动过速56%;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具有协同盐酸胺碘酮抗心动过速的作用.治疗过程中7例出现低血压,4例出现心动过缓.结论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盐酸胺碘酮具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它对治疗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的小儿难治性持续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电生理检查对小儿心动过速的诊断、分型和终止发作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食管心房调搏技术对32例小儿快速心律失常进行分型诊断及转复治疗。结果心动过速32例中体表心电图表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27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5例,房室结折返...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监测技术和方法的提高,小儿心律失常越来越多见,而抗心律失常药物尤其 Ic 类有较快的发展。本文着重综述氟卡胺、英卡胺、普罗帕酮的电生理作用、血液动力学、药代动力学、适应症、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剂量和用法。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抢救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病前均有明确病毒感染史,心电图示严重心律失常:房颤,房扑,短阵性室速,短阵性室扑,窦房阻滞,Ⅲ。房室传导阻滞,部分呈ST段下移,单项曲线,和QRS低电压.大多数CK-MB及肌钙蛋白1升高明显。经过综合抢救措施,治愈14例,好转17例,未愈5例,死亡2例。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变速变,治疗主要是抢救心源性休克和纠正心律紊乱。积极应用大剂量Vitc.1.6-二磷酸果糖,改善心肌代谢,心律平治疗心律失常,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多数学者认为所谓“暴发型心肌炎”是指那些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猛、预后凶险的急性重型心肌炎〔1 - 3〕。临床常表现为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 /或致命性及很危险的心律失常 ,此型患儿如不被及时有效救治 ,病死率很高 ,有的病例甚至发生猝死。近年来对暴发型心肌炎的治疗有不少进展 ,下面仅就小儿暴发型心肌炎引起的致命性及很危险的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进行讨论。1 致命性心律失常和很危险心律失常的概念对小儿心律失常的分类方法较多 ,目前常按病理生理 (激动的起源和传导 )分类 ,也可以按心律是否规则、心率快慢进行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抢救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病前均有明确病毒感染史,心电图示严重心律失常:房颤,房扑,短阵性室速,短阵性室扑,窦房阻滞,Ⅲ。房室传导阻滞,部分呈ST段下移,单项曲线,和QRS低电压.大多数CK—MB及肌钙蛋白I升高明显。经过综合抢救措施,治愈14例,好转17例,未愈5例,死亡2例。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变速变,治疗主要是抢救心源性休克和纠正心律紊乱。积极应用大剂量Vitc.1.6-二磷酸果糖,改善心肌代谢,心律平治疗心律失常,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