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吡喹酮衍生物′S77078、S78015、S79046和21542对小鼠血吸虫均有明显的杀死作用。S78015、S79046和21542的剂量为200~400mg/kg/d,疗程2天,对病鼠的减虫率分别为22.5~53.9%、27.6%和32.8~66.9%;S77078 200~600mg/kg/d,疗程1~2天的减虫率为60.1~97.3%,与吡喹酮的83.6~95.6%的相近似。当S77078每天总剂量为30~60mg/Kg、疗程1~2天,对病兔和病犬的减虫率分别为18.3~40.8%和53.7~80.4%,均较吡喹酮的30~60mg/kg×1天的97.1~97.3%和89.7~98.5%的为低。  相似文献   

2.
吡喹酮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双盲法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国产及西德产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139例,观察副作用时采用双盲法,结果显示吡喹酮对症状方面的副作用并不明显,但治后出现2例房颤,并有6.5%的患者尿检轻度异常,可能与药物有关。考核疗效时采用空白对照,治后5~7月粪孵阴转率国产和德产吡喹酮分别为98.5%和98.4%,但未治患者亦有34.3%自然阴转。讨论中强调了对照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抗血吸虫病新药吡喹酮自一九七七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引进、合成以来,国内从寄生虫学、药理、毒理学等方面作了大量实验研究,临床方面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转发吡喹酮治疗方案,我省于一九八一年秋,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1981年1月在霞浦县采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89例,现报告治疗情况。一、临床资料治疗对象为粪检阳性的血吸虫病患者,其中男51例,女38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4岁;慢性患者60  相似文献   

5.
用吡喹酮3种疗法治疗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278例。第Ⅰ、Ⅱ组总剂量分别为40及60mg/kg,疗程1d;第Ⅲ组总剂量60mg/kg,疗程2d,作为对照。治疗后3个月,Ⅰ、Ⅱ、Ⅲ组的粪便毛蚴阴转率分别为91%、91.2%及96%。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第Ⅰ组与第Ⅲ组比较,疗效相当,但用药量可减少1/3,疗程更短,副作用更轻。  相似文献   

6.
抗血吸虫病新药吡喹酮外文药名为Praziquantel,筛选代号Embay 8440,商品名为Droncit,是德国怡默克(E.Merck)和拜耳(Bayer A·G)两家药厂的联合研究所研制成功的一种新的广谱抗寄生虫药。三年前,它仅作为抗蠕虫药,经过实际应用,发现对绦虫病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探讨吡喹酮临床治疗慢性血吸虫病的疗效,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 2006~2012年本院收治的慢性血吸虫病患者 178例,在保肝的同时给予吡喹酮口服治疗,随访 3年,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状况,并定期进行腹部 B超检查及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服药第 1年无阴转病例,第 2年阴转病例为 21例 (11.79% ),第 3年阴转病例为83例 (46.63% ).患者临床症状和肝脾肿大体征明显改善,疗效确切.结论 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8.
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证明,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的杀虫效果显著。鉴于小剂量吡喹酮有使血吸虫迅速挛缩和肝移的作用,故设想吡喹酮合并呋喃丙胺有可能获得较高的疗效。本文报道吡喹酮对感染小白鼠与兔体内血吸虫的肝移情况、合并呋喃丙胺的疗效以及合并用药的毒性。  相似文献   

9.
1977年 Seubert 等报导了一个新型的广谱的抗血吸虫病药物——吡喹酮(Praziquan-tel,又名 Droncit、Embay 8440)。动物试验表明,对曼氏、埃及、日本血吸虫均有很好的杀灭作用,而且毒性较小。经临床初步试用,认为其具有疗程短、效果较好等特点。该药对动物和人体绦虫亦有很好的效果。本文仅对吡  相似文献   

10.
11.
血吸虫病流行于很多国家,在我国解放前流行于南方广大农村,严重危害劳动人民健康,解放后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已取得了不少成就,但要达到彻底消灭,尚须继续努力。近几年对寻找抗血吸虫病新药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进展很快,西德研制成功的广谱抗寄生虫药吡喹酮对人体的三种血吸虫病均有很好的疗效,1977年以来我国亦已试  相似文献   

12.
汪训明 《安徽医药》2015,(1):160-161
目的:探讨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对患者心脏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05年4月至2013年9月来该院治疗的慢性血吸虫病患者260例,根据年龄分为 A 组(≤17岁,85例)和 B 组(17~60岁,86例)和 C 组(≥60岁,89例)。所有患者均口服60 mg·kg -1吡喹酮进行治疗。采用前后自身对照方法,观察吡喹酮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结果A组患者心率有所升高,B 组和 C 组心率下降,三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 Q -T 期间延长,B 组和 C组 Q -T 期间缩短,三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 ST -T 异常和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中应用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对患者心脏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好,心电图观测到的心脏的变化均在较短时间恢复正常,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我院近年来以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1761例的心电图前后对照观察,并以不同疗程(2d,1d,1次疗法)与不同剂量(总量分别为60mg/kg和40mg/g计算)分3组加以比较。发现在疗效相仿前提下,以总量40mg/kg,1d疗法心电图改变最少,安全度大,值得推广应用于门诊治疗慢性血吸虫病。同时,对吡喹酮诱发过早搏动的机理、剂量及服法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14.
据国内外报道,新药吡喹酮(Praziquatel)对三种血吸虫病都有较好疗效。本实验采用吡喹酮、吡喹酮加己烯雌酚、吡喹酮加氯丙嗪引起非特异性免疫机能改变以观察其对疗效的影响。由于植物神经系统与某些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可能有关,因而也做了这方面的观察,藉以较全面地探讨非特异性免疫因素对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心电图观察1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吡喹酮治疗重症脑型血吸虫病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玉其  张娟 《医药导报》2000,19(2):127-128
目的:观察吡喹酮治疗重症脑型血吸虫病的疗效。方法;吡喹酮140mg/kg(总剂量7000 ̄8400mg),即0.4g/次,tid,po,7d为1个疗程,症状有所好转,但疗效不佳,再用药1 ̄3个疗程。结果;2例患者症状均控制,痰病痊愈。结论:在谨慎观察下,大剂量吡喹酮多个疗程治疗重症脑型血吸虫病疗效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患者临床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吡喹酮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方法 对按常规治疗的全部患者计5254例中通过临床表现、实验检查证实出现不良者,按类型、系统逐一登记统计。结果 出现不良反应95例,发生率为18.08%,其中慢性患者69例(1.46%),急性患者15例(4.48%)。晚期患者5例(4.2%),脑型患者6例(9.09%)。出现一种不良反应者85例,二种不良反应9例,三种不良反应1例。结论 吡喹酮所致临床不良反应多发生于消化、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及时处理多数可在一周内恢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吡喹酮顿服疗法与二日疗法的疗效、不良反应作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故作者认为,在常规治疗中选择疗效较高、不良反应轻的二日疗法为好。  相似文献   

19.
国内自1977年试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至今业已四年之久,共治疗病人五万余例。最近,我们在吡喹酮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一例患者于疗程结束后第三天出现癫痫发作,因尚未见文献报道,特报告如下:杨某某,男,10岁,大理县湾桥公社甸中十队人,自幼与疫水接触密切。  相似文献   

20.
用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57例(18例有夹杂症),全部完成治程(按60mg/kg 体重,分二天四次口服)。副作用主要表现在神经、消化和心血管系统方面,与慢性早中期血吸虫病治疗时相似,少数患者出现早搏和心率减慢,值得重视。治后一个月、三个月复查,部分患者症状好转,2例腹水消退,12例治前粪孵阳性者均转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