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联合授权理论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思维导图联合授权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足部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程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中文版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C-DMSES)、诺丁汉足部护理评估量表(NAFF)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状况评分、生理功能评分、心理维度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DSQL)总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思维导图联合授权理论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足部护理能力,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生命力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命力护理,比较两组疾病管理能力评分、健康信念评分和自我效能感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疾病知识、饮食干预、准确运动、用药干预等疾病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预防心血管疾病健康信念量表评分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生命力护理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疾病管理能力评分、健康信念评分和自我效能感评分,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计划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2019年5月—2019年10月)和观察组(2019年11月—2020年5月)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计划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我防护意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防护意识、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自我防护意识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SAS、SD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评分、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计划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改善其负面情绪,提高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自我超越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耐药肺结核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在医院治疗的90例耐药肺结核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基于自我超越理论的护理干预),两组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干预后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较短(P<0.05)。与干预前比,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自我效能各项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自我超越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增强耐药肺结核患者的自我效能,消除不良情绪,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治疗积极性,进而获得护理认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CDSES)评分、血压变化、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舒张压及收缩压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CDSES各项目评分、CSMS各维度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护理,能减少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改善患者血压,提高自我效能、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病人焦虑、抑郁和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CI术的冠心病病人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2组病人手术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术后治疗依从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自我效能水平.结果:2组病人术前1 d的SAS和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观察组病人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病人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1 d(P<0.01),随时间延长SAS和SD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P<0.01).PCI术后,观察组病人的服药依从率、健康行为依从率、定期复查依从率、运动治疗依从率及饮食治疗依从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1%,亦低于对照组的23.8%(P<0.05).除情绪控制外,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自我效能总分和症状管理、角色功能、沟通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病人的冠心病认知水平与自我效能总分及因子症状管理、角色功能、沟通能力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而与因子情绪控制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改善冠心病病人的焦虑抑郁水平,提高其冠心病认知水平,加强自我效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CABG治疗的104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全面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统计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率,对比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良好率分别为59.62%(31/52)、88.46%(46/52),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23%(10/52)、5.77%(3/5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CABG治疗后负面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程系统化护理对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术后康复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接受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的80例原发性肾癌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全程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负面情绪、自我效能感、康复进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总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42.08±4.95)分、SAS评分(41.74±6.20)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0、2.571,P<0.05)。结论 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合并高血压患者接受全程系统化护理,有助于术后康复进度加速以及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增强、负面情绪减轻,是一种优质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正念护理结合精细化护理对中青年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中青年肺癌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全程接受精细化护理,观察组加用正念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T;)、护理6周后(T2)的心理状态和自我效能感的变化,并于护理6周后(T2)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T;时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P<0.05),观察组的SAS评分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均较护理前提高(P<0.05),观察组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护理6周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1.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7%(P<0.05)。结论:在精细化护理的基础上,将正念护理应用于中青年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自我效能感及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激励式护理对接受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永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永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激励式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ESCA)、自我效能(GSES)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ESCA、GSES评分均较前提高,观察组ESCA、GSES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均较前降低,观察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接受甲状腺癌手术的患者进行激励式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与自护能力,缓解其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双心护理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4例患者经数字随机分组法被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联合双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自我效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自我效能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心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自我效能,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2016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3例参与本次观察,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此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自我效能评分情况。结果: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均有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提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均得到充分提高,利于患者日常的自我监控,对病情的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丁庆华  王华 《中外医疗》2013,32(8):79-79,8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影响。方法将89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状况调查,测定并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分值。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或缓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术前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随访路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依照临床路径模式制订随访路径手册.将10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干预组患者出院后以随访路径手册为指导,进行学习、运动康复锻炼及随访,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接受常规康复指导及随访.出院后2周、6周和3、6、9个月时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自我效能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 出院后,干预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的SAS及SDS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自我效能评分呈升高趋势,而对照组的下降及升高趋势不明显(P<0.05),干预方法对SAS、SDS及自我效能评分评分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均有影响(P<0.05).结论 采用随访路径可明显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效能和降低焦虑抑郁水平,提高康复效果,促进自我护理行为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心理状况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普外科住院择期手术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着重实施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自我效能GSES评分及手术配合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SAS评分为(30.9±5.3)分,对照组为(39.4±7.6)分,两组干预后焦虑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干预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效能GSES评分为(34.8±6.1)分,对照组为(29.5±5.1)分,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GSE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GSE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主动配合、顺利完成手术后配合度良好共30例,手术配合率达96.7%,对照组患者不配合医师,血压、心率波动较大,配合率达88.3%,两组手术配合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缓解普外科患者的焦虑心理,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及手术配合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6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入选患者根据护理侧重点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采取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着重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病情观察及生活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SAS评分、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干预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介入治疗后,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χ2=6.348,P<0.05)。干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达12.50%,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达31.25%,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威海市东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1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连续护理。比较两组负性情绪、护理满意度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自我护理意识、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护理意识、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及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的8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2组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有显著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慢性病轨迹模式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7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8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接受慢性病轨迹模式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汉密斯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斯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自我管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中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表(LiHF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能够缓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病情稳定,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接纳承诺疗法(ACT)在急性脑梗死(ACI)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68例ACI偏瘫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34例)、干预组(34例)。予以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联合ACT。观察两组创伤后自我效能、负面情绪、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4周两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4周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均较干预前下降,且干预组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ACT能够缓解ACI偏瘫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创伤后自我效能,有助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