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放射治疗是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其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精确的肿瘤照射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影像组学以非侵入性方式高通量地从医学影像中获取肿瘤全面的综合信息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有助于放射治疗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勾画、对放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准确预测。本文将对利用影像组学方法建立模型的基本流程,及其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3.
食管癌是中国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肿瘤, 且一般发现较晚、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及正确分期是治疗的基础, 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是重中之重。影像组学可以利用现有的影像学资源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并且通过深度学习或机器学习等方法来将其潜在的高通量数据进行二次利用, 以此建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这或许可以成为一项肿瘤预后的重要标志用以预测总生存或肿瘤进展情况, 从而筛选不同风险的患者, 给予个体化治疗。本文对影像组学的基本概念、在食管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及与临床和基因研究方面的结合等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在肺癌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放疗技术和设备的不断进步, 已成为肺癌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 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尤其在肺癌影像的诊疗中起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对影像进行整理、汇总可以得到影像数据库, 应用于临床工作及科研。本文针对人工智能辅助肺癌放疗的影像数据库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以期为肺癌人工智能放疗影像数据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2022,(2)
难治性鼻咽癌具有治疗复杂、复发风险高、预后差的特征。影像组学是一种新兴的、无创的医学影像诊断方法, 它从海量的医学影像数据中提取大量的定量特征, 通过量化分析进行诊断和预测, 具有客观、非侵入、可挖掘的特点, 在肿瘤的诊疗中发挥巨大作用。深度学习可以自动地学习影像组学特征, 两者结合应用的前景更加广阔。目前, 已涉及鼻咽癌的多方面研究, 包括鼻咽癌靶区勾画、评估治疗反应、预测预后、预测放疗后不良反应等。本文对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的研究内容及其在难治性鼻咽癌中的临床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阐述, 旨在提高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在难治性鼻咽癌诊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引导放射治疗(MRgRT)在模拟定位时和放射治疗期间不仅提供分辨率高、软组织对比度好的实时磁共振(MR)影像以指导靶区的勾画, 而且实时动态地揭示了治疗过程中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位置及形状变化, 为实施个体化计划修正提供了依据, 极大地改变了肿瘤治疗模式。并且这一治疗模式理论上更适用于像乳房这类组织形变较明显部位的疾病。因此, 本文对磁共振引导直线加速器(MR-linac)在乳腺癌放射治疗工作流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并着重分析了它对乳腺癌放射治疗的影响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预测和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卫生经济学价值。目前, 探索新辅助治疗疗效预测和评估的方法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重点以及难点。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是当前两种快速发展的技术, 将两者联合起来构建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预测和评估模型, 对疗效进行预测和评估, 是非常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 以支持个体化的临床决策和治疗选择。本文针对基于影像组学的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预测和评估的文献展开综述, 以探究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预测和评估中的前景和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构建前列腺癌术后放疗临床靶区(CTV)及部分危及器官(OAR)自动勾画模型的方法, 以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和靶区勾画统一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由一位放疗医师勾画的117例前列腺癌术后患者CT资料, 基于3D UNet设计多分类自动勾画模型CVT-UNet, 采用戴斯相似系数(DSC)、95分位豪斯多夫距离(95%HD)和平均表面距离(ASD)评估模型分割能力, 比较另外两位医师对测试集自动勾画靶区评估结果的差异。再随机收集78例由其他医生治疗的患者进行模型外部验证, 比较两位医师评价的差异。结果测试集前列腺瘤床区(CTV1)、盆腔淋巴结引流区(CTV2)、膀胱和直肠的平均DSC分别为0.74、0.82、0.94和0.79。临床评分显示:两位医师对CTV2和OAR的勾画达成了更多的共识;而对CTV1的勾画则共识较少, 故评分差异较大。结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用于术后前列腺癌CTV及相关OAR的自动勾画模型可行, 但前列腺瘤床区的自动分割仍需改善。 相似文献
9.
同步放化疗是局部晚期宫颈癌主要的治疗手段, 放疗后出现阴道损伤是不可避免的, 而以往临床上对急性放射性阴道损伤的治疗及预防关注较少。本文对宫颈癌放疗后急性阴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治疗及其预防的研究结果及进展做一综述, 以期为临床工作中减少阴道损伤、更好地完成放疗疗程、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晚期食管癌在所有食管癌病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目前指南推荐的治疗模式为系统治疗。放疗作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 临床应用广泛。回顾性分析和小样本前瞻性研究显示, 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 放疗与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均有提高疾病控制率、改善症状和延长生存时间的优势。因此, 更好地发挥放疗对食管癌的快速起效、持久控制和激发新抗原等方面的优势是重要的临床课题。本文就如何优化晚期食管癌的治疗策略, 综述了寡转移性食管癌、多发转移性食管癌的放疗策略及放疗适宜人群的筛选方法, 为提升放疗在晚期食管癌综合治疗中的地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基于剂量组学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和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行根治性放射治疗的105例食管癌病例资料, 放射性肺炎的评级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术语评定标准5.0版进行评价, 分别收集临床因素、传统剂量学特征和剂量组学特征。对用于预测是否发生放射性肺炎的特征进行limma分析。使用支持向量机、k最近邻算法、决策树、随机森林和极致梯度提升算法分别建立预测模型, 用十折交叉验证法评估模型的性能, delong检验评估采用不同特征时的模型差异。结果全组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21.9%。1个临床因素、6个传统剂量学特征和42个剂量组学特征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P<0.05)。支持向量机使用线性核函数得到的预测性能最好, 未加入和加入剂量组学特征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和0.75。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极致梯度提升算法所建立的模型在未加入和加入剂量组学特征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入剂量组学特征可有效提高食管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预测模型性能。 相似文献
12.
肿瘤相关疲劳(CRF)是与肿瘤及肿瘤治疗相关的一种症状。放疗过程中CRF的发病率很高, 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尽管目前有关CRF的研究越来越多, 但放疗导致CRF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 系统性干预措施也不完善。本文从放疗导致CRF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工作中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调强放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02例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资料, 根据不同的体外放疗方式, 分为IMRT组和3D-CRT组, 通过1∶1倾向评分匹配后, 分析两组的临床结局差异。连续变量用xˉ±s或M表示, 分类变量用例数(百分比)表示。定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定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计算不同组别的生存率。结果 IMRT组比3D-CRT组有更多的患者接受了腹主动脉旁延伸野放疗(14.9%∶1.2%, P<0.001), IMRT组淋巴结放疗剂量≥55 Gy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3D-CRT组(26.6%∶15.5%, P=0.002)。IMRT组的5年无瘤生存(DFS)率(74.6%∶68.9%, P=0.084)和总生存(OS)率(79.4%∶74.9%, P=0.270)均略高于3D-CRT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RT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淋巴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基于聚类的多Atlas分割方法对正常组织感兴趣区分割的改善, 以达到更好的危及器官的勾画效果。方法选取2019—2020年浙江省肿瘤医院已完成治疗的100例宫颈癌患者的CT图像作为Atlas图谱库。按照危及器官(膀胱、直肠和外轮廓)的体积特征参数作为测度, 利用k均值聚类(k-means)算法将Atlas图谱库划分成若干子集。将待分割图像匹配到相对应的图谱库中进行多Atlas分割。使用相似性系数(DSC)对分割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以30例患者作为测试组, 比较了不同聚类方法所生成的子图谱库对图像分割结果的改进。相较于一般多Atlas分割, 聚类多Atlas分割方法能显著提高膀胱(DSC为0.83±0.09∶0.69±0.15, P<0.001和直肠(DSC为0.7±0.07∶0.56±0.16, P<0.001)的分割准确性, 但左、右双侧股骨头(0.92±0.04、0.91±0.02)和骨髓(0.91±0.0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聚类多Atlas分割方法平均分割时间短于一般多Atlas分割方法(2.7∶6.3 min)。结论聚类多Atlas分割方法不但会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DC)及影像组学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同步放化疗(CCRT)后生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CCRT并持续随访的ⅠB-ⅣA期宫颈癌患者资料423例, 所有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按2∶1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测量所有患者疗前原发灶的最小、平均、最大ADC值及弥散加权成像(DWI)、T2WI、T2WI压脂序列的3D纹理参数。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纹理特征、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采用Cox回归分析构建预测宫颈癌CCRT后总生存(OS)期及肿瘤特异性生存(CS)期的列线图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内部、外部验证。结果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外照射剂量、ADCmin和Rad-score是LACC患者CCRT后OS、CS的独立预后因素, 并构成列线图模型。两个模型预测1年、3年、5年OS和C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6、0.917、0.916和0.911、0.918、0.920, 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 相似文献
16.
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是一种先进的肿瘤精准放疗方法。在BNCT中先利用硼携带剂使10B在肿瘤细胞内靶向富集, 然后利用热中子束照射肿瘤, 基于热中子和10B的核裂变反应释放的α粒子和7Li粒子杀伤肿瘤细胞。与常规放疗相比, BNCT具有生物学效应高、靶向精准、正常组织损伤小和治疗次数少等特点。本文将对近年BNCT的临床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放射治疗广泛应用于原发性和转移性恶性肿瘤的治疗。传统观念认为, 放疗对肿瘤的杀伤作用是基于电离辐射对DNA直接或间接的破坏。近年来, 电离辐射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在其抗肿瘤中的作用和机制备受关注, 取得诸多进展。其中, 环鸟苷酸-腺苷酸合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通路被认为是关键调控枢纽之一。cGAS是一种细胞质DNA感受器, 可与肿瘤来源的双链DNA结合, 并激活下游的STING, 从而激活宿主抗肿瘤免疫反应。针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本文重点总结cGAS-STING通路在放疗免疫效应中的重要作用和潜在机制, 并探讨靶向cGAS-STING通路在放疗增敏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除非特别注明, 均为2A类证据)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积液细胞学阳性(PPC)的危险因素及PPC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初次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20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均于术中送检腹腔积液进行细胞学液基涂片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对全组患者和其中的早期患者PPC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对全组患者及早期患者无进展生存进行单因素分析, 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全组患者及早期患者无进展生存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02例患者中, 183例(90.6%)腹腔积液细胞学阴性(NPC), 19例(9.4%)PPC;Ⅰ~Ⅱ期患者180例(89.1%), Ⅲ~Ⅳ期患者22例(10.9%);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80例(89.1%)。深肌层浸润(OR=3.57, 95%CI 1.02~12.45, P=0.046)、淋巴结转移(OR=7.16, 95%CI 1.70~30.23, P=0.007)是子宫内膜癌患者PPC的独立危险因素;深肌层浸润是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PPC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