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根治性放疗为主综合治疗不能手术的非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治疗的不能手术且接受放疗的168例非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单纯放疗组(95例)与放化疗联合组(73例)的生存结果并探讨预后因素和治疗失败模式。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 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以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20.2个月, 中位总生存(OS)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分别为18.0、12.3个月, 放疗后分别为14.3、7.7个月。1、2、3年OS率分别为72.1%、36.6%、21.5%, 1、2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2.6%、64.3%。Ⅰ、Ⅱ、Ⅲ期胰腺癌中位OS期分别是27.1、18.0、17.0个月。局限期(Ⅰ-Ⅱ期)患者中, 单纯放疗组和放化疗联合组中位OS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1∶20.4个月, P=0.470);局部晚期(Ⅲ期)患者中放化疗联合组的中位OS期长于单纯放疗组(19.2∶13.8个月, P=0.004)。临床分期、放疗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放化疗食管癌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提供最佳结合模式。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12年收治的232例接受根治性放疗联合化疗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放疗采用3DRT技术,化疗方案以铂类药物为基础。Kaplan-Meier法计算LC率和OS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满1、3、5年者分别为232、84、35例。全组1、3、5年LC率分别为66.1%、42.2%、38.5%,中位LC时间为24.4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73.3%、37.2%、19.5%,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LC和OS因素为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照射范围、≥3周期化疗(P=0.112和P=0.000、P=0.031和P=0.000、P=0.009和P=0.000、P=0.074和P=0.030、P=0.218和P=0.001)。多因素分析N分期、临床分期、≥3周期化疗是影响OS的因素(P=0.006、0.000、0.001)。结论 食管癌放化疗能使临床分期偏早者的LC和长期OS明显改善,而照射范围及≥3周期化疗数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髓室管膜瘤术后放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放疗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32例脊髓室管膜瘤术后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并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结果:中位随访61.5月,11例发生术后复发,复发时间在1~80月,平均39.4月,9例为原位复发,2例发生全中枢播散。随访中,患者死亡3例,均为肿瘤相关死亡。3年、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 68.8%(22/32)、65.6%(21/32),3年、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93.8%(30/32)、90.6%(29/32)。手术切除程度、病理级别、放疗对无进展生存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12、P=0.004、P=0.000),全切除术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优于次全切除术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性别、年龄、术后化疗既不影响无进展生存率,也不影响总生存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放疗影响脊髓室管膜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R=0.061,95%CI:0.016~0.237,P=0.000)。结论:手术是室管膜瘤的首选治疗方法。部分切除和间变性室管膜瘤患者,术后放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手术切除程度、病理级别和放疗影响室管膜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颈部骨外浆细胞瘤(EMP)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200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1例头颈部EM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灶累及部位, 分为未累及韦氏环组和累及韦氏环组。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组间差异, 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总生存(OS)期。组间OS率和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率比较用log-rank检验。结果 31例患者全部接受了放射治疗, 中位随访时间98(7~192)个月。其中16例患者同时接受了手术, 10例患者同时接受了化疗, 2例患者同时接受了手术和化疗。15例患者累及韦氏环, 16例患者未累及韦氏环。10年OS率84.8%, 2例发生了局部复发, 2例发展为多发性骨髓瘤。年龄≤55岁和>55岁者10年OS率为100%∶67.0%(P=0.039);累及韦氏环者和未累及者10年OS率为93.3%∶75.2%(P=0.031), 二者10年LRFS率为100%∶66.7%(P=0.022)。放疗前肿瘤最长径≤5 cm者10年总生存率达95.0%, >5 cm者为35.7%(P=0.0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疗后LR采用腔内近距离放疗的初步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 192Ir后装机对2009—2013年间 18例食管癌首程放疗后LR者行腔内放疗,总剂量 16~30 Gy,单次剂量 4~5 Gy,4~6 次(腔内照射范围为病变上下外放1.0 cm,参考点为距中轴外10 mm)。分析近期疗效、LC率、OS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随访率 100%。18例疗后CR 3/18、PR 14/18 、NR 1/18,总有效率94%;16例因临床症状就诊,疗后症状缓解 13例(症状消失 6例、症状减轻 7例)、症状不变 2例、加重 1例,临床症状缓解率81%。全组≥2级RE 6/18,其中2级 4例、3级 2例;1例放疗后5个月出现食管狭窄,行胃造瘘术。中位LC时间为14个月(3~38个月),1、2、3年LC率分别为72%、44%、33%;1、2、3年OS率分别为61%、22%、17%。中位OS期12个月(5.5~45.0个月)。14例死亡,肿瘤相关死亡12例,非肿瘤相关死亡 2例。结论 食管癌放疗后LR采用腔内后装治疗疗效较好且能明显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局部病灶侵犯严重的Masaoka‐KogaⅢ期胸腺瘤的不同治疗模式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8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Ⅲ期)胸腺瘤病例,治疗及随访资料完整可分析者133例。采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率计算,log‐rank法行组间生存对比,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50(3~221)个月。全组中位总生存(OS)期为51(3~221)个月,中位无病生存(DFS)期为45(2~221)个月。根治性手术组比姑息性手术组生存率更优,前者5、10年OS率分别为88.2%、74.4%,后者分别为51.8%、32.4%(P<0.001),前者5、10年DFS率分别为72.2%、45.5%,后者分别为32.3%、16.1%(P=0.001)。手术联合放疗组相比单纯手术OS更优,前者5、10年OS率分别为82.8%、64.2%,后者分别为55.8%、50.2%(P=0.033),两组的DFS未见统计学差异(P=0.176)。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HR=0.264,P=0.001)、手术根治性切除(HR=0.134,P<0.001)、手术联合放疗(HR=2.778,P=0.009)与较好的OS独立相关,年龄<50岁(HR=0.550,P=0.046)、手术根治性切除(HR=0.555,P=0.042)、单个器官组织受侵(HR=0.111,P=0.003)与较好的DFS独立相关。结论局部晚期胸腺瘤根治性切除者OS和DFS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者,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手术联合放疗有着更好的OS,但仍需设计严谨合理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评估各种治疗模式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何珂骏  袁晓军  张勤  盛琦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5):1043-1045
  目的  探讨JEB化疗方案对儿童卵黄囊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3月至201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22例行JEB方案化疗的卵黄囊瘤患儿, 分析年龄、性别、原发部位、Brodeur分期、肿瘤大小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在22例卵黄囊瘤患儿中, 初发病例18例, 复发4例; 男性8例, 女性14例, 中位发病年龄为21.5(6~132)个月。4年总体生存(OS)率为(79.9±17.8)%, 无事件生存(EFS)率(69.3±20.8)%。复发患儿再次缓解率达100%。  结论  以JEB方案结合手术切除肿瘤能明显改善卵黄囊瘤患儿的预后, 尤其对复发患儿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胸部3DCRT在广泛期SCLC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4—2009年间收治的171例广泛期SCLC患者纳入研究,其中86例接受胸部3DCRT和全身化疗,85例只接受全身化疗。放疗采用超分割(1.5 Gy/次,2 次/d)或常规分割(2.0 Gy/次,1 次/d)方式,总量40~62 Gy。化疗方案为铂类联合依托泊甙。生存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100%。全组中位OS期、2年OS率、5年OS率全组分别为15个月、31.5%、2.4%,放疗组的分别为18个月、35.3%、2.4%,化疗组的分别为12个月、14.5%、2.4%(P=0.023)。全组中位PFS期、1年PFS率、2年PFS率全组分别为8个月、27.5%、2.4%,放疗组的分别为9个月、35.4%、6.0%,化疗组的分别为6个月、20.5%、6.0%(P=0.004)。放疗组中超分割总量45 Gy的22例患者中位PFS期11个月,常规分割总量60 Gy的26例患者中位PFS期9个月(P=0.037)。多因素分析显示3DCRT、4周期以上化疗是预后有利因素(P=0.008、0.001)。结论 胸部放疗能改善广泛期SCLC患者OS和PFS,总量45 Gy超分割放疗较佳。胸部放疗和4周期以上化疗对OS是独立的预后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根治性3DRT±化疗在≥70岁食管癌患者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3年收治的116例接受根治性3DRT±化疗的≥70岁食管癌患者,其中同期放化疗32例、序贯放化疗24例、单纯放疗60例。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100%。2、3年样本量分别为102、77例。1、2、3年OS率分别为59.1%、38.4%、23.2%,PFS率分别为61.9%、37.9%、0%。同期放化疗、序贯放化疗、单纯放疗的中位OS分别为22.3、18.0、12.4个月(P=0.044);放疗60 Gy、<60 Gy的中位OS分别为24.7、10.9个月(P=0.036),60 Gy、>60 Gy的中位OS分别为24.7、18.7月(P=0.938)。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是否联合化疗及放疗剂量为OS的影响因素(P=0.003、0.042、0.037)。结论 老年食管癌能耐受根治性3DRT±化疗且可取得与<70岁患者相似疗效,根治性同期放化疗预后优于序贯放化疗及单纯放疗,放疗60 Gy较<60 Gy可明显提高生存,60 Gy为最适宜的放疗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儿童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和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1例儿童脊髓室管膜瘤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  中位随访59个月,7例发生术后复发、播散,1例患儿死于疾病进展。放疗剂量为36.0~55.8 Gy,5次/周,1.7~1.8 Gy/次,平均剂量45.0 Gy。所有患儿放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3、5、8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42.4%、28.3%、28.3%。3、5、8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00%、87.5%、87.5%。  结论  手术切除程度是影响儿童脊髓室管膜瘤预后最重要的因素,对于肿瘤残存或间变性室管瘤患儿,术后放射治疗能有效提高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分析标危型髓母细胞瘤采用全脑全脊髓放疗剂量≤24 Gy和>24 Gy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标危型髓母细胞瘤定义为年龄>3岁、未发生转移、肿瘤全切或近全切(残留≤1.5 cm3)。2003—2013年共入组72例初治儿童、青少年标危型髓母细胞瘤患者。患者术后接受全脑全脊髓+局部瘤床放疗和8个疗程辅助化疗,化疗方案为顺铂、司莫司汀或卡莫司汀联合长春新碱。按放疗剂量≤24 Gy和>24 Gy分为A、B组(20、52例),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和生存率。Kaplan-Meier法计算复发率和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组间差异。结果 A组接受全脑全脊髓放疗19.2~24.0 Gy,B组接受全脑全脊髓放疗24.1~30.6 Gy。放疗后66例(92%)患者完成全部辅助化疗。共11例患者复发。随访满3年患者48例,其中复发11例,死亡7例。全组3年EFS率为83%,3年OS率为86%。A组和B组患者3年EFS率分别为84%和83%(P=0.609), 3年OS率分别为85%和87%(P=0.963)。结论 标危型髓母细胞瘤经规范综合治疗效果较好,其中全脑全脊髓放疗剂量减少至19.2~24.0 Gy未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中心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采用ALL-R-2003方案的疗效和预后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51例诊断为复发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1例患儿中位初诊年龄5.5岁(0.8~13.4岁),中位复发时间为初诊后25个月(3~6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3~116个月)。复发患儿初发时标危、中危及高危组所占比例分别为27.5%(14/51)、29.4%(15/51)和43.1%(22/51)。复发后3年总生存(OS)率和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18.8±5.9)%和(16.2±5.8)%。非常早期复发、早期复发及晚期复发患儿的复发后3年OS率分别为0、(11.7±7.7)%和(51.7±14.8)%(P=0.000)。不同复发部位和不同免疫表型患儿的复发后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复发危险度分组的S1、S2、S3、S4组3年OS率分别为(50.0±35.4)%、(39.9±1.3)%、(10.0±9.5)%和0(P=0.000)。 bcr-abl、MLL融合基因阳性者复发后3年OS率分别为(25.0±21.7)%和0,融合基因阴性者复发后3年OS率为(24.1±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后行骨髓移植组与未行移植组患儿的复发后3年OS率分别为(40.0±15.5)%和(13.0±5.9)%(P=0.038)。结论复发ALL患儿初发时为高危分组及复发时间早时,则预后差。bcr-abl或MLL基因阳性患儿复发后预后差,骨髓移植可延长患儿生存时间。初发分组、复发时间及移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其中复发时间和移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有效后序贯胸部放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经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有效的患者, 序贯行胸部放疗, 采用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评估安全性, Kaplan-Meier法分析其总生存(OS)期、无进展生存(PFS)期。结果纳入患者33例, 中位年龄为66(50~79)岁。中位随访时间为20(3~33)个月, 15例(46%)患者出现疾病进展, 12例(36%)死亡。不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放射性食管炎、食欲下降、乏力等, 6例(18%)患者出现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 主要是白细胞减少。1例(3%)发生3级放射性肺炎, 3例(9%)发生1-2级放射性肺炎。全组患者中均未出现5级不良反应。中位PFS期为12个月(95%CI为3.9~20.1), 6个月、1年和2年PFS率分别为78%、49.6%和35.6%。中位OS期为23个月(95%CI, 15.98~30.01), 6个月、1年和2年的OS率分别为86.2%、74.5%和4...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初诊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BM)患者一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放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首诊确诊为NSCLC BM的患者66例的资料。患者一线应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或不联合脑部放疗。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 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 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13(范围4~49)个月, 中位生存期24个月, 1、2、3年总生存(OS)率分别是75.8%、44.7%、33.6%。1年脑内无进展生存(iPFS)分别是68.8%。放疗免疫组和免疫组脑内客观应答率icORR分别是71.4%、52.6%, 脑内疾病控制率(icDCR)分别是96.4%、89.4%(P=0.122、0.291)。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评估评分(GPA)高的患者1、2、3年OS率分别是100%、85.7%、35.7%, GPA低的患者则分别是68.3%、33.6%、33.6%(P=0.115);放疗免疫组患者1、2、3年OS率分别是88.7%、58.7%...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SCS)治疗初始减瘤手术不满意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行首次复发治疗的116例初始减瘤手术不满意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33例接受SCS+化疗, 83例接受了单纯化疗。为消除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的组间差异, 通过倾向评分匹配从两组患者筛选出28对56例组成匹配队列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 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初始减瘤手术不满意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经匹配后的56例初始减瘤手术不满意的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位PFS为9.0个月, 半年、1年PFS率分别为67.9%、25.0%;中位OS为57.5个月, 3年、5年OS率分别为60.7%、39.3%。其中, SCS+化疗患者和单纯化疗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0.5个月、7.5个月, 半年、1年PFS率分别为82.1%比57.1%、32.1%比2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预后好的早期霍奇金淋巴瘤(HL)的治疗方法,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 对137例预后好的早期HL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4例(61.3%)接受单纯放疗,53例(38.7%)接受联合放化疗.研究指标包括近期疗效,5年、10年总生存(OS)率,无瘤生存(DFS)率,复发和死亡原因.结果 单纯放疗组和联合化放组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71.4%和86.8%(x2=4.381,P=0.036),5年、10年OS率分别为84.4%、78.2%和81.1%、81.1%(P=0.556),5年、10年DFS率分别为85.4%、66.7%和94.1%、94.1%(P=0.047).全组22例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16.5个月;23例(16.8%)死亡,其中9例(39.1%)死于HL.结论与单纯放疗相比,联合化放疗能提高预后好的早期HL的CR率和DFS率,但不提高OS率.  相似文献   

17.
592例食管癌3DRT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食管癌3DRT (3DCRT、IMRT)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2002—2012年间本院接受3DRT食管癌患者592例,其中3DCRT者123例、IMRT 者469例,单纯放疗360例、放化疗232例。中位放疗剂量60 Gy。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3、5年样本数分别为142、53例。1、3、5年OS和PFS率分别为65.3%、34.0%、23.5%和52.1%、28.0%、19.6%。中位OS时间20个月(95%CI为17.9~22.1个月),中位PFS时间14个月(95%CI为11.8~16.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OS和PFS因素有性别、N分期、M分期、TNM分期、放疗剂量、治疗前体重下降、吸烟和饮酒(P=0.002和0.000、0.000和0.000、0.001和0.000、0.000和0.000、0.000和0.000、0.024和0.026、0.009和0.005、0.000和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放疗剂量和性别是影响OS、PFS因素(P=0.000和0.000、0.000和0.001、0.036和0.027)。结论 食管癌3DRT的生存有所提高,临床TNM分期、放疗剂量和性别是影响生存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病例的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到2020年9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病理确诊为颅内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05例, 其中男性101例, 女性104例, 中位年龄54岁。非生发中心(GCB)型占74.1%(126/170)。177例接受含大剂量氨甲蝶呤(HD-MTX)的诱导化疗, 91例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CR)59例(30.4%), 部分缓解(PR)或疾病稳定(SD)112例(57.7%)。83例接受化疗后巩固性或挽救性放疗, 仅14例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分析病理类型、化疗、利妥昔单抗、放疗及放疗模式、ASCT等影响因素对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 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 COX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中位随访34个月, 全组5年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55.6%和44.2%。GCB亚型、含HD-MTX化疗、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诱导化疗后缓解情况、接受放疗是OS或PFS的有利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在肺部寡转移瘤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8年行SABR的 159例肺部转移瘤的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局控率(LCR)和总生存(OS),并采用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159例患者共214个肺转移灶,中位随访时间43个月。1、3、5年LCR分别为90.1%、73.9%、65.8%;1、3、5年OS率分别为73.8%、43.6%、11.9%。单因素分析显示生物等效剂量(BED)≥100 Gy与高LCR相关(P=0.033)。多因素分析显示BED、原发灶来源是LCR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3、0.043)。治疗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3级不良反应。结论 SABR肺寡转移瘤安全有效,对于原发灶控制良好合并肺寡转移瘤的晚期患者,尤其来源于肺癌者,应积极给予SABR,放疗剂量应尽量选择BED≥100 Gy分割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后放疗对早期SCLC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7—2010年临床分期为T1-2N0M0期且行根治性切除术的71例SCLC患者临床资料,31例术后放疗,55例术前或术后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LR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及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5年样本数32例,5年OS率及LR率分别为52%和22%,术后是否放疗对生存无影响(P=0.524)。对于术后N (-)患者行放疗与未行放疗者中位OS分别为47.3个月与96.8个月(P=0.561),5年LR率分别为39%与23%(P=0.934)。对于术后N (+)患者行放疗者中位生存明显高于未行放疗者(66.7、34.6个月,P=0.016),行放疗者5年LR率亦明显低于未行放疗者(5%、75%,P=0.004)。全组患者远处转移率为30%,术后放疗与否对患者远处转移率无影响(P=0.576)。结论 术后放疗明显降低了术后N (+) SCLC患者LR率并提高了生存,而对N (-)患者反而有降低生存趋势,建议术后N (+)的SCLC患者行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