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3D打印口腔支架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中对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影响及减轻放疗相关急性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1日—2021年11月30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58例,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A组)28例(放疗中佩戴3D打印口腔支架)、对照组(B组)30例(放疗中佩戴软木塞口腔支架),比较两组患者放疗期间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TOM)、口干燥症和口咽黏膜损伤疼痛的发生情况。此外,获得A组中21例患者知情同意,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位患者分别佩戴3D打印口腔支架(C组)和软木塞口腔支架(D组)制作两组放疗计划,分析两组计划靶区的均匀性指数(CI)、适形指数(HI)和危及器官(D_(max)、D_(mean))受照剂量的差异。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ˉ±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重复测量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选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RTOM严重程度(P<0.05)、口腔黏膜损伤疼痛程度(P=0.004)、口干评分(P<0.001)显著低于B组。C、D两组靶区的HI、C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组上唇、患侧颊黏膜的D_(max)(P=0.014、0.009)、D_(mean)(P<0.001、P=0.033)显著低于D组。结论 3D打印口腔支架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中获得了较好的均匀性与适形度,显著降低口腔周围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并有效减轻放疗相关急性RTOM、口干燥症和口咽黏膜损伤疼痛的发生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迭代锥形线束CT(iCBCT)引导的在线自适应放疗在盆腔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开展了基于iCBCT引导的在线自适应放疗在盆腔恶性肿瘤中应用的前瞻性临床试验, 本研究初步分析了2022年8—11月接受在线自适应放疗的13例盆腔恶性肿瘤(2例宫颈癌、4例宫颈癌术后、3例子宫内膜癌术后、3例膀胱癌、1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 探讨在线自适应放疗的可行性、自适应放疗相关流程时间、危及器官及靶区的修改程度、靶区剂量覆盖度、相关危及器官受量等。采SPSS软件进行分析, 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xˉ±s表示, 否则用M(Q1, Q3)表示。方差齐性数据采用t检验分析, 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数据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在自适应治疗过程中, 在线自适应平均时间为15 min 38 s(从接受CBCT扫描到最后计划选择完成的时间)。85.4%(830/972分次)的人工智能自动生成的influencer结构(与临床靶区、计划靶区相邻并可能对靶区轮廓生成有高度影响的器官, 在盆腔肿瘤中通常为膀胱、直肠、小肠)不需要任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金属支架与食管癌常规放疗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关系.方法:1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支架组和无支架组,行增强模拟定位CT扫描,在TPS计划系统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设置3野常规放疗计划.放射源为6MV-X线.结果:适型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支架组与无支架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有食管内支架采用多野同中心常规照射可获得无支架的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D打印补偿膜在乳腺癌即刻乳房重建术后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例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的患者,用同一序列先后对3D打印补偿膜和市售补偿膜覆盖后进行CT定位扫描,勾画空气间隙、靶区及危及器官,采用同一参数分别进行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计划设计(3D打印补偿膜为计划A,市售补偿膜为计划B),然后分析两组计划的空气间隙,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靶区新适形度指数(new conformity index,nCI),危及器官患侧肺的平均剂量(Dmean)、V5、V20、V30,心脏V30,健侧乳腺Dmean的差异。结果计划A的空气间隙体积小于计划B[(8.029±2.542)cm3 vs(20.048±4.372)cm3,t=-5.300,P<0.001]。与计划B相比,计划A的HI[(0.134±0.008)%vs(0.161±0.016)%,t=-...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图像引导在头颈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运用TomoTherapy系统治疗,计算患者行或不行图像引导情况下靶区和危及器官照射剂量,分析剂量差异。结果:头颈部肿瘤患者实施螺旋断层放疗,治疗前不行图像引导,脊髓最大剂量较行图像引导的情况下升高约1.09%,GTV、PTV D95、D98有所降低,降低的幅度分别GTV:1.79%、2.19%,PTV:2.37%、2.15%。行或不行图像引导,GTV、PTV D2、下颌骨剂量、双侧腮腺剂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时行或不行图像引导,靶区和危及器官照射剂量存在差异,但差异很小,不必每次放疗前行图像引导。对于脊髓受量接近最大剂量限制阈值,建议每次放疗前进行图像引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口咽癌调强放疗(IMRT)中颈部Ⅱ区及口腔靶区优化对治疗效果、涎腺功能、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市肿瘤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口咽鳞状细胞癌患者5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放疗组(对照组)25例及口腔、颈部靶区优化组(观察组)25例。两组均采用IMRT同步铂类药物化疗, 对照组行双侧颈部Ⅱ~Ⅳ区淋巴引流区照射(颈部淋巴结阳性侧包括ⅠB区), 双侧颈部Ⅱ区给予肿瘤剂量60 Gy照射(阳性淋巴结予推量照射);观察组进行靶区优化, 其中健侧颈部(无阳性淋巴结侧)ⅡB区给予肿瘤剂量50 Gy照射;观察组口腔结构勾画为危及器官并限制平均照射剂量(Dmean)<32 Gy。比较两组患者腮腺受照射剂量、急性口腔黏膜反应情况、远期(放疗结束6个月以后)口干反应情况、客观缓解率(ORR)、局部复发率(LRR)、3年总生存(OS)率差异。结果对照组健侧腮腺Dmean为(29±4)Gy, 接受34 Gy照射体积占比(V34)为(48±5)%;观察组健侧腮腺Dmean为(23±3)Gy, V34为(41±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4、4.9...  相似文献   

7.
肖艳  成慧君  王莉  杨柳  于晓 《癌症进展》2020,(5):496-499
目的探讨后装腔内插植放疗与三维后装腔内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与剂量学差异。方法将21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106例)和B组(106例)。在体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后装腔内插植放疗,B组采用三维后装腔内放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剂量学差异。结果B组患者高危临床靶区D100、D90和中危临床靶区D100、D90均明显低于A组,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D2cm3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装腔内插植放疗能够在提升肿瘤组织受照剂量的同时,降低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提升近期缓解率、控制率,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比3D打印与常规组织补偿膜的皮肤贴合性和关键结构剂量学指标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优劣势,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1月至2022年12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76例,根据组织补偿膜使用情况分为3D打印组和常规组各38例。对患者体表与组织补偿膜的空气间隙进行三维重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D打印组与常规组的空气总体积均值分别为14 685.79 mm3与103 828.18 mm3,最大空气间隙高度均值分别为5.71 mm与20.44 mm,3D打印组优于常规组(P<0.001)。3D打印组的靶区适形度(CI)、均匀性(HI)、患侧肺受量(V30、V20、Dmean)和靶区内皮肤剂量(V100%、V98%、V95%、Dmean)分别为0.762 9,0.106 3,22.23%、27.32%、1 514.93 cGy和9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放疗中自适应再计划的必要性和对剂量的改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7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89例NPC患者数据, 患者均接受25+7分次的自适应再计划放疗。比较第一次CT扫描设计的放疗计划(计划A, 25分次)与重新扫描CT后设计的自适应放疗计划(计划B, 7分次)之间靶区和腮腺体积的改变。比较由计划A模拟扩展成32分次放疗的一次性计划(计划Ⅰ)与由计划A和计划B配准融合叠加生成的自适应再计划(计划Ⅱ)的靶区剂量学、均匀性指数、适形指数(CI)差异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主要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计划A相比, 计划B的大出血病变的大体肿瘤体积(GTVnx)和腮腺体积分别缩小13.14%和11.12%, 转移淋巴结的计划临床靶区(PCTVnd)增大了7.75%(均为P<0.001)。计划Ⅱ中大出血病变计划靶区(PTVnx)的Dmean、D5%、D95%和高危计划靶区(PTV1)的D5%与计划Ⅰ相比均明显增大(均为P<0.05);计划Ⅱ中PTVnx和PTV1的CI比计划Ⅰ更接近1。在所有评估的OAR中, 计划Ⅱ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联影计划系统中食管癌同步推量自动uARC计划与人工计划的剂量学和放射生物学参数差异, 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0例同步推量食管癌患者的优质uARC计划, 统计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均值, 建立联影计划系统uRT-TPOIS智能计划的优化目标表。另选取21例食管癌病例作为测试病例, 使用uRT-TPOIS计划系统分别设计人工计划和自动uARC计划。比较两种计划靶区的平均剂量Dmean、PTV的近似最小剂量D98%和近似最大剂量D2%、均匀性指数(HI)、适形指数(CI)、危及器官剂量、平均计划时间、机器跳数(MU)、肿瘤控制概率(TCP)和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 不符合的采用非参数Wilcoxon检验。结果自动uARC计划的靶区D98%(PTV60 Gy:P<0.001, PTV54 Gy:P=0.001)、CI(PTV60 Gy:P<0.001, PTV54 Gy:P=0.002)和处方剂量覆盖靶区体积(V54 Gy:P<0.001)均优于人工计划, 而Dmean和HI的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咽癌IMRT中通过听觉器官分区限制剂量方式优化计划对降低听觉器官剂量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 223例鼻咽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 114例,通过提高听觉器官 Dmean限制的调强优化权重等级方法设计IMRT计划。B组 109例,以PTV外放5 mm为分割线将听觉器官分成高剂量和低剂量区,限制听觉器官高剂量区剂量不高于靶区处方剂量,听觉器官低剂量区剂量不高于靶区处方剂量一半作为调强优化参数设计放疗计划。成组t检验组间差异。结果 T1、T2、T3、T4期中B组耳鼓室腔(中耳)Dmean均值较A组分别减少17.7%、22.4%、15.7%、14.2%(P=0.000、0.000、0.000、0.000);耳蜗 Dmean均值分别减少11.0%、20.1%、10.0%、9.0%(P=0.004、0.000、0.007、0.036);前庭 Dmean均值分别减少22.6%、31.8%、20.6%、21.4%(P=0.000、0.000、0.000、0.000)。B组骨性段咽鼓管 Dmean均值较A组无改善(减少3.4%、6.8%、3.6%、0.1%;P=0.291、0.006、0.155、0.963)。结论 听觉器官分区限制剂量方法能有效降低听觉器官剂量,减小听觉器官放射损伤,更好地保护听觉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CT引导的宫颈癌三维与二维近距离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探讨不同位置子宫对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和靶区适形度的影响以及二维近距离放疗治疗宫颈癌的最适人群。方法 纳入我科30例宫颈癌患者的72 次三维近距离放疗计划,并重新设计二维计划,测量子宫位置前后、左右偏离角度。分别按照宫体前后偏离角度(T)及HRCTV体积(VHRCTV)将数据分为A、B、C、D及Ⅰ、Ⅱ、Ⅲ、Ⅳ组,以探寻二维计划最适子宫位置和HRCTV体积范围。统计采用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宫体前后偏离角度与两种计划的CI值及HRCTV D90无相关性(P值为0.077~0.633),与两种计划中膀胱D2 cm3呈正相关(P值为0.001~0.030),直肠D2 cm3呈负相关(P值为0.011~0.016)。B组(|T|≤10°)及Ⅲ组(VHRCTV为86~96 cm3)中两种计划危及器官参数及CI 值均相近(P值为0.040~0.463);而其他组均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异(P值为0.000~0.940)。结论 子宫前后位置虽然不影响靶区适形度,但会干扰周围危及器官剂量分布,而当子宫位置接近平位(前后偏离角度≤10°)、靶区体积适当(VHRCTV为86~96 cm3)时两种计划的剂量学相近,此时最适采用二维近距离放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口咽癌自动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计划和人工容积旋转弧形调强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的剂量学参数等差异,评估自动IMRT计划在口咽癌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25例口咽癌患者,采用Pinnacle3计划系统分别为25例患者设计自动IMRT计划(IMRTauto)和人工VMAT计划(VMATmanu),两组计划采用相同的靶区处方剂量、危及器官剂量体积限制和迭代次数。比较2组计划靶区的D95、Dmean、D2、适形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优化时间、机器跳数以及优化次数。结果:两组计划均满足临床处方剂量要求。VMATmanu组的靶区略优于IMRTauto组,其中原发肿瘤、高危亚临床病灶和阳性淋巴结等靶区的D<...  相似文献   

14.
影像增强剂对盆腔肿瘤术后调强放疗剂量计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在盆腔肿瘤术后放疗中,影像增强剂对调强计划剂量计算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了10例盆腔肿瘤患者(其中直肠癌6例,宫颈癌3例,子宫内膜癌1例).每例患者于相同体位先后做平扫和增强两套CT,然后将图像传入Pinncle3 8.0治疗计划系统.分别在增强CT上勾画靶区、危及器官和设计调强计划.并将所有勾画轮廓及计划复制到平扫CT.使用配对设计符号秩检验对比两套CT 中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结果:对于PTV,平扫CT计划中计算得到的平均剂量、D95、D5(95%、5%体积PTV接受的最小剂量)和适形指数均显著高于增强CT计划,P<0.05.对于危及器官,平扫CT计划中计算得到的膀胱平均剂量和膀胱V40(接受≥40 Gy剂量的膀胱百分体积)均显著高于增强CT计划,P<0.05.但它们的差别均<0.5%.两套CT中,其他靶区或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放疗中,影像增强剂对盆腔肿瘤术后调强放疗剂量计算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宫颈癌术后放疗中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射治疗(dIMRT)的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及治疗时间,为临床治疗选择放疗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在Monaco5.11计划系统中分别对每例患者进行容积弧形调强和7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比较两种技术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的差异。结果 VMAT技术靶区的平均剂量为46.86Gy,略高于dIMRT技术的46.68Gy(P<0.05),直肠的V10,V20和小肠V30受照剂量VMAT比dIMRT技术分别高了0.63%,3.34%和4.14%(P<0.05),靶区的均匀性、适形度和其他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相比,两者没有统计学意义,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VMAT比dIMRT计划分别减少13.4%和50.6%(P<0.05)。结论 VMAT技术与dIMRT技术相比剂量分布相当或略优,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明显减少,在临床应用上对于宫颈癌术后患者建议使用VMAT技术。  相似文献   

16.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TOM)是放疗导致的口腔黏膜炎症,是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重度RTOM可导致治疗中断,影响疗效。近年来,针对RTOM的防治研究不断有报道,但国内尚缺乏规范和指南。本共识参考国外相关临床实践指南,对国内外RTOM的防治药物和方法进行回顾、总结,为RTOM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推荐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Qin WJ  Luo W  Lin SR  Sun Y  Li FM  Liu XQ  Ma J  Lu TX 《癌症》2007,26(3):285-289
背景与目的:随着鼻咽癌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鼻咽癌治疗后生存率有了明显提高.生存时间的延长使鼻咽癌患者对放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放射治疗所导致的各种急性、晚期放射性损伤如放射性粘膜炎和放射性味觉损伤等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探讨在放射治疗过程中使用个体化的口腔支架(简称口腔支架),将舌和一部分口腔粘膜推离照射野范围,以期达到保护舌、味觉和部分口腔粘膜的作用.方法:首先选取1例合适的鼻咽癌患者,作佩戴口腔支架前后舌受照射剂量和体积的分析;然后将按人组条件收治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上共收治鼻咽癌患者43例,其中试验组19例,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CT模拟常规设野的放射治疗技术,在放疗过程中,试验组患者佩戴口腔支架,对照组不佩戴.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需要采用诱导、同期或辅助化疗,并酌情使用放射增敏剂,在放疗结束时根据颅底骨质破坏情况及肿瘤消退情况决定是否补量或加量.放疗前和放疗中每周检查两组患者基本味觉、体重、口腔各部分粘膜和舌粘膜反应程度.结果:剂量学分析表明患者佩戴口腔支架后舌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均较佩戴前明显下降.试验组与对照组1~2度和3~4度粘膜反应发生的比例分别为73.68%和62.50%,26.32%和37.50%(P=0.470),但3度以上粘膜反应发生的例数试验组较对照组有减少的趋势(5/19和9/24).味觉检查,至放疗结束时试验组有4例(21.05%)患者出现轻度的味觉减退,对照组患者有19例(79.17%)出现味觉减退,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个体化的口腔支架对于行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的口腔粘膜特别是舌的味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等效均匀剂量(EUD)优化方法对肿瘤调强放疗计划中危及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 从已接受调强放疗的患者中用整群随机数字表法抽取鼻咽鳞状细胞癌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10例、直肠癌6例,用物理约束条件优化设计放疗计划,将危及器官的物理约束条件改为EUD约束,同时保持靶区约束条件不变,为每例患者设计一个新计划,并比较新(PLANEU组)、旧(PLANNo_EUD组)治疗计划.结果 PLANEUD组8例鼻咽癌患者危及器官都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PLANNOEU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90、2.352、3.656、2.148、2.283、3.683、2.192、2.353、2.146、2.276、2.126,均P< 0.05);10例食管癌患者危及器官受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408、0.427、0.902,均P< 0.05);PLANEUD组6例直肠癌患者危及器官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PLANNOEU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32、2.693、2.279、2.244,均P< 0.05).结论 在保证靶区剂量的同时,EUD优化方法能够降低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对减少正常组织放疗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靶区增量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三种外照射放疗方案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上的优劣势,并对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和各个危及器官进行剂量学比较。方法 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2015年9月—2019年10月收治的90例宫颈癌(Ⅱ期b以上)患者,随机分成A、B和C三组,每组30人,分别做三维适形放疗(3D-CRT)、固定野静态调强放疗(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VMAT)放疗计划并进行剂量学对比,结合三维后装等效生物剂量讨论三种宫颈癌放疗优劣势。结果 外照射靶区方面,三组计划的PTV平均剂量、适形度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在总体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PTV平均剂量、HI和CI显著低于B和C组(P<0.05)。外照射危及器官方面,三组计划的膀胱、结直肠和小肠平均剂量在总体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A组小肠平均剂量和B、C组比较分别高了13.7%和28%(P<0.05),膀胱平均剂量比B、C组分别降低19.8%和15.2%(P<0.05);结直肠平均剂量则比B、C组分别降低26.1%和19.4%(P<0.05)。B组和C组之间比较,发现两者小肠平均剂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膀胱和结直肠的平均剂量分别高了5.7%和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时间为(135.5±27.6)s,B组治疗时间是A组的7.6倍,是C组的4.8倍。三组外照射联合腔内照射的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剂量均能满足临床要求。结论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在靶区剂量适形度和保护危及器官方面较其他两种方案具有一定优势。而“半野”适形放疗结合三维近距离放疗靶区同样满足临床要求。“半野”三维适形放疗具有治疗时间短,计划执行效率高等优势,与调强放疗相比具有明显价格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VMAT)期间的解剖结构体积改变及剂量学变化。方法:选取8例头颈部鳞癌患者(口咽癌7例,喉癌1例),利用每日锥形束CT(CBCT)分析患者的靶区及腮腺体积随放疗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在放疗第10次和第22次再次进行定位CT扫描及计划设计,比较原计划与2次二程放疗计划中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的靶区及双侧腮腺体积随放疗的进行均呈缩小趋势,且双侧腮腺缩小较为明显。至放疗结束时,GTV和CTV体积退缩比率分别为 15.91%、11.58%;左右腮腺的退缩比率分别为29.72%、26.97%,P均<0.05。在2次二程放疗计划中靶区的D2、D98与脊髓、脑干的D1和原计划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右腮腺照射剂量与放疗前相比均有所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肿瘤患者在VMAT期间靶区和腮腺体积均会显著缩小,放疗中期有必要设计二程放疗计划。采用离线自适应性放疗技术可提高靶区照射的准确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腮腺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