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集束化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市中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集束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识别、并发症的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集束化护理模式能降低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22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医护人员服务、护理效果满意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量表(QOL-C30)评价两组不良情绪、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血栓、出血、血管狭窄及感染等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OL-C3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服务、护理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医护人员服务、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动静脉内瘘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观察并对比2组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2例内瘘闭塞现象,对照组为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预防内瘘闭塞等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进行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患者86例设为对照组,将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进行维持性血透患者92例设为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延长内瘘的寿命,能够保证维持性血液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1191-1192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采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全方位护理可有效降低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常规护理对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该院诊治的糖尿病肾病并发动静脉内瘘患者40例,入选患者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根据不同护理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焦虑状态、焦虑特质及护理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3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4~10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8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功能完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半年后观察组动静脉内瘘功能完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半年内动静脉内瘘功能完好率,降低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7月~2017年1月收治的建立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96例,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护理,对比两组的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随访5个月,观察组的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渗透于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安全可行,保障内瘘的安全有效使用,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根因分析法优化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1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血液透析患者为干预组采用根因分析法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通过优化管理措施、设计动静脉内瘘警示环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进行管理。结果 干预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根因分析法制订管理措施有效降低了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并发症,提高了患者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在防治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意义。方法 将3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常规组15例。观察组运用PDCA循环法,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制定护理措施并实施,动态评价护理质量,将存在的问题作为下一个循环管理强化的重点。常规组采取动静脉内瘘常规护理。观察两组2年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期满,观察组共行血液透析2489例次,发生血肿168例次、感染17例次、血栓形成5例次;常规组共行血液透析2342例次,发生血肿271例次、感染33例次、血栓形成15例次,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的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多种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动静脉内瘘专业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首次行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9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每周透析2~3次,4~5 h/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动静脉内瘘专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和功能障碍发生率,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及生活质量。结果 随访18个月,观察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17.4%)和功能障碍发生率(15.2%)明显低于对照组(37.0%,34.8%),动静脉内瘘的中位使用时间(大于20个月)较对照组(20个月)显著延长,生活质量三项指标健康指数(6.6±3.34)、情绪指数(39.7±7.62)和心理指数(4.63±1.32)显著优于对照组(15.34±4.26,60.51±8.51,9.42±2.25),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动静脉内瘘专业护理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主导的分级授权干预联合专项健瘘训练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建立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 依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在动静脉内瘘建立后,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专科护士主导的分级授权干预联合专项健瘘训练。观察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主观舒适度, 对比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自我管理行为(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比较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量表), 统计干预3个月内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内瘘使用1年通畅率。结果干预3个月后, 观察组患者主观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管理行为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 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生理维度、心理维度、日常生活维度评分及其总分均较干预前有明显升高(P<0.05), 且...  相似文献   

14.
冯睿婧 《全科护理》2014,(14):1271-1272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采用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自护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等自我护理能力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能够提高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的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徐艳姬 《妇幼护理》2023,3(20):4997-4999
目的 分析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采用全程点对点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在我院接 受血液透析治疗的 53 例动静脉内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6 例)实施常 规护理,观察组(27 例)实施全程点对点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ASBHD-AVF)、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 (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 ASBHD-AVF 评分高于对照 组(P<0.05)。观察组 PT 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 D-D、FIB 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内瘘血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开展全程点对点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护能 力,改善凝血功能,维持动静脉内瘘功能,并发症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干预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7月1日~2019年7月31日收治的8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人造血管内瘘阻塞发生率、自护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护理前后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人造血管内瘘阻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ESCA中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护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SF-36中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及活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干预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效能及生活质量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授权管理对血液净化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维护的影响。方法:将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分为5个管理小组,分别为科研组、动静脉内瘘组、护理文件组、消毒隔离组、技术操作组,对其适当授权,以动静脉内瘘组为例,选择在本科室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动静脉内瘘各150例,比较授权管理前后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及自身护理能力。结果:实行授权后HD患者对护士满意度、內瘘自我护理能力、内瘘知识知晓、治疗依从性高于授权前(P0.05)。结论:适度的授权管理能激发护理人员的潜力,提高HD患者內瘘自我护理能力,延长自体动静脉內瘘的使用寿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程点式对接护理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5月在我院行动静脉内瘘术并接受维持性血透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维持性血透动静脉内瘘护理常规施护,观察组接受全程点式对接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动静脉内瘘自护行为评分值高于对照组,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程点式对接护理开展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管理,可提升该类患者的内瘘自护能力,降低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下的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AVF)失功风险预测干预方案及其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AVF术的MHD患者92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动静脉内瘘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循证下的动静脉内瘘失功风险预测干预方案, 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震颤感与成熟度, 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动静脉内瘘失功率、不成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静脉内瘘感染、血栓、出血、循环障碍、窃血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HD患者应用基于动静脉内瘘失功风险的预测循证下的干预方案可有效减轻内瘘失功风险,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生存质量, 获取患者较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风险分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动静脉内瘘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风险分级护理干预,两组干预时间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病人动静脉内瘘震颤感、成熟度、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动静脉内瘘震颤感失功率(2.5%)及不成熟发生率(5.0%)均低于对照组(12.5%,17.5%),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37.5%),护理满意度(95.0%)高于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狭窄、斑块、血栓及血流量异常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干预后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分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动静脉内瘘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