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路兴 《安徽医药》2009,13(11):1363-1364
目的调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体分布,为本社区CAP的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月CAP患者共82例,分别留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应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同时检测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血清抗体。结果82例CAP患者48例(58.5%)病原学检查阳性。检出肺炎支原体14例;肺炎衣原体5例;嗜肺军团菌3例。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15例;肺炎链球菌10例;卡他莫拉菌5例;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14例为混合感染。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仍是CAP的主要致病菌。非典型病原体在CAP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多为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住院患儿肺炎合并胸腔积液的病原学特点,为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合理诊疗提供病原学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61例肺炎合并胸腔积液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及痰标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及博卡病毒(HBoV)、结核杆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鼻病毒(HRV)及偏肺病毒(hMPV),并进行细菌培养。入院24 h内及治疗7~10 d采集患儿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MP抗体IgG、IgM。结果:361例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总病原学检出率为82.83%,其中MP检出率67.59%,病毒检出率15.51%,细菌检出率19.39%,混合感染检出率20.50%,结核杆菌检出率2.22%。病毒检出以hBoV、HRV为主,细菌检出以肺炎链球菌(SP)、流感嗜血杆菌(HI)为主,混合感染以细菌+MP、病毒+MP混合感染为主。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病毒在1~3岁组检出率最高,>6岁组患儿病毒检出率最低(P<0.05),MP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1~3岁组、>3~6岁组患儿细菌检出率均明显高于>6岁组(P<0.05),1~3岁组患儿混合感染率最高(P<0.05)。MP夏季检出率最高,春季检出率最低(P<0.05),病毒夏季检出率相对较低,而细菌秋冬季节检出率相对较高。结论:MP为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最重要的病原体,尤其在夏秋季节,其次为SP,随着年龄增大MP检出率越高,混合感染及结核感染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情况。方法对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的120例住院患儿进行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以及痰细菌培养。有支气管镜检查指征的患儿行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及肺泡灌洗液定量培养。结果 120例支原体肺炎混合其他病原菌感染66例(55.0%),其中肺炎衣原体35例(29.2%),病毒19例(15.8%),细菌12例(10.0%)。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11例(9.2%)。19例支原体混合病毒感染中,3岁以下患儿17例(89.5%)。35例支原体混合衣原体感染者中,3岁以上占27例(77.1%)。结论半数以上支原体肺炎合并其它病原菌感染;合并肺炎衣原体感染最多,其次为病毒,合并细菌感染较少;年幼儿童以合并病毒感染为主,年长儿以合并肺炎衣原体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基于宏基因组测序的检测技术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作用,以期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人纳入研究。采集所有受试者的肺泡灌洗液作为标本,分别进行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检测以及传统检测方式诊断。比较不同检测方式检出病原体情况。以所有受试者出院时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测方式诊断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宏基因组测序检测共检出45例病原体阳性,传统检测方式共检出40例病原体阳性,两种检测方式对细菌、真菌、巨细胞病毒、结核分枝杆菌以及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宏基因组测序检测的复数病原检出率为19.57%(18/92),高于传统检测方式的8.70%(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宏基因组测序检测技术共检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47例,其中2例误诊,1例漏诊,传统检测方式共检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48例,其中8例误诊,6例漏诊。宏基因组测序检测诊断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7.83%(45...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量肺泡灌洗液高通量测序在肺部感染中获取病原学的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送检的89例肺部感染患者,比较不同量肺泡灌洗液高通量测序获取病原学的阳性率;肺泡灌洗液高通量测序与传统细菌培养检测的阳性率、检测病原体的分布、病原体检测的准确性比较;肺泡灌洗液的高通量测序与传统培养获取病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泡灌洗液培养细菌菌株种类变化和药敏结果,为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符合CAP诊断标准,综合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病例,统计分析细菌种类及药敏结果。结果培养细菌共计186例,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共128例,占68.8%;革兰阳性球菌共计58例,占31.1%;肺炎支原体共计12例,占6.3%。结论重症CAP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枸橼酸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部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针敏感。结论本院重症CAP感染的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舒普深敏感性高,临床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熟悉我省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谱及药敏谱,为临床治疗CAP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方法细菌培养采用常规法.细菌鉴定大多数采用仪器法.小部分采用传统手工法,细菌药敏均采用琼脂稀释法。非典型病原体的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均采用日本和美国进口试剂盒进行血清学检测、尿抗原采用酶免疫测定法(EIA)测定。结果人选病例121份,51~70岁患者是本项目的主要对象.占总数的78.5%;病例中(咳)痰标本占97%,其它方法采集的占3%,检出病原菌52例(42.9%).其中肺炎链球菌13株(10.7%),占细菌的第一位;药敏中阳性球菌、大多数阴性杆菌分别测14种抗生素,嗜血杆菌和莫拉菌测9种抗菌药物。非典型病原体共检测121例.阳性28例。检出率23.1%,其中肺炎支原体19例,肺炎衣原体6例,嗜肺军团菌3例。结论CAP是常见的社区感染,其病原谱和药敏谱的组成各地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变迁,尤其是社会人口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的增加、病原体变化和抗生素耐药率上升等原因,CAP的诊治将面临许多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黄光举  张慧玉  李娟  李佳  徐静 《现代临床医学》2021,47(4):241-243,246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液多重PCR检测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1日至11月30日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52例为研究对象,比较痰培养、肺泡灌洗液培养、肺泡灌洗液多重PCR 3种方法的病原体检出情况.结果:肺泡灌洗液多重PCR的单种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两种及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P<0.001);肺泡灌洗液多重PCR与血清ELISA的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抗体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泡灌洗液多重PCR检测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原体的检出率较高,在病原体混合感染检测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近3年医院下呼吸道感染菌株分布情况。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3年诊治各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4039例,对感染患者痰标本和肺泡灌洗液标本采用VITEK鉴定系统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分别统计分析3年间各感染菌株分布情况。结果该院3年内各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学检查送检2583例,送检率63.95%,检出菌株793例,检出率30.70%,其中62.93%(499/793)为革兰阴性杆菌,远多于真菌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菌株中检出率前3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检出率在3年内呈上升趋势。结论革兰阴性菌为近3年该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主要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为首要致病菌,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菌;个别病原菌如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率有增高趋势,应当重视。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一般是指年龄超过65岁的患者,可以由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等引起,其中以肺链球菌感染引起为主。我们以阿齐霉素联用头孢匹胺钠治疗老年CAP10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小华  杨祚明 《河北医药》2016,(15):2363-2365
目的:研究分析难治性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病原菌分离培养结果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情况。方法对儿科收集的107例难治性肺炎(抗感染治疗超过2周无效)患儿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进行肺泡灌洗,对BALF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与痰培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7例患儿进行肺泡灌洗,其中51例患儿细菌培养阳性,获得59株病原菌,阳性分离率为47篌.66%(51/107);<1岁患儿检出22株病原菌、1~3岁患儿检出17株病原菌、>3岁患儿检出20株菌株,共计检出病原菌59株,前三位病原菌菌株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4株(25.45%)、铜绿假单胞菌11株(20.00%)、大肠埃希菌7株(12.73%)。痰培养与肺泡灌洗结果一致的有24例患儿(26株菌株),分别为其中铜绿假单胞菌6例、真菌2例、肺炎链球菌3例、大肠埃希菌5例、阴沟杆菌1例、流感嗜血杆菌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107例患儿经过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1~3次),充分吸引分泌物,局部给药治疗,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达到显效患儿90例(84.11%),有效17例(15.89%),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到出院时间(7±4)d,平均住院时间(15±6)d。结论对于难治性肺炎患儿进行早期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灌洗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指导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了解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状况并分析其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CAP成人患者86例,儿童患者375例。取患者急性期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应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应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痰中军团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儿血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型、B型,副流感病毒1、3型等6种病毒抗体。结果86例成人CAP患者,病原体检出率为64.0%,其中17例(19.8%)检出肺炎支原体,16例(18.6%)检出军团菌,2例(2.3%)检出肺炎衣原体,14例(16.3%)分离出肺炎链球菌,4例(4.6%)为肺炎克雷伯菌,2例(2.3%)流感嗜血杆菌,19例(22.1%)患者存在混合感染,混合感染者中10例为肺炎支原体混合其他病原体。375例患儿中,痰培养360例,其中细菌培养阳性者148例(41.1%);在同时进行痰培养和血清学检测的350例患儿中,254例(72.6%)检测到病原体,其中细菌感染138例(39.4%),病毒感染133例(38.0%),肺炎支原体感染77例(22.0%),肺炎衣原体感染8例(2.3%),军团菌感染7例(2.03%),混合感染112例(32.0%)。成人患者,≤25岁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25岁组,无基础疾病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有基础疾病组,冬季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其他季节;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以1~7岁为主。结论非典型病原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在CAP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采取经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液PCR及细菌培养,分析其病原学分布特征。方法本研究取2018年1年至2019年4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这个阶段选取198例存在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95例研究对象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进一步分析其病原学分布情况。结果结合对所有患儿肺泡灌洗液进行PCR及细菌培养检测结果显示,其中以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居高,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腺病毒同样存在有检出率。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致病菌类型较多,在临床治疗中需结合致病菌类型给予有效针对性治疗,缩短疗程,促使患儿病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4.
呼吸内科518例住院患者细菌耐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病原学检测及药敏情况,并分析细菌耐药原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呼吸内科518例住院病历的主要临床诊断、病原学检测及药敏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以感染性疾病为主,病原学送检率为75.78%,阳性率为10.43%,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酵母样真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385例做细菌培养+药敏,送检率75.78%,其中阳性53例,阳性率为10.43%。413例患者好转,60例治愈,22例死亡,18例未愈,其他5例上级医院治疗。结论我院呼吸内科病原学送检率较高,阳性率较低,其中肺炎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形势严峻,应进一步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改善耐药现状。  相似文献   

15.
彭懿  舒畅  符州 《儿科药学杂志》2016,22(10):32-38
目的: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近10年来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学检测结果,了解CAP病原变迁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12月住院治疗的1 613例CAP患儿鼻咽抽吸物(或痰液标本)细菌培养、呼吸道7种病毒及支原体检查结果等资料。结果:(1)检出前2位细菌为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与2003年及2009年比较,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检出比增加,流感嗜血杆菌检出比显著减少。婴儿组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检出比下降。(2)与2003年及2009年相比,各年龄组腺病毒及支原体检出率增加。(3)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有一定程度增高,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显著下降,为肺炎链球菌敏感药物。结论:儿童CAP病原构成和病原菌耐药性随时间发生变迁,所检出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做好地区病原及药敏监测,有助于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比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mNGS)与传统微生物培养在慢性子宫内膜炎病原学检测结果的差异,了解mNGS在慢性子宫内膜炎病原学诊断中的优势。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生殖中心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不孕症患者共计500例,同时取子宫内膜标本送检,每份标本均分为2份,1份行传统微生物培养法检测病原体,另1份行m NGS法检测病原体,统计治疗前两种方法检测出的病原体数量与种类、微生物检出阳性率以及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并于治疗后对两种方法的复检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传统微生物培养法的检出阳性率为20.80%;mNGS法的检出阳性率为79.40%,有显著性差异(P <0.05)。通过传统微生物培养法共检出104例,致病菌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粪肠球菌等。通过m GNS法共检出397例,除上述致病菌外,还检测出了细菌(阴道加德纳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巨细胞病毒、乳头状瘤病毒)、支原体(解脲脲原体)。在500例子宫内膜标本中,两组检测结果完全不一致的有105例(21.00%),检测结果不完全一致的有241例(48.20%),检测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7.
李丽  付士民  于小玲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9):2634-2636
目的 探讨不同病原菌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补体受体(CR)1、3含量的变化.方法 59例CAP患者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CR的含量,同时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WBC)等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59例CAP患者中肺炎链球菌肺炎13例,A型流感病毒肺炎13例,非典型肺炎5例(支原体肺炎3例,衣原体肺炎1例,军团菌肺炎1例),还有28例病原不明.CR1在链球菌肺炎和病原体不明肺炎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9.4±9.8)、(19.3±8.8),较A型病毒性肺炎显著升高(t=6.13、5.09,均P〈0.01).结论 CAP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CR1含量是一种可以提示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有效预测因子,可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协助临床诊疗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经鼻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的重症肺炎住院患儿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接受nCPAP治疗的354例重症肺炎患儿的病原学资料。结果:354例患儿nCPAP使用时间(72.45±43.04)h。痰病原阳性288例(81.36%),其中病毒202例(70.14%),细菌167例(57.99%),混合病原109例(37.85%)。共检出病原体435株,包括病毒220株(50.57%),以呼吸道合包病毒(RSV)检出率最高(115株);细菌181株(41.61%),以流感嗜血杆菌为主(77株)。不同季节、年龄组病原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使用率为94.92%,高于细菌检出率(52.54%)。结论:使用nCPAP的住院重症肺炎患儿病原主要是病毒,以RSV为主,其次为细菌,以流感嗜血杆菌为主。痰标本病原检出率较灌洗液高,抗生素使用率偏高。  相似文献   

19.
王平  武荣  刘娟 《中国当代医药》2012,(31):33-34,36
目的观察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共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法,对照组51例,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法。机械通气治疗后每天1次送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观察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检出率在持续机械通气24h为6.5%,48h为19.6%,72h为31.7%,拔管时检出率为41.3%。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检出率在持续机械通气24h为9.8%,48h为31.4%,72h为52.2%,拔管时检出率为54.9%。两组机械通气24h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48h、72h、拔管时观察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检出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在机械通气后48h、72h、拔管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法较开放式吸痰法降低下呼吸道细菌检出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更适合新生儿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6,(21):143-146
目的通过临床细菌培养特点分析基层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方法对2013年6月~2016年6月全院送检的2647例标本进行需氧菌和真菌培养,观察细菌培养标本的送检率、临床科室细菌培养标本送检率、细菌检出种类。结果全院细菌培养标本送检率呈逐年增长,2015年为9.1%2014年为4.9%2013年为1.8%,各年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室细菌培养标本3年送检率ICU病区53.0%内科系统病区3.8%外科系统病区2.1%,各病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检出率排名前5位是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白色念珠菌检出率与其他细菌比较感染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细菌培养意识在逐步提高,ICU病区医师的细菌培养意识最强,内科系统医师的细菌培养意识优于外科系统医师。但总体细菌培养标本的送检率较低,白色念珠菌感染突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不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