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应亮  杨辉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4):4184-4189
慢性病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疾病负担,也是全球初级卫生保健和预防工作的重点。慢性病管理在改善患者健康结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上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实地学习和文献研究,介绍澳大利亚两种全科医学慢性病管理计划,即全科医生为慢性病患者提供的综合服务计划(GPMP)和全科医生对慢性病管理服务进行团队式协调(TCAs)。并与我国慢性病管理情况进行比较,提出我国应该从建立优质的全科团队,因地制宜地选择慢性病管理模式,发展“互联网+”技术,为慢性病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等方面改进,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慢性病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转诊、康复及慢性病长期管理、健康管理等多维一体化服务。全科医生应诊能力的不断改进是提高全科医疗服务质量的保障,也是全科医生必备的"看家本领"。在全科医生培训中,用于评价其应诊能力和全科医学思维能力的工具很多。本文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介绍列斯特评估量表(LAP)及其在国外全科医生应诊能力评价中的应用和经验,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客观的、科学的全科医生应诊能力评价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受世界全科医生组织委托 ,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共同主办的第 1 3届世界全科医生组织亚太区年会 (The 1 3thWONCAAsiaPacificRegionalConference 2 0 0 3)将于 2 0 0 3年 1 1月 4~ 8月在我国北京隆重召开。会议主题为 :新世纪高质量的全科 家庭医学。内容涉及 :1、全科医疗、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模式与评价 ;2、质量管理 ;3、全科医生的能力建设 ;4、继续教育和资格认证 ;5、经营管理及双向转诊 ;6、常见病预防、治疗与控制 ;7、社区急救 ;8、慢性病社区管理 ;9、中西医结合 ;1 0、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方面 ,旨在促进…  相似文献   

4.
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是全科医疗的实施者,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及转诊、康复理疗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其服务具有连续性、综合性和个性化的特点,是基层卫生服务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5.
受世界全科医生组织委托 ,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共同主办的第 1 3届世界全科医生组织亚太区年会 (The 1 3thWONCAAsiaPacificRegionalConference 2 0 0 3)将于 2 0 0 3年 1 1月 4~ 8日在我国北京隆重召开。会议主题为 :新世纪高质量的全科 /家庭医学。内容涉及 :1、全科医疗、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模式与评价 ;2、质量管理 ;3、全科医生的能力建设 ;4、继续教育和资格认证 ;5、经营管理及双向转诊 ;6、常见病预防、治疗与控制 ;7、社区急救 ;8、慢性病社区管理 ;9、中西医结合 ;1 0、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方面 ,旨在促…  相似文献   

6.
受世界全科医生组织委托 ,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共同主办的第 1 3届世界全科医生组织亚太区年会 (The 1 3thWONCAAsiaPacificRegionalConference 2 0 0 3)将于 2 0 0 3年 1 1月 4~ 8月在我国北京隆重召开。会议主题为 :新世纪高质量的全科 /家庭医学。内容涉及 :1、全科医疗、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模式与评价 ;2、质量管理 ;3、全科医生的能力建设 ;4、继续教育和资格认证 ;5、经营管理及双向转诊 ;6、常见病预防、治疗与控制 ;7、社区急救 ;8、慢性病社区管理 ;9、中西医结合 ;1 0、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方面 ,旨在促…  相似文献   

7.
舒缓医学是全科医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全科医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慢性病及终末期疾病人数持续上升,舒缓医学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但目前我国舒缓医学教育相对滞后,且尚未将舒缓医学内容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中。本文阐述了将舒缓医学融入山西省全科医生培养及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的具体做法和培训结果,并讨论了实践中的体会,认为将舒缓医学理念及知识融入全科医学的培训工作为全科医生的培养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弥补了全科医生舒缓医学专业知识的欠缺,进一步提高了全科医学师资的带教能力和全科医生职业素养、提升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加快了向基层输送全面的、合格的、规范化的全科医生的步伐。本文所做的实践探索,旨在为未来我国全科医生舒缓医学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杨浦区全科临床质量控制考核情况, 夯实全科医生队伍及人才建设, 提升全科医生临床能力, 提高全科医疗服务。  方法  收集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杨浦区全科临床质量控制小组对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考核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全科临床思维、SOAP病史书写、常规技能操作、心电图读图诊断、X线诊断、常见慢性病管理能力, 研究全科医生配置、全科医生临床能力及全科科研能力等情况。  结果  3年内全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配置分别为3.34名、3.36名和3.32名; 其中, 中级以上职称占全科医生比例分别为83.12%、88.70%、93.21%;心电图读图诊断能力从5.60分上升至7.67分(标准分为10分); 慢性病管理能力考核得分分别为9.71分、9.90分、10.25分(标准分为15分); 全科科研能力方面, 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市级课题15项、区级课题21项、院校级课题11项, 护理区级课题2项, 康复市级、区级课题各2项, 公共卫生区级课题1项, 其中有2家社区3年内无课题立项。全区每年论文发表数量为50篇左右, 核心期刊比例不足30%。  结论  全科医生数量相对不足, 临床能力、全科科研能力相对薄弱, 需要进一步努力完善和落实各项全科临床质量控制考核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 积极探索优秀全科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 提高全科医疗水平及科研能力, 担负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应用全科医学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我市各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的42名全科医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调查研究,并统计和分析调查结果。结果全科医生主要工作是常见病治疗服务、急诊救治服务、转诊治疗服务等;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主要涉及社区健康人群信息管理、大型健康教育、老年人保健管理、非传染性慢性病管理等。有超过一半的全科医生认为团队分工存在问题,有29人觉得工作范围不够明确。结论全科医学能为社区群众提供医疗、健康教育、康复、保健、预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汪洋  杜兆辉  张怡  李韫韬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9):2265-2268
目的 探讨基于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全科助理员模式的效果。方法 由在社区工作时间较长、沟通能力强、社区护理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师作为全科助理员,与全科医生团队形成配比,协助全科医生完成全人群覆盖式的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工作,主要包括建档管理、门诊预约、双向转诊、健康教育等内容。结果 全科助理员模式试点后一年与试点前一年相比,全科医生人均累计签约人数增加31.33%,预约门诊人次增加29.02%,新发现高血压患者数增加34.31%,双向转诊人次增加117.86%。全科助理员模式试点运行一年间,匹配助理员与未匹配助理员的全科医生相比,人均累计签约人数增加46.38%,预约门诊人次增加141.41%,新发现高血压患者数增加229.64%,双向转诊人次增加179.82%。结论 基于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全科助理员模式有利于提高慢性病管控效率,有利于提升社区基本公共卫生覆盖水平,是提升社区人力资源配置效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诠释全科医学理念在医疗实践中的灵活应用方法。首先选择典型病例,介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办法、以家庭为基础的全面照顾、慢性病患者的教育和健康促进等全科医学理念,结合案例介绍应用的方法和结果。提示我们全科医生除了应具有扎实的临床医学基本功外,还需要融合掌握心理学、社会学知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慢性病患病率、病死率逐年升高。本文参阅了国内外有关慢性病管理的最新研究文献,对慢性病管理的概念、意义、对象及国内外慢性病管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我国未来慢性病管理模式进行了展望,提出:以社区为依托,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全科医疗科联合各专科及基层医院对慢性病进行持续、综合性的管理,有利于提高社区全科医生规范化管理慢性病的水平,有利于提高慢性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的出台,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全科医学的发展是分级诊疗实施的关键,而人才培养是学科发展的核心环节。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复合型临床医学人才,承担着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预防保健、慢性病管理等连续性医疗服务,管理人群涉及不同性别年龄及其所处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各层面的健康问题。因此,全科医生的培养内容须涵盖医学相关的诸多领域。目前我国基本确立了以"5+3"为主体、"3+2"为补充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高质量全科医生的最佳途径。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自2011年开展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来,积极致力于探索符合我国国情、适应行业特点、满足患者需要的全科医生培养道路。经过近8年的实践,在管理体系建设、优化培训策略、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建立全科住院医师项目委员会管理队伍建设和严格师资队伍选拔方面完善培训体系;从优化导师管理并通过学员反馈优化医院及社区轮转方案提升培训质量;采取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特色多样化评估手段,阶段性稳步提升学员技能,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培养优秀全科医学人才。探索规范高效、可复制、可推广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为实现全科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全科医生制度的推出,各地都在探索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但都面临全科医生严重不足、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繁重的挑战,要根据社区现况作出正确的健康管理决策,有必要对社区人群按照服务利用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各类人群分别给予全科预约门诊、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双向转诊、健康教育、家庭健康档案、社区慢性病筛查、慢性病自我管理等各自侧重不同的社区卫生服务,积极引导居民社区首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实地了解美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项目,为我国的全科医生培养提供参考。 方法 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UNMC)参加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实地接触了解美国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项目。 结果 美国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项目发展比较成熟,培训效果较好,以下几点令人印象深刻:①培训项目设计严谨实用,确保经过培训的全科医生能够为居民提供安全、高质量、综合性、连续性的医疗照护。美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项目专业设置全面,重视在社区诊所的培训和解决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能力,强调对临床实用技能的掌握,充分体现全科医学综合性、连续性的特点,不断强化全科医生的全科意识。②美国的全科医生以诊所服务、医院服务和护理院服务为主导,服务内容涵盖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并对慢性病患者和康复期患者进行持续追踪管理,真正实现为个人和家庭提供全面、连续的健康和医疗照顾。③注重医患沟通、提高人文修养是全科医生的必备技能,沟通技巧和人文关怀贯穿美国全科医生培训全过程和临床实践。以上几点可为我国的全科医生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结论 标准化、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项目是美国全科医生培养的基石,是美国高质量初级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加强全科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体现了时代的诉求,推动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实践层面对于消除全科医生的职业倦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叙事医学融入全科医学生教育,有利于落实全科医学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有利于开展连续化、系统化的医疗服务,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全科医生的人文素养。基于此,提出了叙事医学融入全科医学生教育的相关路径:转变教育理念,整合教育资源;大胆进行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手段;充分利用平行病历和反思性写作两大手段;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趋于完善,但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不足仍是当前人才队伍的困境。在国内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培养内容中,临床思维起到“串联”各项能力的“中枢”作用,是全科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的关键。为了培养全科医生的临床诊疗思维,同济大学开设了全科方向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全科临床诊疗思维》,课程以米勒金字塔理论为框架,设计了核心模块、案例模块和实践模块“三大模块”,充分体现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的基本特征。核心模块包括了问诊能力、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医患沟通内容;案例模块包括了未分化疾病、慢性病管理、多病共存、心身疾病和健康管理内容;实践模块包括了接诊实践与病历书写等内容。课程共32个学时,授课形式多元化,包含理论课、讨论课、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和实践课。课程评估则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形式,分为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医患沟通和SOAP(subjective,objective,assessment,plan)病历书写4个考站。相较于以往课程设计与基层社区实际工作相割裂的情况,本课程充分体现全科特色,有助于授课对象训练全科临床诊疗思维,从而提高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18.
全科医生和儿科医生是当前我国医疗行业较为紧缺的人才。发展全科医学、加快培养全科医生的同时,加强全科医生在儿科领域的作用,是应对儿童就医需求大、就医困难的重要措施。法国作为全科医学发展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发达国家,也十分重视全科医生在儿科领域的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分析了法国全科医生在儿童健康管理、预防接种、疾病诊疗等领域发挥的巨大作用,旨在为我国全科医生在儿科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西北医学教育》2016,(4):554-556
全科医生培养是落实分级诊疗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要求,关系到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构建医学人文素养,掌握医学科学知识,增强医患沟通能力,提高慢性病管理和预防宣教能力,是全科医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背景社区全科门诊在满足慢性病患者医疗需求方面面临日益复杂的挑战。同时以合作、彼此尊重为基础的医患共同决策(SDM)正逐步成为主流医疗决策模式。将SDM模式引入社区慢性病诊疗中,对于改善慢性病患者健康结局、提高其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社区全科门诊慢性病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的现状和程度,并分析影响其参与治疗决策的因素,旨在为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SDM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北京市双榆树社区全科门诊7名全科医生及其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接诊的149例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非参与观察,采用中文版患者参与医疗决策量表-5(OPTION-5)评估医疗咨询过程中全科医生促进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的程度,并采集患者个人特征、就诊与患病情况方面的信息及全科医生的一般资料。比较不同特征社区全科门诊慢性病患者OPTION-5得分情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探讨影响其参与治疗决策的因素。结果149例慢性病患者平均就诊时长为(4.1±2.7)min;OPTION-5中位得分为6.00(3.00)分。不同年龄、就诊时长的慢性病患者OPTION-5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就诊时长、就诊咨询时是否被他人打断、家属是否陪同就诊是社区全科门诊慢性病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社区全科门诊慢性病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的程度较低。延长诊疗过程中的医患沟通时间,确保诊疗过程不被打断,以及诊疗时给予患者一个私密的空间,可能是提高社区全科门诊慢性病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程度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