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51例)与椎管内麻醉组(43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麻醉安全性。结果两组麻醉室术前准备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手术与术后麻醉室留观时间均长于椎管内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路感染、肺栓塞、深静脉血栓、术中心动过速、术中低血压、并发症联合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高于椎管内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比较,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椎管内麻醉可有效缩短手术与术后麻醉室留观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AD)血管重建术麻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PAD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椎管内麻醉,B组采用全身麻醉,记录两组在围手术期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的整理及分析。结果在术后一般麻醉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两项指标上,A组的发生比例都明显低于B组(P<0.05);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和麻醉方法都是围手术期麻醉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的OR值分别是1.08(95%CI1.02~1.13)和205.84(95%CI57.70~734.11),均P<0.05。病变范围是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OR值是3.86(95%CI1.31~11.36)。结论在下肢PAD血管重建术中,椎管内麻醉引起的并发症低于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椎管内麻醉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有效性。方法抽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对照组(n=45)和实验组(n=45)。对照组应用椎管内麻醉,实验组则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椎管内麻醉,对两组患者谵妄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谵妄率明显比实验组高,数据之间具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椎管内麻醉,可有效减少术后谵妄率,促进疾病治愈,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椎管内麻醉及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对比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3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进行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留观时间、平均动脉压mm Hg、心率均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脑血管意外、肺栓塞、手术部位感染、尿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深静脉血栓、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接受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椎管内麻醉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留观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不同镇静深度条件下,老年患者髋关节人工置换术后谵妄发生率.方法: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80例,根据术中镇静深度随机分为深镇静组(D组)40例和浅镇静组(L组)40例.术中应用丙泊酚连续静脉滴注,D组术中脑电双频指教维持在50左右,L组维持在80以上.术后第2天起每天以意识模糊评估法评估谵妄发生情况.结果:D组术后发生谵妄13例(37.1%),L组发生谵妄6例(1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谵妄持续时间为(1.5±0.5)d、L组为(0.5±0.1)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深度镇静者谵妄发生率增加,且谵妄持续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前衰弱与术后谵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7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市中医院择期行腹部手术的435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 术前采用Fried衰弱表型评分将老年患者分为衰弱组(n=107)和无衰弱组(n=328);术后1~3 d采用意识紊乱测试法评估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Fried衰弱表型评分对术后谵妄的预测价值。结果 435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中, 80例患者发生术后谵妄, 术后谵妄发生率为18.39%;衰弱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为40.19%(43/107), 无衰弱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为11.28%(37/328), 两组患者的术后谵妄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年龄、独居情况、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文化程度及术前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等因素后, 衰弱组患者的术后谵妄发生风险高于无衰弱组患者(OR=4.761, 95%CI:1.428~15.872), Fried衰弱表型评分预测术后谵妄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16(95%CI:0.647~0.78...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的效果及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6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对照组(30例,应用喉罩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术中心率、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T1、T2、T3、T4时刻,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h、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的效果更佳,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更短,且发生谵妄、认知功能障碍的几率更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根据麻醉时所用不同麻醉方案分成2组:对照组34例行全身麻醉,观察组46例行椎管内麻醉。比较2组术前术后肺功能指标[用力1秒呼出量(FEV1)、用力呼气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认知功能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嗜睡、头痛、头晕、恶心)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h,2组FEV1、PEF、FVC值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1、3、6h,2组认知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术后各时点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43%比38.24%,P>0.05)。结论股骨骨折老年患者行椎管内麻醉效果显著,且对患者术后肺功能影响较小,同时减少手术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区域麻醉或镇痛(RA)能否改善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预后。方法 基于PubMed、Cochrane、Embase和Medline数据库检索RA与癌症术后患者预后相关的研究,提取相关数据后,用HR和95%CI分析单独RA或RA联合全身麻醉(GA)与单独GA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共有62项研究纳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RA可以改善肿瘤患者术后总生存率(OS)(HR=0.90,95%CI:0.84~0.96,P=0.001)和无进展生存率(PFS)(HR=0.50,95%CI:0.31~0.80,P=0.004);RA与无复发生存率(RFS)、生化无复发生存率(BRFS)、癌症复发率(RR)或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 RA与癌症相关的OS、PFS有关。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254-25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寻找适合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方式。方法80例接受全款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MMSE评分、POCD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d(21.3±2.2分vs 18.5±2.1分)、术后3d(21.8±2.0分vs 19.1±2.3分)及术后7d(23.9±2.1分vs 20.6±2.2分)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d的POCD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d(15.0%vs 35.0%)及术后7d(7.5%vs 25.0%)观察组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无论采用全身麻醉还是硬膜外麻醉具有POCD发生,但硬膜外麻醉术后认知功能评分要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的POCD发生率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3例胎盘前置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椎管内麻醉组(36例)和全身麻醉组(37例)。比较两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中麻醉效果、产妇术中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T1、T2、T3、T4时,两组产妇的MAP、HR均明显低于T0时,但全身麻醉组的MAP、HR均明显高于椎管内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时,两组产妇的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产妇术中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椎管内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椎管内麻醉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椎管内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断脐时间、脐动脉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及出生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行全身麻醉的效果较佳,且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会影响新生儿安全,但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故术前需给予产妇针对性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维度协同护理结合损害控制对全身麻醉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谵妄发生率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50例行全身麻醉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合损害控制,观察组采用多维度协同护理结合损害控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谵妄发生率、髋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3,5 d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多维度协同护理结合损害控制能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髋关节功能,降低谵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陈蕾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13):1970-1972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股骨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骨科收治的70例股骨骨折患者,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给予全身麻醉,B组给予椎管内麻醉,对比两组麻醉相关指标(麻药用量、语言陈述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1 h、6 h、12 h、24 h)精神状态,对比两组术后苏醒时认知功能及术后24 h时肺功能。结果 B组麻药用量少于A组,语言陈述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6 h、12 h及24 h时,两组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但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苏醒时,B组认知功能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时,两组FEV1、FVC及PEF均高于术前,但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8.57%)低于A组(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身麻醉相比,椎管内麻醉更有助于促进股骨骨折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恢复,麻药用量及不良事件更少,患者语言陈述时间更短,且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椎管内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及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该院择期行椎管内麻醉膝/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OD或POCD将患者分为POD组、非POD组,POCD组、非POCD组,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术前HbA1c水平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OD、POCD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术前HbA1c对POD和POCD的预测价值。结果 125例椎管内麻醉老年患者中21例(16.8%)出现POD,30例(24.0%)出现POCD。POD组和POCD组术前HbA1c水平明显高于非POD组和非POC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HbA1c及年龄、术前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是椎管内麻醉老年患者发生PO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术前HbA1c及年龄、文化程度是椎管内麻醉老年患者发生POC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HbA1c预测POD和POC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3和...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614-5615
抽选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椎管内麻醉,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地活动开始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51.1±4.8min、术中出血量96.4±10.2ml;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52.1±4.5min、术中出血量94.8±10.5ml,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6%,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9%,对比差异显著(P<0.05)。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有良好的手术效果,但椎管内麻醉方式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不同麻醉方式的作用及对术后睡眠、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睡眠质量、谵妄发生情况及健康状况。结果:2组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睡眠质量(PSQI)评分、谵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谵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健康状况(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谵妄发生风险,改善其睡眠质量及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研究老年骨科手术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骨科手术患者66例,分为两组,各33例。统计分析两组围术期指标、生命体征、应激反应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认知功能、术后2 d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满意度。结果:术中、术后,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均高于全身麻醉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ACTH、NE、Ang-Ⅱ、β-EP、Glu、Cor水平均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T1、T2、T3时,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FIB、ET-1、D-D水平均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术后6 h、1 d、2 d,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MoCA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全身麻醉组(P<0.05),术后2 d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6.06%(2/33)低于全身麻醉组24.24%(8/33)(χ2=4.243,P<0.05),满意度93.94%(31/33)高于全身麻醉组72.73%(24/33)(χ2=5.346,P<0.05)。结论:老年骨科手术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用于经皮肾镜下取石术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行经皮肾镜取石的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椎管内麻醉,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比较2组患者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术后24 h需要镇痛药物剂量及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前GFR、术后GFR、结石排空率、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后镇痛药物剂量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的手术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Meta分析法综合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CAS及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全文阅读所纳入文献,提取原始数据并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选择相对危险度(RR值)及双侧95%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统计量。结果共纳入20篇研究9 189例患者,其中CAS组4 968例,CEA组4 221例。CAS组术后30 d发生脑卒中、死亡与脑卒中、非致残性脑卒中及术后1年发生重度再狭窄与完全闭塞事件的风险均高于CEA组,其RR值分别为1.60(95%CI 1.30~1.96),P<0.000 01;1.58(95%CI 1.31~1.91),P<0.000 01;1.89(95%CI 1.43~2.48),P<0.000 01;2.17(95%CI 1.44~3.28),P=0.000 2。CAS组术后30 d发生心肌梗死及中枢神经损伤事件的风险均低于CEA组,其RR值分别为0.46(95%CI 0.29~0.72),P=0.000 7;0.06(95%CI 0.03~0.13),P<0.000 01。两组术后30 d发生死亡及致残性脑卒中事件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RR值分别为1.29(95%CI 0.80~2.07),P=0.29;1.28(95%CI 0.91~1.80),P=0.16。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劣,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应该充分探讨并了解每例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价值观和期望,医师的临床经验,科学的医学证据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主动加温装置对椎管内麻醉病人围术期低体温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中主动加温装置对椎管内麻醉病人围术期低体温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9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9篇文献,共1 604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主动加温装置可以缓解椎管内麻醉病人术后核心体温降低[MD=0.39,95%CI(0.26,0.52),P0.000 01],降低病人低体温发生率[RR=0.64,95%CI(0.51,0.82),P=0.000 4]及寒战发生率[RR=0.40,95%CI(0.26,0.63),P0.000 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与常规保暖方式相比,主动加温装置可以缓解椎管内麻醉病人术后核心体温下降,减少病人低体温、寒战的发生率,进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等不良后果发生的风险,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