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戚艳红  刘刚  沈雪  肖璐  张娴娴  杨璞  朱艳  陈应柱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672-1673,1676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84例连续收住入院、发病在3 d内的ACI患者血清MBP水平,并按照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标准分为5大亚型,分析TOAST各亚型MBP水平变化及其与改良Rankin评分(mRS)的相关性。结果TOAST各亚型构成比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35.16%、小动脉闭塞型(SAO)21.09%、心源性栓塞型(CE)17.19%、其他明确病因型(SDE)16.41%、不明原因型(SUE)10.15%。CE、LAA、SUE亚型MB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SAO亚型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LAA、CE亚型MB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AA、CE预后不良率高,SAO、SUE预后良好率高。结论 MBP随TOAST亚型不同而异,发病后血清MBP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病因类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探讨其与TOAST分型的关系。方法测定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48h内的117例脑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按TOAST分型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心源性脑梗死(CE)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组、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组、其他病因明确性脑梗死(OC)组、不明病因性脑梗死(UND)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AA及SAO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余各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可能是LAA、SAO亚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TOAST分型的提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吕风亚 《河北医学》2013,(6):808-8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TOAS’F各分型患者血清心肌酶、补体C3及纤维蛋白原(Fbg)的差异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5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TOAST分型,根据分型结果将患者分为五组,即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组(LAA)(37例)、心源性脑栓塞组(CE)(25例)、小动脉闭塞脑梗塞组(SAO)(52例)、明确病因性脑梗塞组(OC)(8例)和不明病因性脑梗塞组(UE)(33例)。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血清心肌酶、补体C3及纤维蛋白原(Fbg)的水平。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LAA)组、心源性脑栓塞组(CE)、小动脉闭塞脑梗塞组(SAO)患者血清AST、CK、CK—MB、LDH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明确病因性脑梗塞组(OC)和不明病因性脑梗塞组(UE)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患者间补体C3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y。结论:血清心肌酶及纤维蛋白原与脑梗塞TOAST分型间存,趣窀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吴勤花  张斌  顾春江  高山  黄杰  殷勇  蒋暐卿 《重庆医学》2012,41(32):3385-3386,3388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以进一步指导临床防治工作。方法依据TOAST病因分型标准,将134例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病因分型,并与2 64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比较。结果青年组不明原因型(SUE)、其他明确病因型(SOE)多于老年组(P=0.000,0.02),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少于老年组(P=0.000),心源性栓塞型(CE)和小血管闭塞型(SVO)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0.10);青年组TOAST病因分型构成依次为LAA型占32.1%,SUE型占27.6%,SVO型占16.4%,CE型占13.4%,SOE型占10.4%。结论青年脑梗死患者TOAST病因分型不等同于老年患者,除了动脉硬化型占主导地位外,需注意心源性、其他少见病因以及隐源性因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与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分型(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 classification,TOAST)的关系,为脑梗死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测2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s-CRP、Hcy及LDL水平,应用NIHSS量表对患者评分,分析TOAST各亚型与上述指标的关系。对照组60例为同期科室住院的其他非脑血管疾病患者。结果:TOAST分型中LAA型患者Hcy水平显著高于其他4个亚组(P<0.01);LAA型和CE型患者hs-CRP水平及NIHSS评分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型与SAO型患者与对照组比较LD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型之间比较LDL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s-CRP、Hcy及LDL水平在TOAST各亚型中具有差异,可以为脑梗死患者病因学分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三种TOAST分型的效果。方法:选取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急性脑梗死三种TOAST分型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亚型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CE型改善幅度最大,LAA型次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型的治疗有效率为90.57%(48/53),明显高于SAA型的65.31%(32/49)和CE型的83.33%(40/48),且CE型明显高于SAA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亚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三种TOAST分型患者的有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LAA型、CE型和SAA型。  相似文献   

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194-196
目的比较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AST)分型和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首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分别由2位神经内科医师进行TOAST分型和CISS分型,并对2种分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48例患者的TOAST分型病因学亚型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58例(39.19%)、小动脉闭塞型(SAA)53例(35.81%)、其他明确病因型(SOE)18例(12.16%)、原因不明的卒中(SUE)11例(7.43%)、心源性栓塞型(CE)8例(5.41%);CISS分型病因学亚型依次为:LAA75例(50.68%)、穿支动脉疾病型(PAD)35例(23.65%)、其他明确病因型(OE)29例(19.60%)、心源性卒中型(CS)6例(4.05%)、原因不明的卒中(UE)3例(2.03%)。CISS分型中LAA比例显著高于TOAST分型中LAA的比例,TOAST分型中SAA和SUE比例显著高于CISS分型中PAD和UE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SS分型中CS和OE比例与TOAST分型中CE和SOE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相对于TOAST分型,CISS分型在指导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血清微小RNA-208a(miR-208a)、miR-17-5p表达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构(LVR)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冠心病中心收治AMI患者133例,根据随访6个月时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分为LVR组51例和非LVR组82例,并根据6个月时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不良组44例和预后良好组89例。采用qPCR检测患者血清miR-208a、miR-17-5p的表达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LVESV。Spearman相关性分析LVR组患者血清miR-208a、miR-17-5p表达与确诊时LVESV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miR-208a、miR-17-5p表达对AM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LVR组血清miR-208a、miR-17-5p表达水平高于非LVR组(t/Z=7.432...  相似文献   

9.
徐晓琳  董喆  夏英  刘丽凤  宋程光 《西部医学》2022,34(10):1527-153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TOAST分型、MRI分型与其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ACI患者153例临床资料,比较不同TOAST分型、MRI分型各亚型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血清学指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量表评分(NIHSS)变化情况;根据出院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n=89)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n=64),分析TOAST分型和MRI分型与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153例患者中,TOAST分型为心源性栓塞型(CE)的患者36例,小动脉闭塞型(SAO)4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40例,其他原因型(SOE)14例,不明原因型(SUE)21例;MRI分型为大梗死型的患者20例,中梗死型31例,小梗死型43例,腔隙梗死型59例;不同TOAST分型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胱抑素C (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比较,大梗死型>中梗死型>小梗死型>腔隙梗死型(均P<0.05),NIHSS评分减少率比较,大梗死型<中梗死型<小梗死型<腔隙梗死型(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Cys-C、Hcy和LDL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NIHSS评分减少率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TOAST和MRI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NIHSS评分减少率、Cys-C、Hcy、LDL、TOAST分型为CE型、MRI分型为大梗死型是AC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TOAST分型和MRI分型均与ACI患者的短期预后存在相关性,NIHSS评分、Cys-C、Hcy、LDL水平、TOAST分型为CE型、MRI分型为大梗死型是AC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子宫肌瘤患者血清微小RNA-29(miR-29)和miR-210表达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43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取同期体检且一般资料与研究组相匹配的10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Pearson法分析子宫肌瘤患者血清miR-29和miR-210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子宫肌瘤发生的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9和miR-210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miR-29(1.33±0.36)和miR-210(1.26±0.33)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iR-29(1.02±0.16)和miR-210(1.07±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68、5.186,P均<0.001)。子宫肌瘤患者血清miR-29与miR-210表达水平成正相关(r=0.784,P<0.05)。研究组有盆腔炎史、腹壁脂肪厚度≥20 mm、乳腺增生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79...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AD)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和小血管闭塞型(SAO)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差异,探讨三者预后的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入选BAD、LAA和SAO组。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mRS评分评估6个月预后。比较BAD与LAA、SAO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BAD与LAA及SAO脑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差异。结果:最终共纳入358例患者,包括176例(49.16%)BAD、124例(34.64%)LAA和58例(16.20%)SAO脑梗死患者。临床特征方面,BAD与LAA、BAD与SAO组患者在饮酒史和脑白质高信号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危险因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后方面,BAD组的mRS显著高于SAO组(P<0.001),低于LAA组(P=0.029)。另外,发现BAD组的NIHSS显著高于SAO组(P<0.001)。结论:通过比较分析发现,BAD临床特征不同于LAA和SAO脑梗死,其临床预后介于两者之间。BAD是缺血性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胎盘生长因子(PLGF)的变化与TOAST脑梗死分型、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市和平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ACI患者(ACI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CXCL16、PLGF水平,并按照TOAST分型、改良Rankin量表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ACI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均高于对照组(P0.05)。ACI组患者血清CXCL16、PL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LAA型ACI患者血清CXCL16、PLGF水平均高于SAO型患者(P0.05)。预后良好的ACI患者血清CXCL16、PLGF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的ACI患者(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CXCL16、PLGF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患者TOSAT分型及预后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和OCSP 分型的关系. 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73例和健康体检者98例,检测两者血浆Hcy水平并进行比较,对急性脑梗死进行TOAST和OCSP 分型,比较各分型Hcy水平和SNSS评分变化. 结果:急性脑梗死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ACI型、PACI型、POCI型、TACI型中Hcy依次升高,SNSS评分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SAO型、LAA型、SUE型、CE型SNSS评分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血浆Hcy检测、OCSP 分型能较好的评估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病情预后,值得临床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7例TOAST分型的住院成本及各型住院成本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年(15~45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手术治疗及并发晚期肿瘤等重大疾病,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统计各型住院费用,分析其构成比.结果:①心源性栓塞型(CE)占20.9%;②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14.9%;③小动脉闭塞型(SAO)23.9%;④其他明确病因型11.9%;⑤不明原因型(UND)28.4%,各型比例中CE较SAO及UND住院总费用高,表现在治疗费用、药费及检查化验费等,其住院天数也较LAA长,且CE在功能康复上费用也较其他4型高.结论:通过病因TOAST分型可为不同型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成本评估提供参考,并在各亚型诊治上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TOAST分型的脑梗死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21例,按TOAST分型方法进行分型,另选取50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每组患者Hcy、UA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1)脑梗死组Hcy、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2)Hcy水平对比为:LAA型高于其他4个亚型及对照组(P0.01),SAA型高于SOE型(P0.05),其余亚型两两对比无差异(P0.05);CE型、SAA型、SUE型高于对照组(P0.05),SOE型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3)UA水平对比为:LAA型高于CE型、SAA型、SUE型及对照组(P0.05),SAA型高于对照组(P0.01),CE型、SOE型、SUE型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Hcy、UA水平与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其中对于LAA亚型脑梗死患者发病有更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同病因所致的脑梗死病人中的水平变化及其在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病人,通过记录病史及相关辅助检查,按照TOAST以及改良的TOAST病因分型方法进行分类,并比较两种分型方法各型的构成比及各型病人的Hs-CRP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病人按照TOAST分型,以LAA型最多(39.4%),然后依次为SAD型(30.9%)、SUD型(23.9%)、CE型(3.9%),SOD型最少(1.9%);按照改良TOAST分型,AT型最多(58.3%),然后依次为SAD型(21.6%)、SUD型(15.1%)、CE型(3.1%)、SOD型(1.9%)。改良后方法使SUD型减少,AT型显著增多。两种分型方法的各型病人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27.64、25.32,q=4.06~12.61,P<0.01),在脑梗死中以CE型Hs-CRP水平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型,LAA型或AT型显著高于SAD型(q=2.90~9.27,P<0.05、0.01)。结论改良的TOAST病因分型能较全面地对脑梗死进行分型,减少不明原因的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在不同病因的脑梗死中明显不同,可作为脑梗死病因分型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李春双 《中外医疗》2015,34(1):66-67
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塞TOAST分型不同亚型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在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0例脑梗塞患者,按照SSS-TOAST分型标准,将90脑梗塞患者分为3组,即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小动脉闭塞型(SAO)、心主动脉栓塞型(CAE),每组30例脑梗塞患者,并同时选取该院神经内科同期收治的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测定4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对4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测定4组患者的血清Hcy,对照组的血清Hcy水平为(9.5±1.3)μmol/L,LAA组为(19.6±2.8)μmol/L,SAO组为(15.3±0.7)μmol/L,CAE组为(14.7±1.4)μmol/L。相比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不同脑埂塞亚型组的脑埂塞患者均具有较高水平的血清Hcy,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3组脑梗死亚型组的患者中,LAA组患者的血清Hcy的水平最高,与SAO、CAE组患者的血清Hc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O、CAE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塞亚型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患者的Hcy水平最高,其他脑梗死亚型的Hcy水平均高于正常水平,说明Hcy主要使大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形成脑梗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对机械取栓术前评估和预判疗效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9月进行机械取栓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126例,按照TOAST分型标准,纳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60例、心源性栓塞型(CE)36例,比较不同类型患者致病危险因素、责任血管闭塞部位、脑侧支循环、手术前后NIHSS评分、m RS评分的差异。结果:LAA组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脑梗死病史占比均高于CE组,CE组的心脏病占比高于LA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组责任血管多位于颈内动脉(46.67%),其次为大脑中动脉(38.33%)及大脑前动脉(15.00%),而CE组更多见于大脑中动脉(61.11%)及大脑前动脉(1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组侧支循环良好率为70.00%,高于CE组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157,P0.001)。LAA组入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低于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 h NIHSS评分及3个月m 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术前TOAST分型,有助于预先评估侧支循环、预测手术效果,尤其对围时间窗的AIS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应用TOAST分型标准对156例青年脑梗死患者进行病因学分型,分析常见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患者TOAST分型构成情况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39例,心源性脑栓塞型(CE)6例,小动脉闭塞型(SAO)18例,其他明确病因型(OD)10例,病因不明型(UND)8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吸烟、饮酒、血脂异常、脑血管病家族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糖尿病是青年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3.861、25.227、21.462、42.653、42.672、15.282和6.491;危险因素构成比方面,高血压、吸烟、饮酒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41.1%、42.3%和41.0%,糖尿病所占比例最低为26.3%。结论:青年脑梗死以OD和LAA所占比例较高,高血压、吸烟、饮酒、血脂异常、脑血管病家族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为青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血清微小RNA-133(miR-133)和微小RNA-155(miR-15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6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VMC患儿97例,根据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肌钙蛋白I(cTnI)分为轻度VMC亚组(56例)和重度VMC亚组(41例)。另选择同期于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儿童血清miR-133、miR-155表达水平及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I、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sFasL)]、炎性因子[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1(IL-21)]、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水平,并分析VMC患儿血清miR-133和miR-155的表达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轻度VMC亚组、重度VMC亚组CD8~+及血清CK-MB、cTnI、sFasL、Caspase-3、IL-17、IL-21水平明显升高(F=1.658、2.571、1.958、2.306、1.834、1.745、1.941,P均<0.05),而CD4~+、CD4~+/CD8~+、IL-10明显降低(F=1.686、1.752、1.895,P均<0.05),与轻度VMC亚组患儿比较,重度VMC亚组患儿血清CK-MB、cTnI、sFasL水平明显升高,而CD4~+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轻度VMC亚组、重度VMC亚组患儿血清miR-13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miR-15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F=9.238、13.387,P<0.01),与轻度VMC亚组比较,重度VMC亚组血清miR-13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血清miR-15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MC血清miR-133表达与CD4~+/CD8~+呈明显正相关(r=0.548,P=0.000),与CK-MB、cTnI呈明显负相关(r=-0.508、-0.496,P均=0.000),miR-155表达与CD4~+/CD8~+呈明显负相关(r=-0.567,P=0.000),与CK-MB、cTnI呈明显正相关(r=0.395、0.587,P=0.013、0.000)。结论 VMC患儿血清miR-133表达水平降低,miR-155表达水平升高,且两者表达水平与部分心肌损伤及免疫功能指标有关,可作为VMC病情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