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8 毫秒
1.
自开展经导管房间隔缺损(ASD)及卵圆孔 未闭(PFO)封堵术以来,先后有多种类型的封堵 器应用于临床。封堵器的血栓形成及其临床过程的有关研究尚不多。该研究观察并分析了1000例 ASD或PFO封堵术后封堵器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自开展经导管房间隔缺损(ASD)及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以来,先后有多种类型的封堵器应用于临床。封堵器的血栓形成及其临床过程的有关研究尚不多。该研究观察并分析了1000例ASD或PFO封堵术后封堵器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形态学、可能的预测指标及血栓形成的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对卵圆孔未闭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同期进行经皮卵圆孔封堵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一站式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十堰市人民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28例卵圆孔未闭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一站式联合手术组(n=98,34.03%)和单纯卵圆孔未闭(PFO)封堵组(n=190,65.97%)。术前完善经食道心脏彩超评估PFO各项参数;所有患者术后规律抗血小板治疗。并于术后随访24个月,记录卵圆孔封堵器的位置、血栓形成以及残余分流情况及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心源性反常栓塞事件再发、卒中、出血、心律失常、猝死等。Cox回归方法对所有封堵合并冠脉介入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一站式联合手术组97例患者置入卵圆孔封堵器及冠脉支架,1例因股动脉及股静脉解剖骑跨放弃手术。单纯行PFO封堵组190例成功置入卵圆孔封堵器,术后即刻封堵效果及PCI疗效满意,术中无器械表面血栓,无心包压塞及血管并发症:随访显示两组患者出血、卒中、封堵器残余分流、血栓、心肌梗死事件未见明显增多,两组器械成功率和手术相关并发...  相似文献   

4.
Amplatzer和CardioSEAL是常用的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但封堵成功后患者仍具有危险性,其中以封堵装置上血栓形成最为严重,它能导致全身血栓栓塞。该研究目的是观察ASD和卵圆孔未闭(PFO)介入治疗1个月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观察封堵装置上血栓形成情况。  相似文献   

5.
Amplatzer和CardioSEAL是常用的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但封堵成功后患者仍具有危险性,其中以封堵装置上血栓形成最为严重,它能导致全身血栓栓塞。该研究目的是观察ASD和卵圆孔未闭(PFO)介入治疗1个月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观察封堵装置上血栓形成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卵圆孔未闭(PFO)封堵器介入治疗儿童多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采用PFO封堵器进行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多孔型ASD的患儿共40例进行总结,术前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术中心导管结合经胸超声心动图及术后随访,观察术后右心房前后径,左右径,右心室内径变化,观察封堵器位置,有无残余分流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儿均成功置入PFO封堵器,所有患儿术后未发现明显心律失常。术后封堵器位置良好,未出现移位,未出现心脏穿孔、封堵器脱落以及栓塞等不良反应。术后1、3、6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患儿右心房前后径,左右径,右心室内径,较术前均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封堵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39例完全闭合,1例术后6个月仍有少量残余分流,但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结论:PFO封堵器对于封堵儿童多孔型ASD,具有封堵器效率较高,短期疗效可靠的特点,在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具有较好的封堵效果。  相似文献   

7.
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预防脑的矛盾栓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PFO)预防脑的矛盾栓塞并评价其疗效。 方法:本组共32例,年龄15-68(50.2±8.1)岁,体重40-72(53.7±4.3)kg。均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证实为PFO合并右向左分流伴脑缺血事件、单纯PFO、PFO合并房间隔瘤或房间隔瘤合并多孔房间隔缺损(房缺)。32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头痛,不明原因的晕厥22例,用力性晕厥3例,短暂性语言障碍3例,缺血性脑梗塞4例。20例声学造影显示微泡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PFO合并房间隔瘤、房间隔瘤合并多孔房缺的患者在TTE或TEE下测量房间隔的伸展径,选用房缺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对单纯PFO的患者选用PFO封堵器经9-12F的鞘管置入,进行介入治疗。 结果:本组技术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均能成功置放封堵器。术后24 h,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TTE检查未见封堵器移位。术后1个月复发偏头痛患者1例,1例房间隔瘤患者术后3个月用力时发生头晕症状。 结论:经导管封堵PFO是一种较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可用于预防脑的矛盾栓塞。  相似文献   

8.
房间隔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好发部位之一,不少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是在房间隔部位完成的,如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术、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封堵术等。尽管目前房间隔部位的介入治疗成功率较高,但临床仍面临诸多难点,现提出一些热点问题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房间隔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好发部位之一,不少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是在房间隔部位完成的,如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术、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封堵术等.尽管目前房间隔部位的介入治疗成功率较高,但临床仍面临诸多难点,现提出一些热点问题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国产左盘外包膜房间隔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广西巴马小型猪共12只,穿刺其卵圆窝建立卵圆孔未闭动物模型.在X线透视下以国产左盘外包膜房间隔封堵器进行卵圆孔未闭的封堵.术后1、2、3和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处死实验动物,对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所有封堵器均未观察到血栓和赘生物,封堵器边缘金属丝无断裂、变色、腐蚀.术后6个月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未显示心房水平分流.封堵器和周边的房间隔组织紧密连接,封堵器表面的胶原组织和内皮层逐渐增厚,炎症逐渐消退.结论 左盘外包膜房间隔封堵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内皮化迅速且完全,可以有效地封堵卵圆孔未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对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房颤的患者,同期进行经皮左心耳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珠海市人民医院及四川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3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房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即刻评价封堵疗效,并于术后45天,90天随访观察左心耳和房间隔封堵器的位置、血栓形成以及残余分流情况及患者临床表现。结果 13例患者均成功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及双盘式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术后即刻封堵效果满意,房缺封堵器封堵器位置满意,固定,无残余分流,WATCHMAN封堵器符合PASS原则,术中无器械表面血栓,无心包填塞及血管并发症。随访结果显示,13例患者无新发脑卒中者;未发现心功能恶化者;未发现封堵器移位;未发现左心耳封堵器残余分流加重及器械表面血栓。其中1例患者自行转为窦性心律。结论 对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房颤患者,同期实施左心耳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具有操作安全简便的特点,近、中期的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经导管封堵术后房间封堵器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间隔缺损及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后,封堵器血栓形成是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就经导管封堵术后,房间封堵器血栓形成的机制、临床诊断、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转归、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血治疗的不足之处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封堵器对不明原因脑卒中(CS)合并大量右向左分流(RLS)患者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治疗的疗效。方法:2013-05至2016-08期间连续入选CS合并大量RLS的123例PFO患者,应用Cardi-O-fix PFO封堵器(Cardi-O-fix PFO封堵器组,80例)或Amplatzer PFO封堵器(Amplatzer PFO封堵器组,43例)行经皮PFO介入封堵术。所有患者先行影像学检查并经3位经验丰富的神经内科专家明确CS的诊断,然后经胸超声心动图及右心声学造影诊断PFO及大量RLS。回顾患者的基线特征、临床症状、手术及随访数据,观察两种封堵器封堵治疗的疗效。结果:术后两组各有1例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Cardi-O-fix PFO封堵器组1例术后出现腹股沟血肿。随访期间两组无复发性脑卒中及死亡事件发生。两组各随访时期残余分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预防脑卒中复发方面,PFO介入封堵可为CS伴大量RLS的PFO患者带来获益。Cardi-O-fix PFO封堵器与Amplatzer PFO封堵器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生物可完全降解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封堵器封堵犬PFO的可行性、安全性等。方法 右胸小切口开胸卵圆窝穿刺法建立犬PFO模型,即刻在直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用生物可完全降解型PFO封堵器封堵PFO。在植入后分别于1、3、6、9和12个月各处死2只犬,进行肉眼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10只犬成功建立PFO模型后并植入可完全降解PFO封堵器。随访见封堵器均未发生移位,表面无赘生物及血栓形成,大体解剖见内膜组织从边缘逐渐完全覆盖封堵器表面。组织病理学提示,术后6个月封堵器骨架几乎完全降解并和周围组织融为一体。结论 应用生物可完全降解PFO封堵器封堵犬PFO,降解后在体内无任何残留物,是一种安全、有效并且可行的封堵器。  相似文献   

15.
心脏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最初由Cohnheim在1877年首先提出。卵圆孔是房间隔在胎儿期脐静脉血液自右心房流入左心房维持胎儿血液循环的生理通道,在其出生后,卵圆孔瓣随着肺循环形成而自动闭合,多数婴儿出生后1年出现纤维素附着而永久性封闭,如果3岁后仍保持潜在的心房间的通道则称为PFO。在成人,PFO的发生率约为27%~29%。在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伴有PFO者高达32%~50%,何种类型的PFO易于发生严重疾病,药物治疗的方式或介入封堵术哪个更加安全、有效,仍在研究之中。现就PFO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相关性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导丝参比封堵器选择策略及特殊类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瘤(ASA)合并ASD/复杂型卵圆孔未闭(PFO)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的ASA合并ASD/PFO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中加硬导丝通过ASD/PFO建立轨道后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多切面判断ASD各缘回声强度及边缘组织压迫与导丝的关系,据此进行封堵器类型及型号选择,均置入特制小腰大盘型ASD封堵器。于术后1个月及6个月进行随访,以超声心动图评估房室腔变化及心功能、心包积液及器械表面血栓,动态心电图评价房性心律失常,门诊随诊评估有无再发脑梗死。结果共纳入29例患者,其中ASA合并ASD 22例(22/29),ASA合并PFO 7例(7/29),平均年龄(46.97±13.53)岁,其中女性22例(22/29)。所有患者均一次封堵成功,无二次封堵器更换。22例ASD患者使用封堵器直径为6~24mm;7例PFO患者中5例使用腰部直径6mm特制小腰大盘型ASD封堵器,2例使用腰部直径8mm特制小腰大盘型ASD封堵器。双孔及多孔型ASA合并ASD9例(9/29),最大缺损孔径为5~12 mm;5例患者封堵器释放即刻存在残余分流,均为ASA合并多孔型ASD患者,平均残余分流为(2.20±0.84)mm,2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时残余分流消失。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6个月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和右心室前后径均未见明显变化,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未受到影响(均P0.05);无器械相关血栓、心脏压缩及脑梗死发生,1例患者术后34 h新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结论 ASA合并ASD/PFO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导丝参比封堵器选择策略提高了封堵器选择准确率,特制小腰大盘型ASD封堵器可最大限度覆盖ASA、重整房间隔,避免多个封堵器置入,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PFO),预防脑部矛盾栓塞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共6例,年龄16~67岁,均经临床经胸超声心动图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PFO合并右向左分流患者。6例术前均有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选用PFO封堵器经导管置入,进行介入治疗。结果:本组封堵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均能成功置入并释放封堵器。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封堵器移位。术后未有脑卒中事件。结论:经导管封堵PFO是一种较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可用于预防由于DFO导的致脑部矛盾栓塞。  相似文献   

18.
卵圆孔未闭(PFO)发生率高,约1/4的成年人均存在PFO。随着4项经导管封堵PFO和药物治疗相对比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的相继发表,各国相继更新了PFO相关指南或共识。我国关于PFO治疗的推荐仍停留在2017年的“卵圆孔未闭预防性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上,鉴于PFO人群基数庞大,为规范PFO封堵术的临床应用,在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国内本领域专家形成了卵圆孔未闭相关卒中预防中国专家指南,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何璐  张玉顺 《心脏杂志》2013,25(3):284-287
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变,超过25%的成人均存在PFO。PFO可能与多种病理情况有关,包括不明原因脑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斜卧呼吸-直立型低氧血症、减压病、偏头痛等,其诊断、评估和治疗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有关其治疗方法的选择目前仍在争议中,虽然尚未得到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经导管封堵PFO的方法在继续。其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封堵器表面血栓形成,术后房颤、残余分流,封堵器侵蚀或穿孔等。鉴于PFO封堵术与任何心脏干预一样可能引起极严重的并发症,药物治疗似乎是安全、有效的选择。本文主要综述了PFO并发CS的药物治疗,旨在为临床医生对PFO并发CS的药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右心房造影在卵圆孔未闭(PFO)介入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9月于我院行介入封堵术的PFO患者185例。经右股静脉送6F猪尾巴导管至右心房行高压造影(投照体位LAO450+CRA10-150,对比剂量25 mL,压力500 PSI,注射速率18 mL/s),初步显示PFO的位置、形态及有无并发房间隔缺损等,测量其直径;使用多功能端侧孔导管从右心房顺利通过PFO至左心房,通过手推对比剂(8~10 mL)行选择性造影,显示PFO的直径、形态,并再次测量。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建立静脉输送轨道并送入封堵器输送系统,释放封堵器前再次行右心房造影明确是否存在房间隔残余分流。术后3 d、1个月和3个月复查心脏彩超,并于术后6个月复查发泡试验。结果:右心房造影可清晰显示PFO,其中隧道型106例(57.30%),火山口型56例(30.27%),裂隙型23例(12.43%)。此外,术中发现8例合并小的继发房间隔缺损;右心房造影与选择性造影测量PFO直径无统计学差异[(3.12±0.98) mm∶(3.06±0.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