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11~13+6周胎儿超声指标在筛查双胎先天性心脏畸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和石家庄市第四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建档病例中, 筛选出双胎之一或双胎发生心脏畸形的病例作为心脏畸形组, 并将同时期正常分娩的双胎胎儿作为对照组, 对两组11~13+6周超声的颈项透明层(NT)厚度、头臀长(CRL)、绒毛膜性、受孕方式, 以及双胎间NT差异、CRL差异、NT差异≥20%发生率、CRL差异≥10%发生率等超声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心脏畸形组共30例(其中双胎之一心脏畸形者27例, 两胎儿均心脏畸形者3例), 对照组共1 906例。②一胎或两胎NT值≥第95百分位及NT值≥第99百分位在心脏畸形组中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0.00%比2.20%, P<0.001;10.00%比0.63%, P=0.002), 二者筛查心脏畸形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89、0.549;心脏畸形组CRL差异高于对照组(P=0.018), CRL差异≥10%在心脏畸形组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11~13~(+6)周双胎间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 NT)厚度和头臀长(crown rump length, CRL)的差异对双胎输血综合征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279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onochorionic diamniotic, MCDA)双胎妊娠孕妇,其中合并双胎输血综合征28例为观察组,未合并双胎输血综合征251例为对照组,测量2组胎儿NT值和CRL,采用ROC曲线评估NT和CRL预测MCDA双胎妊娠孕妇双胎输血综合征发生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胎儿NT差值[0.3(0.1,0.8)mm]大于对照组[0.2(0.1,0.3)mm],分娩孕周[29~(+3)(23~(+4),36~(+6))周]早于对照组[36~(+3)(34~(+4),37~(+2))周](P0.05),胎儿CRL差值、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受孕方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NT差值最佳截断值≥0.55 mm时,预测MCDA双胎妊娠孕妇发生双胎输血综合征的AUC为0.661(95%CI:0.545~0.778,P=0.005),灵敏度为32.1%,特异度为94.0%;当CRL差值最佳截断值≥7.50 mm时,预测MCDA双胎妊娠孕妇发生双胎输血综合征的AUC为0.549(95%CI:0.419~0.678,P=0.399),灵敏度为28.6%,特异度为95.2%。结论在MCDA双胎妊娠中,孕11~13~(+6)周双胎间NT值的差异对双胎输血综合征有早期预测价值,而CRL的差异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FGR)的临床特征及产前超声监测价值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9月到2017年9月于我院确诊的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孕妇8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胎儿是否存在选择性生长受限分为受限组(42例)和非受限组(47例)。回顾性分析所有孕妇及胎儿的临床资料及超声检查结果,对比两组胎儿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分析不同胎儿结局与相应分型及各项监测指标的相关性,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受限组胎儿死亡率更高(P0.05),而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方面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sFGR Ⅱ型人数占比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FR胎儿死亡与胎儿脐带附着点相关,中央附着点胎儿存活率显著高于帆状附着点胎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实施产前超声监测有利于早期诊断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高胎儿存活率,降低妊娠并发症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监测单绒毛膜囊双羊膜囊(MCDA)双胎脐带胎盘附着预测妊娠结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7名MCDA双胎妊娠孕妇的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和产后临床资料,比较两胎儿脐带胎盘附着一致组(59名)和不一致组(68名)的复杂性双胎发生率。结果脐带胎盘附着不一致组复杂性双胎的发生率为51.47%(35/68),脐带胎盘附着一致组为23.73%(1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双胎之一脐带帆状附着的复杂性双胎发生率为59.09%(13/22),双胎之一脐带边缘附着的复杂性双胎发生率为47.83%(2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4);双胎之一帆状附着中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的发生率为40.91%(9/22),双胎之一边缘附着中TTTS的发生率为13.04%(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超声监测MCDA双胎脐带胎盘附着能预测胎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早期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的超声测量价值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在超声医学科接受孕早期NT测量且保留完整妊娠随访资料的300例单胎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NT测量值将其分为对照组(NT2.50 mm,n=254)和研究组(NT≥2.50 mm,n=46),比较2组胎儿染色体异常、结构畸形、水囊状淋巴管瘤和胚胎停止发育等不良妊娠结局。结果对照组孕期出现胚胎停止发育2例(含染色体异常1例),孕中期超声检查提示水囊状淋巴管瘤1例(合并染色体异常),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18%(3/254)。研究组孕早期引产3例(含染色体异常1例),胚胎停止发育4例(含染色体异常2例),孕中期引产17例,其中严重结构畸形12例(合并染色体异常6例)、水囊状淋巴瘤5例(合并染色体异常2例),出生后水囊状淋巴瘤1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54.35%(25/46),染色体异常率23.91%(11/46)。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研究组孕妇按NT中位数分为2组,4.02 mm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69.57%,高于2.50~4.02 mm组的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期NT超声测量值与孕妇妊娠结局关系密切,对孕期产前诊断、产前咨询服务以及指导科学妊娠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孕期超声筛查双胎妊娠的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间行早孕期检查的32例双胎妊娠孕妇,所有孕妇均行超声筛查,并以最终分娩结果为依据,分析孕妇的妊娠情况。结果:超声筛查双胎妊娠孕妇胎儿异常发生率为12.50%(4例),诊断准确率为96.88%(31/32);分娩结局中双胎妊娠孕妇胎儿异常发生率为15.63%(5例),准确率为100.00%(32/32),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双胎孕妇实施早孕期超声筛查,可及时发现胎儿异常,且检出准确率较高,便于制定应对措施,改善母婴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规范妊娠早期超声检查双胎的时间、内容和方法,探讨早孕期规范化产前超声筛查在双胎妊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在江苏省产前诊断中心超声室受检的655例双胎妊娠孕妇,于妊娠11~13+6周行早孕期胎儿结构超声筛查,并追踪妊娠过程和临床结局.结果 655例受检双胎妊娠孕妇,早孕期发现28例孕妇的29个疑似胎儿超声异常,其中1例为两个胎儿均异常,其余为单个胎儿异常.疑似胎儿异常包括11例单纯解剖结构异常(颈部淋巴水囊瘤、无脑儿、脐膨出、腹部囊性包块和胎盘水泡样变性)以及17例早孕期超声指标异常(NT增厚、鼻骨缺失、巨膀胱和单脐动脉),其中共有17例最后经临床证实.其余早孕期正常孕妇中,共漏诊3例,失访62例,漏诊率为0.51%(3/593),实际双胎异常妊娠发生率为3.37%(20/593),早孕期超声筛查临床符合率为60.71%(17/28).结论 统一规范化进行早孕期产前超声筛查可有效地提高双胎异常检出的准确率,尽可能地检出胎儿异常、减少漏诊率以及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双胎输血综合征(T T T S)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6-2018年在我院治疗的14例双胎输血综合征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收入单绒毛膜双胎孕妇3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MCA-PSV)、NT、孕周等参数差异,分析其妊娠结局.结果:胎儿出生孕周、MCA-PSV、NT厚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层(NT)增厚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3年7月于重庆市中医院经超声检查胎儿NT增厚的孕妇170例(NT增厚组),选取同时期胎儿NT正常的孕妇200例作为对照(NT正常组),观察胎儿结构有无异常,染色体有无异常,并随访至孕妇妊娠结束。结果:(1) NT增厚组170例孕妇中,正常分娩胎儿存活118例(69.4%),不良妊娠结局52例(30.6%);NT正常组200例孕妇中,正常分娩胎儿存活195例(97.5%),不良妊娠结局5例(2.5%)。NT增厚组不良妊娠结局显著多于NT正常组(P <0.001);进一步分析NT增厚组不同NT厚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显示随着NT厚度的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明显升高,NT≥5.5 mm组和NT <5.5 mm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NT 4.5~<5.5 mm组与NT <4.5 mm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 52例孕妇不良妊娠结局中胎儿结构异常43例,染色体异常16例(其中8例合并结构异常),单纯NT增厚2例;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胎儿颈项透明层(NT)增厚及鼻骨缺失联合检测在胎儿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孕11~13+6周进行产前检查的8 056例孕妇病例资料中选择单胎妊娠,有效进行胎儿NT及鼻骨检测,并获随访的有效病例5 945例;其中4 368例NT≥3.0 mm和或鼻骨缺失者在孕18周后于上级医院行羊膜囊穿刺或抽脐带静脉血检查胎儿染色体核型;所有病例在孕24~28周时超声筛查胎儿畸形;出生后随访。对是否NT增厚、是否鼻骨缺失者的染色体、超声检查及出生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 945例中,5 347例(89.94%)NT测值在正常范围,598例(10.06%)NT测值增厚。NT正常组染色体异常率0.09%(5/5 347),结构异常率0.17%(9/5 347);NT增厚组染色体异常率1.67%(10/598),结构异常率1.67%(10/598);胎儿不良后果的发生率NT增厚胎儿为3.34%,远高于NT正常范围胎儿的发生率0.26%(P<0.01)。5 945例中,5 940例(99.92%)鼻骨存在;5例(0.08%)鼻骨缺失。两种检查只有2例(0.03%)鼻骨缺失同时合并NT增厚。鼻骨存在组染色体异常率0.19%(11/5 940),结构异常率0.32%(19/5 940),鼻骨缺失组染色体异常率80.00%(4/5),结构异常率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胎儿不良后果的发生率鼻骨缺失胎儿为80.00%,远高于鼻骨存在胎儿的发生率0.51%(P<0.01)。结论早孕期胎儿NT及鼻骨的观察可以为胎儿早期染色体异常及结构异常的筛查提供重要的线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儿脐动脉超声血流分型对单绒毛膜双胎妊娠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1例羊绒毛膜双胎妊娠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孕妇设为试验组,选取同期来我院就诊的正常双胎妊娠产妇31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检查,记录两组胎儿预后和妊娠结局,比较不同预后单绒毛膜双胎妊娠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胎儿的超声指标.结果试验组小胎儿宫内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小胎儿出生体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不同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分型两胎儿、小胎儿宫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小胎儿出生体质量显著低于Ⅰ型和Ⅱ型小胎儿(P<0.05),Ⅰ型与Ⅲ型小胎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死亡小胎儿羊水过少、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分型Ⅱ型检出率显著高于存活胎儿(P<0.05或0.01),帆状脐带、双胎体质量差异>25%检出率与存活胎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过少及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分型是影响单绒毛膜双胎妊娠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胎儿预后的重要原因,对该类孕妇采用超声检查能够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早期胎儿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增厚与胎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行超声检查且显示NT增厚的1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NT增厚的孕妇分为3组:3.0 mm~组、4.0 mm~组、5.0 mm~组。记录孕妇产前诊断结果及妊娠结局,并比较NT 3.0 mm~组、4.0 mm~组、5.0 mm~组胎儿染色体异常、结构异常、妊娠终止、健康存活发生率及染色体异常类型检出率,分析NT值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结构异常的相关性。结果:100例NT增厚的孕妇中,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31.00%(31/100),结构异常检出率为16.00%(16/100),妊娠终止率为50.00%(50/100),健康存活率为47.00%(47/100)。不同NT组胎儿染色体异常、结构异常发生率、妊娠终止率及健康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T 5.0 mm~组胎儿Turner综合征检出率显著高于3.0 mm~组和4.0 mm~组(均P<0.05)。不同组胎儿13-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21-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规范化早孕期超声筛查在双胎异常妊娠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超声室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31例双胎妊娠孕妇,在早孕期运用飞利浦IE33和GE Vivid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所有孕妇进行规范化超声筛查,然后对早孕期超声筛查双胎异常妊娠发生情况及符合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1例孕妇中,7例孕妇的8个胎儿超声异常,其中6例为单纯解剖结构异常,最后全部经引产、出生后或中晚孕期随访证实。早孕期超声筛查双胎异常发生率为5.34%(7/131);5例为早孕期超声指标异常,出生后或经中晚孕期随访证实2例。早孕期超声筛查符合率为71.43%(5/7),如果将单脐动脉除去,那么早孕期超声筛查符合率为83.3%(5/6)。结论规范化早孕期超声筛查在双胎异常妊娠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早期应用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孕早期胎儿系统性产前超声筛查的单胎胎儿2850例,分别测量其头臀径、NT厚度、鼻骨及静脉导管血流频谱等,对孕早期NT增厚(≥2.5 mm)的孕妇于中晚期复查超声,分析NT厚度与异常妊娠的关系。结果孕早期超声检查发现NT厚度<2.5 mm胎儿染色体异常、结构畸形、水囊状淋巴管瘤及胚胎停止发育等异常妊娠的发生率为0.89%,较NT厚度≥2.5 mm胎儿异常妊娠发生率(77.2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例NT厚度≥2.5 mm胎儿检出染色体核型异常13例,正常21例;NT厚度的增加与异常妊娠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734,P<0.05)。结论孕早期胎儿NT增厚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及结构畸形等异常妊娠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胎儿产前超声筛查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248-1249
目的探究颈部透明带(NT)超声产前检查在胎儿结构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于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80例,孕妇均在11~13+6周采用常规超声测量胎儿NT厚度,妊娠18~24w内行详细系统胎儿超声筛查排查胎儿畸形,随访至妊娠结束。结果 80例产检孕妇中,NT超声检出71例NT厚度<2.5mm,9例NT厚度≥2.5mm;NT厚度≥2.5mm的染色体异常胎儿发生率高于NT厚度<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厚度≥2.5mm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NT厚度<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超声检查时测量NT厚度有利于提高染色体异常胎儿的检出率,便于及早发现胎儿结构畸形,达到优生优育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孕早期胎儿上肢畸形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妊娠11~136/7周超声筛查检出胎儿上肢发育异常的41例孕妇,其中35例单胎、5例为双胎之一上肢畸形、1例为双胎均有上肢畸形,共42例胎儿纳入本研究。记录孕妇年龄、胎儿颈后透明层厚度(NT)增厚/正常、单胎/双胎、单发/多发畸形、胎儿上肢畸形类型等信息,随访其引产结果及染色体检查结果。胎儿NT值≥3 mm为增厚,<3 mm为正常。上肢畸形类型分为4类:桡骨短小14例、多指10例、肢体缺如5例、姿势异常13例。所有胎儿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按染色体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25例)、异常组(17例)。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单胎/双胎因素(P=0.030)、NT增厚/正常(P=0.024)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P=0.094)、单发/多发畸形(P=0.210)、胎儿上肢畸形类型(P=0.145)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染色体检查异常组中有13例(76.5%,13/17)为18-三体,因此,孕早期胎儿上肢畸形与18-三体密切相关。结论 孕早期超声筛查可以检出多种类型的胎儿上肢畸形,其中单胎/双胎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胎儿单脐动脉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本院进行产前诊断的单脐动脉疾病孕妇50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脐带结构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对两组患者实施染色体检查,并观察其妊娠结局。对比两组孕妇脐带血流异常发生情况、合并畸形发生情况、染色体异常情况、妊娠结局情况及观察组孕妇合并胎儿畸形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结果:观察组S/D比值异常发生率为28.00%、RI比值异常发生率为24.00%、合并畸形发生率为38.00%、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16.00%、剖宫产发生率为26.00%、引产发生率为22.00%、早产发生率为18.0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4.762、23.457、6.658、4.336、5.316、7.814,P均<0.05)。观察组、对照组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分别为6.00%、4.00%,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分别10.00%、12.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0.102,P=0.646、0.749)。观察组中,单脐动脉合并胎儿畸形孕妇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36.84%,高于单脐动脉无畸形(χ^(2)=9.905,P=0.002)。结论:胎儿单脐动脉的发生与染色体异常呈正相关,且合并畸形时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可进一步增加,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因此,妊娠期间应按规定进行产检,出现异常情况有必要进行染色体产前诊断,以提高新生儿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绒毛膜下出血与脐带附着部位之间的关系,提高超声对脐带附着部位异常的检出率。方法选取我院经超声诊断为妊娠早期绒毛膜下出血的79例单胎妊娠孕妇(病例组),按照出血面积与孕囊面积的比值分为少量出血亚组33例、中等量出血亚组22例及大量出血亚组24例;另选同期妊娠早期超声检查正常且无任何并发症的102例单胎妊娠孕妇(对照组)。各组均于结构筛查期采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脐带附着部位,记录两组脐带附着部位情况及病例组不同亚组间脐带附着部位情况;分析不同亚组与脐带附着部位异常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脐带异常附着的发生率为13.92%,明显高于对照组(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少量出血亚组、中等量出血亚组、大量出血亚组脐带附着部位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03%、13.64%、29.1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妊娠早期绒毛膜下出血程度与结构筛查期脐带附着部位异常呈正相关性(r=0.32,P0.05)。结论妊娠早期发生绒毛膜下出血会对脐带附着部位产生影响,两者呈正相关,即出血程度越高,脐带附着部位异常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胎儿超声颈项透明层厚度(nuchal translucency, NT)联合雌三醇(estriol, uE3)检测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及异常妊娠发生情况的关系研究。方法:纳入我所于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行产检的20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使用超声检测胎儿NT,并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孕妇血清中uE3水平,并根据检测结果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异常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NT厚度和血清uE3水平差异,分析其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及异常妊娠发生情况的相关性。结果:NT超声联合uE3检测染色体异常比例为1.55%(31/2000),单纯NT超声检测染色体异常比例为2.65%(53/20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6,P<0.05);NT超声联合uE3检测染色体异常比例为1.55%(31/2000),单纯NT超声检测染色体异常比例为2.65%(53/20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6,P<0.05);超声诊断异常组NT厚度较正常组偏高,血清uE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  相似文献   

20.
超声对甲亢孕妇胎儿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超声诊断仪研究甲亢孕妇胎儿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方法超声测定28例甲亢孕妇妊娠的胎儿(研究组)和204例正常孕妇妊娠的胎儿(对照组)的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各项指标和胎儿心率,并随访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甲亢孕妇胎儿心脏形态和功能均受累.甲亢孕妇的胎儿心脏相对较大,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均增加,胎儿心率加快,出生体重降低.结论超声能为早期观察甲亢孕妇胎儿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优生优育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