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价应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老年患者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效果。方法:总结了54例65岁以上老年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临床资料,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成形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月的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反流程度。结果:术后1周,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术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5)。术后随访6月和1周相比,LVEF有统计学差异(P<0.5),LAD和LVED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二尖瓣病变特征,选择合理的成形技术,死亡率低,心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二尖瓣成形术在成人二尖瓣反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56例成人二尖瓣反流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成形术包括人工瓣环置入,瓣叶部分切除,腱索修复、转移,人工腱索置入,缘对缘缝合技术等。术中行左心室注水试验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效果。出院后门诊随访,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功能及二尖瓣反流程度。结果全组围手术期无死亡。出院时心功能均明显改善,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47例,Ⅱ级9例。术后随访52例,随访率为92.9%,随访时间18~36个月。术后1年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内径[(35.5±5.5)mm vs.(50.6±5.7)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52.9±6.4)mm vs.(66.5±6.4)mm]、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35.1±6.3)mm vs.(49.8±6.0)mm]与术前比较明显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61.0±7.0)%vs.(52.0±8.0)%]与术前比较明显提高。结论成人二尖瓣反流采用二尖瓣成形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罗丽  唐莹 《微创医学》2023,(2):241-245
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已成为治疗严重二尖瓣反流(MR)的成熟介入技术。该手术被推荐用于经最佳药物治疗仍有症状的心力衰竭合并重度MR患者。在TEER治疗MR中,超声心动图在术前诊断和筛选患者、术中实时监测指导夹合器置入、术后评估手术效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已成为术中必不可少的影像学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小儿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1年3月-2015年3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患儿135例,以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反流情况及手术前后二尖瓣不同组成结构的形态变化。结果手术方案包括瓣环成形55例,瓣叶修复34例,腱索成形36例(其中多根腱索缩短4例、腱索移植2例),使用以上≥2种技术同时治疗10例,手术中同时矫正合并的心血管畸形。全组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再次二尖瓣形成术2例,其余患儿反流程度均得到较好纠正;术后二尖瓣舒张期最大流速、二尖瓣口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左右径等指标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6个月患儿心功能分级(NYHA)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小儿二尖瓣关闭不全,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熊荣生  刘邕波  邓盛 《中外医疗》2008,27(13):25-25
目的 总结二尖瓣成形术的治疗经验,对21例二尖瓣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方法 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21例.风湿性5例,退行性变5例.先天性10例.缺血性1例.手术在中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进行,二尖瓣接辩下,瓣叶和瓣环的顺序成形,同时矫治合并的心血管畸形.结果 全组无围术期死亡,术后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与术前相比均明显缩小.二尖瓣未见返流18例,残留轻度反流3例,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术中准确判断导致关闭不全的原因和病变范围,采取相应的成形方式,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二尖瓣成形病例,探讨其适应证、术式选择、手术经验和临床效果。方法:二尖瓣成形方法为瓣叶裂隙缝合10例,后瓣环环缩5例,交界环缩3例,双孔法1例,软质成型环1例,合并其他心内畸形者同期给予矫治;术中左心室注水观察,评价成形后二尖瓣反流程度,脱离体外循环后心表超声心动图观察成形效果。结果:成形效果满意,均顺利停机,停机后左心房压小于15 cmH2O(1 cmH2O=0.098 kPa),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3例,全组死亡1例。术后门诊随访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12例,Ⅱ级2例,Ⅲ级1例;超声心动图提示:术后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与术前比较均明显缩小;无或微量反流11例,轻度反流3例,中度反流1例。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病理改变较多,二尖瓣成形术效果肯定,术者需要根据二尖瓣病理解剖及手术经验、技巧选择相应的成形方法,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功能评估,术中行食管超声心动图能为判断手术效果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二尖瓣人工腱索移植术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于2009年1月-2010年1月,应用人工腱索移植术治疗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50例,随访48例(96%)共3~4年,复查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 全组围手术期无死亡.出院时患者心功能均为Ⅰ级或Ⅱ级.随访1例因术后13个月发生大面积脑梗死死亡.余47例均存活,无再次手术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45例,Ⅱ级2例.与术前比较,术后3年超声心动图显示LVEDD、LVESD、LAD均明显减少(均P<0.01),LVEF明显增加(0.55 ±0.06比0.67±0.07,P<0.01),反流束面积/左房面积明显减少(39.5%±9.7%比5.6%±0.1%,P<0.01).未发现人工腱索断裂或劈裂.结论 二尖瓣人工腱索移植术近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停跳搭桥联合新型二尖瓣成形术治疗轻-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轻-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两组。对照组患者行不停跳搭桥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不停跳搭桥手术联合新型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1年左心室的舒张、收缩末的内径及内径差、二尖瓣反流程度、心功能分级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左心室的舒张、收缩末的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患者左心室的舒张、收缩末的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二尖瓣反流程度及心功能分级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患者的二尖瓣反流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轻-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使用不停跳搭桥联合新型二尖瓣成形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小患者左心室舒张、收缩末的内径,降低患者的二尖瓣反流程度并不增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该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120例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资料。观察对比术前与术后3个月时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术后3个月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术前(P 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术前(P 0.05)。结论二尖瓣成形术在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中具有满意的应用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心肌病患者功能性二尖瓣反流(MR)的评价指标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心功能不全原发病分为缺血性心肌病(ICM)组(55例)和扩张性心肌病(DCM)组(35例),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性MR的严重程度。结果 ICM组患者反流指数、有效反流口面积(EROA)、反流血量、反流分数以及肺动脉收缩压均大于D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M组患者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球形指数以及二尖瓣瓣环方面均大于DCM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球形指数与EROA呈负相关(P<0.05),而二尖瓣环平面至瓣尖关闭点的距离与EROA呈正相关(P<0.05)。结论功能性MR的严重程度与ICM和DCM患者的心力衰竭和心室重构均具有一定关系,对预测ICM患者心力衰竭的预后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单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经导管三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 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 经临床评估和超声心动图评估符合纳入标准, 行经导管三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手术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和单纯经食管超声引导下进行。手术后1个月接受临床评估和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共纳入22例患者, 男12例, 女10例, 年龄(71.3±6.7)岁。2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三尖瓣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手术, 植入夹子(1.5±0.6)枚, 术后即刻6例为无或微量反流, 15例为轻度反流, 1例为中度反流。22例患者均完成术后30 d随访, 三尖瓣反流4例为微量, 17例为轻度, 1例为中度。三尖瓣反流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包括有效反流面积、反流容积、缩流颈宽度、近端等速表面积半径均较术前减小(均P<0.05)。此外, 下腔静脉宽度、右心房容积、三尖瓣环直径、右心室舒张末直径均较术前改善(均P<0.05), 但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二尖瓣成形术联合综合干预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72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置换组和成形组,每组286例。置换组采用二尖瓣置换术进行治疗,成形组采用二尖瓣成形术进行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并于围术期给予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心功能、生活质量,以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置换组比较,成形组术中出血量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更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跨瓣压差、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二尖瓣最大反流速度、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缘对缘技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选择3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施行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因有:二尖瓣腱索断裂16例,二尖瓣黏液变性伴瓣叶脱垂11例,单纯二尖瓣瓣环扩大4例,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冠心病伴二尖瓣乳头肌功能不全1例。采用注水试验和经食管超声检查成形效果。结果:无围术期死亡,心脏超声显示32例患者二尖瓣返流消失,3例轻度返流。在平均(25.4&#177;3.6)个月的随访中,所有患者无二尖瓣返流复发或加剧表现,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缘对缘技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兴华 《中外医疗》2013,(31):81-81,83
目的探讨缘对缘技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中远期效果。方法对该院自2012年2月—2013年4月收治的8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缘对缘技术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围术期未出现死亡,其中25例患者出现轻度返流,6例患者出现较严重返流,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后,症状均消失。对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中,2例患者出现二尖瓣返流复发,经治疗后痊愈,其余180例患者均未出现二尖瓣返流复发症状,患者心功能均明显恢复。结论缘对缘技术治疗二尖瓣关闭在中远期康复中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分析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CABG联合二尖瓣置换术(MVR)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8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诊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CABG组和CABG+MVR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年检查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二尖瓣反流面积,评估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并记录患者住院时间、ICU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手术指标。结果 CABG+MVR组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ICU时间与CAB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BG+MVR组时间较长;IABP使用比例、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较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二尖瓣反流面积减小,左室射血分数增加,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行CABG+MVR手术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疗效佳、安全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脏病患者施行二尖瓣成形手术的疗效,讨论手术方式的选择、临床适应证及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5年12月二尖瓣成形术112例,手术前、中、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返流的情况。成形方法为:楔形切除37例,腱索缩短17例,腱索转移4例,人工腱索4例,瓣膜修补4例,瓣叶裂隙直接缝合30例,“双孔”技术8例,交界环缩8例;其中瓣环成形加放Carpentier环57例。以打水试验无明显返流、经食管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二尖瓣返流不超过Ⅱ°作为成形满意的标准。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存活者术后50 d胸壁彩色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二尖瓣膜无返流和Ⅰ°返流90例,Ⅰ~Ⅱ°返流8例,Ⅱ°返流6例;左心室舒张与收缩末期内径和二尖瓣口面积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79例随访3个月~4年,心功能(NYHA标准)恢复Ⅰ~Ⅱ级73例,Ⅲ级4例,Ⅳ级2例。结论二尖瓣病变的类型关系到成形方式,而心胸比例及左心室扩大指数及手术技术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慎重选择手术适应证与提高手术技巧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徐宝华  李楠  马林 《当代医学》2013,(34):52-53
目的:研究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程度与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2011年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NYHA I~IV级)113例,以二尖瓣反流量分组,分为轻(58例)、中(35例)、重(20例)三组。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肺动脉压(通过三尖瓣反流程度计算)、E/A。ELLSA测血浆BNP,心电图测QRS宽度。统计1年内心力衰竭再住院数及死亡数。如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LVEF、LVEDD、LVESD、肺动脉压、BNP、QRS宽度与二尖瓣反流程度呈正相关,重度二尖瓣反流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再住院率60%,死亡率20%)均高于轻度反流组(再住院率22.4%,死亡率5.17%)及中度反流组(再住院率28.6%,死亡率11.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见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其反流的严重程度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诊断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FMR)的价值,并探索二尖瓣修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50例因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或关闭不全(aortic regurgitation,AR)行主动脉瓣置换,伴或不伴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二维超声及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3D-TEE)检查,比较外科直视测量二尖瓣对合缘高度值与3D-TEE测值的差异。对于中度以上FMR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基础上行二尖瓣修复,对比未修复患者心脏超声、围手术期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天数,以及术后反流纠正效果。结果:二尖瓣修复24例,未修复者26例,2组间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二维经胸超声及3D-TEE参数,修复组较未修复组反流程度重,瓣环面积扩大(P=0.009),对合缘高度减少(P=0.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外科直视测量与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对合缘高度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ICU停留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1,P=0.175)。二尖瓣修复组围手术期死亡1例,未修复组死亡1例,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1)。术后半年二尖瓣修复组2例二尖瓣轻度反流,无一例二尖瓣狭窄及反流加重发生;二尖瓣未修复组出现1例二尖瓣反流加重,1例轻度反流。此外,二尖瓣修复患者中,AS所致FMR二尖瓣环面积小于AR患者(P=0.028),瓣缘对合高度大于AR(P=0.017)。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二尖瓣修复安全可行。3D-TEE评估FMR反流机制具有重要价值,FMR往往伴随瓣环扩张,二尖瓣闭合障碍。AS及AR并发FMR的发生机制可能不同,建议AS并发FMR修复时以瓣环扩大及瓣缘对合高度为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人工腱索加瓣环行二尖瓣成形治疗二尖瓣前瓣脱垂的效果。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对32例二尖瓣前瓣脱垂的患者采用人工腱索加二尖瓣成形行二尖瓣修复,其中单纯前瓣成形27例,前、后瓣同期成形5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存活。术后超声心动图显示,28例患者二尖瓣无或仅有微量反流,4例有轻度反流。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和舒张末期容积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随访3个月至3年患者心功能较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人工腱索加瓣环成形治疗二尖瓣前瓣脱垂是一种简便、可靠和有效的方法,早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MVP)多技术复合应用治疗复杂性二尖瓣关闭不全(MI)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复杂性MI患者按常规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综合应用多项MVP技术进行二尖瓣修复,包括瓣矩形切除、前叶三角形切除、腱索缩短、腱索转移、缘对缘二孔化、置入人工腱索、置入人工瓣环等,术中采用注水实验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成形效果。结果全组病例围术期无死亡,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14±4)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69±21)min。术后1周心脏彩超复查:二尖瓣无任何反流或微量反流18例,轻度反流5例。出院时心功能均明显改善,其中NYHAⅠ级14例,Ⅱ级9例。随访中1例缺血性病变患者术后9个月二尖瓣由微量反流增加至中度反流,其余患者恢复良好,无异常出血、血栓栓塞、心内膜炎等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复杂性MI患者,根据二尖瓣病因与病变部位,合理选择MVP多技术复合应用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