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闫永彬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经验。闫师认为小儿咳嗽为邪气干肺,肺失宣发肃降,治疗应祛邪复常、宣降相宜、注意清肃。小儿外感咳嗽常伴兼夹证,夹湿、积滞、痰,倒涕。也正是因为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加之脾居中州,职司运化且为肺金之母,临床治疗除宣肺止咳外,还应散寒除湿、健脾消积、燥湿化痰、宣通鼻窍。常用止嗽散为主方化裁,还指出外感咳嗽切忌"寒凉伏遏",更不可见咳止咳。  相似文献   

2.
在明代万全提出的"三有余,四不足"小儿生理病理学说中[1],刘德荣教授尤注重小儿"肺常不足"和"脾常不足"的特点。认为小儿时期最多见肺、脾两脏疾病,强调治疗小儿疾病要谨守病机,用药轻灵,兼顾肺脾。其临证辨治小儿外感发热、咳嗽、急性腹泻、厌食等疾病,既按法守方,又灵活用药,颇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3.
孙钢 《江西中医药》1995,26(5):30-30
试论“治上焦如羽”对小儿外感热病的意义孙钢(江苏省常州中医院213003)关键词小儿外感热病,理论研究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心肺功能处于不完善状态,万密斋倡“肺常不足”、“心常有余”之说,因此,在外感热病中,最易出...  相似文献   

4.
小儿外感是因外感六淫或疫疠之气而引起的临床常见多发病,自古中医多从肺论治小儿外感,然临证之时,一些小儿外感之证从肝论治亦常获良效。文章从肝生卫气、肝行卫气、肝与肺密切相关3个方面论述了肝在外感疾病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小儿肝常有余的生理病理特点,对众医家从肝论治小儿外感的临床运用做一总结探讨,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咳嗽是小儿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病证,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因小儿脾常不足,脾与肺为母子之脏,故小儿内伤咳嗽其标在肺,其本在脾,治疗时重点在调理脾胃。肺与脾胃的病变往往互为因果。特别是目前独生子女增多,由于娇养成性,姿意挑食,过食肥甘饮冷易于伤及脾胃,脾胃虚证较为多见。脾胃虚则气血生化乏源,从而导致肺气虚,卫外不固,易外感病邪产生外感咳嗽。小儿一旦感触外邪,脾胃功能常处于低下状态,加之护养失宜,如小儿病后不欲食,其父母唯恐小儿缺乏营养,强制性的矛以高蛋白饮食,致食积生痰。故小儿外感咳嗽易兼内伤食滞或传于里,伤及脾胃而  相似文献   

6.
<正>欧阳作理主任医师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行医50余载,尤其擅长诊治小儿肺系疾病。现将欧阳老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之体,肺脾肾常不足。其中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尤为明显。肺为娇脏,主一身之气,开窍于鼻,司呼吸,外合皮毛。小儿肺脏娇嫩不足,卫外功能不固,对环境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及被外感邪毒侵袭后的抗御能力均较差。加之  相似文献   

7.
刘弼臣教授从肺论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心常有余”、“肺常不足”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内因,而外感邪毒是发病的重要外因。肺卫失司,外邪乘虚而入,侵肺袭心,肺心相传,扰动心神,心脉失养,变证蜂起,因此“治心而不止于心,调理它脏以治心”是从中医整体观出发,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所进行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咳嗽分外感和内伤,史纪教授根据小儿病理特点,采用四法辨证治疗,分别为宣肺祛邪法、温肺化饮法、清热化痰法及敛肺止咳法,同时根据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注意健脾化痰,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孙丽平认为小儿"肺脾肾常不足",且"脏腑薄,肌肤嫩,易感外邪",导致小儿"内有痰、外感邪"的病理状态是小儿肺系疾病啰音产生的主要原因。临床治疗小儿肺系疾病从啰音入手,重在"疗痰",并结合病情辨证加减。对于啰音难消、顽痰难除的患儿根据其体质佐以活血、温阳、固肾等法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0.
刘弼臣教授从肺论治小儿病毒性用肌炎临床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德明 《新中医》1994,26(3):4-5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心常有余”,“肺常不足”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内因,而外感邪毒是发病的重要外因。肺卫失司,外邪乘虚而入,侵肺袭心,肺心相传,扰动心神,心脉失养,变证蜂起,因此“治心而不止于心,调理它脏以治心”是从在医整体观出发,用中医药治疗病所进行的堂试。  相似文献   

11.
梁锐  成莎  谢昭亮 《新中医》2017,49(4):186-187
正咳嗽是儿科常见的肺系疾病,临床以咳嗽为主症。咳嗽可分为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两大类,由于小儿肺常不足,卫外不固,很容易感受外邪引发疾病,故临床上以外感咳嗽为多见。谢昭亮教授师从已故岭南儿科学派泰斗黎炳南教授,是岭南黎氏儿科学术流派主要传承人之一,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事儿科医教研工作数十年,主任医师,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造诣颇深,尤其在小儿外感咳嗽的用药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笔者有幸跟随谢教授出诊,并得其亲自讲解传授  相似文献   

12.
外感咳嗽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刘小渭老师认为小儿外感咳嗽的基本病机为肺失宣降,其主要致病因素为风寒。刘老师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自拟宣肺止咳汤,对小儿风寒袭肺型外感咳嗽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小儿用药特点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欣 《陕西中医》2003,24(6):573-573
1 治外感用药轻灵 寒温并用 小儿肌肤薄弱 ,“肺常不足”,卫外功能较差 ,寒温不能自调 ,易为外邪所侵而患外感病。外邪初犯 ,出现表证 ,解表法为其主要治法。但由于小儿为“稚阴”“纯阳”之体 ,常表现“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故小儿外感单纯风寒或风热比较少见 ,一经感冒 ,易寒从热化 ,或热为寒闭 ,形成寒热夹杂之证。单用辛凉 ,往往汗出不透 ;单用辛温 ,又往往汗出而热不解。因此应采用辛温辛凉并用 ,风寒风热两解。在具体应用药物时 ,应权衡轻重 ,灵活掌握。若外感风热或热为寒闭 ,寒从热化 ,热重于寒者 ,治以辛凉为主 ,佐以辛温。可…  相似文献   

14.
肺炎喘嗽是儿科多发病、常见病之一。笔者考虑小儿病理特点"两常有余,三常不足",心、肝多有余,肺、脾、肾常不足,肺气不足卫外不固,稍有外感既引起肺炎,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湿,聚湿生痰,肾气不足,纳气失司,故气喘气促;故采用益气温肾,祛痰止咳,降气平喘之法,方选苏子降气汤加减先后治疗63例,均获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于小儿常见病,临床以腹痛为主,本病的发生主要由外感时邪,饮食不节,痰湿蕴结所致。病位在于脾胃。小儿肺常不足,易受外邪侵袭,宣降失司而腑气不通,不通则痛;脾常不足,加之饮食不节,他脏伤脾而致运化水谷精微功能下降,痰湿蕴结,气血亏虚,产生腹痛。因此吾师朱珊教授认为治疗本病应从脾胃着手,自拟方药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正>明代医家万全受到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启示,在钱乙"脏腑虚实辨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儿"脾常不足""肺常不足"的观点。小儿"肺常不足",肺脏娇弱,腠理不密,加之寒温不能自调,六淫之邪首先犯肺。肺失宣降,气机生化不足,必影响脾气的运化功能。小儿"脾常不足",且易为乳食、生冷所伤,影响水湿运化,聚而生痰成饮,上壅于肺,肺气宣降失司。脾土与肺金关系密切,往往相互涉及,造成两脏同病。肺脾同病,是小儿  相似文献   

17.
肺常不足是小儿易患肺系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又是小儿肺系疾病易见瘀血证的主要原因,且瘀血与痰浊同为肺系疾病的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故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肺系疾病已被临床所广泛应用且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一、宋代著名的儿科专家有代表性的是哪几位?他们有哪些代表著作? 答:1.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2.董汲,著《小儿斑疹备急方论》;3.陈文中,著《小儿痘疹方论》、《小儿病源方论》。二、为什么说小儿外感时邪和肺、脾二脏的病证更为多见?试从生理病理阐明。答: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卫功能较差,“脾常不足”,“稚阳体,邪易  相似文献   

19.
五味子具有益气生津,补肾养心之功能。临床常用于气虚津伤或阴虚精亏等诸多证候。用治咳嗽,亦多以肺虚咳嗽或肺肾不足之内伤咳嗽为主。因其具有收敛固涩之性,历代医家多不主张在外感咳嗽初期使用该药,以防敛邪留寇。然而笔者在治疗小儿外感咳嗽早期,适当加用五味子一药,常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的6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秀亮教授辨治小儿厌食症的学术思想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导师李秀亮教授从医 30余载 ,专攻小儿脾胃疾病 ,辨证思治 ,师古博今 ,学验俱丰。现就导师辨治小儿厌食症的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1 审病因 重饲育引起小儿厌食的原因很多 ,小儿由于“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和“心常有余”、“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 ,加之胎禀怯弱 ,元气不足 ,五脏皆虚 ,脾胃尤为突出 ,这些生理特点是小儿厌食症形成的体质因素。非体质因素较多 ,如病后失调、元气大伤 ,喂养不当 ,脾胃受伤 ,精神调护失当或环境突然改变等均可引起小儿不思进食 ,甚或拒食 ,从而形成小儿厌食症。李秀亮教授认为在形成小儿厌食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