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分析南京市医保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点数付费法下江苏省某三级老年病医院2021-2023年上半年胆囊切除术病组(NJ-DRG-HC2)盈亏状况及其原因。方法:描述性分析盈亏组的费用结构及占比;采用χ2检验比较盈亏两组的差异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亏损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组别对亏损的影响程度。结果:盈亏两组住院费用占比前两名均为耗材费和西药费。年龄和住院天数是病组亏损的主要因素;以HC21组(伴严重并发症组)为参考组,另外两组引起结余(<0)都是HC21组引起结余(<0)的2倍以上。结论:HC2盈亏两组耗材费及西药费均占比较高,应加强对耗材费用及西药费的合理管控。DRG点数付费法下HC21、HC23病组亏损较重,根据病组费用主要影响因素(年龄、住院时间等)对DRG-HC2分组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DRG点数法付费的内涵思路,以南京市为例,探讨中医院应对DRG点数法付费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发现南京市中医院面临了入组、编码、量化、质控等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医基础编码、挖掘中医优势病种、优化中医DRG考核体系、探索中医病种日间病房管理模式、重视与医保的良性协商谈判机制,建立真正具有中医特色的DRG点数法付费方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按DRG付费越来越受到重视,DRG入组结果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绩效管理.文章通过对样本中医医院DRG入组概况和DRG重点监控指标提示下的病案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医医院疾病编码缺陷影响DRG入组的问题所在,从而提升中医医院的DRG入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制度下医院行为方式改变和对医院运营管理影响。方法基于价值医疗视角从医疗成本和医疗质量构建指标体系,选择2021年1—4月(实施后)和2019年1—4月(实施前)上海市某妇产科医院病案首页共44 238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医疗质量方面,DRG入组率达到了99.87%,全院病例组合指数增长了4.00%,达到了1.04,平均住院日由3.92天下降到3.65天,费用消耗指数由1.51下降到1.16,时间消耗指数由1.02下降到0.99,患者医疗纠纷投诉率由0.19%下降到0.07%。成本方面,DRG总权重增长了8.01%,DRG组数从140组增长到154组,药占比和耗占比保持相对稳定,次均费用由9 780元增长到12 037元。结论按DRG付费制度下试点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能力和效率同步提升,但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医疗成本控制,提高精细化运营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福建某三甲医院肝脏手术病例的DRG分组效果及住院费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C-DRG收付费改革及医疗费用合理控制提供实践经验。[方法]运用变异系数、总体方差减小系数及K-W检验评价样本医院肝脏手术DRG分组效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结果]DRG的CV值均小于0.6,RIV值为41.31%,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合并症与并发症、是否转区影响住院天数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脏手术病例DRG分组能客观反映医疗资源消耗水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天数、合并症与并发症及是否转区是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李晓慧  魏峰  邢花 《现代医院》2022,(3):414-416
目的 分析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s)的实施效果,探讨更好实施DRGs的途径。方法 选取沈阳市某三甲医院2020、2021年上半年全部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部出院患者实行DRGs前后的各指标进行统计核算与分析,通过相对权重及病例组合指标方法,分析实行DRGs前后医院产能、效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变化。结果 实行DRGs政策的前后对比,医院的效能得到了提高,平均住院天数同期下降了3.58天。住院费用同期下降了4 118.82元。2020、2021年上半年药占比分别为38.16%、34.15%,同期下降了4.01%。医院效能得到了提高;2020年降低1.52%,2021年降低2.13%,同期上升了0.51%,医疗安全得到了提升。2020、2021 DRGs权重分别为12 300和11 500,相对权重有所下降,病例组合指标有所提升。结论 实施DRGs医疗资源消耗支出有所下降,医疗机构诊疗积极性有所提高,控制医疗保险成本上升的同时,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DRG点数付费对县域医共体建设效果的影响,以期为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金华市4个县域医共体和6家市级医院为研究样本,收集医疗服务量、医疗费用负担、医疗收入结构方面的数据,通过指数平滑法预测各测量指标2018—2020年的预测值,运用“投射一实施后”对比分析法比较政策实施前后各级医院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2019年县级医院平均门急诊量差异度为13.75%,乡镇卫生院平均出院量的差异度为23.08%;2020年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的出院患者平均医药费用差异度分别为-8.59%和-13.92%;2020年县级医院卫生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差异度为-24.86%。结论:DRG点数付费增加了县域内患者的就诊量、降低了住院费用,并优化了县级医院的收入结构,但县域内患者“趋高就医”的问题依然突出、对市级医院的控费效果也不明显,且药品耗材占比仍然较高。建议后续持续完善DRG点数付费的不足之处,强化医保支付方式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中的引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我国各地区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和大数据病种分值付费(DIP)的试点现状和效果。方法:采用文献计量法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特征分析和经验总结。结果:共纳入DRG实证研究文献113篇,DIP实证研究文献77篇。在研究进程上,DRG和DIP都经历了初步发展期、瓶颈期和快速爆发期三个阶段。在指标应用上,DRG评价指标具有体系化、少而精的特点,DIP评价指标较传统,缺乏系统性。在实践效果上,DRG和DIP试点地区均呈现出医疗费用减少、医疗质量和效率提高的趋势。结论:目前我国DRG和DIP改革试点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国家医保局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各试点地区可通过积极探索DRG和DIP的深度融合等措施,促进公立医院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病种点数法良好地促进我国分级诊疗的发展,在理清点数法的内涵及其与分级诊疗的内在逻辑关系后,发现病种点数法在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利于基层首诊、患者分流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等问题,从而制约我国分级诊疗目标的实现。建议实行点数法的过程中要以病种分布为依据进行医疗机构的分值设置,减少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医疗质量的差异,并促进医疗机构转变绩效管理模式以适应点数法的新要求,全方位入手建立适应分级诊疗新格局的医保支付方式,助推我国分级诊疗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对58家三级公立综合医院的住院费用进行分析,为精细化管控住院费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区域DRG评价平台,结合时间消耗指数对各家医院急性心肌梗死DRG分组(FR13)病例费用消耗指数进行分析。通过对该病组药品费、耗材费、检查费进行指数化处理及分析,探究各项费用的偏离情况。结果58家医院中有14家医院效率较好。在例均费用控制相对较好的5家医院中,2家医院费用偏离程度较高,费用控制失衡较为严重。结论利用DRG产出的标准化数据对总费用进行拆解分析,计算各项费用的偏离情况,能够反映医院潜在的费用控制不均衡状况,为DRG病例分组下的各项费用精准管控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新生儿疾病外科组的DRG优化分组方案。方法:收集某儿童医院新生儿疾病外科组病例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并筛选分类节点,运用决策树模型构建DRG优化分组方案。结果:是否使用有创呼吸机、是否手术治疗、出生体重、年龄、是否进入重症监护室是影响新生儿疾病外科组患者住院费用的重要分类变量,最终形成10个DRG组及相应标准费用。结论:基于决策树模型构建的新生儿疾病外科组DRG优化分组方案符合临床实际,标准费用可客观反映医疗消耗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DRG改革对北京市三级公立医院例均住院总费用及其增速、内部结构的短期效应与长期影响。方法: 基于2009-2018年北京市三级公立医院住院费用的年度报表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分析2011年的DRG改革对例均住院总费用及各项费用占比的影响。结果: 与未试点的医院相比,短期内试点医院的例均住院总费用有所降低,药占比下降显著,耗材费用占比增速下降明显,手术、治疗、护理费用占比有所下降,检查、化验费用占比略有上升。长期看,试点医院例均住院总费用与增速超过非试点医院,药占比、手术、治疗、护理费用占比低于非试点医院,耗材费用占比大幅提高,检查、化验费用占比呈现较强的个体差异性。结论: DRG改革短期内对控制费用增长具有积极作用,长期效果有待改善,费用结构有待优化;未来应从发挥“双中心”的多元作用、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合、提高体现医生技术劳动价值的收入等方面完善DRG改革。  相似文献   

13.
周道亮 《现代医院》2023,(9):1387-1390
目的 分析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前后,医院住院患者费用的对比及变化情况,从而为医院下阶段的运营目标提出决策建议。方法 以玉环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1月所有住院患者住院费用分类汇总数据为依据,使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间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DRG付费政策实施前后患者住院费用及费用结构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在DRG付费政策实施前后,经校正后的患者住院总费用存在显著差异,住院总费用有一定程度下降。从费用构成来看,药品费用下降明显。结论 DRG付费政策的实施,对控制患者住院费用快速增长有明显效果,其中药品费用的下降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方面在于DRG付费模式要求医院引导临床医生主动控制药品的不合理使用,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国家集中采购政策大幅降低了药品采购价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某三甲中医院和妇产科专科医院OB15(剖宫产,无并发症或合并症)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住院费用,为DRGs费用支付及管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病案首页信息和结算清单,通过消耗指数对2020年两家医院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例进行分析;对主要构成费用进行比较,探究两家医院的收费结构合理性。结果:从消耗指数方面分析,专科医院的住院时间和费用水平优于中医医院;从各类费用构成看,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手术费(含麻醉)和治疗费两家医院大致相同,但是专科医院的药品费大幅高于中医医院,中医医院的检查费和床位费需要进行控制。结论:中医医院的激励机制需要细化,逐步向中医优势病组和危重症患者倾斜;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信息化水平,最终实现价值医保。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淮安市作为医保DIP付费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之一,2021年起正式实行全市范围内住院患者DIP医保结算。本文全面阐述和分析了医保DIP付费方式,介绍了金湖县人民医院作为县域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制定的一系列“控本增效”,保障二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医院在研究医保政策、梳理病种成本、齐心寻找对策方面为其他同类医院运营管理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晚期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方案并制定住院费用标准。[方法]采集成都市某三甲医院2018-2022年4~5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住院诊疗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多元线性回归、人工神经网络筛选出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选用E-CHAID算法建立病例分组方案后,经5折交叉验证将样本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评估疾病分组效果并计算参考费用。[结果] 2987例病例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13,429元;以住院天数、有无透析治疗、有无合并症或并发症3个因素作为决策树E-CHAID分类节点,形成7个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及相应住院费用标准;对病例进行分组效果评价,在测试集和训练集上变异系数CV均<0.8,表明组内同质性较好。[结论]运用E-CHAID算法对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分组符合临床实际,可为合理控制该类住院患者医疗费用提供依据,同时为推进医疗保险支付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中国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inese-diagnosis related groups,CN-DRG)平台研究医用耗材费用的管理现状.方法:选取重庆市某医院DRG平台中2019年1—12月所有进行手术操作出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手术操作人次数排前10位的科室、医院重点关注和耗材费用过高的个别DRG的耗材费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泰国DRGs方法学对云南省4所公立医院阑尾切除术的进行分组研究,找出分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泰国分组软件“Grouper”对实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分组,统计学分析运用软件SPSS 17.0。结果 3333例阑尾炎切除术分为单纯性阑尾切除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复杂诊断阑尾切除术3个大组共10个DRGs组。结论 在分组中由于病案首页信息填写不完整而影响了有效分组,部分组内的数据难以代表其资源消耗程度。  相似文献   

19.
以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住院数据为例,深入剖析广州市按病种分值付费在划分病种、设定医疗机构权重系数、建立偏差病例调节机制、制定结算办法等核心环节的做法,对比分析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前后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服务效率、费用控制、质量监管、基金监管等运行指标的变化,从而分析改革的成效和主要挑战,为调整完善按病种分值付费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作为一种预算控制方式,可与不同的支付单元付费方式结合,探究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下医疗机构“冲点”行为,有助于改善医保支付方式运行模式。本研究对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下医疗机构“冲点”行为情况进行梳理,运用博弈论揭示DIP支付方式下医疗机构的“冲点”行为选择。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均证明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会带来医疗机构“冲点”行为风险。通过博弈模型可知,DIP支付方式中医疗机构的严格优势策略包含不合理医疗的各类“冲点”行为。不合理“冲点”行为的惩罚金额、医保经办机构的监管成本、不合理“冲点”行为的额外收入金额大小对医疗机构不合理“冲点”行为和医保经办机构监管到位程度产生影响。医保部门需要从优化支付、监管机制等实施模式着手,减少不合理“冲点”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